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问题的功能与编写研究_高中化学论文

高中学习问题的功能与编写研究_高中化学论文

高中化学习题功能与编制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习题论文,功能论文,高中化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高中化学教材习题现状与比较

1.现状

综观我国历次化学教材改革,化学教科书在内容的选择和体系结构上逐步有所改进,但习题的配备成为教科书改革中一个薄弱的环节,习题的基本模式与先前的教材无实质性差别。教材中的习题侧重知识的记忆、巩固和理解,是“知识本位”的反映;高中相对初中而言,更重视学科体系。目前正在全国普遍使用的普通高中新化学教科书中做出了探索式的改进,比如出现穿插与正文之中的较以往多得多的讨论题(包括学生动手的填表题),区分学习层次的带星号的习题,以及少量活动性题目等。但是,教科书中习题所体现的功能仍旧限定在学习的巩固、反馈上,是教科书正文的从属,这就有待于对习题的功能进行再认识,并用以指导习题的编制。

为此,我们选择了云南师范大学附中和北京工业大学附中高三学生和一些教师作了“对普通高级中学化学教科书中习题的看法”的问卷调查。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状况属中等且已经使用了整套高中化学教材(人教版原高中化学教科书),他们的看法有一定的代表性。

对于习题的看法,有43%的师生选择“一般”,47%的师生认为习题不全面,在习题选材和用语方面,仅有4.5%的师生认为取材广泛,材料能充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48.5%的师生认为习题取材局限于书本,60%的师生认为习题中语言较为平淡;在教科书习题数量上,超过70%的师生认为总量不足,在现有的节、章、总复习题上还应增多;81%的师生认为还可开发形式多样的题型;近80%的师生认为习题过于容易,导向作用不强,不能满足学生参与社会工作时能力的提高及应试所需。

调查的结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习题改革应成为新课程标准及新教科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深入研究。

新一轮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的理念上是“学生发展为本”:一方面日益强调科学探究活动,重视学生在收集材料、调查参观等过程中获得体验,另一方面强调学习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习题在选材上应加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开发多种题型,加强习题的探索性、讨论性、开放性;灵活运用语言,讲究习题中问题情境的设计,增强习题的趣味性。

对于习题数量的看法,我们认为这是“公民教育”与应试现状的矛盾体现。习题的最初始、最基本目的就是达成学生对知识的真正习得。习题量的设置,应以学生为本,不搞“一刀切”,首先要保证基础题的分量,并控制在一定的时间内;其次要有可供学生选用的题目,增大弹性。所以,提高习题的“质”,合理设置它的“量”,是解决这种矛盾的可能途径。

2.文本比较研究

本研究选取了现行内地人教版、上海版和香港、台湾及美国的一些高中化学教科书进行习题的对比评价。选取对比分析的几种高中化学教科书主要是采用体现学科中心特点的编制体系,其内容的展开均紧紧围绕化学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概念及重要的元素知识,或以理论为主,带动、指导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与学,或将理论和元素知识交叉镶嵌、螺旋上升。为了弥补分科化学教科书选材的局限,这些教科书都选取了一些与化学相关的,联系生产生活、人类关心的社会问题……作了不同程度的介绍;国外的教科书又都另辟篇幅介绍科研方法及科学计量、数据处理等工具性知识。此外,对比中还选取了《化学世界》(World of Chemistry)这一美国非理科学生的化学教科书,想以此了解美国公民化学教育的一些特点。

与香港、台湾乃至国外相比,我国教科书中习题的种类及呈现形式较为多样、灵活。但还可借鉴其他的一些题型。例如“选词式”(美国)——类似简化的选择题,对于在概念的辨析及物质性质掌握时使用尤佳;“小短文”(香港)——可以训练学生搜集资料、写作的技巧。另外,国外用书中选择题量少而简单,偏重于解释说明题和问答题,答案开放,既可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又可培养学生用精炼、准确的语言解决、阐述问题的能力。

习题数量上的对比,我国试验本教科书的习题量比统编教科书的有所降低,较其他教科书的习题量低,是“减负”要求使然?但从调查中,我们矛盾地看到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认为题量不足。笔者认为,适当增加题量使教科书“变厚”并不一定就是“加负”,与其让学生去寻求市面上的各类习题集、参考书弥补,不如让教科书更加实用,使教师和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更有利因材施“练”;与其从数量上减轻负担,不如花更大的精力来研究提高习题的质量和匹配。

各地教科书都十分注意将习题分以层次,而我们应该借鉴美国、香港教科书中习题的层次呈现方式。例如,美国的《化学》(Addison-Wesley公司出版)一书中将习题分为课文中的问题,练习题,熟练掌握的题目,复习题,挑战性题目,探索课题等层次,在书中明确列出上述标题并附上习题答案,让师生能通过练习清楚地评测学习程度。

各教科书成书年代越近,新的教材改革思想体现越多,各教科书日益重视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教育,教育学生关心社会、重视联系生产生活,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重视各学科知识的融合和渗透。反映在习题中则是出现了“开放性问题”“探索式习题”“实验设计题”“学科综合题”。例如,“若是有人告诉你:‘某一种高级动物排泄物中的氮含量比食物中的氮含量为多少’,正确的科学态度应该如何?”国外及香港教科书中一些题目提问角度多样又富于趣味性,例如:“已知1g脂肪可提供约36J的热量,1g葡萄糖可提供约18J的热量。假如人体从食物中摄取而留存的额外热量不是形成脂肪来贮存,而是形成葡萄糖来贮存,那么一个人的体重会有改变吗?”有时题目可以是一幅图,让学生通过仔细的观察来回答问题。

在深入研究我国课程改革趋势和学科教育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基于以上对比和调查,我们提出对高中化学教材习题功能与编制的主要看法。

二、高中化学习题的功能

教科书习题要做到知识技能与态度方法的统一,即广义知识的内涵之中态度、思维能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要求都应在习题中有所体现,并把态度、价值观教育放在首要地位。所以,习题的功能也应以价值导向为主。

1.教育价值导向的功能

《全日制普通高中化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的化学教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加强化学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和实际的联系,充分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精选学生发展所必备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化学教科书的内容应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书中的习题也应具有价值导向的功能。

首先,学科价值是基础。要通过习题强化化学重点知识,达到知识的系统归纳,举一反三;在训练思维速度的同时,要在习题中强化有规律的、有推理迁移价值的、有辩证思考素养的思维模式,重在训练思维的质量、深度及持久性;要通过习题体现大纲对能力培养的要求。例如实验习题就能训练学生观察、操作、推理能力,问答题、短文题可以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化学表达能力。

其次,社会价值是方向。高中化学教育要面对学生的不同需要,既要满足相当部分的学生能在毕业后的就业、生活中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又要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升学的需要,培养他们探索创新的意识。化学习题应立足于科学性,以实验为基础,联系学生经验、生产、生活及人们关心的社会问题来设计,来展示化学本身特有的魅力。

例A 将左右2组选择配对:

( )1.科学知识的传播 a.诉诸权威

( )2.氮气的来源 b.DDT

( )3.代替使用杀虫剂的办法c.技术

( )4.确定科学真理的不能令人满意的办法d.氮的化合物

( )5.对野生动物有害的杀虫剂 e.用于研究自然界

( )6.提高改善生活的速度 f.出版的期刊

( )7.用于制造炸药g.哈伯法

( )8.植物生长所必须 h.空气

( )9.科学方法i.观察

( )10.科学真理的基础 j.生物防治

第三,人本价值是核心。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不同的学生有各自的兴趣和特长,化学习题无论在数量还是在形式上应有更大的弹性,以供学生在学习时有更大的选择空间。

例B 含铁脱氧剂是应用铁易氧化的性质,在包装内制造一个无氧环境,是使食物长期保存而不变质的秘诀。下为一食品铁脱氧保鲜剂的配方:脱脂豆粉32g,铸铁粉80g,滑石粉40g,食盐4g,乙醇适量。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吸氧原理。

2.传递和活化知识的功能

教科书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工具。习题作为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的功能应当体现对知识的传承,在师生互动中使学生获得知识。习题的知识传递功能的建立立足于广义知识的概念,可以将此功能细化为巩固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教科书正文内容的延伸、补充和后续学习的铺垫等方面,突破狭义的知识定义,使习题功能更全面并得以拓展。

例C 甲醇(CH[,3]OH)和乙醇(C[,2]H[,5]OH,俗称酒精)都有抑制中枢神经活动的作用,但前者能产生毒性更大的代谢物,严重时可使人失明乃至死亡。甲醇和乙醇在人体内的主要分解途径均为:醇+辅酶→产物。有人提出:饮用适量的乙醇可以缓解甲醇中毒?试以化学平衡观点说明其原因。

例D (1)为防止煤气中毒,往往向家用煤气中掺入少量硫化氢气体,为什么?

(2)通常情况下,硫化氢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3)1个学生需要1mol/L的硫化氢溶液,实验员能否提供?

第(1)问考查硫化氢的物理性质,又从中展示了它的实用价值,第(2)、(3)两问的连续使用可使学生体会纯化学计算在实际中的应用。

在以往的研究中,对习题的巩固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功能予以明确,我们认为,习题也是对教科书正文内容的铺垫、延伸和补充这一点也是不可忽略的。内地和香港教科书中已有例证。

例E 《高级程度化学》第41章氮及其化合物“检查站41—2”(氨的节后习题)

(a)试以化学方程式显示氢如何从以下反应生成 天然气(主要是甲烷)与水的反应 煤(主要是碳)与水的反应

书中涉及哈伯法制氨流程,但未讲述氮气、氢气来源,以习题形式给出得到氢气的两种途径作为正文知识的补充。

(c)氨与氧能循2个途径反应,试写出这两个反应的方程式,解释其中一个反应如何用于工业上以生产硝酸。

此题回顾氨的氧化(与氧的反应),与下一节硝酸中介绍的工业上奥斯特法(Ostwald process)制硝酸作知识的衔接和铺垫。

3.反馈与体验知识的功能

习题反馈知识的功能是同时针对师生双方的。一方面,教师通过习题情况获得教学信息的反馈,发现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发现自己教学中的缺陷和遗憾,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优化教学方法,抓住知识重点、分散难点,从而更好地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1]。另一方面,学生也能通过做题的过程,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体验知识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达成知识的迁移。教师反馈信息靠批阅作业,我国的教科书都不配备习题答案,而学生要等作业发回才得知对错,时间间隔较长,难以做到及时反馈。这一点应该学习国外及香港教科书。

三、高中化学习题的编制原则

毋庸置疑,无论是教科书正文内容的选取还是习题的设计,都应确保科学性,即保证知识的正确与准确,习题在引导思维方面,思想方法也必须是科学的、正确的[2]。在此基础上,习题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价值统一原则

所谓价值统一,即所编制的习题的“质”和“量”应体现习题的价值导向功能,做到学科价值、社会价值和人本价值的有机统一。习题应让学生觉得所学的知识不是简单堆砌,而是能发挥个性特长、增长智慧、体现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性。

2.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即指教科书的各部分为一有机系统,习题应负担相应的功能:知识的传递与活化。有些信息,在教科书正文中不出现而在习题中出现也可。习题的内容应为螺旋式上升,要考虑之前相关知识的深化,节与章习题的联系与综合,习题为今后学习打下基础等。习题类型要从单一到综合,设置梯度。

3.便教利学原则

习题有传递知识和反馈知识的功能,习题的内容及结构应有利于学生在头脑中建构知识网络,习题的形式和密度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记忆。同时,教科书中习题的呈现方式、排版布局、文字提示等也是方便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因素。

4.激励性原则

习题数量应根据本章节知识点的类型来确定,适合于掌握知识和形成技能的要求。习题的难度也要适度,放缓坡度可以让各类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不至于因习题间“台阶”过高而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条件、过程、结果的不确定性),也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自己发表见解的机会。这也可理解为习题编制中对层次性的要求。

标签:;  ;  

高中学习问题的功能与编写研究_高中化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