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以来中国革命道德规范研究_集体主义论文

五四以来中国革命道德规范研究_集体主义论文

“五四”以来的中国革命道德规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革命论文,道德规范论文,五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卷是《中国革命道德》丛书的《规范卷》,收录的是中国革命道德规范具有经典规定性的言论,包括忠于共产主义事业、热爱祖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集体主义等10个方面的道德规范。

中国革命道德规范指的是自1919年以来,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主要代表的革命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所遵循并一贯倡导的重要道德准则。它深刻反映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意识形态的道德,它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在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道德的斗争中,为顺利完成不同历史阶段的任务,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服务的。它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在中国的新发展。中国革命道德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同时,又是对中国古代优秀传统伦理文化的批判继承与质的超越,可以说,这是中华民族对全人类文明做出的贡献。中国人民应该备加珍惜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抓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同时,又要以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中国革命道德规范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建立的直接前提,又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同属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规范体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的重要思想保证,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仍具有巨大的精神支撑作用。继承和弘扬中国革命道德,无疑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同志指出:“要恢复和发扬我们党和人民的革命传统,培养和树立优良的道德风尚,为建设高度发展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做出积极的贡献。”江泽民同志为《中国传统道德》丛书的题词是:“弘扬中国古代优良道德传统和革命道德传统,吸取人类一切优秀道德成就,努力创建人类先进的精神文明。”他们明确提出了全面挖掘、系统梳理、继承和弘扬中国革命道德的重大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提出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是对中国古代优秀道德文化的继承,但主要是在弘扬中国革命道德的基础上概括出来的。因此,整理概括中国革命道德规范的根本目的在于,发扬革命道德传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更好地坚持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指导和调整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提高国民道德素质,造就“四有”公民,尤其是要求党员、党的领导干部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身体力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使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成为社会意识的主旋律,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社会秩序和道德风尚,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中国革命道德规范,是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形成的。它有一个从产生、发展到逐步成熟的历史过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革命和建设的不同领域,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主要代表的革命者,言行一致,注重实践,他们以自己的行动,甚至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成为率先践履革命道德的典范,因而,中国革命道德规范的内涵十分丰富。这里所说的中国革命道德规范,包括革命道德的核心、原则、要求、态度、修养、风尚等方面,还包括理想、思想意识方面的“应当”。我们以为,其中中国革命道德的核心、原则,在整个革命道德体系中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同时,也应该是革命者所必备的品质、所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政党,她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因此,忠于共产主义事业,既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可动摇的理想、信念,又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所始终遵循的一条最高的道德规范,这一规范充分体现了中国革命道德的先进性、革命性与崇高性。它首先要求人们,中国革命和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实践中得出的科学结论。为此,就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倡导马克思主义学风,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保证革命事业的健康发展。忠于共产主义事业,还要求坚信共产主义的真理,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努力培养共产主义人生观,要求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坚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抵制一切腐朽思想的侵蚀。在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共产主义渺茫论”,邓小平同志鲜明地指出:“我们马克思主义者过去闹革命,就是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而奋斗。现在我们搞经济改革,仍然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他说:“没有这种精神文明,没有共产主义思想,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因此,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忠于共产主义事业,是一个革命者必备的革命品质,也是一个革命者应当遵守的最高道德规范。

爱国主义是中国革命道德的重要规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一面旗帜。争取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是爱国主义在处理国家、民族对外关系方面的体现;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爱国主义在处理国家内部各民族间关系时的道德准则;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建设社会主义祖国,是爱国主义这一规范的根本特征和最高要求。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作为中国革命道德规范的爱国主义,从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它主要表现为争取民族独立,建设新中国;建国后到改革开放以来,它主要表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祖国。“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坚持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爱共产主义的统一,是这一规范的典型特征,从而区别于其他类型的爱国主义。个人利益服从于祖国、民族利益,为维护祖国利益勇于牺牲个人利益,是集体主义原则在爱国主义这一道德规范中的具体展现。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总的道德建设来说,它是革命道德的核心,同时,它又是一个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毛泽东、刘少奇同志曾在革命早期精辟地阐述了为人民服务的光辉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同时也是一个贯穿中国共产党实践中的十分重要的道德规范。作为道德准则,它要求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一切言论的最高标准;热爱人民,关心人民,服务人民;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与人民保持血肉相联的密切关系;端正党风,为政清廉,坚决同一切损害人民利益的现象作斗争。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条件下,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唯一标准。在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的决议中,第一次提出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明确这样一个核心,各个方面的具体道德规范建设,就有了灵魂。这说明中国共产党人对党的宗旨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即将共产党的政治宗旨与共产党的伦理价值观统一起来,从而更有利于充分地发挥这一道德核心的指导和规范作用。同时,也揭示了中国革命道德与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在本质上的一致性。

集体主义是中国革命道德的基本原则,它贯穿于中国革命道德规范体系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从这个意义上讲,又可以看作是一个高层次的道德规范。集体主义由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政治制度所决定,体现了无产阶级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无数共产党人及革命者无私奉献精神的真实写照。集体主义是调整个人、集体和国家三者利益关系的基本原则或最高规范,它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提倡个人要顾全大局,以集体利益为重,在必要情况下,个人应当为集体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甚至用生命来维护集体和社会的利益。这是集体主义原则最重要的要求,也是中国革命道德与历史上任何道德原则的根本分野。需要指出的是,集体主义与中国传统道德中的整体主义思想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统治阶级总是把自己的阶级利益,甚至是把一姓王朝的利益冒充为所谓国家的利益和整体的利益。作为中国革命道德原则的集体主义,它代表和反映的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根本一致性,是这一道德原则赖以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在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前提下,同时强调集体必须尽力保障每个社会成员正当个人利益的满足,促进个人价值的实现。它旗帜鲜明地反对个人主义、本位主义。那种认为强调集体主义就是贬抑个性、约束个人、限制个人,甚至是敌视个人的观点,是毫无根据的。集体主义原则的主要内容是:革命利益第一;顾全大局,统筹兼顾;团结协作,相互尊重;遵守纪律,服从组织;坚持民主集中制,反对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集体主义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源泉。一旦集体主义原则被广大人民所接受,就一定能唤起他们高度的革命热情和创造精神,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业的发展。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也是中国革命道德的基本准则。毛泽东同志在延安为中央党校的题词是:“实事求是”。邓小平同志讲:“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坚持实事求是,同时又是中国共产党人干事、做人的首要准则,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这一规范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无私无畏的高尚品格和博大胸怀,说明了党是一个伟大的党、光荣的党、正确的党。这正是中国革命和建设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邓小平同志这样总结我们党的历史:“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实事求是作为一条重要的道德规范,它的基本要求是,“实事求是,力戒空谈”,一切从实际出发,注重实践;坚持真理,修正错误;遵照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从团结和革命事业的大局出发,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尤其是要敢于和善于作自我批评。

艰苦奋斗,勤俭创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革命者,继承了中华民族这一优良传统,并把它同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联系起来,使之得以升华,成为中国革命道德的重要规范。在物质条件极为恶劣的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艰苦奋斗精神,克服重重艰难险阻,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等,就是艰苦奋斗精神的具体展现。革命胜利前夕,毛泽东同志谆谆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冲破帝国主义的重重封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方针,把一个一穷二白的旧中国建设成为初步繁荣昌盛的新中国。鞍钢精神、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北大荒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生动体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同志提出,搞四个现代化所必备的四个前提条件之一,就是要有一股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江泽民同志在纪念抗大建校60周年大会上指出:“全党同志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对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要保持高度警惕。大家应当永远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阐述了艰苦奋斗精神在当代的巨大价值。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励精图治、艰苦创业;勤俭节约、反对浪费,是这一规范的具体道德要求。

热爱科学是中国革命道德的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规范,是我国社会进步和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革命者一贯提倡的道德准则。早在新文化运动后,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就率先举起民主与科学的大旗,反对封建专制和愚昧迷信。新中国即将建立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就把“爱科学”写进《共同纲领》,作为“国民公德”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是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大力倡导“热爱科学”,并向全国人民发出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崭新论断,要求全党和全国人民要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当今时代,科技发展一日千里,国际间综合国力的竞争主要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热爱科学”这一中国革命道德规范,就具有更为重大的现实意义。我们要在全社会形成热爱科学,尊重知识和人才,勤奋求知,勇于探索的良好社会氛围,迎接新科技革命的挑战,把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热爱劳动,忠于职守,作为中国革命道德中的一个重要规范,具有显著的特征。历史上,鄙视劳动,鄙视劳动人民,是一切剥削阶级共同的道德观念。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革命者,在同剥削制度的斗争中,高举劳动光荣、劳动人民创造历史的大旗,将劳动的道德价值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劳动人民从政治上、经济上真正当家作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把“爱劳动”列为国民公德的内容,热爱劳动成为社会主义社会最崇尚的美德之一。这一规范强调劳动光荣,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人民,谴责一切好逸恶劳、不劳而获的腐朽思想。在劳动活动中,要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严格遵守职业道德。随着社会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职业道德建设更为重要。特别是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大力倡导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道德要求,树立良好的行业风气,对保障社会经济生活的有序运行,富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是中国革命道德规范中的一个特殊道德要求。社会风尚是一个社会及其全体国民文明水准、精神状态、行为方式、价值观念、道德面貌的综合显示。它渗透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个人的行为。用中国革命道德破除陈规陋习,整肃社会风气,提倡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树立社会主义新风,既是一个社会不断进步的要求,也是革命道德的历史使命。这一规范要求,要全面加强以“五爱”为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破除等级观念和特权思想,树立平等意识,保护妇女、儿童、老人的合法权益,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进步的新型的社会主义人际关系,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在家庭关系、家庭伦理文化建设上,革命道德与封建传统道德有截然不同的要求。中国革命道德提倡婚姻自由、夫妻平等;尊老爱幼,家庭和睦;严格要求子女亲属,特别是领导干部,更要从严要求,以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楷模,树革命家风。

修身自律,保持节操,是中国革命道德在个人道德修养方面的准则。在中国革命道德中,个人修养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中国革命道德继承了这份宝贵遗产,但不同的是,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革命者,把个人修养同革命事业的成败联系在一起,把修养同无产阶级群众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从而使这一规范具有了全新的内容。许多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者,就是实践的典范。他们以革命事业为重,严以律己,谦虚谨慎;淡泊名利,清正廉洁;襟怀坦白,光明磊落;改造思想,保持节操的高风亮节和高尚的人格力量,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曾发挥过巨大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必须加强自我修养,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坚持“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伟大的人格力量,促进社会成员的个体道德自觉,从而推动全社会的道德进步。

上述本卷10个主要方面的内容,基本上依照从高到低,从一般到特殊,从社会到个体的逻辑顺序。从其重要性上,还有个主次之分,有个孰轻孰重的问题。忠于共产主义事业,是中国革命道德规范的最高层次的要求,是优秀的中国共产党人所一贯遵循的道德准则。它从理想、信念、意识方面,从理想与现实辩证统一的角度,指导社会生活,调整人们的行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道德规范,又像深植于各规范中的灵魂,在整个道德体系中,它是核心。集体主义是中国革命道德的原则,同时又是一个最高的道德规范。“五爱”是基本的社会道德要求,还有职业道德规范、家庭道德规范、个体道德修养方面的要求。中国革命道德的核心与原则,贯穿于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道德规范之中,而相对具体的道德规范,则是道德核心与原则在不同生活领域的延伸,从而形成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中国革命道德规范体系。

有关编写《中国革命道德·规范卷》的一些具体问题,需要作一说明。

本卷中所拟的章、节、目,在逻辑与层次的安排上,严格依据原始资料进行梳理、概括,以忠实于资料为原则。包括一些节、目标题的表述,就出自革命家的原作。本卷基本上展示了中国革命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与方面,从中也可看出这样一些情况:一是10个规范的内容多少是不平衡的;二是有的规范论述相对集中在某一历史时期,而在另一历史阶段,就显得比较薄弱。比如,热爱科学、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规范,新中国成立前,论述较少,现在收集的主要是建国后、尤其是80年代、90年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论述。类似的情况还有。这是因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革命和建设所面临的任务,思想道德领域的问题,道德奠定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基础,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等方面的较大差异所造成的。还有,在对某一规范的阐发上,也许主要领导人已有明确而又充分的说明,其后仍可能收入一些相近的观点,以至出现重复。我们的考虑是,忠实于历史与资料,客观地再现历史的全貌,从而有助于人们了解、把握中国革命道德规范生成、发展到成熟的整个演进过程。

中国革命道德规范,是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一部分,它们相互交织在一起。尽管在编写中,我们可以根据规范的规定来择取、剥离,但有些既是政治要求、思想路线,还是工作作风、方法,同时,又是道德规范。尤其是道德规范与政治要求联系十分密切。出现这种情况,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政治与道德难以划界,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中国共产党人担负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两者的不可分割性。如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这是一个思想路线、认识路线问题。但从其内涵上看,我们不能否认,实事求是的确又是一个道德规范问题,一个“应当怎样”干事、做人的标准问题,一个充分展示中国共产党人无私无畏的崇高道德境界的问题。包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都可确认为道德规范。

中国革命道德规范是中国人民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尽管它在建国前后已基本形成,而当今中国社会的历史、经济、文化等条件已发生了很大变化,某些规范的针对性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中国革命道德规范始终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的反映,是广大劳动人民根本的要求。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道德规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一致性,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一致性。不仅如此,中国革命道德对于正确把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价值导向,澄清思想是非,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面对当今中国社会思想道德领域存在的严峻问题,加强革命道德教育,光大革命道德精神,充分开掘其当代价值,可以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本卷就是为此而作出的尝试。

(本文为《中国革命道德·规范卷》的序言)

标签:;  ;  ;  ;  ;  ;  ;  ;  ;  

五四以来中国革命道德规范研究_集体主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