高中思想政治课与美育融合的探索与反思
——以《文化在继承中发展》一课为例
孔文杰
摘 要: 美育融入课堂是落实立德树人、提升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途径。高中思想政治课与美育联系密切,具有互促性。美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能够实现“以美养心”“以美启智”等教育效果。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与美育融合,可从内容、形式、情感等方面切入,以文化之美养心,以情境之美激趣,以理性之美启智,以情感之美动人,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科目标与美育目标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 高中思想政治课;美育;融合
美育融入课堂是落实立德树人、提升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高中思想政治课与美育融合就要求在政治课的教学中,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对学生来说具有审美价值的审美对象,将教学过程转化为师生共同创造美、欣赏美的审美过程,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实现学科目标与美育目标的有机统一。在“文化在继承中发展”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就高中思想政治课与美育融合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企业按照项目难度分为常规项目、派生项目、开发项目和研发项目四种类型,分别制定工作流程,并将这些工作流程固化在PLM软件内部,在系统中实现设计制造、工程变更和项目的标准化管理,在任务执行时由系统自动分派和通知,从而保证了业务流程的规范,同时减少了任务执行的传递时间,提高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减少人为失误,有效地开展并行工作,提高任务执行效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女子十二乐坊演奏的经典民乐《茉莉花》,并展示演奏者女子十二乐坊的图片和相关资料。
虽然工作重塑理论初创时选取了基层蓝领和技术工人为案例,但之后的大量研究验证了该理论在不同职业中的普适性,样本涵盖不同国籍、行业、年龄和职业。其中多职业、混龄、多学历背景的混合型样本,以及面向知识工作者群体(如高学历人群、专业技术服务人员、教师和学者等)的样本比例均超过了35%。从作者和样本的地区分布看,北欧是工作重塑研究的主要发源地,北美和亚洲也是除欧洲之外的重要地区,其次是亚洲。
2.5 PERFACT程序(内口烧灼闭合+瘘管定期搔刮清理) PERFACT程序的原理是通过烧灼内口及其周围组织使纤维组织增生从而闭合内口,同时定期搔刮清理管道(包括起初定期到医院给予搔刮清理,以及中后期改为患者自行处理),最终使瘘管逐渐愈合。PERFACT程序由印度医生Garg[31]提出并倡导,在其纳入51例复杂肛瘘患者的前瞻性研究中,随访中位时间为9个月,以患者症状消失及停止排脓为治愈标准,总治愈率为79.5%。PERFACT程序可保留括约肌,但术后定期搔刮清理瘘管较繁琐,易受实际执行情况及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故确切疗效有待更多研究进一步探讨[32-33]。
讲授新课:
近年来,江西六国一直亏损,资不抵债,已无力持续经营。但从江西六国的资产状况、技术工艺、生产销售、行业前景等方面来看,尚属具有挽救价值和可能的困境企业。截至2018年9月30日,江西六国资产总额4.86亿元,负债总额为9.05亿元,净资产为-4.19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186%。因财务状况持续恶化,自2017年11月份起,各家金融机构对江西六国陆续抽贷或缩减放贷规模。
①透过这段演奏,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大峡谷”?请你用几个词语来形容。
多媒体播放视频:女子十二乐坊在丝绸之路音乐会上的一段表演《大峡谷》。
设问: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通过经典民乐《茉莉花》以及对女子十二乐坊的介绍,既创建和引入了教学情境,又充分激发学生对本堂课的好奇与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为深入思考本课内容做好铺垫。同时,通过音乐的欣赏,使学生对中国民乐之美有了初步的印象与感受。
第一环节:感受新民乐
②女子十二乐坊在发展中继承了什么?发展了什么?发展的前提是什么?
③若你是女子十二乐坊的制作人,你将如何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范坚强开始割一只烤鸭腿,一杭愣愣地看着他,感觉自己就像一只盘子里的烤鸭,即将被刀叉瓜分掉五脏六腑。范坚强看着一杭,停下手中的刀,说:“你吃呀,看着我做什么。”一杭笑了一下,叉起一块牛排。
第三环节:探究提能力
设计意图:本环节继续围绕女子十二乐坊与中国民乐的发展创设情境,设计问题,意在使学生对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问题形成更深入的理性思考,理解“社会制度的更替”“科学技术”“思想运动”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文化的发展的,培养科学精神。这部分内容是本课学习的难点,尤其是其中的“思想运动”这一影响因素,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而依托女子十二乐坊发展过程中的成果与困境,学生在对文化发展的现实问题的思考中将对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有充分的感悟。
多媒体展示材料:
音乐制作人王晓京说:“为保证表演效果和避免出错,我们用了高科技产品。比如乐手的话筒非常小,五米之外就看不出来;乐器上藏着几厘米的无线话筒…”十二个青春靓丽的演奏家具有驾驭各种乐器的卓越能力和全新现场表演方式,她们把中国古老的琴音与西方流行音乐相融合,创造出一种时尚的,没有地域之分,同时又具有东方特色的纯音乐,并在舞台视觉艺术方面有了新突破,让青春在现场流光溢彩。
然而在乐坊成立之初,社会各界对其创新的民乐表现形式却褒贬不一。有人认为乐坊对民乐的改良是十分有益的尝试,但也有一些民乐专家对其专业水平和创新的演奏形式提出了种种质疑,一时之间乐坊备受争议。
设问:①回忆电视、电影、书籍等方面接触的古代乐坊,跟今天比较有何差异?你认为主要原因有哪些?
本课以中国“传统民乐”为话题,用女子十二乐坊的发展为背景,在对传统民乐的欣赏中,围绕当代新式乐坊的发展问题以及由此引申出的中国民乐的传承与发展的问题来创设情景,贯穿全课,力求学科目标与美育目标的有机统一。
第二环节:理性看发展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让学生欣赏了女子十二乐坊融汇古今的创新的民乐表演,进一步引导学生领略民乐风采,学会欣赏美、理解美,在培育文化自信的同时也使学生对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形成较为直观的认识。
多媒体展示泰宁传统戏曲形式“梅林戏”的图片及介绍:
为了能够使政府各个方面的工作能够得到可持续性发展,首先应该实现政府档案信息化,同时这也是档案可以实现自身现代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深刻的认识到档案管理信息化所存在的重要性,并且能够把它提到平时的日常工作中,同时还要积极地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宣传,让每个档案管理者都能够提高信息化建设的认知水平,加大对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的支持力度,并以此来增强自己在工作中的责任感与国家赋予的使命感,进而促使每位档案管理都积极投入进工作之中。
梅林戏是福建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泰宁的梅林戏是中原文化与闽越古文化结合的艺术标本,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课堂小调查:梅林戏知多少?
多媒体展示中国多项面临失传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图片与文字资料:
黑龙江鄂伦春语和鄂伦春族说唱艺术,赫哲族的文学、音乐、舞蹈、美术,蒙古族的音乐、舞蹈等等,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创造的灿烂的民间艺术遗产,但如今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消亡危机,几乎每一天都有优秀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在失传消亡。
结语:我们的祖国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与文化底蕴,有太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民族文化需要被传承。都说历史是根,文化是魂,唯有以千载文化的积淀来充实自己才能让大国的复兴之路走得更远。“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传承与发展中华文化,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主动担当。
布置课后探究作业:结合本课所学知识,请你对我县梅林戏如何在继承中不断发展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2018年1月1日以来,包括国资委、地方国资委、中央事业单位在内的“国资系”正在参与或已经完成了24家A股上市公司的股权交易,总市值已超过1330亿元。2016年是推进供给侧改革元年,正在煤炭、钢铁、发电等产业上游竞争的国企和民企,突然就被勒令停止。经历4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许多行业早已形成了以低产能为主的生产方式。国企体量大,在供给侧改革中只去掉一部分产能。相比之下,实体经济中的中小规模的民企,在原本已经不明朗的局势下,被迫关停绝大部分产能,直接导致不少民营企业被迫退场,即使不退场,也大多采用股权交易的方式与国有企业交叉持股或者参股,以求保存实力,熬过寒冬。
杜思雨下班后,推掉了所有的应酬,回到了家里。一进屋,妻子田歌好像吃了一惊,思雨也觉得有些内疚,下班的时间回到家里可能是很久没有过的事了。妻子马上恢复了冷态:“你回来了。好,我走。”思雨一脚门里一脚门外,忙说:“别,千万别!咱们可以好好谈谈。”
设计意图:美育不仅要融入课堂,更要走出课堂,融进学生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懂得关注美、欣赏美、理解美。梅林戏是十分古老的地方戏曲形式,在泰宁有着悠久的历史。而通过课前调查发现,学生对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形式知之甚少。设计这一环节,意在让学生的视野由课堂转向生活,思考由教材深入实践,切实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展示许多优秀传统文化面临失传的图片和材料,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学生传承历史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增强文化自觉,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要求。
【教学反思】
②试分析社会争议对女子十二乐坊及民乐的发展有何影响?
1.撷取文化之美,以美养心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引导学生感悟“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的最佳素材库。因此,本课在设计教学时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素材,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传统文化的主题之中,引领学生品味文化经典,在发现美、理解美的过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培养科学精神。
2.营造情境之美,以美激趣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直观性是审美直觉的重要特点,它要求主体必须亲身参与和直接感受。只有亲身去看,去听,才会感受到震撼心灵的魅力。直觉感受越深刻,学生学习兴趣就越浓,审美教育的效果也越好。因此,营造富有丰富审美元素的教学情境,是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与美育融合的重要方式。通过教学情境的营造,将教材的理论知识融入一个个具体的美的生动可感的形象中,使学生对这些美的形象产生直观感受和情感领悟。本课在教学过程的前半段,通过音乐和视频的播放,激发了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他们主动走进教师营造的课堂情境中去欣赏和领略中国民乐的魅力,非常踊跃地用“神秘”“悠远”“异域风情”等词语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讨了女子十二乐坊在民乐传承上是如何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的,教学情境所带来审美感受成为课堂后半段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精彩生成的重要基础。
通过以下例句,学生可以归纳出如何用whose,of which和of whom实现对先行词的所有格的照应。
3.追寻理性之美,以美启智
一是要办好必要的村小学和教学点。村小学和教学点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下不可或缺的一种教育方式,不能用一般学校的建设和评价标准来衡量。村教学点要坚持办,扶持好、管理好、发展好教学点。对学生规模不足100人的村小学和教学点要细化标准,单独核定公用经费,确保办学经费到位。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极具思想性、逻辑性和思辨性的学科,思想政治教材中严谨的理论内涵,辩证的哲学思维……无一不展现着学科之美、理性之美。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感悟思想政治课的逻辑之美、理性之美,是高中思想政治课与美育融合的重要任务。本课教学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审美心理的需要,遵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事及理的认知规律,设置了“感受新民乐”“理性看发展”等环节,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对中国民乐和女子十二乐坊的发展问题进行层层深入的思考,从而对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问题形成深刻的体悟,并在探究和学习的过程中充分理解教材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深刻内涵,实现生活经验与教材知识,理性思考与情感认同的有机统一。
4.激发情感之美,以美动人
情感是打开心扉的钥匙,是沟通心灵的桥梁。情感需要往往要比其他任何手段更能够将课堂引向深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心灵深处感受到强烈震撼的美,产生持久的共鸣。本课引导学生在欣赏中国民乐的基础上思考民乐发展的困境与机遇,并通过展示许多优秀传统文化面临失传的图片和材料,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感悟到传承历史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更加主动地在生活中关注优秀传统文化,欣赏、感悟文化之美,使美育真正融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和现实生活,实现学科目标与美育目标的统一。
总之,在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思想政治课所有的经济政治原理、使人智慧的哲理、教人高尚的人生价值观等,都可以通过美的教育来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使知识在学生的记忆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最终实现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宗旨。把美育更好地融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是值得政治教师不断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是让学生在精神上不断充实自己,意志上不断激励自己,人格上不断完善自己的“美丽旅途”。
A Review on the Development of Vehicle Driving Simulator
参考文献:
[1]王东明,刘姬冰.美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6(20):2.
[2]林勇灵,陈凤俭.论美育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的可行性[J].教育观察,2018,10(7):19.
作者简介: 孔文杰,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三明市泰宁一中。
标签:高中思想政治课论文; 美育论文; 融合论文; 福建省三明市泰宁一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