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居环境在建筑设计方面的探讨论文_汤文彬

关于人居环境在建筑设计方面的探讨论文_汤文彬

菏泽城建建筑设计研究院 山东菏泽 274000

摘要:人居环境质量与建筑设计水平关系紧密,并且人居环境直接影响建筑设计的整体质量。现代建筑设计的前提就在于以人为本,并且现代建筑设计只有密切结合居民的真实要求,才能体现厚重的人文关怀。具体在进行设计时,设计人员必须综合运用多样的手段来创新设计思路,确保在建筑设计中融入情感与意境。本文概述了人居环境,阐述了建筑设计与人居环境方面的关系,对人居环境在建筑设计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人居环境;建筑设计;关系;应用

一、人居环境的概述

人居环境主要归纳为:一是良好的自然条件,如美丽的河流、湖泊、一般树丛、富有魅力的景观、洁净的空气、非常适宜的气温条件等;二是良好的人工环境,如杰出的建筑物、清晰的城市平面、宽广的林荫道系统、美丽的广场、喷泉群等;三是丰富的文化传统及设施,如重要的历史遗迹、多种图书馆及音乐厅、琳琅满目的商店橱窗、有艺术感的街道、可满足多种内容游憩要求的大游乐场、多样化的邻里等。

二、建筑设计与人居环境方面的关系

建筑设计与人居环境方面的关系非常密切,现代建筑设计要求节约能源和以人为本。第一、现代建筑设计要求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新式隔热材料,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这可以极大的减少资源的消耗.根据自然通风的理论设置新型风冷系统,使经济实用型的住宅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自然风。此外建筑设计时可以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第二、现代建筑设计必须在减少能耗的前提下保障人们身体健康。采用低毒或无毒材料,尽量减少木制品、地毯、涂料、密封膏、织物等潜在的对健康不利的污染物,合理组织自然通风,设置进风口和必需的出风口。改善室内热环境,提高人体舒适性。

不同地域的建筑设计与相应的人居文化互为因果,对特色空间的保存与呈现,既表明特定时空下人类某一阶段的个性和价值,又在多样化的层面构筑并丰富了人类文明。

人居环境强调文化内涵,要求建筑设计能从精神层面增加空间的吸引力,加强居民的认同感、自豪感和满足感,进而强化其归属感。城市标志建筑、历史地段、历史古迹、风景名胜等是人居环境的关键组成部分,有助于实现整体环境的社会与文化价值。人居环境视角下的建筑设计设计应着力分析和研究最有生命力的地方建筑文化,使新建筑、环境与原有社会氛围相得益彰,更好地表达了空间追求,弘扬了社区历史,延续了环境文脉。建筑设计也要从本质上改变过于注重硬件物质环境塑造的习惯,强调可识别性、归属感和文化内涵。

三、人居环境在建筑设计方面的应用分析

1、加强建筑节能涉及。随着节能环保理念的不断深入,建筑设计应体现出节能的设计要点。节能环保的建筑设计理念,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提高了资源的合理使用,符合建筑设计的持续发展方向。在建筑设计中的节能,应该体现在设计的全过程,确保将节能理念应用在实处,针对我国大部分建筑设计中,节能措施停留在表面的现象,建筑设计应将节能设计理念,融入在建筑设计的全过程,真正的实现设计的节能。依照节能与环保的基本目标来设计新型,致力于设计领域的减排与节能。

2、充分利用自然元素。基于人居环境的建筑设计强调自然和生态环境,突出建筑等人工元素与绿地、水体等自然元素的结合。自然环境是不可再生资源,是衡量现代建筑价值的硬标尺,影响着建筑人居环境的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项针对上海高层住宅区居民的调查显示,绿意盎然的自然环境和活动场地是居民关注的最敏感和最重要的内容,超过了对电梯质量、楼内环境卫生、房型设计、商业服务设施、物业管理水平的关注,排在第一位,表明了人们对自然的渴望。人居环境理念下的建筑设计应注重与场地条件的结合,充分尊重自然,而不是征服自然;尽可能保留和凸显自然环境元素,结合自然生态条件设置水景、湿地、植栽以及相应的小品、建筑,讲究自然生态与人工的有机融合,创造良好的生态休憩环境。因此,自然环境与人类行为、感受的相互协调,是建筑设计设计的基点,“以景养心,以境养人”。人与自然长期互动,人的意识中自然元素具有强烈的暗示力量,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3、体现人性化的空间功能。主要体现在:(1)合理配置建筑功能,满足建筑功能、安全、休闲、社交的需求。建筑设计在“动”与“静”之间的功能中,有可能形成最大的冲突。动、静混杂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很有必要将其分离。尽管建筑空间普遍具有复合性功能,但人们的认识规律和行为习惯总是强化它一样或几样主要的功能,从而强化其主题性。建筑空间的主题不同,使用者的行为特征各异,相应地要求功能上的针对性。(2)合理配置行为设施。建筑设计中的行为设施就是服务使用者各种行为的设备和设施。以步行环境中的行为设施为例,多指长椅、座凳、垃圾箱等服务设施和雕塑、小品、绿地、路灯等景观设施。

4、创造安全感的环境。主要表现为:(1)具有可防卫的领域感。建筑设计应注意把建筑空间划分为层次分明的领域,各领域有明确的、针对不同人群的属性,保障各功能空间单元具有内向的聚合性,各建筑、组团、院落和建筑内各分区等有明确的出入口,避免四通八达。领域属性明确,有利于人们形成对领域空间的认同感、归属感。空间领域层次渐进(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院落半私有空间—私有空间),领域层次越深入,私密性和安全感越强。(2)具有可实现的私密度。建筑设计应注意把建筑空间划分为私密程度不同的功能分区,公、私分离,动、静分离,避免不愉快的行为及视线干扰。以住宅为例,居、寝分离,内外有别。卧室作为居住体中私密性最强的场所,在良好的光照与通风之外,宜配有单独使用的卫生间。(3)具有可管理的安全性。一是建筑环境界面安全。应具备防滑、防坠落等防护措施,注意室外环境水景的水深、水体洁净度、岸高、构造的安全度,避免选用有毒、有刺的植物品种,傍水、临崖的步道、游戏场地及运动场等安全防护措施要齐全,确保老、幼、弱、病、残人员及设施的安全,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计等。二是水、电、电梯、消防、监控等设备的安全。三是卫生防疫安全。垃圾管井和垃圾收集间不利于健康,应将其取消,密闭式或移动分类存放垃圾箱是较好的选择。四是治安安全,包括户外安全监控、遥控设施等先进防卫技术的应用,避免监控盲点、治安死角。

5、通过增加绿色景观的方式来体现宜居性。目前城市居民逐步感受到紧张的日常生活气氛,居民平时需要承受较沉重的生活以及工作压力。为了释放压力,设计就应当体现宜居性与生态性的基本目标,在此基础上致力于优化生态环境。通常情况下,居住于喧嚣城市中的居民都会渴求静谧宜居的环境,对此有必要把绿色景观融入设计中,通过构建绿色景观的方式来增强居民的生态体验。如果周围与内部都布满了生态绿色,居民就可以完全达到身心的放松,真正享受到宜居环境给自身带来的舒适感受。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居环境优劣是决定人类栖居的重要参考因素之一,在建筑设计中体现人居环境,是现代建筑设计发展的主要方向,满足了人们对建筑环境的更高要求。因此在实际的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应结合建筑规划要求,以人居环境为基础的设计理念,从而满足人们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侯丽娜.建筑设计中的人居环境理念[J].科技与企业,2013(17)

[2]伊美娟等.浅谈建筑设计与人居环境方面的关系[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25)

[3]李威等.关于人居环境在建筑设计方面的探讨[J].装饰装修天地,2018(16)

论文作者:汤文彬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3

标签:;  ;  ;  ;  ;  ;  ;  ;  

关于人居环境在建筑设计方面的探讨论文_汤文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