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的理论框架_邓小平理论论文

论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的理论框架_邓小平理论论文

论邓小平民主与法制思想的理论框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法制论文,框架论文,民主论文,理论论文,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中,邓小平同志关于民主与法制的思想其理论容量极其丰富,并形成独立体系。这个思想体系的框架是由各类理论命题间的逻辑联系构造起来的。从总体上看,邓小平同志民主与法制思想的理论框架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价值观,它所反映的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评价标准;第二个层次是基本命题,它所反映的是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道路问题;第三个层次是实践主题,由民主和法制发展与政治体制改革两方面构成。

邓小平同志民主与法制思想的价值观,包涵着两个内容:一是阐述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基本目标是在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同时,还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做到既能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又能保证我们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二是阐述衡量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发展的根本尺度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价值观告诉我们,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是把民主和专政、民主和集中、民主和法制、民主和稳定结合起来,最中心的环节是发展生产力。这是认识和评价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根本之论,因此它理所当然地成为邓小平同志民主与法制思想的首要的,也是最基础的逻辑层次。在邓小平同志民主与法制思想体系内,它具有原发的意义,邓小平民主与法制思想对资本主义民主的否定、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民主与法制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最初的、最本质的方面就发生在这里;它具有先导的意义,只是由于这一根本价值观的树立,才导出以下两个范畴层次;它具有评价的意义,基本命题和实践主题是否正确、科学,始终要依据它来确证。它展示了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制的实质,展示了这一民主、法制实质与人类其他社会制度相比较而言的共性和个性,并使其余两个层次的命题也都包涵着这一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如果我们把上述价值观的两点内容进一步展开,就可以看到这一价值观在把调动人民群众和基层组织积极性的最主要内容归结为“权力下放”方面;在强调稳定是最高利益方面;在坚持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方面;在确定民主法制发展服从、服务于发展生产力这个中心任务等方面,从而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民主与法制的理论。

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作为基本命题,是基于价值观产生的构想,但又不是价值观的简单图解。它是当今时代民主与法制化普遍进程在社会主义中国推进的基本框架。这个命题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民主和法制与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系问题;二是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对这两个问题,邓小平同志作了科学回答。

对于前一个问题,邓小平同志从两方面作了阐述。一方面,没有民主和法制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另一方面,民主法制的发展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基础。

对于后一个问题,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邓小平同志的回答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他为此倾注了大量心血,提出了许多重要论述。把他的有关论述归纳一下,我们可以看出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发展道路的规定是:

(一)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前者是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后者是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它们一起构筑国家民主发展的框架。(二)坚持国家机关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邓小平同志认为,这种制度更利于团结人民,更便于政策立即实施,避免很多牵扯。(三)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来发展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邓小平同志提出要按照民主化和法制化紧密结合的要求,建构政治体制改革框架。(四)发挥党的领导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越性。邓小平同志说,我们这么一个大国要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发展经济,一靠理想,二靠纪律。(五)抓紧立法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严厉打击经济犯罪和其它刑事犯罪活动,扫除各种丑恶现象。(六)把民主法制实践和民主法制教育结合起来。邓小平同志认为,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淡薄,与人的文化素质有关,因此重要的是要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七)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和群众自治,加强基层民主建设。

实践主题由民主和法制发展与政治体制改革两方面构成。这两个方面是既有各自独立的内容和结构,又有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这是邓小平同志民主与法制思想内容最丰富的层次,也是内涵最深刻的层次。在这个层次上,邓小平同志民主与法制思想展开了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发展的具体规律的探索。

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道路,首先是解决民主发展、法制健全问题;而要发展民主、完善法制,就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实现政治体制的民主化、规范化、科学化。这就要正确地解决两个选择的问题,即发展模式的选择和体制模式的选择。解决这两个选择,不仅是要充实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理论框架,也是要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发展找到正确并且尽可能是规范的实现形式。同时,还包括着要正确处理民主法制发展与政治体制改革二者之间的关系问题。

邓小平同志关于民主法制发展模式,不像他关系经济发展模式有明确的“分三步走”战略和经济发展“隔几年上一个新台阶”等模式。但我们仍然可以从他的有关论述中找到许多线索:(1)与经济发展同步。邓小平同志提出搞四个现代化一定要有两手,即一手抓经济,一手抓民主法制建设。(2)与社会主义同步发展。邓小平同志说, 社会主义民主是历史上最广泛的民主,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3 )与人民思想觉悟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同步发展。邓小平同志认为,在民主法制实践方面,我们过去做得不够,并且犯过错误,从根本上讲是因为封建主义残余的影响,我们国家缺少民主法制传统。因此,必须在全体人民中树立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4)循序渐进,逐步发展。 邓小平同志说,发展民主不能用“大跃进”的做法,不能用“大鸣大放”的方法,只能有领导有秩序地一步一步来。

民主法制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实践主题作为邓小平同志民主与法制思想内容最丰富、内涵最深刻的层次,突出表现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邓小平同志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是基于两点考虑:一是“文化大革命”教训的反思;二是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的需要。

邓小平同志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构想包涵了丰富的内容,其显著特点是规定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中心内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主题;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邓小平同志还敏锐地注意到,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行比经济体制改革要复杂得多。这是由于政治体制作为上层建筑需要通过社会经济基础才能对生产力发生影响,因此它对生产力重大的制约作用具有潜在的特性,不容易为人们所认识和理解;这是由于政治体制改革实际上是对政治资源的一种再调整,每一个措施都涉及千千万万人的利益,“触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必须特别审慎从事,分步骤、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这是由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每一个举措,几乎都需要作为政治体制基本要素的机构和领导干部作出表率,甚至承担某种牺牲,因此,特别需要一些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表现出无私精神和历史的责任感。

总起来说,是否可以这样认为,邓小平同志民主与法制思想的价值观,所要解决的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问题;基本命题所要解决的是社会主义和法制建设的总体设计问题;实践主题则是具体而系统地回答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大国里,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问题。三个层次一起构筑了邓小平同志民主与法制思想的理论框架。

标签:;  ;  ;  ;  ;  ;  

论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的理论框架_邓小平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