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水平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不论是产业发展的需求还是人们生活的需求,都在一定程度上对建筑工程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建筑桩基础土建工程作为不可缺少的部分,桩基工程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不断深入分析和研究该技术,不断通过实践和创新完善该技术,这样才能使建筑工程的质量得到有效的保证,同时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土建施工;桩基础技术;应用
1桩基础技术的相关概念
桩基础技术是建筑工程技术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技术,通常由施工人员进行人工挖孔桩和静压桩,然后根据工程的具体特点选择最佳的施工技术。而桩基础是工程最基本的基础结构形式,需要将基桩和承台联系在一起。从不同的维度上分析其具备不同的结构形式。最简单的是将其分成高承台和低承台的结构形式,这两种基础的结构形式主要的区分点在于高承台是将基桩打入到地下1/2,而低承台则需要全部掩埋到地下。根据不同的施工方式可以将其分成灌注桩和预制桩,灌注桩主要是通过进行混凝土的浇筑然后凝固来施工的,预制桩一般是通过静压的方法进行。
桩基础技术之所以应用非常广泛,其具备的优点非常多。首先,桩基础能够提高整体建筑结构的稳定性,能够提升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其次,桩基础的使用可以有效地将上部重大的承载力进行分散处理,从横向适当的减小对于建筑基础结构的压迫性。此外,桩基础的纵向承载能力也比较强,在一些地质比较松软的区域,可以大大提升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2桩基础技术与应用要点
2.1振动沉桩
对于振动沉桩技术来说,其主要作用是利用振动器以及重力的作用,增强岩土的密度,使其承受力变强,进而满足建筑过程的施工需求。在此过程中,之所以会增强岩土的密度,主要是因为在振动沉桩的过程中,振动器会使岩土受到不断的振动,从而使岩土在一定的程度上发生收缩现象,由此地基承受压力的能力就会变强,这就在根本上使建筑物的稳固性得到了保障。
2.2静力压桩
静力压桩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主要表现为操作简单、节约成本等,所以,在土建的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操作这项技术时,主要依靠重力与压桩机之间的相互配合,使预制桩能准确地打在指定的位置。虽然这种方法比较简单,但是该技术也有着不足之处,主要体现为在打桩的过程中岩土承受的压力也会随之增大,从而对地质带来一定的损害。
2.3人工挖孔桩
振动沉桩、静力压桩的过程中,其主要的作业对象就是预制桩,而对于人工挖孔桩来说,其主要的作业对象为灌注桩,这三者之间有着本质性的差别,利用人工挖掘的方式,可以在事先指定的位置进行打桩,该方式可应用在大部分类型的土壤中,并且,对于建筑周围的环境,不会带来破坏影响,所以,施工中人工挖孔桩的技术被广泛应用。但是,在实际的挖掘之前,要详细、全面地了解土建工程的实际情况,确保施工的各项工作可以顺利开展。此后,进行钢筋圈的固定工作,在回填时,选择的混凝土强度必须达标。由于打孔是人工操作的,在实际作业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管理,并且要落实安全防护措施,保证各项应急预案的完善,有效预防危险事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建筑桩基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
3.1缩颈
缩颈问题主要是由拔管后周边土层在孔隙水的压力作用下冲击灌注的新混凝土造成的,另外拔管速度过快或桩管内的的混凝土浇筑不密实等原因也会造成缩颈,一般中下部发生机率较大。采取的预防措施为灌桩时适当超灌并浇筑密实,并在首次拔管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拔管速度不超过1米/分钟,对于松软土质拔管速度控制在0.5m/min,伴以紧密均匀敲打桩管,确保桩基的质量。
3.2隔层
隔层问题主要是由拔管速度过快或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配比不合理所致。采取的预防措施为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控制混凝土配比,确保混泥土塌落度符合设计要求;另外要根据当地土质情况控制拔管的速度,确保震动的一致性,每次拔高1m时后停止拔管并震动10秒钟。
3.3吊脚桩
在建筑工程桩基施工过程中,产生吊脚桩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混凝土桩尖质量不够高而造成的,混凝土桩尖位置的质量如果不够高就会破坏桩基的边缘位置。同时另外一个原因也可能是在拔管的时候缺乏震动力度从而导致没有挤出桩基,当将桩管拔到某高度时落下,在硬土层中卡主的。还有可能因为在沉管的时候桩间距太小或泥沙与桩尖混合造成的。吊脚桩的产生会在很大程度上对桩基承载能力造成严重不利影响。
解决措施:如果在建筑工程桩基施工过程中产生吊脚桩,施工企业首先要对混凝土桩基的强度等级进行严格的控制,按照相关规定一般不得低于C30,而且必须要结合施工地点土层的性质合理的布置打桩顺序以及桩基间距。与此同时,施工企业及时确认是否出现缩管问题,从而进行及时处理,而且拔桩过程必须要密震慢拔,或者拔管过程中可以进行反复的插管操作,然后在开始拔管。
3.4断桩
断桩问题在施工中较为常见,主要是由桩身过分倾斜或是起吊方向不合理造成的,另外在桩基的锤击过程中也会出现断桩的现象。其次应严格控制桩施工的时间,其他相邻桩施工时间间隔必须要大于混凝土初凝时间,也可以采用跳打法以减少对相邻桩之间的影响;另外在拔管过程中也需要严格控制拔管速度,进行合理的震动敲打。
3.5倾斜度偏差过大
根据桩基施工的相关要求,桩基倾斜度应该控制在0.5%以内,过分倾斜将会桩基承载力下降,甚至造成断裂。采取的预防措施:施工企业必须要确保桩基位置的准确性,桩基施工顺序也必须得到严格的控制。如果发生桩基倾斜问题,就应该通过拉动、打击等方法来确保建筑工程桩基施工的质量。
结语
从现阶段来看,桩基础技术相对成熟,由于地质、设施等因素的影响,施工作业受到了严重制约,对于不同地区、不同施工现场的土壤、水位等因素,都要进行全面、详细的勘探,并以此为基础,选择最为合适的,具有可行性的桩基础技术,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一些突发状况时常发生,这对施工造成了极大困扰,因此,我们应该逐步完善其中所存在的诸多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1]张哲.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6,(09):108.[2017-09-15].
[2]姜泽先.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5,(24):100-101.[2017-09-15].
[3]徐选安,周宏.探析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4,(21):77-78.[2017-09-15].
[4]王延立.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J].硅谷,2014,7(19):109+22.[2017-09-15].
[5]牛正雄.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探讨[J].科技传播,2014,6(17):178+189.[2017-09-15].
[6]江平.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探究[J].山西建筑,2012,38(36):58-59.[2017-09-15].
论文作者:刘晓梅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3
标签:桩基论文; 土建论文; 桩基础论文; 技术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过程中论文; 混凝土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