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心治疗模式对高血压并焦虑患者负面情绪及血压水平的影响论文_曹新宇

曹新宇

(江苏省通州区人民心内科 江苏南通 226300)

【摘要】目的:探讨对高血压合并焦虑患者实施双心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数字表达法将102例高血压并焦虑患者分为51例对照组(氯沙坦钾片治疗)、51例实验组(氯沙坦钾片+盐酸帕罗西汀+心理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血压水平以及HAMA评分;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4.1%高于对照组78.5%,实验组DBP、SBP水平、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针对高血压并焦虑患者,采取双心治疗模式,降血压和改善焦虑情况显著。

【关键词】高血压并焦虑;双心治疗;负面情绪;血压水平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6-0131-02

当前,高血压已经成为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类心血管疾病,并且今年来发病率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该病具有三高的特征,即高发病率、高致残率以及高死亡率。由于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在各种不良因素综合作用下容易引发各类精神性症状,其中以焦虑最为常见,而高血压和焦虑而且又相互影响,进一步增加了治疗的难度。近年来,我院采用双心治疗模式治疗高血压并焦虑,疗效显著。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江苏省通州区人民心内科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102例高血压并焦虑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于1999年制定的《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关于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且HA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4分,排除继发性高血压、高钾血症、双侧肾动脉狭窄、合并有糖尿病、严重肾功能、肝功能障碍患者[1]。应用简单数字表达法将患者随机分为51例对照组和51例实验组,对照组:男26例、女25例,平均年龄(68.32±5.31)岁,平均病程(2.34±0.35)年,实验组:男28例、女23例,平均年龄(68.43±5.24)岁,平均病程(2.31±0.37)年,应用数据统计软件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逐项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差异不大(P>0.05),可比性充分。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本次研究前停止服用降压药物,并入院2d后监测其血压水平并评估HAMA评分。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常规降压药物治疗,应用氯沙坦钾片每次50mg,每日1次,观察组则是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盐酸帕罗西汀治疗,每次20mg,每日1次,并配合有效的认知心理疗法,音乐调节法、支持性心理治疗。

1.3 观察指标和判定标准

2周后,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和HAMA评分。高血压疗效判定标准:(1)显效:经治疗后,患者收缩压下降至少15mmHg降低至正常水平或者下降超过25mmHg;(2)有效:治疗后,患者收缩压下降不到15mmHg至正常或者下降16~24mmH;(3)无效:经治疗患者血压水平降低不明显,未达到上述标[2]。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组间数据对比借助SPSS21.0数据统计软件,计量、计数分别以(x-±s)和(%)表示,分别用t和χ2统计,以P<0.05表示差异明显。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对比

实验组显效28例(54.9%)、有效20例(39.2%)、无效3例(5.9%),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显效19例(37.3%)、有效21例(41.2%)、无效11例(21.5%),总有效率为78.5%;由此可见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对比

治疗前,实验组和对照组DBP、SBP水平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DBP、SB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P<0.05,具体如表1所示

2.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HAMA评分对比

治疗前,实验组、对照组HAMA评分分别为(23.5±2.5)分、(23.7±2.6)分,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治疗后,实验组HAMA评分(11.2±1.4)分低于对照组(19.1±1.8)分,且P<0.05。

3.讨论

高血压指的是一类临床表现主要为血压升高的疾病,据统计,当前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达25.2%,患者人数达2.7亿,每年与高血压有关的死亡人数达200万。我国约70%的脑卒中死亡和约50%心肌梗死死亡与高血压密切相关。因心脑血管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国民总死亡人数的40%以上。迄今为止,关于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依然尚不完全清楚,但是绝大部分学者认为跟遗传、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等有关。由于高血压病程较长,患者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物,在此过程容易引起各种负面情绪,其中以焦虑最为常见,焦虑又会进一步影响血压水平,并且可能贯穿在整个高血压发病和转归过程中,成为影响高血压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焦虑会引起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过度兴奋,增加了皮质醇的分泌,导致交感神经长期处于兴奋状态,并且还能够实现巨噬细胞和血小板的活化,上调炎性介质的表达,导致内皮功能失调,引起内代谢紊乱等各种不利于控制血压水平的应激反应,从而增加了治疗难度。因此临床上治疗高血压并焦虑患者,还需要在积极应用药物控制血压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治疗,这便是双心治疗模式。

在上文中,对51例高血压并焦虑患者实施双心治疗,结果发现双心治疗总有效率94.1%高于单纯的常规降压治疗总有效率78.5%,并且降低患者血压水平和焦虑评分更为显著。双心治疗也可以被称作精神心脏病学或者心理心脏病学,属于心身医学的一大重要分支,主要用于研究心理疾病和心脏病方面的相关性,简而言之就是研究人的情绪和心血管系统之间的联系,从而采取有效的方法控制这些心理疾病对心血管转归的影响[3]。对高血压并焦虑患者实施双心治疗,有助于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从而提高血压控制效果。双心医学充分考虑到患者环境、心理、社会等方面因素,指导患者在常规服用降压药物的基础上中,通过心理干预、行为干预等,帮助患者掌握高血压相关知识,纠正其不良的生活习惯,养成规律的生活行为,逐渐消除焦虑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因此将其应用在高血压并焦虑治疗中,不仅可以提高血压的控制效果,而且还能缓解患者不良情绪,该新型治疗方法值得在高血压患者治疗中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思洋,陈丽霞,王启辉.双心治疗模式对高血压并焦虑/抑郁患者负面情绪及血压晨峰的影响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8,26(10):58-61.

[2]谭敏.双心护理模式对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的应用价值研究[J].当代医学,2018,24(11):173-174.

[3]靳秀芝,国小丽,孙雪莉,等.双心医学模式在冠心病、高血压伴心理障碍患者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10):1431-1434.

论文作者:曹新宇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

标签:;  ;  ;  ;  ;  ;  ;  ;  

双心治疗模式对高血压并焦虑患者负面情绪及血压水平的影响论文_曹新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