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湘教版高中地理“活动”教学思考论文_潘爱丽

摘要:本文从实施“活动”内容教学必要性、制约因素、探究策略三个方面谈谈笔者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感悟。

关键词:“活动”教学;新课程基本理念;地理学习能力

现行高中地理湘教版与原来的人教版相比,在总体框架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材的表达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进。教材安排大量的“活动”内容,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因此,正确处理好“活动”内容的教学,是贯彻新课程理念,使地理教学从传统教学走向新课程理念教学的关键所在。

一、实施“活动”教学的必要性

1.新课标基本理念的要求

(1)新课标基本理念之一是学习对学生生活、终身发展的地理

湘教版教材中很多“活动”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体现用课本所学地理知识、地理原理分析解决生活中遇到一些问题,注重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的积累,突出地理分析、综合、运用等思维能力要求。例如:必修二P44选择一个你熟悉的城市或集镇,讨论它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提出你的解决方案。

(2)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二是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培养地理学习能力。

《地理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指出:“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湘教版教材中很多“活动”给学生创设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的平台,把学生的学习置于体验、探究的过程中,改变以往教师主动“教”,学生被动“学”的传统教学模式,从而可以真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知识体系完整性的要求

湘教版新教材删减很多正文内容,常需要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整合补充相关知识体系。利用“活动”中的内容归纳相应知识,使整个课堂教学结构严谨,浑然一体,逻辑性较强,显示出课堂教学的和谐和完美,并使知识得以概括、深化,可以诱发学生积极思考,进行深入探究,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点。

3.学生学习行为的要求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教材有内心兴趣。

笔者曾做过问卷调查:“地理课上你最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

从问卷结果看,学生较喜欢课堂交流、动手操作和亲身实践。因此,活动教学的开展必定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二、制约有效“活动”教学因素

新教材增加大量阅读材料和活动内容。阅读材料是对教材知识的补充,“活动”是对教材的深化,注重引导并培养学生地理能力。但课堂“活动”教学开展却面临着一些困难。

1.从学生的角度:初中相关地理知识分布在《科学》和《社会》,且中考很少考到,导致高一学生地理基础知识普遍较薄弱。再加上学生注重应试,不大关注自然现象,缺乏生活经验,导致开展活动时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难以互动。

2.从教师的角度: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还是喜欢“一言堂”讲授,认为通过阅读、活动探究和建构起来的知识零碎,不适应注重系统知识考查的考试。另外,还存在课堂活动时间的把握,活动与课时的矛盾、过程与结果的矛盾,课外社会调查的时间保证、组织工作的落实、调查部门的联系等问题。

3.从教材的角度:湘教版高一必修教材三个模块,内容基本包括老教材必修和选修教材的内容。必修三个模块要在一学年内上完,教师普遍感到课时紧张,庞大的教学内容和大量的“活动”给教与学带来沉重的负担。

三、探究有效“活动”教学策略

1.联系实际,筛选“活动”内容

新教材将教学内容大量地以“活动”形式呈现,有利促进传统教学模式向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但也凸现出其一些弊端:活动内容不加取舍面面俱到或“活动”教学流于形式,走过场。这显然有悖于新课程的理念,有违于教材编写者增设活动的初衷。因此,“活动”内容要精选,教学前要从时代性、可操作性、可行性、有效性加以整合。

2.结合教学,安排“活动”时机

“活动”教学存在一个问题:即在什么时间进行“活动”是最有效的?有些“活动”可作为新课的导入,激发积极思维;有些“活动”要有机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有些“活动”应放在某个知识点或某个章节学完后进行,对教学内容起到深化总结、检查巩固的作用,让学生及时查漏补缺。此外,针对需要大量资料或调查访问的活动内容可安排在课后并小组分工进行。

3.梳理素材,设计“活动”方案

要充分考虑到学生自身条件、场地、经费、时间、家长、安全等因素,制订详细的“活动”计划,避免“活动”开展的随意性。否则,“活动”教学就达不到预期效果。

4.调动学生,提高“活动”效果

“活动”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 “活动”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

(1)新型师生关系是“活动”效果的前提

良好师生关系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是人所共知的,问题是如何建立?首先,要求教师用“真心”热爱学生和教育事业;其次,教师要具有师生平等观念;第三,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细心”和“耐心”。

(2)多样教学形式是“活动”效果的保障

“活动”教学形式是服务于教学目标的,因此,从教学目标和“活动”的具体情况出发,“活动”的形式应该灵活多样,如视听阅读型、实验操作型、动手制作型、论文写作型、社会调查型、游戏竞赛型等。选好“活动”教学形式后,还要适当引导。

(3)积极学习态度是“活动”效果的根本

现代的教育教学观念认为, 在教与学这个开放的系统中, 促进学生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动”为学生提供动手(做实验、查阅资料以及操作等)、动脑(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等)、动口(讨论问题、辩论等),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本身具有提高学生积极性的作用。

5.及时客观,给予“活动”评价

每次“活动”结束后,教师要认真总结及时评价,且评价要客观、方式要多元化。不能只批评指责而缺少鼓励表扬,要以激励为主,并指出不足,提出改进意见。激励学生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总之,为了适应新课改,教师一定要用好“活动”,为学生创造“活动”的机会,使“活动”的开展真正落到实处。让学生真正“活”起来,“动”起来。

(作者单位:浙江省慈溪市浒山中学 315300)

论文作者:潘爱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10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2/26

标签:;  ;  ;  ;  ;  ;  ;  ;  

关于湘教版高中地理“活动”教学思考论文_潘爱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