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岛区人民医院 山东 青岛 266400
【摘 要】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四高一多”的特性,即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复发率、死亡率、发病率以及较多的并发症。人们的健康也正因心脑血管疾病而面临着严重的威胁。本文总结了在心脑血管疾病领域目前现有的研究成果,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含义进行了介绍,同时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进行了概况和分析,并探讨了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预防
【中图分类号】R18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4-243-01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对人们的健康造成极大威胁的常见疾病,尤其是超过五十岁的中老年人深受其害。根据我国卫生部统计资料显示,在所有疾病当中,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与发病率都占据了首位。所以不管是出于对经济的考虑,还是出于对健康的考虑,我们都必须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致病因素加以准确、充分地认识,并探求正确的预防对策。
1.心脑血管疾病
如风湿性心脏病、肺心病、高血压、脑卒中、心肌病、冠心病、特发性心脏病以及先天性心脏病等都属于心脑血管疾病的范畴。在当今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的时代背景下,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了全世界人们面临的一个严峻的健康问题,近年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正在快速地递增。根据相关研究显示,我国每年有超出26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占据死亡总人数的50%,是致死比例最高的一种因素。
心脑血管疾病除了会严重地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之外,还会给全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压力,其中,冠心病、高血压以及脑卒中等是最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病因。根据我国卫生部的研究数据显示,预计到2020年全世界将会有25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
2.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2.1性别和年龄方面的因素
有些人很早就会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而且其会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而出现许多相应的症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主要出现在男性身上,而且男性的发病年龄也往往比女性要早得多,而女性通常在年龄较大时才会发病,且绝经后会显著增加发病几率。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原因可能和社会活动、激素分泌等相关。
2.2种族、家族及遗传方面的因素
原发性高血压病因中家族与遗传方面的因素最为突出。倘若家族中的一级亲属存在早发冠心病史(即女性小于65岁,男性小于55岁),会极大地加大其患心脑血管疾病的机率。此外,根据研究表明,各个种族的发病危险也是存在差异的,譬如本土美国人发生心脏病危险显然要低于生活在美国的墨西哥人。
2.3生活形式方面的因素
根据研究表明,长时间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酸、摄入的热量过高、饮酒过量以及摄入的钠盐过多等都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另外早已被确认为引发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就是吸烟。根据日本、美国以及加拿大等国家实施的十项重要的队列研究结果显示:不吸烟者冠心病的死亡危险与发病危险要比吸烟者低大约70%。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外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还会因运动状况而受到极大的影响,Powell等在回顾分析1985年之前实施的四十三项前瞻性研究之后得出,活动型人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危险只有静坐型人的一半,这说明冠心病的发病机率和体力活动是负相关的关系[1]。
2.4糖尿病
目前已经确认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就是糖尿病,非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率要比糖尿病患者低许多。根据一项时长七年的随访期人群研究结果,80%的糖尿病患者的死因是心脑血管疾病,非糖尿病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危险仅仅只是糖尿病患者的三分之一。
2.5高血脂与高血压
根据有关研究,不管是否稳定,也不管是处于舒张期还是处于收缩期,血压的升高在任何年龄与任何性别都会明显加大冠心病的发病危险。另外,许多相关的研究也表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率和TC(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是正相关的关系[2]。
3.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应对策
3.1实施健康教育,加大预防性的宣传力度
预防性的健康教育能够使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率实现有效的降低。在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同时,患者的医疗费用也能实现相应的减少,这给社会带来的经济效益、间接与直接的效益都必将是不可估量的[3]。所以,应当对以健康生活形式为核心内容的健康教育予以科学、合理地实行,把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的开展、肥胖控制以及膳食营养等理念传递给人民群众,以便让人们树立良好的生活形式,提升人们的自我保健能力与保健意识,进而使社会的心理环境得以改进,使人们承受社会应激的能力实现有效地提升。
3.2对不良的生活行为加以改进
吸烟除了会极大地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机率与发病机率之外,还会引发多种呼吸道疾病以及肿瘤,但是其也是一项相对比较容易改进的因素,应当把对烟草的控制当作一个干预关键点,争取远离烟草,应当尽可能地避免吸烟,同时降低饮酒量。其次,还应当适当运动,对体重加以严格把控,避免出现肥胖。长时间坚持进行体育锻炼有利于加强心脑血管的功能以及把控血脂、血糖的水平。
3.3树立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
应当根据我国人们的饮食习惯来建立科学合理的有关饮食方案,同时应当极力推行“主为素食、膳食均衡”的理念[4]。应当严格控制盐的摄入量,必须确保每人每天摄入的盐量不可超过五克。另外,每天必须规律地进行饮食,不可吃得太饱,应当从小就树立良好的饮食习惯。此外,还应当多进食具备降脂功能的食品,譬如大蒜、木耳、芹菜、洋葱和香菇等,每天还应当摄入一定量的米糠、蔬菜、粗杂粮、水果、海带或者麦麸等含有丰富膳食纤维的食物,同时还应当多食用豆制品、鱼油以及海鱼等。
综上所述,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性别和年龄、种族、家族及遗传、生活形式、糖尿病以及高血脂与高血压等,为此,我们可以通过实施健康教育,加大预防性的宣传力度,对不良的生活行为加以改进,以及树立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等来预防和控制心脑血管疾病。
参考文献
[1]余海洋.脓毒症性心功能不全的发生机制[J].中国急救医学,2011,31(2):173-177.
[2]刘福平.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治疗[J].当代医学,2011,17(25):47-48.
[3]俞捷,罗果,龚磊,胡斌丽,许洁,遵义市心脑血管疾病现况调查[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1,34(4):420-422.
[4]梁新蓉,马爱国,卿凤玲,2011年柳州市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现况调查分析[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1,32(5):19-22.
论文作者:张明媛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1
标签:心脑血管疾病论文; 危险论文; 因素论文; 冠心病论文; 机率论文; 高血压论文; 年龄论文; 《系统医学》2016年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