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闵行区吴泾医院 200000
摘要:目的:探讨血糖控制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产后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8月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80例,均采用血糖控制的方法对其进行干预治疗,根据治疗结果,将血糖控制满意的40例患者标记为观察1组,另40例血糖控制不满意的患者标记为观察2组,同时取同期所有指标正常的40例妊娠期妇女为对照组,将各组产妇及其新生儿的观察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胎膜早破的发生情况的比较中,观察2组与另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羊水过多的发生率的比较中,观察2组与另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早产和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的比较中,观察2组与另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他各项的比较中,三组产妇及其新生儿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对体内血糖进行控制可降低孕妇妊娠期及其产褥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有效控制新生儿的产后并发症,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 血糖 新生儿
引言:临床上,患者常因胰岛素分泌异常引发糖尿病,进而引发一系列的营养代谢障碍。而作为糖尿病的一种特殊的类型,妊娠期糖尿病越来越引发临床工作的关注。因妊娠期孕妇血容量增加,常伴有胰岛素分泌的相对不足。而胎盘分泌的激素具有抗胰岛素的作用,因而孕妇体内的血糖增高,引发妊娠期糖尿病,对孕妇及其新生儿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临床上通常采用血糖干预的手段对血糖进行有效的控制,本次实验主要研究妊娠期孕妇血糖的控制对孕妇及其胎儿的影响,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是150例从2015年5月-2016年8月在我院待产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年龄23~42岁,平均年龄为28岁,其中初产妇为94例,经产妇是56例,经产妇中自然分娩为32例,剖宫产为24例,孕次为2~3次。
1.2 诊断标准
嘱150例孕妇空腹一小时后,口服葡萄糖75g,其诊断标准:空腹血糖5.1mmol/L,服糖后1小时10mmol/L,2小时8.5mmol/L,3小时6.7mmol/L。其中任何一个查超过这个标准即可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
1.3 血糖控制标准
空腹血糖3.3~5.6 mmol/L,餐前30 min血糖3.3~5.8 mmol/L,餐后2 h血糖4.4~6.7 mmol/L,夜间4.4~6.7 mmol/L,尿酮检查结果呈阴性。
1.4 观察指标
将三组产妇在妊娠期及其产褥期的并发症进行观察比较,其中包括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羊水过多、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及其过程中的生殖器感染;同时对各组的新生儿产后并发症进行对比观察,包括巨大儿、早产、胎儿生长受限、新生儿低血糖和窒息的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数据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结果
2.1 各组妊娠期及其产褥期并发症比较 观察1组和对照组在妊娠期及产褥期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胎膜早破发生率均能明显高于观察1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羊水过多的发生情况的比较中,观察2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1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产后出血和生殖道感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各组新生儿并发症的比较 观察1组和对照组新生儿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早产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情况的比较中,观察2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巨大儿、胎儿生长受限和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数据显示,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达1亿,约占全球糖尿病患病总人数的四分之一;在这支庞大的“糖人”大军中,妊娠期糖尿病是最特殊的一种,其直接威胁着母婴健康。目前我国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约占妊娠女性的 2%~8%,且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专家提醒,妊娠期糖尿病属于高危妊娠,不能听之任之,对胎儿而言,增加巨大儿和新生儿低血糖的风险,巨大儿发生率可达25%~42%;同时,导致胎儿肺成熟延迟;另外,胎儿畸形、胎死宫内、胎盘早剥等发生率均会增加。对孕妇而言,妊娠期糖尿病会增加先兆子痫、难产及以后发展为Ⅱ型糖尿病的风险。专家建议,女性怀孕期间应定期规律产检,尽早进行糖耐量实验;大于30岁、肥胖、有家族史等因素人群,应在首次产检时即进行孕前糖尿病筛查,必要时重复筛查。而对妊娠期糖尿病的管理,原则上采用以饮食控制为主,适量运动、密切监测,必要时与药物治疗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案。90%的妊娠期糖尿病可通过饮食管理得到控制,只要及时有效干预,大部分“糖妈妈”最终都能生下健康的宝宝。
妊娠期血糖控制水平与围生儿健康密切相关,血糖控制不及时,会增加围生儿死亡率.胎儿窘迫是胎儿在宫内因急慢性缺氧而危及健康和生命的综合症状.新生儿窒息系指胎儿出生后不能建立有效的自主呼吸,是造成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结果显示,两组胎儿窘迫和新生儿轻度窒息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显著.胰岛素具有促进蛋白质及脂肪合成的作用.母体高血糖所致高胰岛素血症的环境,会使胎儿躯体过度发育.同时,持续高血糖状态会使孕产妇全身微血管病变,使胎盘供血不足,胎儿所需营养物质供应不足,导致胎儿生长受限.本研究中,观察组巨大儿发生率11.2%,低于文献报道的25%~40%;两组胎儿生长受限发生情况比较,差异不显著.这可能与妊娠期积极干预治疗,及时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有关.高血糖环境可启动胚胎细胞凋亡程序,这种异常细胞凋亡可造成多种重要脏器畸形.随着产前诊断技术的提高和优生优育观念的普及,使得新生儿畸形得到了有效控制.本研究中,新生儿畸形共10例,包括耳廓畸形7例、心脏畸形2例、手指畸形1例,两组新生儿畸形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这与我院行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及时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有关。
本次实验中,孕妇血糖有效控制的观察1组新生儿在巨大儿发生率、造成胎儿生长受限、出生后低血糖和窒息的发生情况与对照组血糖正常的对照组孕妇无明显差异(P>0.05);同时,在早产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的比较中,血糖控制结果不满意的观察2组孕妇在早产和新生而窒息的发生率方面明显高于观察1组和对照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验证了之前日本学者的观点。分析原因,笔者认为,在对于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进行血糖控制的过程中,对于血糖控制结果良好的孕妇,在孕妇妊娠期、其产褥期并发症及其新生儿产后并发症的发生中,与正常的产妇发生率相近,可有效的降低孕妇及其新生儿生产过程中的不良情况的发生,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同时本次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样本选取量较少,对研究结果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综上所述,合理有效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控制,可有效降低其妊娠期和产褥期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和胎膜早破等发生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在对于降低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优势明显。因此,对孕妇做好产前检查,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控制血糖,对保障母婴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利萍,刘建.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水平对母婴结局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3,34(29):152-153.
[2]梁雪梅,王加,陆琳琳.妊娠期糖尿病胰岛素治疗对母婴结局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62-63.
[3]黄春荣.胰岛素控制妊娠期糖尿病血糖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0,31(5):348.
[4]刘绪娟,彭艳.妊娠期糖尿病控制血糖对母婴结局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92-93.
[5]陈耿红.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婴预后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3):1842-1843
论文作者:汪琼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5月上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4
标签:血糖论文; 妊娠期论文; 新生儿论文; 发生率论文; 糖尿病论文; 孕妇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5月上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