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同理心与签约病人自强能力相关性的实践研究论文_殷秀芬

(上海市奉贤区青村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1414)

【摘要】目的:研究目前家庭医生同理心水平、签约病人的自强能力水平以及两者的相关因素,探索一种借助提高医生同理心来加强病人自强能力的有效方法。方法:运用中心服务效果评估量表,对上海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医门诊和全科门诊各600名患者进行调查对比分析。结果:比照全科门诊,家庭医生由于与病人的良好沟通能够让医生能更大程度的激起同理心,站在病人的立场考虑问题,对病人表现出关心友善;家庭医生制度支持下慢性病签约患者的自强能力水平明显高出对照组的病人。数据分析发现家医制度的建设不仅仅要发展青年医生,也要发展资深医师;同时应注意到对家庭医生在常见慢性病方面都要展开系统培训。结论:同理心良好的医患沟通大大提升病人的自强能力。病人看诊医生后能够明白他们的健康问题,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并且能够提高面对、处理他们的身心问题的能力,避免盲目就诊及医疗资源的浪费,也使医患关系更和谐。

【关键词】同理心;家庭医生;自强能力

【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3-0395-02

据上海市卫计委统计,本市60岁以上老年人约占总人口数28.8%,其中慢性病患者约占一半,医疗资源显得捉襟见肘。国家医改推出家庭医生制度,来缓解三级专科医院的压力,也让医患模式从“主动—被动”模式实现到“共同参与”模式。但对家庭医生的要求,除了有扎实的医学知识,还需要有优秀的品德、良好的职业操守。从医生角度出发思考,发现同理心在改善医患关系中有着重要影响。

1.同理心

1.1 同理心的概念

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对同理心的定义: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1]。对于医务人员而言,就是能够设身处地从患者的角度去理解和体谅他们的处境,关怀患者的身心痛苦。

1.2 同理心的优势

家庭医生可以有充分的时间和患者交流。具有同理心的家庭医生能帮助病患在心理上更好地面对疾病,提高医疗依从性,这便是与患者沟通交流时所持有的“同理心”的优势。

2.自强能力

病患的自强能力包括对病程有清醒的认识、良好的医疗配合、重新适应当前的身体状态履行自身的社会职责[2]。

2.1 对病程有清醒的认识

多数慢性病患者都是中老年患者,病人在接触了足够多的信息之后,可以认识到:慢性病可以通过积极治疗缓解症状,但随着年岁增长,自身免疫力必然走向虚弱,身体状况会逐步走下坡路。而客观、清醒、积极的心态会起到正面的作用,提高生活质量。

2.2 良好的医疗配合

患者能遵照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定期复查,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健康饮食、适度锻炼,生活方式的改进也会对健康的恢复起到促进作用。

2.3 重新适应

患者需要及时接受慢性病状态下的自己,能意识到通过药物等治疗手段的控制可以让自己几乎不受影响的像往常一样工作、生活、学习。在履行社会角色的职责时可以很好地转移病患的注意力,减轻心理压力。

3.实践研究方案

3.1 研究目标

通过调查分析,研究目前家庭医生同理心水平、签约病人的自强能力水平以及两者的相关因素,探索一种借助提高医生同理心来加强病人自强能力的有效方法,以此对家庭医生社区卫生服务效果评估,进一步提升周边居民家庭制度服务的签约率及好评度。

3.2 研究内容

①家庭医生同理心水平调查分析及提高对策;②慢性病签约患者的自强能力水平的相关因素分析;③研究病人自强能力与家庭医生的关系,以及社区卫生服务对病人自强能力培养的支持作用。

3.3 研究方法:

(1)抽样方法:①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服务签约居民就诊家庭医生时随机抽样。(因中心有6名家庭医生,故每位家庭医生抽查100名患者);②在中心全科门诊非家庭医生就诊的签约居民600名随机抽样。

(2)调查内容:①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②就医情况,包括看诊时间、医生态度、就诊感受等;③自强情况,包括患病知情、康复计划、依从性、生活保健等。

(3)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1.5软件统计分析。

①家庭医生同理心水平调查统计;②慢性病签约患者的自强能力水平调查统计;③以年龄组、基础疾病组等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家庭医生同理心与签约病人的自强能力水平影响的相关因素。

4.分析结论

4.1 统计分析

4.1.1家庭医生同理心水平现状统计

在本中心门诊《服务效果评估表》中设置了病人对医生在当天看诊过程中的主观评价,从数据(附表)统计反馈来看:在家医门诊就诊的病人对医生在让病人畅所欲言和仔细聆听两个方面进行了高度评价,家庭医生制度在医患沟通方面的确起了很大的改善作用;但是也看到在协助病人掌握自己的健康、与病人一起制定计划这两个方面,病人主动参与到康复方案的程度较低,考虑到调查对象中有88%的病人为61~80岁年龄组,有53.4%的81岁以上年龄组,病人的文化程度较低,他们在就医行为上更为被动;在另外六个方面,多数病人都选填了良好的评价,比起对照组全科门诊多数评价在一般提高了一个等级,说明家庭医生由于与病人的良好沟通能够让医生能更大程度的激起同理心,站在病人的立场考虑问题,对病人表现出关心友善。

4.1.2慢性病签约患者的自强能力水平统计

自强能力水平在问卷中主要以六个角度考量:能够应付生活、能够了解自己的疾病、能够面对自己的疾病、能够保持自己身体健康、对自己健康的信心、拥有自助的能力。对照家医门诊和全科门诊两组数据,在能够应付生活、能够了解自己的疾病、对自己健康的信心三个角度上,家庭医生门诊的病人选择大为改善的比例要高出对照组平均8.4%,选择有所改善的要高出平均13.7%,说明在中心家庭医生制度的支持下慢性病签约患者的自强能力水平明显高出对照组的病人。

4.1.3按组别分类统计分析同理心与自强能力水平影响的相关因素

①按年龄组分类发现,61岁~80岁组对医生的评价要低于其他组别5.4%。考虑因素是病人都希望得到经验丰富的医生的诊治,而经验丰富往往从医生的年龄上判断,但年龄是相对而言的,20几岁的病人会认为40几岁的医生就是经验丰富的医生了,而在60几岁的病人眼中还是不够,他们希望更资深的医生,所以就导致岁数越大的病患对医生的评价越低。所以家庭医生制度的建设,不仅仅要发展青年医生,也要发展资深医师。

②按基础疾病组进行分类分析,统计结果发现糖尿病患者无论是自强能力还是对医生同理心评价上都要高出其他患者平均10.7%和13.8%,结合考虑抽样中的六名家庭医生有五名参加过糖尿病治疗的系统培训,建议对家庭医生在某些常见病都要展开系统的培训,提高家庭医生的业务素养。医生才能与病患之间有更好地沟通,才会有更好的同理心。

4.2 研究结论

国内研究表明,社区慢性病病人社会支持与自强能力的相关性研究显示,社会支持与自强能力呈正相关。[3]同理心良好的医患沟通大大提升病人的自强能力。病人看诊医生后能够明白他们的健康问题,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并且能够提高面对、处理他们的身心问题的能力。医生同理心的表达提高了患者的自强能力、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真正做到“先看人、后看病”,真正成为和朋友一样的医生。

目前国内三甲医院超负荷的工作日显疲态,如何让病人首诊于社区医院,让病人自愿第一时间考虑家庭医生,家庭医生的道德素质,对病人所持有的同理心成为重要的人为心理因素,在对于提高家庭医生同理心的认识后,患者对于家庭医生及其服务有了进一步的信任,自身对疾病的自强能力有了提高,从心理上依赖家庭医生,避免盲目就诊市级医院,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也使医患关系更和谐。

【参考文献】

[1]黄正接,“同理心”在外科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2011,6,(15)6:57-59.

[2]何耀榮,病人自强——肾友康复的重要元素,第8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327-328.

[3]王莉莉,社区慢性病病人的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1,8(25)8:2061-2062.

论文作者:殷秀芬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8月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4

标签:;  ;  ;  ;  ;  ;  ;  ;  

家庭医生同理心与签约病人自强能力相关性的实践研究论文_殷秀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