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三职业高级中学)
摘要:学习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保证。本文用实例来阐述英语教师如何准确把握英语课堂教学目标分解。
关键词:目标 分解 《The Rose》 教学
如何基于学生认知水平将学习目标分解为一个阶段,一个学期,一个月,乃至一节课的可达到的学习目标?这是英语老师教学面临的第一任务,如何有效分解,还真有学问,现在谈谈分解原则并结合《The Rose》课堂教学来探讨学习目标的分解,以飨读者。
一、理解基于学生认知水平将学习目标分解为一个一个阶段性的、可达到的学习目标
众所周知,学习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保证。而教学目标的实现是基于教学活动,只有一个一个的教学活动实现其阶段性目标,才能保证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所以,教学目标必须分解为与教学活动相对应的、可在教学活动后进行检测的目标,方能确保教学过程是合理指向教学目标,保证教学活动不偏离教学目标。因此,学习目标的确立在教与学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如何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将学习目标分解成一个一个阶段性的可达目标呢?
1、基于最终目标分解学习目标
学习是一个过程,最终目标不可能一日达成,必要的、科学的、有效的目标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再说,世上任何学习都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学生的学业规划理应具有明确的最终学习目标。对于一个普高的学生来说,学习目标的分解,应从最终目标(高考获得理想成绩)开始,基于自己现有学习水平、学习规律,按照学期、单元、课时,倒推出整个学习过程的阶段性目标,从而形成按照阶段分解的学习目标。一般来说,有效的目标分解有助于让学生在漫长的求学生涯中能时时享受到目标达成、获取知识的愉悦,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基于学习过程规律分解学习目标
学习总是有其自身的内在的过程规律,英语学习也不例外。它具有从接触到运用的规律。从听读开始,再模仿学习,最后运用英语进行说写。同样,学习英语单词也遵循着单词读音认知——词形认知——语义和语用认知的过程性规律。但英语单词记忆有着整体识别到局部辨认,模糊识别到清晰拼写,理解语义到运用表达的过程性规律。所以,分解英语学习目标必须考虑英语学习的过程性规律。
3、基于个人起始水平分解学习目标
有效的学习必须是基于个人现有水平的发展,超越起始水平的发展无异于建设空中楼阁。分解学生学习目标,必须充分把握学生的起始水平。当然,对起始水平的把握,不能仅仅基于考试成绩,而要分析学生的已有优势,尤其是内在优势,以及较为容易发挥作用的外在优势。这就要求教师除了要悉心研究学科的课程标准,更要对现有学生的情况进行差异化分析,了解他们的认知水平、学习风格以及想要达成的学习目标,在满足大多数学生的普遍性发展需要前提下,想方设法努力在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主题内隐的教育需要之间求得平衡。对目标进行合理分层,既让学习水平相对较低的学生能“吃得了”,又能让学习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吃得饱”。
4、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分解目标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有效的教育应设定学生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不能超越学生的可能发展水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分解目标就是把总体的最终目标,分解为一个一个阶段学生可能达到的水平,也就是按照最近发展的阶段进行分解,使之成为学生可以达到、不超越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学习目标。在这个过程中,设定的目标要对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具有挑战性,作为教师,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搭建平台,为不同的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激发他们“跳起来摘果子”的欲望。
二、结合视频学习设计《The Rose》这堂课的阶段性学习目标。
The Rose是关于人生的一篇文章。老师希望文本的阅读对学生思考人生有所启发。这节课层次分明、过程清晰、阶段明确,是一堂典型的以获取知识为基础,能力发展为目标,情感态度为方向的阅读教学案例。鉴于此,本节课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性学习发展目标和知识达成目标。
(1)基础信息层次理解
借助信息表、选择题,让学生把握阅读材料的主要内容,准确理解故事主人公Rose的主要信息以及文章的主要结构等。此环节有效地训练了学生查读、提炼归纳信息的能力。如:第一步引入话题和激发兴趣,以刚刚补充的idioms教学补充材料作为本堂课的导入和复习上堂课的内容 (PPT放映), 接下来reading part: Biblical idioms in English引入背景知识并埋下伏笔,再进入background information,通过幻灯将Bible的一些简介告知学生,学生提前理解课文重点句子,为学生阅读整篇较长的课文提供一丝轻松感,从而帮助学生实现英语教学中的“多信息,高密度,快节奏,有效果”的要求。从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准确的回答可以看出:本节课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也说明:在这种更贴近生活、更真实自然的情景活动中学习英语,学生更容易产生兴趣,更容易理解语言的意义、掌握语言功能,更能尽快在真实的交际活动中使用英语这一交际工具
(2)问题探究层次
通过主人公Rose 的qualities, speeches, life三个方面理解,帮助学生勾勒出一个执着追逐梦想、鲜活的人物形象;通过对歌曲the Rose 和the flower: rose以及标题the Rose 中的the的深层次的理解,启发学生思考老奶奶Rose对大学生有着怎样的榜样示范作用。在这个环节上,老师借助文本,准确把握文章的价值,深度理解与剖析Rose的性格特征、生活态度,逐步深化主题,引导学生对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思考。
(3)学生讨论,升华文本内涵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围绕“Does Rose have anything in common with the Rose?”这一话题,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了一次头脑风暴,使文本阅读升华到感性层次,从学生的发言可以看出,他们不仅受到了主人公的启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情感和价值取向,而且通过共同探讨,使学生发现、理解文字背后的人生哲理,并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领会作者想要传递的思想,在思考和体会文本内涵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获得人生启迪,实现润物无声的情感触动和人文渗透:
(4)文化意识及情感态度目标的达成
学生首先理解故事的内容,再通过课文的学习,一定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此外利用高中网络上提供的一些插图进行一系列的情景创设,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度,使他们直接感受这些英语俚语,提高英语学习热情,强化求知欲望。突出文化意识和情感教育的意义,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总之,英语教学目标的分解须与教学活动相对应,确保教学过程是合理指向教学目标,保证教学活动不偏离教学目标,才能产生教学效益。
论文作者:陈继梅 谢胜利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5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6/6
标签:目标论文; 学生论文; 分解论文; 水平论文; 教学目标论文; 教学活动论文; 认知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5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