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数量与日俱增,促使当前人们对于城市基础设施功能要求也不断提升,以满足自身的居住需求。“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有效的解决了当前的城市市政道路给排水问题,避免洪涝灾害的发生,并加强对当前雨水资源的利用,改善当前城市的生态环境,推动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极快,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城市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承担着人们生活日常用水供应和城市雨水污水排放的任务,对城市环境有着直接的影响。但由于我国一部分城市的给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质量不过关,导致城市的日常供水和排水带来不利影响,情况严重时还会对交通道路造成阻碍,对城市面貌和城市建设极为不利。近年来,海绵城市理念得到相关部门高度重视,通过结合海绵城市理念优化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设计已经迫在眉睫。
1海绵城市的概念及重要性
海绵城市设计理念指的是将在对城市进行规划设计时促使城市具有海绵的特性,即具有一定的吸纳性和弹性,在面对城市环境发生变化时能够表现出良好的协调性。将城市建设成海绵城市的原因在于当前的城市空间中道路硬化用地面积已经达到了城市建设总面积的20%左右。这样的数字表明在雨水量较大的季节,城市排水系统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大量的硬化路面已经严重的削减了雨水的渗透,极易导致城市排水系统的瘫痪。而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能够保证排水与给水两个方面都能够具备一定的弹性,促使城市该排水系统能够更好的工作,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供水困难和雨季城市交通堵塞问题。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对城市市政给排水设计的重要性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合理改善城市环境: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在现代化的城市发展之中如何提升城市生态建设的质量已经成为了重要的话题。海绵城市设计理念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海绵城市设计理念是基于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于一体的理念,一经推出就得到了相关政府的密切关注;(2)有效提升城市防洪防涝能力:海绵城市设计理念能够高效的提升城市防洪抗洪能力,减少积水对城市道路的破坏和对人们出行的困扰。该理论能够将雨水进行合理的收集,并且利用合理的规划优势为城市提供更加丰富的水资源。
2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
2.1人行道设计
对于城市人行道来说,其主要的功能是为人们提供良好的步行空间,保证出行的便利,也是当前市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应用当前的“海绵城市”理念,可以有效的促使当前的人行道设计得到优化,为人们的出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并加强对雨水资源的回收。“海绵城市”理念在人行道设计中的应用,对于建设材料的渗水性要求较高,进而利用材料自身的性能提升道路的渗水性,防止路面出现雨水聚集情况,同时,对于路面的温度与湿度进行有效的控制,提升地下水资源的补给,在优化发展过程中,提升山地城市市政道路给排水性能,满足当前城市化发展要求。
2.2绿化带设计分析
在对绿化带进行设计时,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1)对雨水收集进行设计:路面材料使用透水性较好的材料,促使雨水能够渗透到地表层,然后留到预先设计的绿化带雨水收集口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绿化带的高度不宜过高,应设置在路面下方15到20cm范围之内,并且不得低于绿化带中土壤的高度;(2)对水质进行过滤设计:对城市道路上积存的雨水进行过滤设计有助于提升地下水的清洁程度和避免地下水污染,促使所收集到的雨水能够用于多种地方。为了进行水质过滤设计,需要在工程施工中先铺设一层种植土,在种植土上层铺设一层砂石层,再埋设渗透管。这样的设计方案能够提升雨水的渗透量以及水质的清洁度;(3)进行滞蓄缓排设计:对绿化带进行滞蓄缓排设计指的是在对绿化带整体结构了解清晰之后对导流系统进行更深入的设计工作,促使雨水能够更好的渗透到地下。主要的设计工作有:在雨水的设计口处设计明沟,明沟的作用是对雨水进行沉淀,对雨水进行天然的过滤;在明沟的两侧进行出水沟渠的设计,出水沟渠的作用是配水;(4)进行雨水排放设计:雨水排放设计是指对溢流系统进行设计,即将地势较洼的位置的水进行导流等。
2.3车行道设计
当前,我国大部分山地城市在进行车行道设计过程中,主要应用当前的非透水性路面施工工艺,直接导致路面自身的渗水性不佳,造成路面积水,并影响地下水供应,甚至严重时造成“热岛效应”。例如,在车行道设计时可以选择质量良好并具有较强透水性的沥青混凝土施工材料,将其作为道路的最上层,而在中间层与下层则选择非透水性,避免地基受到雨水的侵蚀,在下雨时,路面上的雨水沿着横坡进行排放,并进入到盲沟中,直接浇灌道路两旁的绿化带,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满足当前的需求。在进行横坡设计过程中,工作人员应结合实际情况保证里面的坡度在合理的范围内,通常情况下在0.3%~6%范围内最佳,而对于路中的拱横坡来说其最佳应控制在1%~1.5%范围内。
2.4路基的排水设计
为了提升城市给排水设计的实际效果,需要在对城市市政道路设计之前先对道路的路基进行合理的设计,然后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最后根据具体情况和不同区域路段的要求对该方案进行合理化的调整。如果市政道路的路基透水性不强,需要采取措施提升路基的排水性能,例如使用换填技术对路基进行处理。此外,不能够仅考虑路基的排水性能而忽视路基的稳定性,还需要使用夯实、碾压等方式对路基进行处理。
2.5附属设施设计分析
市政道路附属设施主要包括路缘石和路肩边沟两个方面。路缘石也属于市政道路排水系统中的设施之一,主要有平缘石和立缘石两种形式。使用平缘石的优势在于,可以与地面保持形同的高度,防止路面发生积水现象,从而提高雨水流入绿化带或者雨水口的能力。立缘石和平缘石不同,要比路面略高一些,可以对雨水产生一定的控制作用,帮助雨水流入雨水口。如果路缘石无法保证雨水的汇集,可以通过使用在路缘石上进行打孔、制作豁口,或者在铺设的过程中留有固定间隔的方式,改善其对雨水的控制能力,让雨水能够更加快速的流向绿化带。路肩边沟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混凝土质量进行重点审查,从而提高混凝土施工后的美观性,避免堵塞问题,让雨水得到更加充分的净化。可以通过种植草沟的方式,提高雨水的回收率和净化率,并且更好的保证雨水的输送及排放效率。
结束语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需要对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给予重视。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理念是一个符合生态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城市发展理念,基于该理念进行城市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能够大幅度提升城市雨水的排放能力,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黄萍.“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初探[J].智能城市,2017,3(11):201.
[2]陈洁.“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30):87.
[3]浦华友.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D].安徽建筑大学,2017.
论文作者:路广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5
标签:城市论文; 雨水论文; 海绵论文; 给排水论文; 绿化带论文; 市政道路论文; 路面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