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灯塔去》表现手法研究

《到灯塔去》表现手法研究

万迪梅[1]2003年在《《到灯塔去》表现手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弗吉尼亚·伍尔夫是20世纪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作为意识流小说的主要代表和西方女性主义先驱,评论界对她的关注长盛不衰。 本文以新批评的理论为准绳,以伍尔夫的力作《到灯塔去》为文本,对小说中成功运用的象征、缩影、意象、隐喻等文学手段进行翔实而有力的分析,指出正是这些极富美学价值的表现手法帮助伍尔夫完美地诠释了关于艺术和人生的深宏主题,成就一部不朽的传世佳作,充分体现了伍尔夫高雅的艺术情趣,超逸的审美意识和非凡的艺术功力。 作为英国享有国际声誉的现代女作家,大多数对伍尔夫作品的评论以意识流、叙事策略或女性主义为切入点。本文试图从文学表现手法这一全新的视角来探讨她的小说,旨在抛砖引玉,以开拓新思路,丰富对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总体研究。

陈志明[2]2012年在《从《到灯塔去》与《酒徒》的比较看中西意识流的差异》文中研究指明在比较文学的视野下,以伍尔夫的小说《到灯塔去》和刘以鬯的小说《酒徒》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同一种小说艺术表现手法在中西作家之间运用的差异,并探索产生差异的原因,为分析中西方文本创作及艺术流传借鉴提供某种参考。

杜馨[3]2009年在《色彩与旋律之美》文中指出20世纪伊始,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加剧以及危机的此起彼伏,一场轰轰烈烈的文化运动,席卷整个欧美,现代主义文学取得了这次运动的胜利,雄踞文坛。现代主义文学由诸多现代性鲜明的派别组成,其中最为代表的莫过于“意识流小说”。本文着重将英国意识流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作为研讨对象,着力对其现代小说的独创性进行分析。生活于书香门第的伍尔夫年幼时博览群书,青年时又积极活动于布卢姆斯伯里集团,这些宝贵的经历让她显示出非同一般的艺术才能和创作特色。伍尔夫擅于将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特征糅杂于小说创作之中,力图将小说叙述的更加诗化、更加利于展现小说的主旨内涵,这些特殊手法的运用无疑可以凸显意识流小说的特质——强调人物内心的意识流动。本文从文本出发,结合相应的音乐和绘画理论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力图将伍尔夫对意识流小说形式的创新进行一定的梳理。《到灯塔去》和《海浪》无疑是伍尔夫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在这两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伍尔夫不遗余力的将音乐理论中的“赋格”曲式、主导旋律以及奏鸣曲结构大量运用到小说的结构安排上,同时在小说的语言文字中还渗透着印象派绘画对她的影响——对于色彩鲜明、光影变幻的灵活运用。伍尔夫正是通过对多种艺术形式进行合理的综合,使得她未来小说的理论得到更好的实践,也让读者领会到小说和其他艺术的完美结合,更加回味无穷。

左璐[4]2017年在《《到灯塔去》的意识流手法表达》文中研究指明《到灯塔去》是英国着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代表作之一。弗吉尼亚·伍尔夫被誉为20世纪现代主义和女性主义的先锋,她的作品和乔伊斯、普鲁斯特的作品齐名。女性主义是弗吉尼亚·伍尔夫所要表达的主题,她采用了一种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即意识流的表现手法,来为这一主题服务,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王文彦[5]2015年在《伍尔芙《到灯塔去》意识流表现手法解析》文中认为弗吉尼亚·伍尔芙是西方意识流小说家的杰出代表之一,《到灯塔去》被认为是其最成功的意识流小说。在《到灯塔去》中,她娴熟地运用了间接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蒙太奇、多视角叙述方式等意识流技巧来展示人物复杂的内心精神活动,以达到真正地表现生活的目的。

赵鹏[6]2014年在《《到灯塔去》中拉姆齐夫人形象管窥》文中研究说明一、引言小说《到灯塔去》是英国着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创作的一部意识流小说,小说以细腻婉转的笔触刻画人物形象,以极强的象征主义表现手法描述了"二战"前后人们的迷茫、彷徨和孤独。该作品不仅被认为是伍尔夫的巅峰之作,也被认为是伍尔夫所有作品中最完善的一部。伍尔夫出生于一个英国贵族知识分子家庭,接受过良好的贵族教育和家庭教育。与一般女作家的生活经历相比,在优越环境中成长的

许芳, 蔡青[7]2005年在《伍尔夫《到灯塔去》的后殖民主义解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到灯塔去》自问世以来,一直被公认为现代主义意识流的杰作。本文从帝国主义思想和现代主义因果关系的角度,对小说进行了后殖民主义的解读。首先探讨伍尔夫大英帝国情结的成因;然后分析女性主义的殖民主义在文本中的表现形式以及文本内容的后殖民解构;最后阐述了文本中现代主义叙述方式的社会根源;论证了《到灯塔去》就其社会文化本质而言,是帝国主义思想和社会矛盾的艺术化产物。

马昭, 张剑[8]2013年在《探究《到灯塔去》意识流派写作风格》文中研究表明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兴起于西方、在现代哲学特别是现代心理学的基础上产生的小说类作品。弗吉尼亚.伍尔芙,英国着名的意识流作家和意识流小说的奠基者,她在对一些意识流小说家的创作进行总结、借鉴的基础上,丰富、发展了意识流文学的表现手法,并对它进行理论阐发。《到灯塔去》是一部作者倾注心血的准自传体意识流小说,本文

桑艳霞[9]2011年在《《到灯塔去》中拉姆齐夫人形象分析》文中认为《到灯塔去》(To the Lighthouse)是英国着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倾注心血的一部意识流小说,它主要反映了二战前后社会的变迁和动荡带给现代西方人的迷茫、孤独、焦虑、彷徨、悲哀和虚无。很多评论家都认为这部小说是伍尔夫所有作品中最完善的一部。这不单单是指这部小说是一部在表现手法上具有极强象征主义色彩的意识流小说,像一幅充满诗意的印象主义画卷,也在于她以细腻婉转的笔触刻画了形象丰盈的人物形象。其中,拉姆齐夫人以她特有的气质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卢婧[10]2005年在《伍尔夫《到灯塔去》的时间艺术》文中提出《到灯塔去》是伍尔夫创作中意识流手法运用得较为纯熟和圆润的一部作品,它较为成功地实践了作者主观真实论的文学构想,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为了使作品能够清晰地表现人类的主观情感世界,传达对人类心灵的关注与追问,作家以人物的意识活动为主要内容和题材,并采纳了不同于传统物理时间的心理时间体系来建构作品情节与内容框架。 为了处理好钟表时间与心理时间的关系,伍尔夫采用了双重同心圆式的时间结构,从而在作品中形成了一种循环往复、张弛有度,与主题内容密切配合的叙事节奏。这在具体的叙述过程中,主要体现为“叙述时间”与“意识流动时间”的相互交替,同时在叙述内容方面进一步强化后者的效果,最终以此形成作品的内部逻辑。另外,从这两部分的对照与呼应中,也可见出作家对于现实世界的愤懑与抗议。 回溯手法是伍尔夫在处理心理时间时经常使用的一种技巧,借助它,作者丰富了人物的心理内容。通过分析此手法在《到灯塔去》中的运用,可以从中发掘出作家深植于作品中的主题内涵——对生命岁月的追寻,通过记忆来挽回失去的韶华,贮存生命的真实。 本文的主旨即是要从“时间”的角度探讨《到灯塔去》中意识流手法的运用,揭示出该作品由于其独到的时间处理技巧所包蕴的特殊审美价值。

参考文献:

[1]. 《到灯塔去》表现手法研究[D]. 万迪梅. 福建师范大学. 2003

[2]. 从《到灯塔去》与《酒徒》的比较看中西意识流的差异[J]. 陈志明. 绥化学院学报. 2012

[3]. 色彩与旋律之美[D]. 杜馨. 东北师范大学. 2009

[4]. 《到灯塔去》的意识流手法表达[J]. 左璐. 语文建设. 2017

[5]. 伍尔芙《到灯塔去》意识流表现手法解析[J]. 王文彦.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

[6]. 《到灯塔去》中拉姆齐夫人形象管窥[J]. 赵鹏. 芒种. 2014

[7]. 伍尔夫《到灯塔去》的后殖民主义解读[J]. 许芳, 蔡青. 外国语言文学研究. 2005

[8]. 探究《到灯塔去》意识流派写作风格[J]. 马昭, 张剑. 芒种. 2013

[9]. 《到灯塔去》中拉姆齐夫人形象分析[J]. 桑艳霞. 大家. 2011

[10]. 伍尔夫《到灯塔去》的时间艺术[D]. 卢婧. 南京师范大学. 2005

标签:;  ;  ;  ;  ;  ;  ;  ;  ;  

《到灯塔去》表现手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