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方式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论文_刘昌

31699部队卫生连内科 山东新泰 271200

摘要:目的:对不同方式的心肺复苏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心肺复苏治疗患者,用随机的方式将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分别施以序贯性气道开放方式心肺复苏与非序贯性气道开放方式心肺复苏,对两组患者通气时间、正常呼吸恢复时间、疗效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接受序贯性气道开放方式心肺复苏治疗后通气时间与正常呼吸恢复时间比对照组更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照比对照组,实验组总体治疗有效率更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序贯性气道开放方式心肺复苏治疗能够快速让患者通气,使其恢复自主呼吸,并有效提升心肺复苏治疗成功率,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具有应用与推广价值。

关键词:心肺复苏;应用;效果

临床中很多病人因各种原因出现心跳骤停,暂停呼吸,针对这样的病人主要通过心肺复苏来抢救,通过外力帮助患者恢复呼吸与心跳[1],但心肺复苏的应用效果与抢救速度及心肺复苏方式有着密切关联[2],传统的心肺复苏方式主要通过气管插管方式进行非序惯性气道开放治疗[3],但该方式对操作技术有着较高的要求,而且据临床统计,复苏效果并不理想,还有可能诱发并发症[4]。为了进一步提高心肺复苏临床应用效果,帮助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及时得到抢救,,我院特实施临床实践研究,采用序贯性气道开放方式心肺复苏与非序贯性气道开放方式心肺复苏展开临床效果对比,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来我院接受心肺复苏治疗的患者60例。以随机法将患者平均分化成两组,人数一致。实验组中年龄最小患者为28岁,年龄最大患者为67岁,患者平均年龄为(33.74±6.61)岁;对照组中年龄最小患者为27岁,年龄最大患者为68岁,患者平均年龄为(34.14±5.27)岁。两组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非序贯性气道开放方式心肺复苏治疗。心肺复苏力度、频率、姿势均同常规标准,胸外按压频率控制在每分钟80至100次,并进行气管插管,根据患者情况注射肾上腺素、多巴胺、利多卡因等药物,电击除颤360J,复苏时间不超过45分钟。实验组患者接受序贯性气道开放方式心肺复苏治疗。将患者体位调整至人工呼吸要求,用面罩通气并插管,心肺复苏力度、频率、姿势均同常规标准,胸外按压频率控制在每分钟80至100次,并进行气管插管,根据患者情况注射肾上腺素、多巴胺、利多卡因等药物,电击除颤360J,复苏时间不超过45分钟。

1.3评价标准

患者在结束心肺复苏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通气时间、正常呼吸恢复时间、有效性。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定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以率(%)表示,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通气时间、正常呼吸恢复时间

实验组患者在接受序贯性气道开放方式心肺复苏治疗后通气时间与正常呼吸恢复时间比对照组更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心肺复苏作为一种急救手段,其有效性直接影响患者的抢救结果,其中对心肺复苏治疗结果影响最大的环节为人工气道建立的有效性,气道建立质量与效率是支撑心脏呼吸骤停患者得以呼吸的重要基础,即便是心肺复苏治疗也是建立在该环节的基础上才能实施且发挥效果的[4]。据相关资料证实,对待心脏呼吸骤停的患者必须在7分钟内实施心肺复苏才能保障心肺复苏治疗的有效性[5],而且在这7分钟之内需要顺利完成人工通道的建立,因此,对时间的需求极为迫切与紧张。

通常情况下,患者在出现呼吸心跳骤停后的5分钟内接受心肺复苏治疗是成功率最高的。以往对于呼吸心跳骤停患者,主要通过胸部按压方式来进行抢救[6],该方式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与安全性,除临床之外,也得到了社会的推广,成为了城市居民普及的急救对应策略。心肺复苏治疗是在此基础上以提高复苏效果所衍生的完善复苏手段,其中运用了气管插管,以此建立人工气道,促进心肺复苏成功率。但是该方式对专业技术有着较高的要求,如若技术不规范标准,很难保障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影响心肺复苏效果的因素非常多样化,其中包括患者本身病情程度。

通过本次我院开展的对比实验可以发现,实施序贯性气道开放方式心肺复苏治疗的实验组,其患者的通气时间与自主呼吸时间都比对照组快,而且在治疗效果的对比中也充分证实了序贯性气道开放方式心肺复苏治疗方式明显优越于非序贯性气道开放方式心肺复苏治疗法,治疗有效性得到了很高的保障,显著增加患者存活几率。虽然序贯性气道开放方式心肺复苏治疗依然无法摆脱插管建立人工气道的技术性风险,但综合优势是显著的,具有临床应用价值与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晓斌.心肺复苏方式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7,11(9):148-149.

[2]田刚,李玉雷.两种心肺复苏方式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7,24(21):3262-3266.

[3]周咏梅,肖小培,李萃萃等.喉罩人工呼吸支持对急诊科心肺复苏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复苏后综合征的影响[J].临床肺科杂志,2017,22(7):1310-1314.

[4]陈侯君.不同通气方式对急诊心肺复苏患者的疗效对比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5):18-19.

[5]高艳.心肺复苏患者急诊护理的效果及预后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28):328.

[6]孙涛.三种人工通气方法在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早期的应用效果比较[J].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2(4):285-287.

论文作者:刘昌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9

标签:;  ;  ;  ;  ;  ;  ;  ;  

心肺复苏方式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论文_刘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