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县三汇镇第一小学 渠县 635200)
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教师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学生个体的体验,确实给语文教学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但直面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语文课堂,很多教师却对这一理念把握不到位,甚至产生了曲解。以致出现语文本体弱化的现象,教师该讲的不敢讲,该纠的地方不去纠,课堂处于随意性的对话之中。近来语文教育专家也呼吁“语文本体和人文精神两者不能偏废”,而事实却趋近于“两者皆废”。这些现状不得不让我们反思: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要真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 这一角色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该如何定位?
一、教师是学生阅读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时下的课堂,一些教师并没有吃透语文新课程的理念,在教学中放任学生自由。最时髦的做法是:“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你喜欢哪一段就学哪一段”……而教师自己反倒成为了一个“旁观者”:整堂课都是学生在“哇啦哇啦”读书,热热闹闹讨论,自己则无所事事,课堂缺乏目标性,实际效益太低,这是一种不当的角色定位。固然,新课程中倡导的学生自主确实给阅读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但事实上学生能充分、真正自主的必要条件是老师合理的组织和及时的指导。因为学生的自主和教师的指导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双向关系。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适当调控教学节奏,保证预定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师要把握好阅读教学的目标,给学生的学习目的定向,让课堂有张有弛,动静结合。如:一位教师在教《穷人》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体会桑娜的性格品质和心理特点,指导学生抓住桑娜三次敲门的描写,第一次是“一边想,一边敲门”,第二次是“一次又一次地敲门”,第三次是“猛地推开门”。这些细节看似相同,但在文本中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却具有独特的人文内涵和语言特色,相互之间不能替换。在教学中,教师不是泛泛地让学生读书,而是组织学生有效地进入课文,让学生体会到独特、丰富的词语对人物的性格塑造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二、教师是学生阅读活动的促进者和合作者
在阅读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自我感悟和体验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教师或创设情境激发,或调动,或补充相关的生活经验,使之与课文内容产生联系,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上的共鸣。另外,由于学生缺乏社会和人生阅历,正确的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因此,他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体验难免片面、肤浅。所以这个时候教师不能一味地让学生自我理解和感悟,自己则处于“无为”的境地。我们应当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即使纠正,学生感悟不到之处就可以直接告诉学生。甚至可以与学生一起合作读书、表演、讨论等。想方设法促进学生阅读理解的深入。如:一位老师在教学《风娃娃》这篇课文的结尾时,对风娃娃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我帮人们做事,他们还要责怪我”时,一个孩子提出:风娃娃吹风车吹轮船是做好事,吹风筝吹小树也不都是做坏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为小朋友放风筝,人们晒衣服,小树成长都离不开风娃娃,没有风怎么能把风筝放到天上呢?针对这个问题,老师并没有简单地下结论,而是引导孩子们联系课文内容来讨论。有的孩子说,风娃娃不是故意做坏事,是他不懂事。有的孩子说,风娃娃其实是要帮人们,但他不会动脑筋。因为带动水车拉动纤绳时要用大风,而吹风筝、吹小树只要用小风。这样的风娃娃就是人人喜欢的了!……讨论过后,教师把学生的这些“真知灼见”一一归纳:“是呀,风娃娃想帮人们做事,但要动脑想想,看人们需不需要。这样才是人见人爱的风娃娃。”
三、教师是学生阅读品析过程平等的对话者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只是对话者之一,他与学生一起参与文本的研究学习及分享创造成果。尽管教师在社会阅历、文化水平、知识内涵等方面高于学生,但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以个人的感悟体验来代替学生的感悟体验。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文化背景、欣赏角度不同,他们对文本的感悟也会存在差异。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和感悟,创造平等、宽松、民主的氛围让他们交流。只要学生的理解和感悟是言之有理,行之有据,就应当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教师应具备语文阅读指导的基本素养
1、人格素养
小学语文教育的终极指向是“立人”,即提升人的生命,把学生内在的生命美好的情思发掘出来,提升起来,使学生直面自我的心灵,直
面自我的生命。然而,人格的塑造不是“自发形成”的,也不是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过程中所能完成的。只有人格才能影响到人格的发展和规定。因此,小学语文教师的人格素养是进行教育的“基石”,要具有人格魅力。
具备完善人格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有着崇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敬业乐业的师德修养,有真挚高尚的情感素养,有贫富不移,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的精神气概。有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强烈的责任感以及勇于坚持真理、追求真理的正义感。语文教师的人格内涵还包括公正、宽容和爱,让学生在融洽、宽松、友爱的氛围中体验成功。
2、人文素养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学科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这一交际工具,还要落实素质教育的“人本”理念——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完善学生健康个性。这就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师自身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
文学素养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上主要包括:对文学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教师的文学修养;掌握文学教育理论与经验的情况。小学语文涉及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诗歌散文、小说、议论、童话等各种体裁,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有广博的文化视野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就需要有丰富广泛的阅读支持,要具有较宽的阅读面和较大的阅读
“语文课程是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是师生‘生命和灵魂的一面镜子’,师生都可在‘课程’的这面镜子里‘影镜自我’,认识自我,成长自我。”从杨再隋教授的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教师应以主人翁的姿态指导学生读书感悟,并且以“导演”的身份挖掘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有价值的体验感受来加以正确的引导。只有这样,教师的引导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机统一起来,才能真正落实语文阅读教学,真正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论文作者:王碧杰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6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9/6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素养论文; 语文论文; 娃娃论文; 人格论文; 小学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6期(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