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论文_陈兰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论文_陈兰

陈兰 绵阳科创园区博雅学校 621000

【摘要】美育,是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被推向了一个更新的高度,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是从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在语文教学中该怎样融入美育这两个方面来阐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的。

【关键词】美育;作品的美;教学资源;美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4-190-02

一、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能把美感直觉的形象性、经验的理论性、心理现象和积淀的系列性,以及耳濡目染的愉悦性等引进课堂教学,使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创作活动产生更多的吸引力,更强烈的感召力,更浓的诱导力,将学生带入引人入胜,欲罢不能的情景,从而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将美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几种方法

(一)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价值,注重作品的美。

1、注重作品的自然美。就拿古诗词来说吧,宋代大诗人苏轼说:“江山如画”。诗词中之景,就是画中的“江山”,它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生动地再现了大自然之美:表现状美的,如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表现秀美的,如李白的“山花如秀颊,江火似流萤”;表现幽深美的,如杜牧的“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就色调而言,有的明丽,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有的迷蒙,如“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2、注重作品的社会美。《十年后的礼物》中有这样一段话:“现在知道了,那个和气的城里人就是大音乐家爱德华。格里格。他信守了十年前的承诺,而且用这样奇妙的方式。他的乐曲会传遍四方,也就将礼物送给了她!这是最好的礼物——对于一个是八岁的少女来说,这是比华美的衣服,漂亮的项链更珍贵的礼物。”就是这样一些朴实的语言却把一位大音乐家诚实守信的高尚品质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也揭示了社会上的人性美。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又如《金色的鱼钩》中,老班长为了让“三个病号”能顺利走出大草地,用缝衣服的针弯成鱼钩,钓鱼煮汤让“我们”吃,自己却啃“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当“我”发现这事后,老班长的语言更让人感动:“一路上,我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你们带出草地。”直到老班长支持不住,倒下了,也不肯浪费仅有的粮食。“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见着指导员,告诉他,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看,你们都瘦得……”老班长的话,没有诗人吟诗那种意境,没有作家写作那种修辞,平平实实的语言就能突出他那舍己救人的精神。可见,语文课本是一本多么得天独厚的美育教材。

3、注重作品的艺术美。如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中《鸟的天堂》这篇课文,从表达上看,作者对大榕树的描绘,既有静态美,文中写道:“……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似乎每片绿叶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也有动态描写:“……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一只画眉鸟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一静一动,结合得恰到好处。从文章的思想上看,作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大自然的无限赞美之情,体现了词句的含蓄之美。从文章语言来看,语言通俗易懂,运用了比喻和拟人、排比等手法,既形生动,读起来又朗朗上口,具有韵律美。

语文课本不仅表现客观存在的自然美,社会美和经过加工塑造的艺术美,而且表达了作者的审美情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从中获得美的感受,提高欣赏美的能力,又能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对他们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塑造美好的心灵,培养高尚的情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欣赏体会作品的美。

(二)结合教科书内容、拓展教学资源,注重美育渗透。

法国艺术大师罗丹说过:“生活中处处有美,只要善于发现”。音乐是听觉艺术,美术是视觉艺术,语言是文字艺术……语文教学如何更好地渗透美育,有效的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也是尤为重要的。几年的语文教学中我结合教学资源,尝试着通过以下途径来渗透美育。

1、有效利用视觉资源,引导观察,感受美。感受美是一种重要的审美能力。法国艺术大师罗丹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由此可见,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主要是通过观察。世界就像五彩缤纷,变化无穷的万花筒一样,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和人间社会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美的源泉,也都是观察的对象。在课堂教学中,我总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文中的插图,展开合理想象,让学生感受图画之美。如在教学古诗《小池》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看图,想想图上都画了哪些景物?学生很快就看出图上画着泉眼,泉水,树阴,小荷,蜻蜓等景物,接着,我又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说说你觉得哪种景物最美?为什么?这时,学生情绪高昂,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我觉得蜻蜓最美,因为蜻蜓会飞,它飞的动作真美”。有的说:“我觉得泉水最美,因为泉水又清又凉,我最喜欢。”还有的说:“我觉得小荷最美,因为……”这样学生的脑海中就浮现出一幅初夏季节小荷花池的美景。学生在如此美妙的情景中学习课文,就觉得轻松容易了。课外,我还组织学生参加各项活动,让学生多观察,在观察中发现美,感受美。

2、结合听觉资源,创造情境,体验美。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记叙文。这些记叙文中有许多可探寻的意境。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感性经验不足,知识水平有限,往往难以直接入境。因此,教师应从采取多种有效的手段,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美的意境中。例如在教学《语言的魅力》这一刻时,让学生感受盲老人的不幸时,我配以哀伤的音乐《江河水》,同时用动情的语言白巴黎街头的路人和可怜的盲老人进醒了对比描述,又借音乐引读了三次,随着音乐的变化,学生的朗读一次又一次升华,情感也充分流露,深刻的感受到了路人的无情与老人的不幸。甚至一些孩子潸然泪下感觉身临其境呀!就这样音乐的介入让我们的孩子真正的体验到了人世间的真善美。

3、抓住文字资源,感情朗读,抒发美。

朗读的形式很多,有范读、齐读、自由读、个别读、指名读、分角色读、领读、合作读等。通过朗读,使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使平平无奇的文字“活”起来。于读中表现美、创造美,并“把自己体念过后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别人为这些情感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在教学《钓鱼的启示》中,当“我”钓到一条大鲈鱼时,十分高兴:“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在指导朗读这句时,有位同学就把“啊”这个字读成惊喜的语气,我问为什么,他说“因为这是一条从未见过的大鲈鱼,所以要读成惊喜的语气。”我肯定了他的说法,并指出:朗读的语气没有约定俗成的格式,只要你觉得合适,就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读。这么一说,又有一位同学说句末的句号应该改为感叹号,原因是作者看到自己钓到一条那么大的鲈鱼,心情一定很激动。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启发学生把握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意会到作者的所见所感,体验作品所传递的美感。学生朗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也逐步得以了提高。

另外,我还经常在班上举办行行式式的比赛活动,如:书法比赛、朗读比赛、演讲比赛、作文比赛……通过这些活动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以多种形式展现语文教材中蕴含的美,从而发展自由展示美到创造美。

通过众多事例证明,将美育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让学生在“乐”中学、在“趣”中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操,而且对养成学生积极、乐观、活泼、勇敢、坚毅的性格和正确的人生观起着积极的作用。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就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注重美育的渗透。持之以恒,大胆探索教改新路,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从而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

论文作者:陈兰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2月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3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论文_陈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