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江苏 南京 215000
2.苏州科技城医院产房,江苏 苏州 215153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产科护理干预效果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10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常规组53例行常规化护理,研究组53例行产科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先兆子痫、新生儿窒息、胎盘早剥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且自然顺产率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血压及护理满意度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通过产科护理干预,显著改善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妊娠结局,血压控制良好,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产科护理干预;妊娠结局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在临床产科中比较常见,孕20周之后比较多见,临床表现为蛋白尿、水肿、高血压,更甚至视力模糊、抽搐、黄疸、头痛、陷入昏迷等[1]。由于部分患者认识偏差,容易过度焦虑抑郁,若护理不当,极易威胁到母婴安全。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不仅可以改善其妊娠结局,而且还可以提高其生活质量,临床意义重大。鉴于此,本文以10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为例,重点探讨了产科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以供临床有效参考。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7年05月--2019年05月本院接收的10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通过电脑随机法,将之分组探讨,包括常规组、研究组,各53例。研究组年龄21-37岁,平均(30.2±3.3)岁;孕周24-36周,平均(33.5±2.9)周。常规组年龄20-38岁,平均(30.3±3.5)岁;孕周25-37周,平均(33.7±2.5)周。两组临床资料P值>0.05,均衡一致,可分组探讨。
1.2方法
常规组予以常规化护理,比如监测体征、急救处理、告知注意要点、常规指导患者合理饮食等等。研究组则在常规化护理的同时开展产科护理干预,即(1)心理疏导。由于患者不了解妊娠期高血压,心理容易过度焦虑不安,对此,护理人员应当积极与患者交流,分散其注意力,加强其置于信念,减轻其负面心理。护理人员将疾病知识详细告知于患者,说明胎儿实际情况,赢得患者以及家属的信任、理解、配合。(2)分娩期护理。负面情绪越严重,对患者血压控制的不利影响就越大,临产之前,护理人员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病情、血压变化以及情绪变化,及时开展产前评估、心理教育,让患者了解分娩过程,以免患者在分娩过程中产生严重的应激反应。(3)产后护理。分娩结束后,及时清洁产妇会阴部、皮肤,以免严重感染,同时协助其定期翻身,以防褥疮、压疮,观察患者尿色、尿量以及血压,以免产后大出血;若是患者头痛头晕、视力模糊,及时向主治医师报告,对症处理。
1.3观察指标
(1)不良妊娠结局包括先兆子痫、新生儿窒息、胎盘早剥发生率,同时记录两组自然顺产例数;(2)对比两组收缩压、舒张压的改善情况,并采用自拟量表调查两组满意度,分值越高越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汇总分析研究数据,并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处理并进行对比检验结果,以[例(%)]描述计数资料,检验差异以X2表达;以(X±S)描述计量资料,检验差异以t表达。P值<0.05提示统计学意义成立。
2.结果
2.1两组不良妊娠结局与自然顺产率对比见表1
2.2两组血压、护理满意度对比见表2
3.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的诱因主要有胰岛素抵抗、免疫机制、营养不良、胎盘着床浅、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以及遗传因素等等,其中低蛋白血症、低镁、低锌、低钙是诱发先兆子痫的主要因素[2]。实施产科护理干预,能够帮助患者疏导负面心理,稳定其舒张压、收缩压,减轻分娩过程中的应激反应,保证围产期安全,进而优化其妊娠结局。本文重点探讨了产科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结果发现,研究组妊娠结局优于常规组,自然顺产率、满意度高于常规组,且血压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充分证实了产科护理干预的应用,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李春梅[3]研究认为产科护理干预措施不仅能够显著减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抑郁、焦虑程度,而且还可以提高其生存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总体效果良好。
总而言之,产科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来讲,不仅可以优化其妊娠结局,确保母婴安全健康,而且还可以控制患者血压,促使其预后改善。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荐。
【参考文献】
[1]盖敏.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行系统性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08):221-222.
[2]王凤玲.优质护理干预对妊娠高血压患者负性心理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03):208.
[3]李春梅.产科护理干预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护理中的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5):184-185.
论文作者:顾红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5
标签:患者论文; 高血压论文; 产科论文; 常规论文; 妊娠期论文; 疾病论文; 结局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