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学(未完待续),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未完论文,语文教学论文,课程改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四、课程改革中的作文教学
(一)转变观念
1.从写话入手,降低难度,重视培养习作兴趣和自信心
《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不同学段对作文有不同称谓。一、二年级叫“写话”;三至六年级叫“习作”;七至九年级叫“写作”。“写话”和“习作”的提法,表明小学阶段的作文是练笔,练习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这样提,有意降低难度,使教师打破作文的神秘感,使学生打消畏难情绪,克服作文要“作”的心理障碍。作文就是写话,“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学生由不怕作文到爱写作文,靠兴趣吸引,靠自信提供动力。因此,培养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动笔,培植习作的自信心,使学生不断享受习作的快乐。这两项基础性的工作,一定要引起重视。
2.多一些开放,少一些束缚,让学生自主习作
课程标准主张:低年级“写自己想说的话”,中年级“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高年级“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写出的习作“感情真实”。可见,课程标准从习作的内容到习作的形式,主张多一些自由、开放,少一些束缚、限制。由写自己的话到自由表达再到有个性地表达,在内容、情感上贯穿一个“真”字,在语言、形式上贯穿一个“活”字。作文是一门教人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的学问,更是一门教人学会真诚的学问。从小学生第一次写话开始,教师就要鼓励他们说真话,吐真情,要对胡编乱造、言不由衷,说“不”!
3.写实、写虚并重,培养观察力和想像力并重
课程标准从写话开始,既引导学生写看到的事物,又引导学生写想像中的事物,到了高年级做到“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像作文”。由以往只注重写实的思路,转变为写实、写虚并重的思路。在这一思路改变背后的想法是,借写想像作文,激活、丰富学生的想像力。我们基础教育的弱项,是忽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包括作文教学,就要加强这两方面能力的培养,而写话写想像中的事物,习作写想像作文,不失为一个好的举措。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作文指导中,既要重视给学生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又要重视给学生一对驰骋想像的翅膀。
4.重视培养良好的作文习惯
学习语文,说到底是养成习惯。学习作文,说到底是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对小学生来说,最要紧的作文习惯有以下几个方面:(1)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要热爱生活,关心现实,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要保持一颗好奇心,乐于观察,善于发现。由爱观察、好打听、愿了解、勤思考,渐渐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2)勤动笔的习惯。一是勤于积累习作素材,包括内容方面的和语言方面的;一是勤练笔,在学习、生活、读书之中,只要有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就随手写下来,中年级写日记、高年级写随笔,是个好方法。(3)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要求学生哪怕写一句话、一个便条,都要读一渎,有不妥当的地方要修改。由句到段到篇,由内容到遣词造句到布局谋篇,一点一滴学习怎样修改,渐渐养成成文后必读、必改的习惯。交给老师的习作,不是写完的,而是改过的,是自己已经改不动了的。
总之,课程标准在作文方面倡导的最重要的理念是:放开手脚,自由表达。老师们在作文教学中要努力求真——童真、童趣、童语;求实——有实在的内容,不空洞,讲实话,讲自己的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求活——内容不限,形式不拘,写自己最想写的,用自己最方便的形式写;求新——尽量不和别人雷同,习作要写新发现、新感受、新想法,从内容到语言,都是自己的。其中,贵在真、实,难在活、新。求真、求实、求活、求新,是作文教学追求的理想境界。
(二)改进策略
1.以培养习作兴趣为先导,坚持整体推进
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应当从低年级抓起。要采取多种办法,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如,用优美的课文,同年龄小伙伴的佳作,引发学生的爱慕之心,也想写一写,试一试。鼓励学生一有想说的话,不论是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就把它写下来,不会写的字可以问别人,可以注拼音,可以画图画。有些学校鼓励低年级用诗配画的形式进行表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教师对写得好的表扬,对敢于写的鼓励,对不大敢写的帮一帮。于是,渐渐形成写话的风气,在老师指点下越写越多,越写越好。学生在老师的不断鼓励中,看到自己的成功,培植了自信心,期待下一次的成功。写话渐渐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写话——受到鼓励——更想写——越写越好。这时,学生还会觉得写话、习作是一件难事吗?还会冥思苦想、生编硬造吗?久而久之,他们就会觉得写话、习作和读书、游戏、吃饭、睡觉一样,是生活的一部分,是自己需要、生活需要的再自然不过的事。每个学生一旦对写话、习作产生兴趣,充满自信,习作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教师在指导写话的时候,不要刻意由写一句话到写两三句话,再到写一段话,能写多少写多少;不要用讲究开头、结尾,突出重点内容等限制学生。要坚持整体推进,从内容入手,在作中指导,顺着学生的内容、思路去导,千万不要用形式框死表达的内容,使学生手足无措。
2.对写想像作文要给以更多的关注
纪实作文,以前教师指导得多,学生也写得多,今后还要重视。写纪实作文,内容一定要真实,情感一定要真实。教师不应鼓励胡编乱造,更不应引导学生先编造一个动人的故事,再写下来。纪实作文一定要写真事,写真人,吐真情。这不仅关乎到怎样作文的问题,而且关乎到怎样做人的问题。
想像作文,提起的时间不长,教师在指导上办法不多,当前要予以更多的关注。低年级是最爱想像、最富于幻想的年龄段。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利用写想像中的事物,激活学生的想像力。续编故事(读的课文、听的看的故事)、编童话、看图写话、写由看到的而想到的事物等等,都是低年级想像写话可以采取的方式、方法。中高年级可以写愿望、憧憬、发明甚至科幻故事。学生的想像力是无穷的,一旦让它释放出来,会给我们一次次惊喜!写想像作文,要鼓励学生展开想像、联想和幻想,鼓励学生进行创编,不必拘泥于生活的真实。“想像是创造之母。”通过写想像作文,培养学生敢想、爱想、会想,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语文教师的份内之责。
3.习作不只是作文课的事,要把练笔贯穿于平时的学习、生活之中
只在作文课上讲作文、写作文,每学期次数有限,学生练习的机会有限,所得肯定有限。要把练笔辐射到阅读课上,延伸到生活之中,因需而写,形式灵活,必能有效地提高习作能力,有效地提高通过练笔服务于生活的能力。在阅读课上,特别是中高年级的阅读课上,要有练笔的意识和策略。从读学写,读写结合,可以是文章写法之类宏观的,更多的可以是微观的。如,写读了课文的感受、启示,续编故事,把课文中概述的内容写具体,为写景的课文拟游人须知、写导游词、编广告语,为写人记事的课文增加细节插写。此类练习费时不多,可以收到加深理解内容和灵活练习表达的双重效果。在平时,对低年级学生鼓励写话,有话就记在写话本里,定期交流、展示;对中年级学生鼓励记日记特别是观察日记,既及时积累了习作素材,又训练了观察、思维、表达的能力;对高年级学生鼓励写随笔,随时记下观察中的发现,思维中的火花,读书中的感受,生活中的体验。为此长期坚持,不仅对作文,对学习语文,而且对学好其他课程,乃至终生学习、一生发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结合对学习内容、形式等的策划,指导学生拟活动计划;结合学习的开展,指导学生搜集、加工获得的资料,学习拟采访提纲;结合学习成果展示,指导学生出墙报、编手抄报、写简单的建议书或调查报告,甚至办小型展览、组织学习成果汇报会。在这中间,不仅锻炼了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而且增强了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使学生切身体会到,习作能力真有用,不提高习作能力会影响一个人的生活质量。
4.习作指导要常抓五件事
第一件事是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使学生不断获得习作的动力。第二件事是指导观察。要丰富学生的生活,不断拓宽观察的领域,鼓励学生在司空见惯的事物中有自己的发现,及至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第三件事是引导读书,培养学生爱读书、善读书、读名著,以不断增加习作内容方面的、文化方面的、语言方面的储备。第四件事是指导学生想明白了再写。这主要指在高年级的作文指导课上,要因需点拨,结合习作实例指导。不外乎中心、顺序、具体,写景物抓特点,写事既有顺序又突出,写人要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塑造人物形象等等。要细水长流,因势利导,浅显易懂,好学管用。第五件事是指导讲评。要通过讲评使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看到进步,增强信心(这要靠老师在作前、作中个别辅导),要使全体学生清楚地知道这次习作有哪些成功或进步之处,对此,要予以充分肯定;同时结合习作实例引导学生找到问题或不足,并知道在今后的习作中如何加以改进。而后组织学生互改和自改,从内容上、写法上、语言上,针对主要的不足之处认真修改,及至养成自改作文的习惯。
五、课程改革中的口语交际教学
(一)转变观念
1.口语交际教学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口语交际就是凭借听、说,进行交流、沟通,传递信息、联络感情、处理问题。要想顺利乃至高效地进行口语交际,必须学会倾听、表达和应对。以往的说话课,注重训练听和说(主要是独白),而口语交际教学更注重人际交流,借以培养应对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在高度开放、地球已经变成“地球村”的今天,人际交往越来越重要,越来越频繁。面对科技迅猛发展,已经实现“人机对话”的现实,对每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口语交际能力已成为人才必备素质的情况下,培养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不仅是社会的需要,而且是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口语交际教学,应以培养倾听和表达能力为前提,以培养应对能力为重点,更加突出“交际”。由于口语交际教学强调情境性、互动性,凸现了语言交际工具的性质,为培养应对能力创设了较为真实的“训练场”;由于口语交际教学本身的即时性和交互性,凸现了思维训练的价值,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条理性和深刻性。因此,口语交际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口语交际教学与识字写字、阅读、习作等方面的教学宜并重;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促进阅读、习作能力的提高,促进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提升。
2.口语交际教学应全面提出和实现教学目标
要想有效地培养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重视情感态度的培养是前提,加强良好语言习惯的培养是保证。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要全面提出并落实情感态度、语言习惯以及口语交际能力的目标。
在情感态度方面,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提出“认真听别人讲话”,“有表达的自信心”,“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等要求,重点是认真听,主动说,有自信心。一个人在口语交际中充满自信,对于成功地交际至关重要,而且有助于在学习、处事、做人诸方面树立信心。第二学段进一步提出“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倾听”体现了对对方的尊重,“请教”体现了虚心的态度,“商讨”体现了求是的作风。其核心是全身心地投入,体现了情感态度上更高层次的要求。第三学段则提出“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尊重”不仅要“认真耐心”地听,而且要尊重对方的人格,如,全神贯注,不随便打断对方的话,聆听时要用神态作出反应;“理解”则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去听去想,理解对方说的内容,体谅当时的心情,显然在情感态度的要求上又高了一步。总之,在情感态度方面,培植表达的自信,表达时态度自然大方,与人交谈尊重、理解对方,是主要的目标。
在语言习惯方面,课程标准着重强调了以下三点:讲普通话的习惯,使用礼貌用语,说话文明、得体。指导学生说普通话,乃至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这是语文课程最基本的目标之一,也是语文教师一项重要的职责。口语交际教学在学说普通话、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方面,承担着特殊使命。近年来,有些语文教师对说普通话要求不够严格,训练不够到位,要加强讲普通话的意识,在语文课上特别是口语交际课上,培养学生人人讲普通话,讲好普通话。再者,说话要使用礼貌用语,要文明得体,这是一个人有较高的语文素养、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说话彬彬有礼、文明得体,也是口语交际教学在语言习惯培养上的一个重点。
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理所当然地是目标中的重中之重。要在教学中培养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倾听,要由了解内容,到把握主要内容,到抓住要点。表达,要会复述、讲述,能转述,由简单地说,到讲得清楚、明白,再到有中心,有条理。应对,是在交流、交际中的表达,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低年级要能积极参加讨论、交流;中年级要能进行较深入的交流,“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高年级,自己认为对的意见敢于发表和坚持,在发表意见时,有准备,有中心,有条理,有一定的质量。总之,训练的目的是为了日常顺利、有效地交流。在训练中要兼顾倾听、表达、应对能力的培养,以便形成比较强的、在日常生活中管用的交际能力。三种能力的培养应均衡训练,整体推进,螺旋上升。从口头表达的层面来说,交谈、应对的能力要重视培养,讲述、陈述的能力也不应忽视。
3.要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一个渠道是口语交际课,它有明确的目标,有教师的示范指导,对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语言习惯和语言修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渠道是语文教学的其他课型、多个环节。如,阅读课,习作指导课,习作讲评课。阅读教学中,谈阅读感受的环节、讨论重点难点的环节、就不同意见展开争论的环节、发现小结语文学习收获的环节,都是在进行口语交际的实践。另一个渠道是语文综合性学习、语文课外活动乃至日常的学习与生活。这中间存在大量的口语交际的机会,蕴含着丰富的口语交际话题,学生可以在常态下,受到切实的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
(二)改进策略
1.话题要贴近生活,形式要灵活多样
话题贴近生活,学生感到亲切,没有距离感,容易激发交际的兴趣和欲望,也易于交际,能取得比较好的训练效果。话题贴近生活,倒不一定必须是学生经历过的,但一定是学生熟悉的,是出在学生生活范围之中的。话题还应有趣味性,有启发性,有训练价值,不仅能交际得起来,而且有助于发展思维,发展语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低年级的口语交际教学来说,可以围绕学校生活确定话题,如,“怎样过六一”,我当值日生,要好的同学迟到了,要不要把名字记下来”;可以围绕日常生活确定话题,如,“有趣的游戏”,“我们的小制作”,“我想做家务,妈妈不让我做,该怎么办”,“浪费水不好”,“我不小心把花瓶打碎了,要不要如实告诉爸爸妈妈呢”;可以围绕观察、发现确定话题,如,“春天的发现”,“有趣的动植物”,“我们身边的垃圾”;还可以结合看图或听、读故事,练习续编故事,就故事内容展开讨论,等等。
口语交际训练的形式要灵活多样。可以把动手做与口语交际结合起来,如,先进行拼图,或做小制作,或做游戏,再进行口语交际,有了做家务或助人为乐的体验,再进行交流;如,先画后说,先布置学生画一幅自己最想画的画,再进行展示、交流、评议;如,先观察后交际,观察了春、夏、秋、冬的发现,观察了有趣的动植物,观察了身边的垃圾,再交流自己的发现;如,就一些同学感兴趣的话题,讨论甚至争论,像策划春游、秋游,就选班干部要不要选自己、当值日生要不要秉公办事等展开争论;还可以采用讲故事、说见闻、进行表演等多种形式,进行口语交际的教学。
2.创设交际的情境,使学生尽可能真实、自然地进行口语交际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在和小伙伴和老师、父母进行交流时,一般都是自自然然、无拘无束的。在口语交际课上,教师要注意创设交际的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尽可能地回归常态、还原生活。这样,有利于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积极投入,主动交际,提高训练质量。创设情境可以采用语言描述、课件(录像)演示、师生示范、家长参与等方法。例如,有的老师在进行“该怎么做”一课的口语交际教学时,课前采访了两三位家长,并将家长对如果自己的孩子打碎花瓶该怎么做的谈话进行录像,在课上适时播放,使家长也参与到交际之中。如果话题适合、条件允许,也可以在实地(如,郊外、校园、风景名胜地)上口语交际课。
3.体现多个回合、双向互动的训练过程
互动是口语交际课的基本特点,多个回合的交流有助于提高交际的质量。教师要设计多个回合、采取多种形式,在一步一步逐渐深入的互动中,体现学生由交际得比较简单、表面到交际得比较丰富、深入的训练过程。例如,有位老师上“我会拼图”的口语交际课,先给学生比较充足的时间,动脑思考,动手拼图。儿童的创造潜能是巨大的,拼出的图案很少与别人雷同。而后,让同桌互相看拼图,说拼图(我拼的是什么,是怎么拼成的),做到人人开口。接下来,老师请一位同学带上拼图上台和自己交流(老师的拼图贴在自己胸前),这既是师与生的互动,又是教师在互动中示范、引导,交流的内容比同桌之间交流的丰富了,有问有答,有介绍有补充。接着,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看、说、评议。由于教师示范在先,交际的水平有所提高。再往后,教师设计了两个情境:一个是分组“开拼图商店”,一个是邀请听课的老师欣赏自己的拼图(此时,已将每个同学的拼图贴在教室四周的展板上),向老师介绍自己的拼图。这节课,训练的密度大,回合多,在生与生、师与生互动中渗透了教师的指导,体现了训练过程,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4.注重提高语言能力,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口语交际课是语文课,语文课主要是用来学习语言的,口语交际课主要是用来提高口头语言水平,培养良好语言习惯的。当前一些口语交际课只管内容、只管说得热闹,不管语言质量、语言习惯的情形,应当引起重视。口语交际课要发展口头语言,但无需讲授口语交际的知识,要在学生进行交际的过程中,通过师生评议、教师点拨等方式,加以规范或指导。如,就学生表达中用词不当、出现病句、语句颠倒重复、语意不够顺畅等不够规范、不够准确、不够清楚、不够条理的地方,引导学生评议、纠正,对重要的、带普遍性的问题,教师还应加以点评、强调,以引起注意。此外,还要加强良好语言习惯的培养,如,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不随便插话;说话要使用礼貌用语;要针对不同对象,文明地进行交际。规范和发展口头语言,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是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目标、重要任务,一要充分重视,二要认真落实。
5.广开渠道,提供机会,鼓励学生主动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除了口语交际课,除了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口语交际能力以外,教师还要关注语文课以外的口语交际。我们生活在母语的环境之中,无时、无处不需要口语交际。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各种场合、各种机会,自觉锻炼口语交际能力。主要有:语文综合性学习和其他学科的教学;班队活动、社团活动等各种校园活动;校外社区活动、公益活动以及参观、访问、社会调查。此外,在家庭生活中也离不开口语交际。学生只要主动锻炼,一定会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应对交往以及待人处事的能力必定会相应地得到提高。(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