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自我媒介: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新方向_移动互联网论文

知识自我媒介: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新方向_移动互联网论文

知识性自媒体: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新方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互联网论文,知识性论文,下图论文,书馆论文,方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手机、PDA等手持设备的快速发展和流行,极大地压缩了人们使用PC设备的时间,在改变人们信息获取方式的同时,也表现出与PC端不同的使用习惯。美国皮尤互联网项目(Pew Internet Project,PIP)2013年针对美国人网络使用习惯的调查发现,57%的美国人使用手机上网,其中21%的手机拥有者表示手机成为其主要的上网方式[1]。而年龄在16岁以上的人中13%曾通过移动设备访问图书馆网站或获取图书馆服务[2],移动互联网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信息环境。

      图书馆界为应对用户使用环境的变化,基于SMS、WAP站点、APP、微博等实现方式多元化的移动图书馆服务应运而生。然而,虽然不乏针对移动互联网下图书馆服务的研究和实践,但不可否认的是其服务多为传统图书馆服务的移动化延伸,大多仅仅是功能和手段的创新,难以适应用户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使用习惯的改变,表现出与用户更为聚合的信息环境的低兼容性。与此同时,诸如Wiki、社会化问答、自媒体等知识信息交互传播方式的出现,使知识围绕知识本体、话题乃至个人传播利用,对图书馆知识交流中心的地位形成挑战。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背景,结合文献和实例分析国内外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图书馆服务,围绕图书馆对新兴媒体形式的利用,提出图书馆开展知识性自媒体服务的服务创新方向。

      1 图书馆与自媒体

      “自媒体”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新闻学会的媒体中心于2003年7月出版的《自媒体》(We Media)研究报告中,报告将“自媒体”定义为:自媒体是通过数字技术链接全球知识,从而提供一种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和分享自身经历和新闻的途径[3]。自媒体出现之初主要强调的是以个人为中心的信息传播方式,然而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出现以及众包的内容生产模式形成,自媒体也突破了个人的界定,转而出现了以组织或机构运营的自媒体,在内容上也突破了新闻的界定,出现了更为专业和权威的知识性自媒体。

      1.1 自媒体应用环境扫描

      自媒体最早在国际社会上兴起源自于博客的流行,但伴随着Web2.0技术的发展,自媒体在传播方式和形态上均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一方面在形态上由单一形态向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态融合转变,另一方面在传播方式上由一对一单向传播向信息推送、社交网络传播等多种方式并存转变。与此同时,诸如Twitter、YouTube、微信等平台以及WordPress、Drupal、Discuz等开源技术的出现,极大地降低了自媒体的技术壁垒和准入门槛,催生出大量自媒体。以博客为例,正是由于其扁平化的传播结构,区别于传统媒体中心分发式的信息传播模式,使依托博客形态的自媒体保持独立自主成为可能[4]。这一“价值中立”的特性致使自媒体对用户的需求响应迅速,善于利用用户群体及用户社会关系进行信息渗透。

      然而自媒体的发展也受限于内容生产以及对新媒体形式的适应,一方面要保证内容质量与生产的可持续性,另一方面也要对不断出现的新型媒体技术与渠道积极适应并应用。对于用户而言,其局限性表现在提供内容质量参差不齐以及丰富的信息使得公众难以区分信息的可信与否两方面[5]。此外,由于自媒体缺乏传统媒体的“把关人”制度,需要用户对接受信息进行人为过滤,这也就不可避免地提高了用户的获取障碍。值得庆幸是,由于自媒体自身品牌、关系网络过滤、社会化协作以及媒体平台等信息甄别方式的出现,用户信息获取障碍得到改善,自媒体在知识信息传播中的地位与权重不断提高。自媒体作为像大多数互联网新产品一样的围绕某一核心功能推出的产品,随着使用的深入,其延伸功能以及某些附加功能也被开发出来,自媒体的功能越来越完善[6]。在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自媒体出现了更多的展现形式和服务方式,其发展也必将走向多元化与专业化。

      1.2 自媒体对图书馆的影响

      自媒体的出现冲击了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交流,在其发展之初就对传统媒体造成极大影响,随着以问题为导向的社会性问答(如知乎zhihu.com)和以主题为聚类的科普性网站(如果壳guokr.com)等知识性自媒体的出现,自媒体在内容质量提高的同时也给图书馆知识交流中心的地位带来了挑战。

      1.2.1 自媒体给图书馆带来的挑战

      事实上,早在博客出现之初,国内一批图书馆界学者就纷纷创建博客,其中厦门大学图书馆聚合了部分图林博客的图林网志一定程度上是图书馆界对自媒体的应用,而后图书馆也依托博客进行信息发布或开展学科服务等。在微博、微信、SNS等新媒体出现后,图书馆界也表现出了对新媒体形式相对较好的积极响应,遗憾的是尽管图书馆对这些新媒体进行了积极的尝试,但是多数为图书馆原有服务的移植,缺乏持续性和适应性,因而其使用效率和产生的社会效益相对较低。

      自媒体的流行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其较高的内容质量和新颖的内容表现形式,以优质的内容吸引用户,利用良好的交互方式提高用户黏性,借助用户的社交网络扩散传播。例如,2009年底创立的知名社会化问答网络Quora,截止到2013年4月,其用户量已达290万,知识内容覆盖超过25万个主题,汇聚了大量各领域的学者。图书馆传播人类知识的职能正在被多种形式的自媒体所边缘化。

      此外,图书馆缺乏明确的目标和使用机制,表现在对各种新媒体盲目的应用,致使用户对其使用率不高,同时容易造成图书馆内部职责混乱,形成各自为政的闭塞环境。多数新媒体形式具有较高的传播效率并与用户的信息环境相融合,对这一社会化属性的认识缺乏也容易造成响应不及时,甚至形成有社会影响的公共事件,破坏图书馆品牌形象。

      1.2.2 自媒体给图书馆带来的机遇

      面向开放信息环境,图书馆必须打破传统馆藏建设模式,创新资源建设理念,在整个数字空间(而不仅局限于图书馆)发现、评估、登记、采集、描述和组织各类信息资源,植根于用户环境构建开发综合、支持用户定制集成的信息资源体系[7],自媒体提供了一种良好的整合馆内资源和网络资源且用户适用性高的服务方式。基于自媒体建立图书馆服务强调服务质量、服务便捷性以及服务的可见度,围绕不同领域或专题,以问题驱动或需求驱动,为实现动态交互、知识构建型的信息服务提供可能。

      自媒体服务削弱了对馆藏资源的体量上的需求,强调对数字资源的过滤、整合及加工,依托馆内特色馆藏针对某一领域开展服务使中小型图书馆亦有可能在网络环境下成为主角。事实上,商业性质的自媒体信息服务已经走在了图书馆的前面,一定程度上代替了图书馆的责任,例如提供书单和书评等知识性服务的微信公众账号“罗辑思维”,其服务受众已经超过200万人。

      2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图书馆服务

      2.1 国内外应用现状

      用户信息需求的泛在化、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加之移动手持设备的普及,使得移动服务成为图书馆开展其信息服务的最优选择。美国图书馆协会2013年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描述了10个最具创新性的图书馆工具和技术,其中三项技术涉及移动图书馆服务,分别是利用Winksite的图书馆移动网站创建,利用Instagram的基于位置的照片流项目,利用Google Voice和LibraryH31p的实时文本参考服务[8]。

      值得高兴的是,国内外图书馆对于移动服务都积极地实践,其对新技术及平台的响应和使用也较为迅速,其中不乏移动服务的最佳实践。整体上而言,国外图书馆侧重于WAP版网站服务建设,对于移动APP的开发相对谨慎,而国内图书馆近年来对于基于移动APP构建移动服务的尝试更为积极,既有图书馆自建APP,同时也有第三方服务商开发的移动图书馆APP。在服务内容方面,国内外图书馆也做了更贴近移动化需求的尝试,例如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提供的“Available Computers”服务,使读者能够随时查看图书馆电脑的占用情况[9]。

      2.2 服务模式分析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的服务实践尽管在载体、实现方式上表现出SMS、WAP站点、APP等多元化的方式,但其服务模式实质上仍是基于图书馆业务和基于图书馆资源两种。

      2.2.1 基于图书馆业务的移动服务

      就我国而言,图书馆移动服务的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尽管多数图书馆积极尝试应用新兴服务平台,但其实质只是改变了服务的提供渠道,却并没有改变服务内容。图书馆所提供的移动服务仍是以馆藏信息查询、预约、续借、资源导航、用户信息管理等传统图书馆服务为主,这一类服务是对图书馆传统服务业务流程的重组和移动化改造。对于这一类型的服务,国外图书馆多采用基于原有数字图书馆网站构建适配移动设备的WAP版网站的方式,其最主要的原因是移动端平台较多且更迭迅速,针对单一平台的开发将极大地增加开发和维护成本,同时也难以保证服务的一致性。

      2.2.2 基于图书馆资源的移动服务

      图书馆作为内容和服务提供商,其丰富的馆藏资源为其移动服务的开展提供了支持,加之用户对移动阅读的需求增加,图书馆基于自身资源的移动服务逐渐崭露头角。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利用图书馆收藏的历史图片,结合增强现实技术创建了校园内50余个主要历史景点的数据库,建立了应用程序WolfWalk,便于用户快速、高效地了解学校校园历史信息[10]。中国国家图书馆也开发了一系列以自身馆藏为内容的移动应用,诸如:国图选粹、年画撷英、文津经典诵读等。这一类服务以图书馆馆藏资源的移动化为基础,借助移动设备多元化的展示方式,实现内容与服务的整合,随着用户阅读习惯的改变,必将成为图书馆移动服务的核心。

      2.3 局限性分析

      现阶段,图书馆的移动服务一方面表现出对新平台、新技术的盲目应用,即简单地将传统服务延伸到WAP站点、APP、微博、微信等新形式上,缺乏针对性的开发和管理,往往导致其移动服务的知晓程度和利用率不高。另一方面缺乏对用户知识性需求的支持,尽管部分图书馆推出了基于自身馆藏的移动阅读服务或移动咨询服务,但由于并未对馆藏资源与网络资源有效整合,致使服务质量不高。

      相对于数字图书馆服务而言,移动端的应用环境更为复杂,一味地实现全平台的覆盖,很容易造成图书馆成本上升而服务质量下降的情况。同时,由于缺乏移动服务的整体规划,不同服务方式之间相互独立,难以实现不同服务方式间的优势互补。更为重要的是图书馆投入大量成本在服务方式的扩展,忽略了在服务内容上的创新,无法适应用户在移动端需求的变化,使得图书馆的部分移动服务形同虚设。

      3 以图书馆为主体的知识性自媒体服务

      在数字信息和网络级检索能力的支持下,人们越来越希望能够满足自己的“弱信息”需求,即问题结构模糊、知识范围不清晰、缺乏明确且系统的检索发现步骤、需要动态解构和探索大量文献内容才可能部分满足的信息需求[11]。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图书馆服务也应以满足用户“弱需求”为基础,围绕某一领域或主题,高效整合馆藏与网络资源,建立移动服务品牌,并充分与用户信息环境相融合,从而建立相应的移动服务体系。自媒体这一服务形式在移动环境下的飞速发展,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对移动互联网以及对用户移动信息需求的良好适应,为图书馆创新移动服务拓宽了思路。

      3.1 内部动力——图书馆资源的再组织

      知识性自媒体服务质量的关键在于内容,现有的知识性自媒体服务多以网络资源的整合为主,内容缺乏专业性,信息加工层次较低。图书馆提供某一领域知识性自媒体服务,一方面是对图书馆自身资源的再组织,整合特有馆藏资源、组织资源和受众资源;另一方面对图书馆网络资源的整合和利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网络资源的聚合和索引向网络资源的过滤、导航、加工转变。可以预见的是,对于图书馆而言,知识性自媒体服务有助于其资源推介和揭示,借助移动设备其展示形式也更为多样。对于用户而言,由于知识型自媒体服务围绕某一领域或主题,用户对服务的认识较为明晰,便于其获取自身所需的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在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化服务过程中也诞生出相似的知识性服务——学科博客,它通常以学科为划分基础,借助博客的形式揭示资源。而知识性自媒体服务并不局限于学科,更多的是综合考虑用户需求和自身馆藏资源优势确定某一领域或主题,借助博客、微博、APP、微信等多元化的方式揭示资源。事实上,由于内容质量低、定位模糊、互动性差等缺陷,学科博客并未得到广泛使用。

      3.2 内外结合——服务品牌运营

      无论是基于WAP站点、APP,亦或是微博、微信的方式开展知识性自媒体服务,其服务推广的核心在于品牌。图书馆移动服务品牌指的是图书馆通过自己的某种独特性或一定规模的馆藏,或某一信息产品、信息服务等,使自己在信息服务领域及社会中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得到人们更多的赞誉和认同,从而建立起与众不同且个性独特的形象,并在行业中形成竞争优势[12]。传统自媒体由于内容参差不齐使其难以建立品牌,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以及图书馆员信息描述和组织的特长一定程度上规避了这一问题,保证了知识服务的有用性和权威性。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与社会化媒体有效结合是知识性自媒体服务不可回避的问题。借助社会化媒体的方式,以高质量的知识服务为基础,建立图书馆与用户之间长期有效的双向联系,并基于此构建与知识性自媒体服务主题融合的服务品牌形象。移动环境下,图书馆服务网络依托于内容网络和关系网络开展,服务品牌运营将成为其服务利用率的关键因素。

      3.3 外部驱动——与用户信息环境的融合

      不同信息环境的服务融合蕴涵着无限生机,已然成为新的信息服务趋势[13]。移动互联网环境为知识性自媒体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与用户信息环境的融合程度决定了服务的绩效。多平台的有机融合,相互共存、互补、融合和渗透,多维度的框架设计,才能更好地衔接起各方面的资源,提供多方位的交流途径,这便于图书馆通过多种渠道与不同爱好的群体交流,增强用户对图书馆的黏性,时时推广、宣传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14]。此外,知识性自媒体服务过程中与用户的高效互动,使得图书馆能够及时响应用户需求,进而优化服务内容。

      移动环境下的用户需求愈加碎片化,图书馆移动服务要想创造良好的用户体验,除了极佳的交互和多元化的服务方式外,用户行为习惯的培养也极为重要。这一方面依赖于图书馆移动服务品牌的运营,要求建立用户对服务功能和实用性的认识;另一方面则需要借助“外向型”的服务对用户的需求实现加以引导。不同于传统的RSS订阅,知识性自媒体服务的信息推送更加多元,也更加主动,这使得图书馆开展“外向型”服务成为可能。

      4 结语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必须以愈加多样化、碎片化的用户需求为中心,提供面向知识的移动服务。知识性自媒体为图书馆移动服务提供了创新方向,也对图书馆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图书馆必须积极应对这一挑战,避免在移动环境下的边缘化。虽然自媒体已经逐渐成为流行的商业信息服务模式之一,但图书馆对其了解相对匮乏,优质的知识性自媒体服务的提供仍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实践。

标签:;  ;  ;  

知识自我媒介: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新方向_移动互联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