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谢玉贞论文_谢玉贞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 呼吸科 412000

【摘 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 年4月我院呼吸科收治的43例危重症患者做为对照组;同时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呼吸科收治的44例危重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科危重症患者应用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

近些年由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因素导致呼吸科收治的患者越来越多,其中危重症患者也呈现增加的趋势。此类患者病情复杂、危重,护理风险相对较高[1]。因此,对危重症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十分重要。本文重点探讨了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4 年4月我院呼吸科收治的43例危重症患者做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2例,女性21例;年龄48~76岁,平均年龄(61.5±4.3)岁。同时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呼吸科收治的44例危重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龄47~77岁,平均年龄(62.7±3.8)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所在时期为我院未实施风险管理时期,只给予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所在时期为我院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时期,具体如下:①我们通过分析探讨,提出针对护理人员和患者的不同风险预案。首先,针对患者的病情特点,根据疾病类型、临床表现建立相应的风险应急预案。如:紧急抢救预案、设备与仪器故障预案、意外事故处理预案、非计划性拔管预案、患者突发性死亡预案等。同时,针对护理人员制定出相关护理风险管理预案,加强紧急情况下护理人员协作性。如:低资质护理人员培训预案、紧急事件下护理人员调配预案等。各项预案制定后召开会议探讨、修改,定稿后成册,组织学习。②组织全体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强化护理知识与护理技能。主要培训内容包括:护理风险管理理论知识、管理要点、管理预案的学习;护理技术(神经系统监护、呼吸监护、循环系统监护等)、沟通技巧的运用;不同危重疾病抢救流程的掌握等。培训后分阶段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考察护理人员的掌握程度,重在提高护理技术、防范意识与工作责任心。③将制定的风险管理预案与策略落实到患者当中,根据患者病情及危险因素,为每一名患者建立风险档案,从患者入院开始,就贯彻实施。由本科室骨干人员成立专门管理小组,主要负责评估护理风险,分析风险因素,检查护理质量。一旦发现问题,立即做出相应调整,避免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另外,每天值班的护理人员要做好当天评估档案的交接工作,争取不再任何环节上出现疏漏。④日常护理工作中,我们也完善了相关风险护理措施,如为病床加装护栏防止患者坠床;随时注意将盛有热水的器具、尖锐物品远离患者避免意外伤害;保持地面干燥、增加防护措施;定期检查仪器设备工作是否正常,避免出现故障等。在对患者心理护理、用药管理方面也做了相关完善,力求不放过每一处细节。

1.3观察与评价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期间出现意外事件、非计划拔管、护理纠纷的发生情况。使用自制调查问卷,以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程度。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研究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实施护理后,观察组发生风险事件的总发生率为6.98%;对照组发生风险事件的总发生率为33.33%。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临床研究发现,呼吸科的危重症患者较容易发生护理风险事件[2]。此类患者多数年龄偏大,身体状况差,需要较长的治疗与护理周期,加上患者病情危重多变,用药复杂,又需要插管辅助呼吸,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3]。因此,需要为呼吸科危重症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保障患者生命健康。护理风险管理是将可能引起护理风险的因素提前做出预判和评估,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预案和实施策略,加强对护理风险因素的管理与监控,提升护理团队的协作性与高效性,力求将护理风险的发生率降到最低[4]。

本文通过评估小组对风险事件的统计、评估,总结出下面几项常见风险因素:①护理过程,护理人员如缺乏责任意识,或在某一细节上出现疏忽,便会对护理工作造成一定影响,同时也会降低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这一原因虽很少会造成严重后果,但却经常导致医护纠纷的发生。②呼吸科危重症患者往往身上需要安装各种导管,由于多种因素可能导致导管脱落、拔除。一旦发生,会耽误对患者的救治。因此,非计划性拔管是引起风险事件的重要因素。③护理期间患者容易因为一些特殊原因(如坠床、跌倒、烫伤、药物过敏等)造成意外伤害,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风险因素。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通过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通过对患者出现与潜在的风险因素制定有效的防范预案,针对患者个人建立风险档案,加强日常护理中的管理、防范、评估工作,能有效降低意外事件、非计划性拔管、护理纠纷的发生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充分说明应用护理风险管理获得了大部分患者的认可。我们通过培训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与沟通能力,使护理人员对工作的责任意识提高,增加了与患者或其家属的交流,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整体护理质量,获得了患者满意度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护理风险管理,能够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凌世英.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护理研究.2013,27(5c):134-135.

[2]陈进文.ICU 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管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8):107-108.

[3]解思毓,孙志萍.护理风险管理新策略在呼吸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4(13):229-230.

[4]徐小雅,王水生,王效惠,等.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四川医学.2012,33(5):906-908.

论文作者:谢玉贞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9

标签:;  ;  ;  ;  ;  ;  ;  ;  

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谢玉贞论文_谢玉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