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妇女发展与闲暇时间性别不平等研究_娱乐活动论文

农村妇女发展与闲暇时间性别不平等研究_娱乐活动论文

农村妇女发展与闲暇时间的性别不平等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闲暇论文,不平等论文,农村妇女论文,性别论文,时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C913.6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4-2563(2004)05-0025-07

闲暇时间是一种社会财富和社会资源,是男女两性应该平等拥有与享用的权利和资源。女性对闲暇时间的支配及其闲暇活动方式,是女性社会地位与进步程度的反映。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村妇女的闲暇时间明显增多,并成为影响她们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社会资源。然而,以往的研究,无论是闲暇研究还是女性研究,农村女性的闲暇时间及其性别不平等问题一直是研究的薄弱环节。鉴于此,我们把关注点集中在农村妇女的闲暇时间与闲暇生活方式的性别差异上,以拓宽社会性别研究和闲暇社会学研究的视角与领域,并通过引导农村妇女闲暇时间的有效开发,促进她们的全面发展。本项研究将以社会性别分析为主要视角,对农民闲暇生活的性别差异和闲暇时间的性别不平等问题给予特别关注。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方法

闲暇时间的拥有量和闲暇时间的使用,与社会经济状况及生活方式有着密切关系,有效地利用闲暇时间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标志之一。在阶级社会里,除去物质财富分配的不平等,还存在闲暇时间分配的不平等,包括不同性别、年龄、不同职业者之间拥有不等的闲暇时间。

在西方国家,伴随西方女性主义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闲暇领域中的不平等问题就被纳入女性主义的研究领域。N·弗雷泽在她的一篇论文中指出,性别平等需要重新进行概念化,这是一个“由多个不同的标准原则组成的复杂的概念”。在她提出的7个对性别平等至关重要的关键原则中,闲暇时间的分配是其中之一。并强调这是平等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对此进行实证调查非常必要。[1]卡拉·亨德森等人的《女性休闲:女性主义的视角》以女性主义的视角,采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同时借鉴了更广泛的社会学和文化学的方法,揭示了女性与休闲的关系。该书重点讨论了女性的休闲公平、赋权与社会变革等。该书还涉及女性休闲的多个方面与层面,如女性休闲研究的历史,女性休闲与社会变革的关系,休闲与女性争取自由的关系,社会对女性休闲价值认同的意义,休闲与社会公平,制约女性休闲的因素以及社会文化结构的关系,休闲在女性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意义等。[2]此书可谓女性闲暇研究领域的开辟之作,但仍然是以城市女性(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城市女性)的闲暇生活为研究对象,很少涉猎农村妇女的闲暇生活,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闲暇生活方式的性别差异,是性别差异的一个重要层面和存在领域,但国内学术界一直没有十分关注这一问题,尤其没有关注农民闲暇生活中的性别差异与不平等问题。中国女性社会学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以“问题研究”为主、90年代上半叶以对“女人”研究为主、90年代下半叶转向以“性别人”研究为重点的发展过程。与此对应,研究方法则经历了由政策研究、纯学术研究、到参与式研究的成长与扩展,女性研究领域也不断扩展,社会分层、社会化、就业、文化教育、健康、公共政策、婚姻家庭、违法犯罪、发展、比较研究与女性社会学史研究等十个方面,已成为女性研究的关注热点。[3]而这其中恰恰没有“闲暇”问题。近二十年,国内有关男女不平等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经济、政治、文化教育三大领域,日常生活领域(包括闲暇)的不平等,常常被视为“私人领域”而遭忽视。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于2001年9月进行的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抽样调查,虽然把“生活方式”作为八大关键指标之一,但对农村妇女的闲暇时间结构没有给予深入的量化研究。金一虹曾提出农村妇女的“发展资源”问题,并将发展资源归纳为教育、流动机会、组织化程度和闲暇资源四类,[4]但她没有对“闲暇资源”展开详尽的论述。张建萍的论文“我国女性休闲生活的历史变迁及其当代形态”,[5]开始对国内女性闲暇生活给予关注,但也基本上限于对城市女性的关注。

总之,在国内,农村妇女的闲暇生活研究遭遇了“双重忽略”。从两个学科的研究内容看,国内的女性社会学研究一直以经济、政治、文化教育三大领域的不平等为关注点,而闲暇领域的不平等一直是研究的盲点;国内(包括国外)的闲暇社会学研究则主要关注城市居民的闲暇,很少问津农民的闲暇生活。双重忽略造成了农村妇女闲暇时间与闲暇生活研究的缺失。我们的研究立足于弥补这一缺失并有所创新。

本项研究使用的数据主要是2001-2002年“中国北方农民闲暇生活方式差异研究”课题组进行的“农民闲暇生活方式调查”和“农村居民生活时间分配调查”的有关数据,以及笔者2004年对原调查村庄被访问者的深入访谈资料。

“农民闲暇生活方式调查问卷”包括四部分:一是受访者的背景资料;二是受访者闲暇活动的具体内容、活动频率、活动技能等;三是受访者对闲暇生活的主观评价;四是受访者的闲暇意想、闲暇价值观和价值选择等。该问卷抽样采取聚类分层整体抽样的方法,按照经济发达、一般、落后三种类型聚类,在河北省农村分四步(县→乡或镇→村→户)抽出样本户(或人)。为保证问卷调查质量,该种问卷的填写方式采取的是调查员入户当场填写、当场验收、当场收回的办法。8个村共获得有效问卷548份,其中男性322份,女性226份。

《农村居民生活时间分配调查表》采取的是“隔日访问”的方法,即访问人员在选定日期的次日访问被访者,根据被访问者的口头介绍,记下他前一天的各种活动及所用的时间,核实后,登记在“农村居民生活时间分配调查”里。时间分配调查每个季节访问两次(其中一次是填写星期一至星期五中的一天,另一次记录星期六或星期日中的一天),一年四季共访问8次。最后获得157人(其中男性95人,女性62人)的一年四季时间分配记录(得到1239份有效的时间配置调查表)。上述两种问卷的被访者代号、村代号一致,便于将两种问卷综合起来分析。

本项研究除使用时间预算、问卷调查、个案访谈、差异分析等社会学方法外,主要采取了社会性别分析的方法与视角。本项研究对主要概念的界定是:“农民”不仅是指从事农业生产的人,而且包括那些实际从事非农业生产但具有农民身份的人,即中国农民是指所有没有获得“城市户口”的具有农民身份的人,或泛指一切农村人口。农民闲暇生活方式诠释为,农民在自由支配时间内,自由选择并从事的具有补偿功能、发展功能和社会功能的活动,用来满足其生理、心理的和文化的需要。

二、闲暇生活的性别差异

何为闲暇(或休闲)?不同的学科、不同的研究视角有不同的定义。美国学者杰弗瑞·戈比指出,“要是把有关休闲的种种定义归归类,就会发现,它们出现在四种基本语境之中,分别是时间(time)、活动(activity)、存在方式(state of existence)和心态(state of mind)”。[6](P3-4)卡拉·亨德森等人认为:“休闲总的来说主要是指自由时间、消遣活动、有意义的体验,或这三种因素的混融”。[2](P24)王雅林教授认为“休闲是一种时间结构、活动结构和心理结构相统一的特殊社会现象。”[7]美国休闲学的鼻祖凡勃伦早在1899年发表的《有闲阶级论》中就提出,休闲是一种“社会建制”,是一种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8]

虽然研究者对闲暇或休闲的定义各不相同,但可以看出,闲暇是融闲暇时间、闲暇活动和闲暇心态三者为一体的多层面的复杂现象。或者说,构成人类闲暇的最基本的三大因素是闲暇时间、闲暇活动和闲暇心态。本项研究将围绕这三大因素综合研究农民闲暇生活方式中的性别差异与不平等问题。

1.闲暇时间的性别差异

闲暇时间指人们除去生产经营时间和满足生理需要、家务劳动等生活必要时间支出之后,所剩余的个人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它与工作、生理需要、家务劳动等必要时间共同构成了人类生活时间的系统。研究农民闲暇生活的性别差异,首先需要把它置于农民的整个生活时间结构及关系中加以比较分析。

从农民生活时间配置结构的总体情况看,性别差异十分明显。男性平均每天的时间支出是生产劳动时间414.13分钟(比女性多88.26分钟)、生理需要时间626.46分钟(比女性多10.31分钟)、家务劳动时间65.99分钟(比女性少168.58分钟)、闲暇时间333.42分钟(比女性多70.01分钟)。两性相比,男性的生活时间配置可谓“三多一少”,即生产劳动时间多、生理需要时间多、闲暇时间多,家务劳动时间少;而女性则是“三少一多”,即生产劳动时间少、生理需要时间少、闲暇时间少,家务劳动时间多。从生活时间配置上看,农村女性职业劳动的时间虽然低于男性,但家务劳动时间却大幅度地高于男性,她们每天能享受到的闲暇时间比男性少70.01分钟,明显地表现出闲暇时间的性别差异与社会不平等。

农民平均每天闲暇时间为305.82分钟,占一天时间总量的21.24%。其中,男性人均333.42分钟,占其一天时间总量的23.15%;女性为263.41分钟,占其一天时间总量的18.29%。可见,农村女性的闲暇时间不仅数量少,而且占时间总量的比例低。

农民平均每天耗时最多的前10项闲暇活动依次为:看电视107.71分钟(占每天闲暇时间的35.22%)、户外交往交谈44.29分钟(占14.48%)、无事休息闲呆38.42分钟(占12.56%)、打麻将19.45分钟、夫妻之间的交流交谈17.80分钟、探访接待亲友13.31分钟、逛街赶集12.34分钟、社会工作与公益活动8.69分钟、阅读书报杂志8.65分钟、下棋打扑克7.59分钟。从闲暇活动支出的时间看,看电视、户外交往交谈、休息闲呆构成农民闲暇活动的三大时间支出,三者占每天闲暇时间总量的62%以上,消遣型、社交型、闲呆型活动的时间支出占据了农民大部分的闲暇时间。

在10项活动中,男性比女性平均每天花费时间多的活动有7项,它们是看电视114.65分钟,比女性多17.77分钟;无事休息闲呆47.79分钟,比女性多23.45分钟;下棋打扑克10.67分钟,比女性多8.57分钟;看书报杂志11.37分钟,比女性多6.90分钟;户外交往交谈46.04分钟,比女性多5.21分钟;夫妻之间的交流交谈19.72分钟,比女性多4.85分钟;社会工作与公益活动9.81分钟,比女性多2.65分钟。女性比男性花费时间多的活动仅3项,分别是打麻将22.81分钟,比男性多5.35分钟;逛街赶集14.62分钟,比男性多3.64分钟;探访接待亲友13.40分钟,比男性多1.95分钟。因农民赶集时多以购物为目的,女性在接待亲友中一部分时间要花在做饭等家务上,所以农村女性的逛街赶集与接待亲友的“闲暇”成分是大打折扣的。

从不同性别花费时间的差距看,一是男性从事学习型的活动比女性多,如看书报杂志、学习与自学两项活动男性每天比女性多用6.9分钟和3.59分钟。二是从事体育活动的男性比女性多,如每天散步的时间,男性是5.34分钟,比女性女性多5.05分钟。三是男性用于社会交往的时间比女性多。四是女性逛街赶集、打麻将、探访接待亲友花费的时间比男性多。五是,女性闲暇时间的有效利用率高于男性。女性每天的闲暇时间总量虽然少于男性,但其用于有效闲暇活动时间的比例(闲暇时间总量-闲呆时间/闲暇时间总量=有效闲暇时间)却高于男性。男性的闲暇时间利用率为85.67%,女性则为90.76%,女性闲暇时间的利用比男性更积极。

2.闲暇活动结构的性别差异

闲暇活动的结构是复杂的,不同的研究视角,有不同的划分方法。从活动内容来看,一般把闲暇活动划分为消遣性的娱乐活动和提高性的学习创造活动。[9](P162)有的学者将闲暇活动的类型细划为:一般消遣型、娱乐充实型、学习提高型、自我发展型。[10]也有将之分为潜能型、陶冶型、延伸型、调剂型的。[11](P22)但是无论从哪种角度来分,其具体的活动内容总是有一定的兼容性,在消遣中蕴含着求知,在娱乐中蕴含着发展,所以很难分清娱乐与求知、消遣与发展。根据农民闲暇生活的实际状况,我们将农民闲暇活动分为消遣型、社交型、学习型和闲呆型四种。

前面从闲暇时间的支出结构分析了闲暇生活的性别差异,现在则主要从闲暇活动的参与率辨识一下闲暇活动结构的性别差异。北方农民在空闲时间里参与得最多的闲暇活动依次为:第一是看电视或听广播,占69.6%;第二是串门、与邻居聊天,占46.8%;第三是和家里人聊天,占37.0%。但性别不同,其活动结构也不尽一致。与男性相比,农村女性的闲暇活动呈如下特征:

女性闲暇活动的种类相对集中,参与闲暇活动的范围较窄。在给出的16项闲暇活动中,“看电视”、“串门聊天”、“和家里人聊天”三项活动,是农村女性参与得最多的闲暇活动,其参与率依次为73.5%、55.8%、41.6%,分别比男性高6.8、15.3和7.6个百分点。女性参与的这三项活动累积高达170.9%。(注:问卷调查时,本题可以同时选择3项。)此外,女性参与较多的活动还有“看书报杂志”(26.5%)、逛街赶集(20.4%)、走亲访友(14.6%)、打麻将(11.5%),而其它7项活动的参与人数均不足10%。相比之下,农村男性的闲暇活动,虽然参加最多的也是“看电视”、“串门聊天”、“和家里人聊天”三项活动,但其参与率分别为66.7%、40.5%和34.0%,三项总计为141.2%,三项累积比女性低29.7个百分点。可见男性参与这三项活动的集中度比女性低了不少。

女性被动接受性活动多,积极主动性活动少。如参加体育活动的女性仅占0.4%,而男性为4.7%;打牌下棋的女性占3.1%,男性则高达15.9%。

女性“半休闲”多,纯粹闲暇少。“半休闲”,即边工作边休闲或边做家务边休闲。“对许多女性来讲,家庭是主要的工作场所,而且大部分在家的时间是边工作边休闲,这种情况被一些研究者称为‘半休闲’”。[2](P210)这种“半休闲”现象,在农村女性中常常表现为,边干家务边看电视或听广播,或在看电视、串门聊天、打麻将等闲暇活动中编织毛衣、绣花、做鞋,或做一些携带方便的手工活儿等。这与农村女性至今仍是家务的主要承担者有关,相比之下,男性农民的闲暇活动则比较单纯,如在冬季农闲的时候,男人们常常聚在一起打牌下棋,可谓纯粹的休闲娱乐。

3.闲暇活动内容的性别差异

就某些闲暇活动来讲,男女似乎是没有差别的,如看电视或读书等。然而,电视节目、书籍或杂志的类型却表明了一种性别的差异。[2](P209)看电视、串门聊天、看书报杂志分别是农民消遣型、社交型、学习型活动的主要内容,但性别不同,各种活动的具体类型不尽相同。以看电视为例,按喜欢电视节目的人数比例排序,女性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注:问卷调查时,在电视节目、书籍类型、聊天内容三个题的选择中,每题可以选择2项。)依次为:电视剧(喜欢的人数占57.1%)、焦点访谈(33.1%)、新闻(31.9%)、综合文艺(23.9%)、戏曲(12.3%);而男性最喜欢的电视节目依次为:新闻(喜欢的人数占51.8%)、电视剧(28.3%)、焦点访谈(25.1%)、戏曲(18.6%)、法律知识(18.2%)。显然,女性喜欢消遣性、娱乐性节目的人比男性多得多。而男性喜欢知识性节目的人则比女性多,如喜欢农业科技、经济商品信息、法律知识的分别比女性高5.2%、2.8%和1.0%,男性喜欢体育节目的也比女性多5.1%;而女性则更喜欢消遣娱乐性的文艺节目,如喜欢看电视剧、综合文艺的分别比男性高28.8%和11.0%。在看电视方面,男女的另一个重要差别是,看电视对男性来说是纯粹的闲暇活动,而对多数妇女来说则是“半休闲”。在入户调查时我们常常发现,男性经常是一边慢悠悠地喝着茶水,一边看着电视;而妇女则是一边看着电视,一边洗着衣服、看着小孩或做着其它的家务。因此,看电视带给男女的闲暇效果并不一样。

在看书方面,只有种、养殖技术方面的书是男女都比较喜欢看的书,选择的比例相差不大,男性仅比女性多1.4%,在阅读其它类书籍上则呈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如女性喜欢看裁剪与编织、生活常识、一般文艺作品方面的书,三者比男性分别高25.9%、19.2%和15.8%,喜欢看人物传记的女性比男性也多3.7%;而男性则喜欢看维修技术、科普读物、历史读物和武侠小说,四者分别比女性高25.5%、11.5%、10.1%和6.7%。

串门聊天或户外聊天,既是农民闲暇生活的主要内容,也是农民人情往来、社交活动的主要方式。农民的“聊天”主要是“闲聊”,其中“闲谈,没有具体内容”的男性占45.1%,女性占53.9%,女性比男性高8.8%。农民串门聊天一般是夫妻“分别行动”,男女各有各的去处,各有各的话题。除谈论“子女教育问题”的女性(占48.5%)比男性多27.2%外,女性的聊天基本以闲谈为主,如谈论“邻里的新鲜事”的女性占21.8%,比男性高9.5%。而男性的话题,则更多地集中在“国家大事与政策”(占23.4%)、“村里的大事”(占17.2%),两项分别比女性高16.1%和14.8%。男性谈论“经济、商品信息”和“农业生产技术”的均占15.2%,比女性分别高7.3%和3.1%。(注:问卷调查时,本题可以同时选择2项。)从谈话内容的集中程度看,女性聊天的话题以闲聊为主且比较单一;而男性的聊天具有一定的实际内容且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从国家政策、村里大事,到生产技术、商品信息,可谓海阔天空无所不谈。

在社会交往和人际互动方面的性别差异是,男性用于聚会型的社交活动比女性多;男性更趋功利性,而女性更趋娱乐性情感性。在农村的小饭店小酒店小餐馆等餐饮场所,我们多数情况下只能看到男性在一起吃吃喝喝,而很少看到女性参与这些活动。即便在家里招待客人,也基本上是男性在酒桌上吃喝聊天,女性则负责做饭端菜。研究农民的社会交往,不可忽视女性的非正式社会交往。在农村,串门聊天,是极普遍的非正式社会交往。女性的社会交往形式主要是串门聊天,而聚餐喝酒则主要是男性的交往方式。女性比男性多的交往活动是“回娘家”,平常日回娘家,常常是妇女自己或带孩子回去,丈夫同去的时候不是很多(重大节日、新婚夫妇除外)。

4.闲暇心态的性别差异

首先,农村男性对各类生活时间的总体满意度略高于女性。如在对各类时间的满意度(见表1)方面,女性满意度略高于男性的是消遣娱乐时间和家务劳动时间(两者分别差0.01分和0.07分);男性满意度略高于女性的是生产劳动时间、个人休息时间和文化学习时间(三项分别差0.08分、0.04分和0.03分)。综合五类时间的满意度,男性对各类生活时间的总的满意度略高于女性。男女共同的趋向是对消遣娱乐时间和文化学习时间的满意度,均低于对生产经营时间、个人休息时间和家务劳动时间。这一现象可以说明,在时间方面,农民最不满意的是闲暇娱乐的时间。这是当代农民闲暇意识觉醒的表现,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农民对闲暇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表1 不同性别群体对各类时间的满意度(注:说明:“满意度”平均值,是按“很满意”5分、“基本满意”4分、“一般”3分、“不太满意”2分、“很不满意”1分给分,然后计算出各项满意度的平均值。平均值越高,满意度越高。以下有关“满意度”的计算相同。)

生产经  个人体

消遣娱

文化学

家务劳

营时间  息时间

乐时间

习时间

动时间

平均值

3.65

 3.67

 3.18

  3.22

3.59

N

  302

  313

  291276

 294

平均值

3.57

 3.63

 3.19

  3.19

3.66

N

  208

  219

  209179

 220

Total 平均值

3.62

 3.65

 3.19

  3.21

3.62

N

  510

  532

  500455

 514

其次,对闲暇的认同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在现阶段,虽然北方农民的闲暇意识整体上还比较淡漠,多数农民持“工作第一,闲暇第二”的观念,但男女对闲暇价值的认同还是有差异的。调查发现,农村女性的闲暇意识强于男性;而男性的挣钱意识强于女性,女性比男性更重视闲暇。如我们在调查“您认为工作与休闲哪个更重要”时发现,女性中虽然有52.7%的人认为“工作比休闲重要”,但毕竟已经有42.5%的女性认为“工作与休闲同等重要”;而男性中认为“工作比休闲重要”的比例则高达60.4%,认为“工作与休闲同等重要”则只占33.2%,比女性低9.3%。

再次,闲暇需求的性别差异明显。从农民对“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的建议和要求”看,不同性别的农民有着不同的闲暇生活需求。总体上看,农村女性对消遣娱乐型的活动有明显的需求偏向,(见表2)如选择“多建文化娱乐体育活动场所”、“举办音乐会、文艺晚会、舞会”、“组织旅游活动”的比例女性比男性分别高9.1%、10.1%和7.7%。而农村男性则对学习型、发展型活动有更强烈的需求,如选择“举办科技、文艺讲座”、“出版高质量的书刊”、“举办各种有趣的展览会”的男性比女性分别高7%、2.8%和1.9%,但后两项高出的幅度不是很大。另外,男性农民对“举办各种球类、棋类比赛”的兴趣明显地高于女性(男性比女性高10.3个百分点),说明农村男性比女性更偏爱体育性活动。

表2 不同性别群体对丰富农民文化生活的建议和要求

男 女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多建图书馆和阅览室 152

 502

 10851.7

多建文化娱乐体育活动场所

155

 51.2

12660.3

举办各种有趣的展览会 61

 20.1

38 18.2

看到高质量的电影、电视和戏剧 133

43.9

90 43.1

出版高质量的书刊

58

 19.1

34 16.3

举办音乐会、文艺晚会、舞会  65

 21.5   66 31.6

举办科技、文艺讲座  153

50.5

91 43.5

举办各种球类、棋类比赛

  89

 29.4

40 19.1

组织旅游活动 52

 17.2

52 24.9

其它 11

 3.6

 3 1.4

(问卷调查时,本题可以同时选择多项)

另外,不同性别群体对生活质量的满意度不同。总体上看,女性对生活质量的满意度低于男性。从对收入、日常消费、住房、文化生活、本村社会秩序五个方面的评价看,女性对生活质量的满意度均略低于男性。男性只有对生活生态环境的满意度比女性低。

三、女性闲暇生活的限制因素

在休闲领域存在的性别差异并非只是量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休闲机会的质的差距,以及与休闲相关的态度方面的差距。女性在休闲时间和休闲场合的拥有上仍受到很多限制,女性与男性在休闲活动与机会上仍然不平等。[9](P24,26)目前,影响农村女性闲暇生活质量因素主要有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个人的与家庭的等多方面的限制。

1.闲暇条件的限制

目前,北方农村影响农民闲暇生活的限制因素主要是经济因素、空闲时间和闲暇活动设施与场所问题。影响男女参加户外闲暇活动的共同因素有“经济条件不允许”(男性占61.4%、女性占61.1%)、“不想浪费时间,想多干活挣钱”(男性占53.7%,女性占54.2%)、“缺少闲暇活动设施”(男性占27.5%、女性占27.3%),(注:问卷调查时,“妨碍农民参加户外闲暇活动的原因”一题可以同时选择3项。)男女在选择这三项因素时,相差的比例均不足1%,性别差异不显著。除此之外,更显著地影响响女性参加户外闲暇活动的因素是“没有空闲的间”、“缺少闲暇活动的技能技巧”、“往返路途上没有安全感”,选择这三项原因的女性占60.6%、21.8%和5.1%,比男性分别高7.9%、4.7%和2.4%。而受“地点远、交通不便”、“缺乏活动场所”两项因素影响的男性占13.4%和35.6%,两项均比女性高3.7%。可以看出,闲暇时间紧张和缺乏闲暇活动技能是妨碍女性参加户外闲暇活动的重要因素。与前面的因素相比,来自人际的限制因素则显得不太重要,如选择“受到他人阻拦”的男性占4.4%,女性占3.2%,按选择人数的比例,均位于最后一位。

2.闲暇技能的限制

在闲暇活动特长方面,虽然没有闲暇特长的男性比女性多6.2%,但在拥有闲暇特长的类型上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农村女性的闲暇特长主要表现在生活、娱乐方面,如会编织裁剪的女性占了被调查者的51.1%,爱唱歌唱戏的妇女也占26.7%,比男性多13.2%;女性中会扭秧歌跳舞的仅占7.2%,比男性多5.3%。但拥有高雅、难度较大的闲暇技能的,则是男性明显地多于女性,如会乐器、会书法绘画、会打球的男性分别占7.1%、7.1%和22.5%,比女性分别高5.7%、3.0%和4.9%。下棋打牌者也是以男性为主力军,男性会下棋打牌的比例高达41.5%,而女性仅占15.4%,二者相差26.1%。在农闲季节,在农村的空闲地、路边、店前、农户家,我们处处可以看到三五成群的下棋打牌者,但不论是参与者,还是观看者,多数都是以男性为主。另外会打麻将的男性占31.8%,比女性也多11.9%。(注:问卷调查时,本题可以同时选择多项。)从闲暇技能看,男性比女性拥有更多更广泛更高雅的闲暇技能。

3.社会角色的限制

“男耕女织”、“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社会角色分工,是造成农村女性家务劳动负担过重的主要文化因素和社会因素。现在中国农业劳力呈女性化趋势,“男工女耕”成为农村新的劳动组合方式。这一新格局的出现,在目前农民家务劳动社会化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不利于减轻农村妇女的家务劳动。相反,丈夫外出打工,妻子既要顾家,又要忙农活儿,只会加重妇女的角色冲突。尤其是现在农民都在主动调整种植结构和产业结构,种植经济作物和专业养殖的农户越来越多,农活儿花的时间就相对增加,这自然会延长农村女性的农业生产时间,使之减少空闲时间。“男工女耕”是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翻版,它加重了农村妇女的农业劳动和家务负担。

此外,家务劳动时间长和家务劳动的阶段性(至少一日三餐就使女性的家务分段进行),不仅分割了农村女性的时间安排,也降低了她们的闲暇生活质量。男性有着更多更纯粹的闲暇时间,而且不会被家务劳动所干扰,他们的闲暇时间较少被打扰,而妇女闲暇时间的间断性降低了其质量,使她们感到很难得到放松,并由此感受到更大的时间压力。因此可以说,现代“时间压力”增加的感觉更多是来自这种间断性而不是由闲暇时间的减少造成的。[1]

4.发展空间的限制

人的发展空间是与其从事的职业、社会交往的范围等因素密切相关的。农业女性化在加重农村妇女生理和心理负担的同时,还通过农业把她们限制在土地上,限制在农村社区,从而限制了她们对发展活动的选择与参与。有研究证实,农村女性本乡以外的就业比例大约是男性的2/5,男性在就业选择上比女性具有更大的流动性。[12]显然,农村男性比女性的发展空间要大得多。流动开阔眼界,流动带来发展。农村妇女以农村社区为主要发展空间,使她们的交往范围仍然主要局限于血缘与地缘范围之内,闲暇活动仍以传统活动为主。以男性为主体的农业劳动力的流动,不仅拉大了两性间的职业差距,而且造成了两性间发展空间的差距,及由此引发的闲暇空间与闲暇机会的差距。

四、小结

1.在农村,闲暇时间与闲暇生活的性别差异和不平等现象十分明显,其差异不仅是闲暇时间总量的差异,更重要的是闲暇生活质量与闲暇机会、闲暇心态的差异。与男性相比,女性的生活时间结构是“三少一多”,即生产劳动时间少、生理需要时间、闲暇时间少,家务劳动时间多,闲暇时间的性别不平等十分明显。女性闲暇活动的种类单一、范围较窄,被动接受性活动多、积极主动性活动少,消遣型活动多、学习型活动少,“半休闲”多,真正的闲暇少。女性对闲暇生活的满意度低于男性,闲暇意识却比男性强。

2.伴随农业的现代化、职业的非农化和农村经济的市场化等多种现代因素的增长,农村妇女闲暇时间的总量和结构发生了多层面的复杂变化。但这种变化,是与经济发展不同步的,与农村男性的闲暇变化也是不同步不平等的,农村妇女在闲暇资源、闲暇机会、闲暇角色、闲暇时间和闲暇场所的拥有等方面,仍受到很多限制,两性在闲暇时间少、闲暇活动和闲暇机会上不仅不平等,而且有扩大之势。

3.农村妇女的闲暇时间与闲暇生活是社会建构的结果。农村妇女的闲暇时间受其发展程度与社会化程度的制约;同时,她们闲暇时间的总量与质量又进一步影响着她们的再发展。女性的闲暇生活既受到传统村落文化与性别角色的限制,受到闲暇环境、闲暇条件与闲暇技能的限制,也受到新的社会角色与发展空间的限制。“男工女耕”的趋势,将会加重她们的双重负担,扩大两性间的闲暇不平等。

4.农村妇女闲暇生活的滞后、闲暇生活质量的低下、闲暇时间与闲暇消费的短缺,已成为制约她们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

标签:;  ;  

农村妇女发展与闲暇时间性别不平等研究_娱乐活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