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秋玉 泉州市永春县实验小学 福建 泉州 362601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1-115-02
在现代社会,科学教育是培养未来公民——青少年具有科学素质、人文素质和其他心理品质的特定教育活动,同时也是使他们参与社会科学决策的一个学习过程。这里我们既要重视科学教育的“目标”,更要重视科学教育的“过程”,特别是社会化的过程。
发达国家十分关注对优秀青少年科技群体的影响,力求将其科技文化价值趋向渗透到青年学者培养过程中,比如英特尔公司对我国青少年科技活动投入大量的经费,并将工作延伸到科技教师的培养。这一方面为国内的青少年科技人才培养作出了贡献,同时也为公司的长期发展培养了潜在的客户群体。人才培养需要统筹规划,及早确立创新模式。发达国家形成了政府机构公益性组织和企业共同培养、吸引优秀人才的良好氛围和运行模式。在这场波及世界的以提高科学素养为主旨的教育变革中,我国的教育模式也在发生改变,向培养精英、提高科学素养转变。我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水平也不断提高。在各级部门的推动下,全国中小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组织开展校内外科技教育活动,形成了“中小学科技布谷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七巧科技竞赛”、“简易机器人比赛”、“威盛中国芯计算机表演赛”等活动。科技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极大地激发了广大青少年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科学探究、发明创造和社会实践活动。
作为科学教师或科技辅导员,其职责就是对青少年进行科学教学或指导。而在上述过程中,如何培养广大青少年具有未来公民的科学素质,同时还能够使其中少数青少年具有科学家或技术专家所具有的专业素质,这确实是一门艺术。因此,对科学教师或科技辅导员来说,认真总结自身通过科学教育育人的经验,探索科学教学或指导中对人才成长的有效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一、探索先进理论或理念与科学教育的融合
作为科学教育,要发挥促进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的作用,就要与时俱进,不断吸收和融合先进的理论或理念作为变革的依据及发展的指导。例如,将学习型社会的相关理念融入科学教育,使科学教师和科技辅导员从传统的“教”变为青少年自主的“学”,以及自主的“体验”和自主的“探究”,则会非常有益于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科技模型制作活动中,科学教师或科技辅导员对青少年的教学或指导,绝不能仅仅归纳为一句“培养动手能力”而已,而是要细化为:使青少年了解与地域、海域和空域相关的车辆、舰船及飞行器的知识体系概况,提高他们对上述科学领域的浓厚兴趣;引导他们熟练掌握识图、工具使用和黏合等相关技能;鼓励他们拓展空间想象力,锻炼手、脑结合制作上述丰富多彩模型的能力;提高他们操纵上述模型越野、航海或飞行的调控能力,以及竞争意识和意志力等心理品质。同时,还要具此拟订出相关技能的训练策略,以及效果评估指标等。
二、以学科课堂教学渗透科技教育为主阵地,储备学生创新的“源泉”
1.立足课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科技教育只有结合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才能真正落实到生活中、落实到学生的心中,才能对学生加强科学教育内容和知识的渗透,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认识和自觉性的培养。
2.突出主题,深入开展科普专题课教育。首先应开设科普专题课,通过开展科普专题课教育学习,帮助学生理解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增强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如开辟“科普画廊”、“红领巾宣传栏”、“学校青少年学习乐园”等青少年科普教育阵地。其次,可以利用暑期夏令营这个平台,举办科技夏令营活动,组织青少年开展“读一本好书、看一部好影片、写一篇好读后感、参加一次有意义的社会活动等,加强对青少年群体的科普知识教育和熏陶,使他们在暑期中增长见识、提高科学文化素养、活跃自己的生活,从而有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
三、充分发挥各类科技竞赛的示范导向作用,积极建立青少年科技教育交流平台
为激发青少年开展科学探究和科技创新活动的热情,展示和交流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素质,各级教育、科协等部门坚持组织开展示范性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我校也积极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并设有综合实践活动室,展示历年来学生在科技活动中获奖的科技作品。为青少年科技教育交流提供平台。
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好思想,使学生从小树立科技意识,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今后,我们将创造出更多、更为生动活泼的有效科教形式,把目光关注在青少年科技兴趣与爱好的养成,创造天赋与潜质的挖掘,实践探究与时空的创设上来。要着眼普及,重在提高,引领青少年体验科技创新的无穷魅力,从而有力地推动我校青少年科技教育的进程,为我校的科技腾飞增添无穷魅力。我们坚信,在我们精心培养呵护、扶持下,科技之花一定会越开越艳!
四、创设浓郁的科教文化环境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环境”影响“教育”,青少年学生富有激情、思维活跃,这是创新的原动力。学校要注重将创设浓郁的科教文化氛围与科技知识教育紧密结合,让学生在潜意识中产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乐趣,萌发创新意识,为学生提供科学教育的活动舞台。
1.给校园多种绿化植物。可逐一制作精美的印有中英文对照的金属标牌,详细介绍每种植物的种属、生长特性、作用和重要价值。
2.充分利用科普画廊。可常年通过科普画廊等形式,将青少年小发明竞赛中的获奖作品,按专辑向学生进行宣传;结合生理、心理健康教育,将介绍生命健康方面的科学常识,每年定期在科学画廊里展出;分专题进行新科技成果和重大发明介绍,宣传科学家的光辉事迹和发明成果对国家的突出贡献,了解科学家为振兴中华民族刻苦攻克科学难关的感人事迹。
3.结合社会生活,分别以图画配文字的形式,宣传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科学知识。可结合重要纪念日,如地球日、水日、爱牙日、科普宣传日,通过科普画廊和“校园之声”广播站,介绍相关科学知识,对内容较多的材料,可印发宣传材料,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思考、质疑。
总之,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已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这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探索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一个漫长的系统工程,任重道远。我们只有不断探索新的教育理念、渗透科技教育、建立科技教育交流平台、创设科教文化环境氛围,才能推进青少年科技教育,把培养青少年创新人才真正落到实处,从而提高他们的科技创新能力,鼓励他们创造发明,使他们能成为我国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后备人才。
论文作者:林秋玉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6
标签:科学论文; 青少年论文; 科技论文; 科技创新论文; 青少年科技论文; 画廊论文; 人才论文; 《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