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利行业发展的也十分迅速,信息化建设力度也逐渐加大,防汛抗旱工作的需要准确有效的信息资源,保障地区及人民安全。结合目前水利信息化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的必要性以及其应用过程中存在的覆盖范围小、软硬件投入少、管理系统化程度弱等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建立防汛抗旱信息资源的标准及规范、加强大数据及云计算软硬件的投入等几点对策措施,确保防汛抗旱工作顺利实施。
关键词:水利信息化;防汛抗旱工作;应用
引言
近年来,我国水旱灾害频发,各地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洪水以及干旱灾害,人民群众的财产遭到严重的损害。因此,水旱灾害的应对部门水利部门需要进一步提高监测能力,依靠信息技术有效地采集、收集、传输以及分析信息,在这些可靠信息的支持下有针对性地安排部署工作,可以有效提高应对洪水以及干旱灾害的能力,但由于各地对信息技术的运用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不同,再加上数字化信息的覆盖面不够,从而使得防汛抗旱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为了进一步提升防洪抗旱能力,需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
1水文信息化技术
水文信息化技术,是以水文相关工作为基础,引入信息化管理技术,从而提升水文相关工作效率。信息化管理是现代水文信息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重要的手段。当前我国很多水利工程项目中都开始采用信息化技术,其中包括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通讯技术等,在水利防汛抗旱工作中综合运用多种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也充分体现了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价值。在水文管理中应用这些信息技术,有着较为明显的效果,尤其是现如今面对不断恶化的气候天剑,水文情况变得更加复杂,社会的发展从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水文气象的影响,所以,如何做好相关工作至关重要。GPS是现代水利工程中一项较为先进的技术,她可以通过电磁波信号对水利项目进行测定,有着高精度、高效率等优势。水利工程项目中各个测站有着较大的高差,确定气象参数工作有着较大的难度。有的GPS控制网数据处理在高程精度上有着特别的要求,那么就要进行气象参数改正。我国各个地区水资源分布不均,我国水利工程部门重点工作之一就是水文的检测,防洪防汛部门可以通过分析和研究水平确定水文状况,从而避免周围地区的人民遭受洪涝灾害,造成生命财产损失。水利信息化建设中,通过水文监测能够有得到相关数据,依次为基础进行合理地调度,尽量降低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2水利信息化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的应用
2.1国家防汛抗旱工作指挥系统建设
自2003年6月份发改委批转《国家防汛抗旱工作指挥系统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后,2005年发改委核定项目第一阶段的初步设计,国家防汛抗旱工作指挥系统进入全面建设阶段,水利部成功在2011年完成一期防汛抗旱管理系统建,并开始进行相关信息采集工作。随即启动二期建设并改革、升级了水情信息采集系统、工情信息采集系统、旱情信息采集系统、移动应急指挥平台、工程视频监控系统、综合数据库、计算机网络与安全系统、数据汇集器与应用支撑平台、天气雷达应用系统、洪水预报系统、防洪调度系统、洪灾评估系统、抗旱业务应用系统、综合信息服务系统以及系统集成应用共计十五个子系统,并且仍在继续建设阶段。将为防汛抗旱提供整合信息、预警信息、分析调控等众多基础数据,能够全面形成准确的信息服务。并注重从传统备汛和抗旱思想上脱离出来,向防汛、防旱转变,从部分治理到全面治理转变,保障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性,提升防洪抗旱工作,保障社会经济及人民财产安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提升防洪抗旱技术的处理能力
在防汛抗旱工作中,信息技术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所以可以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开发,提升防汛抗旱处理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可以建立统一的智慧系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价值。指挥系统是防汛抗旱工作中的重要工作内容,需要加强做好采集信息、统计数据以及建设通信网络工作,不但要提高对水流情况的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做好相关信息的研究,制定合理的应急方案,还要不断改进升级信息管理系统,完善其中的不足之处,提升防汛抗旱能力,例如,安徽省临泉县2018年10月实施的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建设项目。此外,发达地区还可以自主研发关于防汛抗旱方面的新技术或者新设备,通过有效运用新技术来加强对水利信息的预测和监督,及时了解水文情况,从而提前做好准备,将灾害影响范围缩小。
2.3建设具有专业信息技术的人才队伍
在防汛抗旱工作中,信息化技术确实带来了积极作用,除了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之外,还需大力培养专业化的信息技术人才,从而提升防汛抗旱中对各种灾情的分析以及判断能力,及时制定有效地应对方案,减少水旱灾害给人们带来的损失。①要对现有的人员进行培训,根据不同工作岗位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而制定出不同的培训内容,以便更好地提升水利工作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②需要积极引进信息化技术的人才,在坚持公开、公平的原则下,扩大对人才引进的途径,能够有效补充水利部门对各种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地提升水利部门在信息化建设中的有效性,使得应对防村抗旱的情况时,能够在信息技术的指导有步骤、有计划以及有目的地开展工作;③水利部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设立良好的人才考核以及评价制度,通过这样方式督促工作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中积极探索创新路径,从而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除此之外,水利单位还可以与各大高等院校、IT企业以及科研单位开展广泛的合作,进一步推动化水利单位中信息技术的发展。
2.4完善水利信息化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的系统性
水利信息管理中包含了水资源管理系统和防汛抗旱指挥管理系统,系统内数据库、信息查询及决策支持较为完善,在此基础上构建标准化防汛抗旱工作指挥管理系统,提升技术标准及防洪抗旱技术的处理能力。注重历史信息的收集及实施信息的采集,尤其是中小河流、山洪灾害非工程防治项目,对重点地区及时期采取较为集中等方式,保障汛期过程中信息的准确、全面收集,实现及时预测与分析,积极采取相应防灾、抗灾动作,保障人民财产安全。注重采用顶层设计统一规划建设,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针对采集点的不断增多,相关数据也随之增多并挖掘潜能充分利用,结合具体降水量、土壤含水量、河流流量等众多信息进行预测,为防汛抗旱工作提供准确信息。防汛抗旱指挥管理系统化程度的有效提升,能够实现统筹安排并运行,为各个部门庞大业务量进行整合,实现信息互通,降低重复内容,加大覆盖面积,满足现实防汛抗旱工作整体需求。
结语
防洪抗旱工作一直是我国政府工作的重点,近些年来政府也始终关注这一热点问题,并不断的加大投入力度。在防洪抗旱工作中,我们一定要严格制定相关的政策规定,并采取合理的措施来提升防洪抗旱工作水平,信息化手段的应用能够使得防洪抗旱工作更好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降低损失,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史建兵.南京市高淳区智慧水务信息化系统建设初探[J].中国水利,2017(09):52-53.
[2]赵志文,陈鹏.水利信息化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的应用分析[J].智能城市,2017,3(04):191.
[3]王仕尧.水利信息化与防汛抗旱信息化断想[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7(11):1-2.
[4]李汝庆,程传伟.关于加快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防汛抗旱,2017(4):31-34.
论文作者:刘彪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8
标签:工作论文; 水利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水文论文; 信息论文; 技术论文; 系统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