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金融对传统金融理论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金融论文,传统论文,理论论文,网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网络金融是网络与金融有机结合的产物,是对以电脑网络为技术支撑的金融活动和相关问题的总称。网络金融适应了网络经济时代金融的发展,它将成为未来金融发展的趋势。网络经济及在其影响下产生的网络金融给传统的金融理论带来了越来越深远的影响。
一、网络金融对货币含义的影响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货币的表现形式经历了商品货币、金属货币、代用货币、纸币、存款货币、电子货币等不同的发展阶段。在金属充当货币的前提下,马克思把货币定义为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当人类社会进入到了纸币制度时代,这种定义失去了它的前提,货币含义发生了变化。在纸币制度时代,货币是由国家法律确定的、被广泛接受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金融资产。
电子货币的发展对货币的含义又一次带来冲击。电子货币是适应人类进入数字时代的需要以及计算机介入货币流通领域后产生的一种电子化货币,它是货币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它是通过0与1的排列组合,运用网络载体进行金融交易的货币。实际上,电子货币并不排斥实体货币(现金货币和存款货币)的使用,而是以实体货币为基础,通过其发行主体将货币的价值电子信息化后制造出来的二次货币。目前,电子货币只具有有限法偿地位,是有限流通的货币,电子货币尚无独立的信用创造能力,它的信用是以实体货币的信用为前提的。电子货币在虚拟空间的流通应用,将促进虚拟空间经济活动的进一步发展,反过来,又会加深人们对电子货币的信任程度,从而使电子货币逐步脱离与实体货币的联系。未来电子货币成为新形式货币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当电子货币逐渐由有限法偿货币转化为无限法偿货币时,传统的货币概念、货币制度等都会发生变化。如货币可能变为只是一个抽象的计算单位,而不是什么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或货币符号。在货币制度中,货币的发行和流通将虚拟化,货币币材将会是无形的,货币只是一个单位,无需有含金量,甚至不需要有任何载体。
二、网络金融对货币职能的影响
马克思认为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职能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可以是想像的或观念上的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则必须是现实的货币,当然现实的货币可以是金属货币,也可以是纸币。对于电子货币而言,它也同样具有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基本职能;但是,电子货币的虚拟性增强,如其中的数字化货币完全是虚拟的,在认识电子货币的职能时,必须考虑其特殊性。货币之所以可以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在于人们对货币本身蕴含的价值尺度的信任和接受。所以,在电子货币时代,货币可以是虚拟的,但它也必须具备信誉性和普遍接受性,这是对货币流通手段职能的基本要求。而信誉性和普遍接受性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一方面,电子货币若要取得信誉性,至少必须保证能够与具有一定价值的商品进行交换;能够与社会流通的实体货币进行兑换,这样,人们对电子货币的价值尺度才会产生信任感,电子货币从而取得信誉。另一方面,当人们使用电子货币时,已经无需考虑其是否能与实体货币兑换,电子货币本身可以不断地由债务人转移给债权人,不断地转手、传递,循环往复地被用于支付,则表示电子货币具备了普遍接受性,从而不断扩大电子货币在虚拟空间的流通应用。具备了信誉性和普遍接受性的电子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也完全可以是抽象的、虚拟的,而不一定是现实的货币商品或货币符号。
三、网络金融对货币供给理论的影响
货币供给量是一个存量概念,它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点上的货币存量的总额。对于货币供给,各国通常采用不同的口径进行划分,我国用M[,0]表示流通中的现金;用M[,1]表示现金与活期存款之和,也称为狭义货币;用M[,2]表示狭义货币与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和外币存款之和,也称为广义货币。在现代银行制度下,货币供应量取决于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两大因素,如果用M表示货币总量,B表示基础货币量,m表示货币乘数,则全社会货币供给量可用公式表示为:
M=Bm
从金融角度讲,发行电子货币的目的是为了替代现金,因此,这将直接影响到中央银行基础货币的数量,并通过货币乘数对货币供应量产生巨大影响。
1.对货币乘数的影响
从理论上说,货币乘数取决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r(包括活期存款法定准备金率r[,d],定期存款法定准备金率r[,t]),超额准备金率e,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比率t,以及现金与活期存款比率k等因素。根据乔顿模型:
M[,1]=Bm[,1]M[,2]=Bm[,2]
其中,M[,1]为狭义货币;M[,2]为广义货币(这里假定M[,2]等于M[,1]加上定期存款),m[,1]=(1+k)/(r[,d]+r[,t]t+e+k)为狭义货币乘数,m[,2]=(1+k+t)/(r[,d]+r[,t]t+e+k)为广义货币乘数。(对公式进行变形,通过让其中一个变量变化,而让其他所有变量都不变,可推导出货币供应量与各个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具体推导过程略。)
在这些因素中,m[,1]与r(r[,d]和r[,t])、e、t、k均呈负相关,m[,2]与r(r[,d]和r[,t])、e、k均呈负相关,与t呈正相关。这里k和t由社会公众决定,r[,d]和r[,t]由中央银行决定,e由商业银行决定,由此可见,货币乘数是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社会公众共同决定的。
第一,r与e的变化。电子货币对现金具有替代作用,这会使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规模发生变化,为了维持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规模,可能会引起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数量的变化,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的数量,而他们分别是由r与e决定的。
在资产负债表中,中央银行最大的负债是流通中的现金,电子货币的使用使流通中的现金减少,从而降低了资产负债表的规模,这样中央银行在进行公开市场操作调节货币量时,可能会因为资产不够而发生困难,为增加资产规模,中央银行可以提高金融机构的r,使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增加。但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威力很大,r微小的变化将会引起货币供给量的巨大变化,一般不轻易施行。
e主要取决于商业银行的经营决策行为,市场利率、借入资金的难易程度及资金成本高低、社会大众的资产偏好组合的调整等因素,都会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决策行为,从而影响其持有的超额准备金数量。超额准备金的持有会降低银行贷款规模,减少其利息收入。电子货币的发展将使社会大众的现金使用量减少,信用货币使用量增加,提现率降低,这样,商业银行可以减少超额准备金的持有量,因而e会呈减少趋势。
第二,k和t的变化。k的变动主要取决于社会公众的资产选择行为。社会公众的流动性偏好程度是影响这一比率的重要因素,现金是一种流动性很高的金融资产,人们持有现金的主要目的就在于满足自己进行日常交易的流动性需要。随着电子货币的迅速发展,使用越来越方便和普及,在流动性增强的同时,电子货币又具有普通现金所不具备的信用功能,这会使人们不断增加电子货币的持有量,而减少现金的持有量,导致A不断下降。t也主要取决于社会公众的资产选择行为,定期存款利率是影响这一比率的重要因素。电子货币中贷记卡等信用货币的使用,会减少人们对活期存款的需求,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息收益,人们将更多地选择定期存款,使t呈上升趋势。
总之,网上金融工具即电子货币的发展将使k呈不断下降趋势;t呈上升趋势;r如有变动应是略呈上升趋势;e呈下降趋势。由于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短期内货币乘数不会产生太大的变化。
2.对基础货币的影响
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实行法定准备金制度以控制存款扩张和货币创造的一个特殊的货币层次。它是由流通中的现金(M[,0])和商业银行存入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R)两部分构成,即B=M[,0]+R。随着电子货币的不断完善和成熟,当电子现金可以成为新形式的现金货币,加入基础货币行列时,则可能使得基础货币虚拟化。电子货币的发展将减少流通中的现金,在银行准备金总额不变的情况下,基础货币将呈下降趋势。短期内,由于货币乘数变动不大,基础货币的减少,将会使货币供应量大为缩减。但从长远角度看,日益激烈的竞争会使银行适当减少超额准备金,流通中现金的降低会使k大为缩减,由于e、k与货币乘数的负相关关系,货币乘数将会加大,因此,从长期看,虽然基础货币量减少,但由于乘数的加大所产生的乘数效应将使货币供应变化不大,或稍微有所上升。需要指出的是,货币乘数决定因素众多,各种因素变化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具有相当的难度。
四、网络金融对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的影响
随着竞争日趋激烈,银行业出现了合并风潮,规模不断扩大,试图通过规模经济效应降低银行经营的成本,分散、减少银行经营的风险,有效调度和使用银行内部资金。而中小银行所占份额越来越少,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在信息经济或电子商务中,尽管规模经济仍然是提高经济效益、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途径,但由于相关业务甚至不同业务的融合,当软件、多媒体、信息咨询服务、研究与开发、教育与培训、网络设备与产品等变动成本占总成本较高比例的信息产业、网络产业、知识产业在经济中起主导作用时,增加经济性效应的途径越来越多样化了[1]。银行可以通过增加服务的差异性,来降低成本和增加利润;通过拓展其内外部的成长空间,来获取利润;通过抢先利用机遇扩大市场份额,来赢得竞争优势,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建立网上银行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降低银行设立以及经营的成本。这些途径不仅规模较大的银行在利用,而且它更有利于大量中小银行加以利用。不可否认,规模经济作为人类经济活动提高效益的基本途径的事实没有变,但它的相对重要性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确实有了变化,它不再是最重要的,更不是惟一的提高银行效益和竞争力的经济手段。
五、网络金融对中央银行货币发行的影响
传统上,通货的发行总是被中央银行(或货币局)所垄断。在网络金融中,电子货币的发展打破了这种垄断。虽然中央银行也可以强行垄断电子货币的发行权,但电子货币技术上的复杂性、涉及协议的多样性,以及防范伪币可能的高成本,都会使中央银行仔细考虑。而且,中央银行对电子货币的垄断极有可能阻碍电子货币的创新和新技术的发展,从而使本国电子货币的发展落后于他国电子货币发展的水平,并成为易受攻击的货币。同时,由于电子货币使用环境具有开放性,一国也很难防止外国电子货币的渗入[2]。这些因素最终可能会影响到中央银行对货币发行权的垄断。
中央银行对电子货币发行主体的定位需要考虑发行主体的财务状况、资产规模和经营的稳健性。商业银行是最具备条件的发行主体,因为各国政府都通过中央银行等机构对商业银行进行严格的监管,商业银行自身也不断加强内部的管理。但是,近些年来,频繁出现的金融危机、银行倒闭等事件使银行经营风险增大。欧盟认为只允许银行发行电子货币可以使许多现行的货币政策和法规应用于电子货币。美国则认为限制电子货币的发行人就限制了竞争,对电子货币技术发展会产生不利影响。这样.一些有实力、有信誉的全球性跨国公司也可以发行购买其产品和服务的电子货币。例如,Microsoft公司只要确定其电子现金与其他法定货币的汇率,并进行汇兑,就可以完成其发行的电子现金在其他领域的流通。
综上所述,网络金融对传统货币银行理论产生了众多方面的影响,随着全球网络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网络金融也会日益全球化。未来,货币的跨国发行与使用,网上银行的跨国经营将更为普遍,对货币理论,进而对各国货币政策将会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适时加强对网络金融条件下金融理论的变化的分析,将有利于深入认识21世纪的新经济、新金融,并将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对我国融入未来的全球新经济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标签:金融论文; 电子货币论文; 基础货币论文; 央行论文; 银行论文; 商业银行论文; 货币乘数论文; 数字货币论文; 货币职能论文; 传统金融论文; 货币对论文; 货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