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急诊输液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中的应用体会论文_何平

何平

(重庆市职业病防治院急诊科 重庆 400060)

【摘要】 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QCC) 在提高急诊输液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15年4~10月QCC活动开展后随机抽取的急诊输液患者192例作为观察组,选择QCC活动开展前随机抽取的急诊输液患者19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两组输液患者健康教育知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输液前及输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输入药品的名称、作用、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相关疾病的饮食、休息、居家自我护理等预防保健知识,输液结束后的注意事项知晓率由改善前的 67%/周上升至改善后的85.6%/周。输入药品的名称、作用、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知晓率由改善前的51.3%/周上升至改善后的88.8%/周。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有利于增强护士的主动性和责任感,提高护士对输液病人的药物知识的掌握,在输液过程中的应急处理能力,对提高急诊输液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具有显著的效果,提升了护理健康教育质量。

【关键词】 品管圈 ;急诊输液患者; 健康教育 ;知晓率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5-0229-03

该院急诊科承担全院门急诊患者的输液工作,由于急诊输液病人多、流动性大,输液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低。为了能够更好地研究品管圈活动提高急诊输液健康教育知晓率上的应用效果, 运用品管圈的管理方法,针对长期以来输液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低这一问题,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通过评价法确定:“提高输液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为主题,对2015年4月~10月期间到急诊输液的患者实施健康教育[1]。取得较好的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QCC活动开展前2015年5月~6月的随机抽取的急诊输液患者19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平均年龄:35岁,文化程度:有大专、本科、小学、文盲。平均输液天数2天。

QCC活动开展后2015年8月~9月随机抽取的急诊输液患者192例作为观察组,平均年龄:45岁,文化程度:有大专、本科、小学、文盲,平均输液天数2.5天。

2.品管圈活动方法

2.1 成立品管圈

2015年4月以自愿参与的原则,成立品管圈,圈员共8名,圈长1名,由护士长任辅导员,平均年龄30岁,组圈后组织圈成员参加品管圈方法的学习,共同探讨,取长补短,群策群力,不断的熟悉,掌握品管圈的运用技巧。

2.2选定主题

(1)本圈圈员使用头脑风暴法充分发挥大家的主观能动性和丰富的想象力采用5,3,1打分标准选定主题为“提高输液病人健康教育知晓率”

(2)选题理由:对患者而言,获得相应的健康教育知识,形成健康行为,达到保持健康和恢复健康的目的[2]。对护士而言为:病人提供更加满意的护理服务,并达到不断对护理工作持续质量改进的目的。对科室而言:增强团队凝聚力,改善工作效率和品质,提高病区整体形象。对医院而言,提高病人满意度,有效减少医患纠纷,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2.3 现状调查

2.3.1实施前数据收集

调查对象: 2015年5月11日~6月11日在急诊科输液病室,每日随机抽取急诊科输液患者6人次,共计192人次。

2.3.2调查方法:制定健康教育问卷调查表[3],对病人输液前及输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相关疾病预防保健知识,输液结束后的注意事项,药品的相关知识,病区环境5个项目,每个项目设有知晓全部、部份知晓、不知晓。分别给1分,每天随机抽取6人进行统计[4]。由调查员每天在病员输液结束前,根据评估表对病员进行逐条的询问,并打分,调查回收率100%。

静脉输液健康教育知晓计算方法:

知晓率=健康教育知晓总分数:2398分/健康教育调查总分数:3648分= 65.7%。调查知晓得分为每个项目知晓的累计得分。调查总分为每个项目的累计总分。

2.3.3调查结果:见表1

2.6 对策拟定和对策实施

针对前一步骤选出的真因,全体圈员各抒己见运用头脑风暴的形式进行讨论,列出此次活动的改善对策。一个真因拟定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对策。由全体圈员将对策实施的可行性、经济性和效益性进行评分,依据评分结果和80/20原则选出最为合适理想的实施对策做为此次品管圈活动对策实施的内容:

2.6.1制作急诊输液病人健康教育流程图。由品管圈成员共同讨论罗列出急诊输液病人健康教育实施环节,针对性地对病员输液的各个阶段需要宣教的内容进行细化描述,制作出指引新护士及实习护士标准急诊输液病人健康教育流程图。

2.6.2完善急诊输液病人健康教育的方式,使健康教育的形式更加多元化[5]。制作图文并茂的输液病人温馨提示卡:提示输液前、输液中、输液后的注意事项。并将卡贴于每张输液卡上,方便提示护士为急诊输液病人的健康教育,同时病员也可以阅读提示卡获取信息。

2.6.3制作药物分类提示卡。将科室内常用药物进行分类,采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总结归纳药物的用法、药理作用、禁忌症、不良反应及应急处理和使用此类药物时的注意事项,以及药物的相关知识和相关疾病的预防保健知识进行简单描述,浓缩在一张卡上,并将卡分为红、黄、白三种颜色,高危药品以红底,皮试类药品用黄底,普通药用白底,当处理医嘱使用某类药物时,提示护理人员随时按类取卡查询。也可将其打印出来发放给患者,从而使患者获取所用药物的相关知识。

2.6.4急诊护理人员健康教育内容、沟通能力的培训进行统一的培训和规范。[6]。利用每日晨会时间和业余时间循环学习急诊常见疾病的预防保健知识、药物的使用说明书,定期地进行考核,针对考核成绩不合格的人员进行再次培训。避免因健康教育者知识掌握不熟悉所造成的健康教育知晓率降低。对应沟通不良造成的医患矛盾进行案例分析,

2.6.5制作药物不良反应处理标准化流程图。品管圈成员对所分管的药物进行整理,收集各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制作标准化流程图,圈长定期对药物不良反应处理流程掌握程度进行检查和考核。确保每位护理人员都能够熟练地对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及时、有效地处理。

2.6.6加强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处理应急预案的学习及演练,并录制演练视频。品管圈成员对所分管的药物进行整理,收集并能熟练的掌握所分管的药物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药物所分管的负责人对所管辖的药物进行专项负责并录制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如过敏性休克抢救演练视频。

2.6.7 制作健康教育交接记录单。在输液单中增加健康教育项目,护理人员需在输液前、输液中、输液后的每一个环节对病人进行实施健康教育,并详细填写健康教育实施人及时间。 将健康教育内容做为交接班内容其中之一。避免健康教育内容实施的遗漏,从而保障健康教育实施的内容更加连续性和可追踪性。

2.6.8制作规范化健康教育视频[7],从办公室护士接诊开始,责任护士输液前、输液中、输液后的每一个环节,便于新护士、实习护士及时的了解对输液病人的健康教育的落实的全过程。

2.6.9开展对不同病种,不同年龄针对需求,开展个性化健康教育[8],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了投诉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3.成果

3.1 有形成果

通过对策实施,将活动开展前我院急诊输液病人2015年5月-2015年6月共192例病员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与活动开展后2015年8月至2015年9月共192例病员,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包括病人姓名、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病区环境、输液前和输液中的注意事项、药物名称、作用、 用药后反应及注意事项、以及相关疾病的饮食、休息、居家自我护理等保健知识、输液结束后的注意事项等内容收集到的数据),两组病人的健康教育知晓率进行比较:

目标达成率=[(改善后88.7-改善前65.7)/(目标设定值85.7-改善前65.7)]×100%=115%,说明此次品管圈活动对策实施有效。

进步率=[(改善后88.7-改善前65.7)/改善前65.7] ×100%,计算结果值为35%,从而达到了预期目标值。急诊输液病人健康教育知晓率明显提高。

3.2 无形成果

由品管圈成员个人对此次活动实施前和实施后的解决问题能力、品管手法的掌握程度、团队凝聚力责任心、沟通能力、和谐度、积极性内容进行评分,并绘制雷达图进行效果比较,结果显示以上项目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3.3 标准化

效果确认后,将健康教育的流程、药物不良反应的处理流程、及输液温馨提示卡、药品分类提示卡等标准化。

4.体会

4.1 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对患者的影响

我科通过实施品管圈活动,护理人员在接待输液患者的每一个环节中,为输液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使病人更加快捷、有效的知晓输液前后的相关知识、注意事项、疾病相关的居家健康保健知识,提高输液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程度,从而改变患者的影响健康的不良习惯,达到更快恢复健康,保持健康的目的。

4.2 品管圈活动对护理人员的影响

在此次品管圈活动中,全体护理人员护理人员学习了运用品管圈活动进行护理质量管理的方法,共同主动参与,出谋划策,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地整改措施。在参与收集制作健康教育提示卡、录制视频的过程中等圈活动中,增强了护理人员的主人翁意识、荣誉感与责任心、团队凝聚力[9];同时也提升了护理人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护理人员对药品知识的掌握程度、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应急处理能力。通过与患者面对面的交流和讲解,无形中也使护理人员的沟通协调能力得到了提高。

4.3 品管圈活动对医院的影响

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实施,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提升了医院的窗口形象的影响力。有效地密切了医患关系,减少了医疗纠纷,获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朱泓,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门诊药房工作质量的应用,药学服务与研究,2008,(06):466-467.

[2]王畅,吉林省成人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 《卫生研究》,2014,(43):5.

[3]李英杰,董俊平,健康教育内容及方法的调查分析,家庭护士,2008,(08):669.

[4]田淳,杨辉,住院病人健康教育需求及相关因素分析,护理研究,2009,(6C):1610-1611.

[5]仵晓娟,浅谈提高儿科住院患儿及家长健康教育知晓率的方法[A];全国第13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10,(02).

[6]李秀兰,刘亚萍,赵丽娟.浅谈培养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体会,中国医院管理,2002,(07).

[7]王楼蕾,王晓燕品管圈在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的应用效果,现代医院管理,2014,(04):61.

[8]罗丹,个性化健康教育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12,?18(1):115-116.

[9]王玉琼,郭秀静,雷岸江,品管圈活动在护理工作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9,(21): 1945-02.

论文作者:何平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0

标签:;  ;  ;  ;  ;  ;  ;  ;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急诊输液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中的应用体会论文_何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