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货币学角度思考税收问题
●夏庆宇
摘要: 一个国家在对外贸易中应少卖不宜腐坏的实物,多用本国纸币购买外国商品,这样就相当于本国享受了外国提供的使用价值,而本国仅仅损失了一堆纸。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最重要的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包括土地、矿藏,这些实物可以永远保值,因此一个国家不应当出卖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不应当过早开采自然资源,也不应该出口以这类资源为原料的商品,反而应当积极进口这类商品。一个国家不应当允许外币自由兑换本国货币,如果允许,那么一方面会导致本国政府超发本国货币,会导致输入性通货膨胀,另一方面会导致外币持有者用本国纸币获得对本国实物的提货权,这会导致本国丧失实物,获得一堆废纸(即外币),而且外币会逐渐趋于贬值。
关键词: 货币 税收 贸易 纸币 通货
一、货币的特性
货币具有通用性、便携性、耐腐性。因此,当一个商事主体所拥有的实物过多又担心实物的腐坏时,他可以把自己的实物出售,换回货币。但在这个过程中存在风险:货币的价值是变动的,不是恒定的,货币一般会趋于贬值。例如,以贝壳做货币,贝壳一般不会减少,人们采集的贝壳越来越多,贝壳的价值就会下跌;同样,黄金、白银、铜越开采越多,其价值会下降(当然,地球上的金银最终会被开采完,到时候金银等金属的价格会上升;会有某些特殊情况导致货币升值,例如战争爆发后,人们对黄金的需求会增加,黄金会升值);纸币越印越多其价值也会降低。因此,尽管货币具有保值的功能,但其保值功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弱。
世界上的多数物品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贬值,因为多数物品会趋于腐坏。只有那些不会腐坏的物品才能保值,例如土地、矿藏等。所以,最能保值的东西是这类实物。房产一般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趋于损坏,房产本身不具备保值的功能,房产能保值主要是因为土地能保值,因为这个世界上的土地是不会损坏的,又是有限的,随着人口的增加,土地会趋于升值。文物是幸运地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完全)损坏的物品,因此它们会升值,但需要注意,一般的物品都会容易损坏,例如古玉器可以被打碎、古字画可以被烧毁。
由上述分析可知,与其以货币来保值,不如通过保留不易损坏的实物来保值。例如,一把由金属打造的椅子,如果不考虑它在未来可能具有的文物价值,那么它的价值就是它本身的使用价值,只要这个物品不坏,它的价值就不变。当然随着机械化导致生产效率的提高,一些商品的价格会下降,例如清朝手工做的椅子的价格会比当前用机器制造的椅子的售价高,但二者的使用价值是相同的,从这个角度说,生产效率提高后有关实物的价值会下降。尽管如此,在购买商品时可以考虑购买那些能够传世的商品,而不应考虑购买那些易被损坏的商品。
故事二 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来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始知此花不在你的心。”
由此可以推导出:
第二,一个国家不应当允许外币自由兑换本国货币,如果允许,那么一方面会导致本国政府超发本国货币,会导致输入性通货膨胀,另一方面会导致外币持有者用本国纸币获得对本国实物的提货权,这会导致本国丧失实物,获得一堆废纸(即外币),而且外币会逐渐趋于贬值。如果能用这些外币获得对外国实物特别是自然资源的提货权,那么还不算亏,如果外国不能给本国提供本国需要的实物,如果本国拿着一堆外币无用处,那么这些外币就等同于废纸。申言之,一个国家如果不是非常需要外汇,就没有必要对外汇实行统一管理。反过来,一个国家在对外贸易中最好少卖不宜腐坏的实物,多用本国纸币购买外国商品,这样就相当于本国享受了外国提供的使用价值,而本国仅仅损失了一堆纸。
政府如果通过发行纸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是可以促进经济发展的。例如有一个公共工程(如修路搭桥等)是利国利民的,但政府没有钱施工,政府如果没钱给工人发工钱,人民不会来工作,政府如果没钱给原料供应商,供应商本来有货也不会给政府供应,那么工程就无法开工。在这情况下,政府印纸币支付工程费用,是利国利民的,当然,这种做法如果过多,会导致纸币贬值。
第一,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最重要的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包括土地、矿藏,这些实物可以永远保值并且会随着不断被开发而升值,因此一个国家不应当出卖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不应当过早开采自然资源,也不应该出口以这类资源为原料的商品,反而应当积极进口这类商品。
很多时候,富人更容易逃税。如果将这种现象忽略不计,那么现代税收往往具有使社会趋于平等化的功能。现代税收,多数不征人头税(尽管消费税带有人头税的特征),而是征收增值税,而能够上交增值税的主体往往是有收入的、是有钱的,没有收入的人也无需交增值税,因此从理论上说,在现代社会中富人应该比穷人交税多。如果政府将税收收入用在合理的、促进社会总体利益而非局部利益的领域(例如政府不是将税收款发给富人,而是用于帮扶无家可归的人),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说现代税收是一种强制性的慈善行为,其含义是:社会中的富有的人承担更多的纳税责任,政府用税收促进社会总体利益,从而使穷人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受益,这就相当于富人为穷人做了好事。故而,现代税收有助于减少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平等。
二、政府税收政策的变化规律
不同税种的性质是迥异的。例如消费税的性质与增值税是不同的。消费税的开征,不利于穷人,有利于富人;因为穷人用于基本生活的资金有一部分不得不以消费税的形式上交给国家,而富人则不会在乎因个人消费而多交一些税。多数社会的情况是穷人多、富人少,故而可以简单地说,增值税是劫富济贫,消费税是劫贫济富。
十一、寄存图书之原主在寄存图书期内,有变更住址或其他情形,应随时通知本馆,俾资接洽。1 《北京图书馆馆史资料汇编》(1909—1949).北京:书目文献出版 社,1992年:1065—1069页.
另外现场施工材料,存在由于长时间海运导致生锈的可能性,应当在使用之前,提前做好相关的养护工作,保证材料正常的、安全的使用。
在未发明纸币的时代,货币是不能被政府生产出来的,因此政府必须征税才能支付政府开支。在纸币通行后,政府本可以取消征税,因为政府可以印纸币支付一切开支。当然,纸币发行过多会导致纸币贬值,纸币贬值过快会影响社会稳定,故而现代政府征税是为了避免纸币贬值。故而需要注意:政府不应该允许除政府之外的任何机构拥有发行非金属货币的权力,因为有关机构可以无限发行这种货币,从而扰乱市场秩序。
职务发明国家所有权制度研究........................................................................肖尤丹 徐 慧 08.62
如果政府减少税收,一般来说会加剧社会的贫富分化,会有利于富人而不利于穷人。故而,当政府执行了一段时间的低税率政策之后,富人开办的企业会积累更加雄厚的资本,穷人会得不到政府提供的帮助,社会会趋于动荡,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要想缓和社会矛盾,就需要提高税率。一个长期执行低税率的国家,经济效率会较高,但贫富分化问题会很严重,穷人生活会比较艰难;一个长期执行高税率的国家,经济会缺乏活力,但社会会趋于平等化。因此,政府的税率必然是高低交替、循坏的。
三、关于碳排放税的思考
世界上有许多陷阱,要想不落入其中,就要提高自身的警惕性。气候变化论日益流行,主要有三点原因:第一,中国有个成语“妖言惑众”,就是指有人借谈论一些会给人带来重大危害、但并不真正存在的现象来蛊惑人民。一些邪教特别喜欢宣扬“世界末日即将来临”,从而利用人们的恐惧心理使人们更容易接受邪教的指挥。当前西方国家宣扬“气候变化”与邪教宣扬的世界末日论是本质相同的。一些西方政客宣扬全球气候变化,就是利用了人们的恐惧心理。哪个正常人会不担心自己生存的环境发生恶化呢?因此,“气候变化”这种论调很容易利用人们的恐惧心理而使人们接受。第二,宣扬这种论调的人、组织、国家,把自己放在了道义的制高点上,试问谁能说“人类不应该保护环境、防止气候变化”呢?西方国家以保护环境为名,将自己放在道义制高点,一方面把自己打扮成圣人模样,另一方面让别人不好反驳,从而就获得了国际话语权,可以对其他国家在节能减排等许多方面发号施令。由于西方国家已经出现实体经济空心化的情况,因此所谓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主要是针对中国的。西方国家的逻辑就是:为了防止气候变化,你中国要么关闭企业,要么交钱(碳排放税之类),要么花钱买我们的环保节能产品。第三,“气候变化”论之所以能够流行起来,也是一些西方政客刻意推动的结果。例如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在宣传全球气候变化方面做足了功夫,他无非是想借此名垂青史而已。总之气候变化论者把将自己打扮成“圣人”,无非是拉大旗作为虎皮,包着自己,去吓呼别人。
谁也不能说保护环境、防止气候变化不对,但西方政客拿“气候变化”来吓人、讹人,中国人拿“气候变化”来吓唬自己、让自己接受人家的忽悠就不对了。
“气候变化”论最初宣扬全球变暖,但是美国近几年发生了多少次雪灾?可以说,近几年寒潮带来的自然灾害把北美、西欧那些“全球变暖”论者的脸打得啪啪响。因此,西方一些人又将包括寒潮在内的各种“极端天气”归结为气候变化的结果,还弄出了一个莫名其妙的“厄尔尼诺现象”。连中国的一些气象学家也接受了这种论调,只要一出现过冷过热的天气就都归因于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是,当前的一些所谓“极端气候”是否在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类似的情况?今日的气候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变得与以往不同了?气候引发频繁的自然灾害难道不是人类历史的常态吗?有什么足够的、站得住脚的证据证明当前的气候已经与往日不同了呢?全球气候变化大会只是在谈一只不存在的“猛兽”,荒唐可笑。但鉴于气候变化大会的发起人们站在道义制高点上说事,鉴于主流舆论都认为已经发生了“气候变化”,中国也不好不配合西方政客们。但如果真地老老实实按照人家划出的道来办,就落入了陷阱之中。
(作者单位:河南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