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城北小学 637000
“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立身立学以读书为本”、“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书籍是年轻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等等等等,这些都是前人的至理名言,在很多角度都证明了读书的重要性,所以,从小让小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是老师和家长的重要决策,也对学习起到非常重要的一个引导性的作用。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首先要对字词句篇有一定的了解,得先从认识汉字开始,对词句有所理解,达到会读会写的地步,利用常见的词语开始进行阅读,最后可以恰当地运用到所在的句子当中,足以完整、有序,并且合理地表达句子的准确性,可以让自己达到最基本的描述句子,慢慢地可以开始写一些较短的文章,表达整篇文章,就是一种进步,也是良好阅读的开始,所以,它有很大的作用。“语文”这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他可以让小学生学习如何运用祖国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字来创造各个有创意和内涵的文章,它的作用足以影响一个人的整个一生,而“语文课程标准”也是对语文课程性质的定义,从而来提示我们,让语言文字的运用充分细致地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课堂中去,它同样包括一些识字、大量的阅读、以及简单的写作等等各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诱发孩子高涨的朗读热情
陶行知先生说:“学生有了兴趣,就肯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 教学过程是一个认知的过程,而认知过程中必须有良好情感的参与。我们说:“没有情境的教学如同一杯清淡的白开水,学生是品不出味儿来的。”因此,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朗读,这样学生才会入情入境,读出味来。
二、组织学生自主阅读
1.要引导学生自主确立阅读目标,这是整个自主阅读的第一步。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根据单元目标、文体特点引导学生逐渐学会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目标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需要,不一定非要统一,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当然,学生确定的目标应该接近于教师确定的课堂教学总目标。
2.要引导学生自主质疑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完全感知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这是学会读书的关键一步。以往的课堂教学缺乏活力,主要原因是教师的提问代替了学生的提问,教师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阅读、去思考,才会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获得主动发展。
3.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发现的问题应先由学生自主解决,教师不可越俎代庖。这个过程本身对学生的发展很有意义,尽管可能费时费力仍然解决不了问题,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但这种思维的过程,对于学生学会思考、解决问题、学会阅读意义非同小可。
三、调动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传统的阅读教学,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地位。我们是要通过一篇篇课文的教学帮助学生学习到阅读知识的方法,形成阅读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那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必须让学生积极地思考起来,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教师可以让学生预习课文,自己处理字音字义,实在不能解决的,老师再帮助解决。教学中,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如句子、某一自然段、某些内容等)提出来。刚开始,学生确实提不出来,教师就从一句话、一个意思开始,这样让学生逐步养成阅读课文时主动去找出自己的质疑处,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尽可能启发他们互相解答。他们确实解决不了的,再由教师讲解。
例如,在学习《鸟的天堂》时,教师可以质疑开场:“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第十一课《鸟的天堂》,但奇怪的是这个?鸟的天堂?却没有一只鸟,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让我们走进文本,去一探究竟吧!”学生在质疑中质疑,一定会得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四、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理解语言,不仅要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具体内容,还要体会蕴含在语言中的感情,特别是作者不直接表达的、比较含蓄的情感。因此,感悟作品,对学生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如《桂花雨》一课教学中,教师课前可播放桂花的图片,播放介绍桂花外形和桂花树的外形以及桂花生长的课件,创设情景,让学生入情入境,从而激起学习课文的兴趣。教师在引导学生细读第一段时,体会开头的引伸,先读出感受再体会出情感,从而体会作者琦君是如何触景生情的,然后把作者的感悟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感悟。后面描写思念桂花时,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这样,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悟作品,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
总之,对于小学生启蒙阶段的阅读教学,教师不仅应该从思想上重视,还应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让他们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提升阅读的质量。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课堂与课外的结合,引导他们积极开展自主性阅读活动。当然,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需要长时间、持之以恒的努力。作为老师,需要积极探索,不断总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大胆探索阅读教学课的新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让学生爱上阅读,提高阅读的质量,让阅读伴随学生终生。
论文作者:张芹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6月总第27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5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自己的论文; 学生自主论文; 这是论文; 能力论文; 课文论文; 《素质教育》2018年6月总第27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