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独创性论文_刘剑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独创性论文_刘剑

山东省平度市明村镇明村小学 266700

摘 要:个性化教育体现的是以生为本,重视的是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为提升教育的有效性,就必须充分发挥个性化教育价值。美术作为一门能够体现学生艺术个性、艺术特征的学科,更是要加倍重视个性化教育,并通过这一过程全面提升学生的独创性与个性化能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 个性化教育 独创性

从现状来看,小学美术个性化教育仍存在很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师采用统一标准要求学生,固定的教学思路、固定的评价方法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意识,这显然是违背了美术本身的多元化特性。教师主动介入、主动干预学生个性,学生的个性素质、审美情趣自然会得不到成长。久而久之一部分学生甚至产生了对学习的抵触情绪,认为美术课就是一门照葫芦画瓢课,因此无法发挥美术课艺术熏陶的作用。

一、营造和谐氛围突出学生个性化素质

结合笔者的教育经验得出,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下,往往会产生更为强烈的表现欲望,学生不仅会主动表达对作品、问题的看法,同时也会抒发自己的想象和个性。美术教育本身的作用是通过美术课程培养学生的审美艺术、美术绘画能力,而审美艺术和绘画能力本身就会在不同的对象下呈现不同的条件与问题。学生的个性化不仅会体现在对问题的见解、对作品的看法,同时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样也是个性化的体现。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过于忽视了学生的想法,压抑着学生的创造性,此时学生在沉闷课堂的氛围下即便胸怀大志,有着一定的思路和想法也不敢开口表达,这令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个性化遭到了严重的遏制。为了消除这一问题,教师就必须为学生提供轻松惬意的学习环境,比如在学习《大家都来做》一课的时候,该课教学目标为引导学生应用石子、沙子、瓶盖、罐子等体育用品排列图形,启发学生用各种材料表现抽象或具象的物体造型,在排列过程中需要体现发扬团结协作意识与集体精神。为了提高教学有效性,凸显学生个性,教师不要提早地告知学生学习内容,而是要在课堂教学的半途中告诉学生用手头上的材料或是到操场寻找材料准备学习美术知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时的学生因为没有提前准备,只能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在操场搜集自然材料以后在班级中讨论排列方式,学生们各抒己见,纷纷表达着自己对材料整理、布置的看法。教师要多加观察与留意学生的表现,要求学生在排列造型的时候大胆现象,运用更丰富、更特别的材料增加造型层次性与丰富性。通过这样的趣味性活动,实现学生从表层到深层的理解知识,从而推进学生个性化成长。

二、激励式教育鼓励学生主动发扬个性

不同学生在不同环境下会出现不同的个性化特征,这源自于学生成长氛围与家庭教育的不同。美术教育包括欣赏、作画等环节,其中的欣赏教育是最易于使学生实现个性化成长的教学活动。当然教师绝对不可以将欣赏教育当做是单纯的欣赏过程,而是要发挥欣赏、互动的价值和作用。为了达成这一教学要求,教师就必须介入其中,与学生建立亲密互动,引导与鼓励学生自由发挥,体现自己的个性化素质与个性化修养。如学习《彩线连彩点》一课的时候,这节课程的教学目标为引导学生能够利用不同点线表达自己心目中的美好画面,在这样的过程中体验创造与绘画的乐趣。学生需要将生活中遇到的字母、任务、建筑等素材用点线面的形式组合与概括,制作成形式新颖、内容独特的画面。在教学前,为了帮助学生补充绘画素材和绘画灵感,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中国画、计算机画、油画等作品,内容以生活素材为主,包括建筑物、食物等等。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吸收与消化素材资料,此时教师需要提问学生:同学们在观看视频、图片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什么特点?作品的哪部分内容最吸引你?学生在教师的提问下纷纷发表看法,此时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为自己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用具有抽象性的手法描绘出来。学生听闻教师的指令后纷纷展开现象,有的学生将喜欢的芒果和葡萄结合到了一起,一个葡萄架上结满了一串串“芒果”;有的学生大胆发挥想象力,将平时生活中的汽车安装上了翅膀和螺旋桨。当然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的创意,在学生得到教师的认可以后,自然会形成更为主动的学习热情,这对培养学生创造力来说有着十分突出的意义。

三、个性化教育平台展现学生个性化意识

从人类的行为与表现中我们能够看到其内在的本质与灵魂,美术作品同样如此。教师能够通过学生的作品了解到学生的身心状态,所以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发挥自我想象里的平台,使学生自行完成具有艺术性、个性化的作品创作。利用个性化平台展示学生的作品,使学生充分彰显自己的个性。当然教师需要先了解学生的能力再设计此类活动,教师要鼓励学生自行创作,不要一味的模仿。在学生创作完作品以后,随机抽取学生,由学生自行说明与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形成美术作品创作自信心。在这样的引导下,帮助学生形成扎实的个性化创作能力。

美术教育本身就是一门体现艺术修养、个性化气质的学科,因此美术教育必须要发扬学生的个性化素质与独创性能力。教师要将这一理念渗透到小学美术教育,奠定学生的艺术基础和创造能力,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

参考文献

[1]魏晓侠 论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8,(22),7+20。

[2]薛金岭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个性培养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06),88-89。

论文作者:刘剑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月总第28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9

标签:;  ;  ;  ;  ;  ;  ;  ;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独创性论文_刘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