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服务民生“补、强、联”功效新时代社会工作发展探析论文

提升服务民生“补、强、联”功效新时代社会工作发展探析论文

提升服务民生“补、强、联”功效新时代社会工作发展探析

□ 李林子

20世纪80年代,我国社会工作在民政部门寻找有效回应新增社会服务需求抓手和提升部门服务效能的背景下逐步获得发展。在一系列发展社会工作政策不断出台的背后,是政府对于发展社会工作认识的逐步深化。而推动这种认识逐步深化的动力则主要源于我国从社会管理迈向社会治理所产生的强大推力。新时代的社会工作发展要勇于回应时代需求,兼顾补救与发展、阶段与长期、重点与普遍性问题,继续发挥好服务困境人群的核心功能,持续深化专业社会服务的优势,提升服务民生“补、强、联”功效,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政策演进视角下的社会工作发展

(一)参与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

我国社会工作自20世纪80年代恢复发展以来,存在人才培养规模相对较小、对口就业岗位较为缺乏以及社会知晓度较低等问题。2006年10月,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明确了党对社会工作人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具体定位:参与公共服务供给和社会管理,促进社会服务的专业化发展,也间接指明了社会工作的生长空间——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领域。至此,社会工作发展迎来了历史转机。

采用人工混合矿进行验证试验,人工混合矿的中赤铁矿与石英的比例为1:1,测得混合矿含TFe 34.07%。试验参数如下:取赤铁矿和石英各3.0 g,加入0.021 mol/L的亚铁离子,1.0 mol/L的氨水,温度为60℃,恒温搅拌为8 min,试验结果见表2。

公共服务与社会服务的具体范畴虽有所不同,但二者的共性与核心都体现在“服务”一词上。而社会工作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以回应社会需求为使命的,通过向有不同需求的服务对象提供所需服务,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提升服务对象福祉,促进社会和谐。社会管理作为中国特有的一个政策语汇,主要内容包括了维护社会公平公正、解决社会问题、疏解社会矛盾、协调社会关系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等,社会工作的使命也与之相契合。正因如此,由民政部门主导发展的社会工作逐步受到党和其他政府部门的重视,进而被纳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大局中,在政府主导推动以及教育界、实务界的不懈努力下加快发展步伐。

(2)还原能力测定参考徐怀德等的方法[29]。谷光甘肽作为标准品,绘制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y=0.0003x+0.0435(301~1806 mg/mL,R 2=0.9986);y为吸光度,x为谷光甘肽浓度。

在实现企业协同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实现高校内部跨校、跨系部、跨专业的人才联合培养。跨越组织机构之间的界限,学校与学校之间、专业与专业之间、科研与教学之间、学科与专业之间形成资源共享,相互支撑相互渗透,为学生提供跨学校、跨专业的教育培养。从而探索建立多学校结合、多学科融合、多团队协同、多技术集成的研发与应用平台,以解决学校批量化人才培养与社会特性化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

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路径的研究大致可以遵循这样一种思路来理解:在国家“五位一体”发展模式和“四个全面”治国方针的总体框架内,基于社会工作的优势功能,探索通过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系统广泛融合,推进社会治理深入发展。重点发挥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服务供给侧改革、创新社会治理手段的作用。例如,郭伟和就提出,社会工作可通过介入公众就业创业能力提升,间接助力国家经济供给侧改革事业,缓解在去产能、去库存产业结构调整中造成的民生压力;通过助力农村扶贫、促进农民合作、加强社区服务等举措,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的精细化。我国现有民生服务存在一些短板领域需要补齐。既然要补,就要确保资源分配的准确性。罗观翠提出,社会服务有效供给的前提条件主要包括服务对象的瞄准要精确、服务内容的提供要准确以及服务提供要有效率。而社会工作在科学评估需求、合理配置资源以及提供服务方面能够发挥专业作用,尽可能避免资源的浪费。

(二)参与社会治理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社会治理”一词在党的文件中正式出现。从社会管理走向社会治理,代表着政府治国理政方略的变化,具体体现在从党政包揽走向党全面领导、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会治理;从“稳定压倒一切”到重视民生服务;从政府管控,走向政府服务;从重事后干预处置,到重视源头治理。社会工作的发展定位也经历了从参与社会管理转变到参与社会治理、助力社会治理创新,到推动社会治理社会化、精细化、专业化的转变。

2015年至2018年,连续四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专门提到了有关发展社会工作的内容。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未再直接提及社会工作一词,而是使用了“引导支持社会组织、人道救助、志愿服务、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表述。这种变化的背后,是源于党和政府在此之前的顶层制度设计中,如《“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以及党的十九大报告等,已经为社会工作的发展预留了空间,并且指明了下一步的主要发展方向。《“十三五”规划》提出“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实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贫困地区计划、农村留守人员社会保护计划、城镇流动人口社会融入计划、特殊群体社会关爱计划,推进社会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力争到2020年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规模达145万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基层是社会治理的重心,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制化、智能化以及专业化水平。在这样的转变下,社会工作在继续发挥自身促进社会服务多样化、专业化核心功能的同时,要进一步探索落实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和精细化的要求。

社会工作内在属性与社会治理的契合性讨论

社会工作作为创新社会治理,助力政府社会治理能力提升以及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工具的研究,可以从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的合理性、社会工作的发展定位与功能以及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的路径三个角度展开讨论。

(一)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的合理性

第二,社会工作强调个别化的工作视角。将服务对象置于其所身处的宏观、微观环境内,用富有人性关怀的态度及方法去了解服务对象的感受、需求,并通过专业的服务方法,为其设置个性化的服务方案。这与社会治理要求的服务专业化、个性化、精细化具有内在一致性。

望着眼前三层楼高、盘旋而下的传送带,我们禁不住发出了惊叹,暗自想象夜里机器轰鸣声响起,传送带快速转动,一叠叠报纸从眼前掠过的场景,那将是多么壮观。翻阅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这家地方报业大佬的发展史,你会看到中国报业发展史上的一段流传甚广的佳话。1997年香港回归之日,广州日报以创纪录的当日刊出“97版”报纸一炮而红,奠定了其在中国报业中的“江湖”地位,从此摆脱了“地方小报”的命运。

第一,社会工作秉持“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的价值观。“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与社会治理倡导的民生为本的价值诉求不谋而合。“助人自助”强调通过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使服务对象拥有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帮助服务对象从“匮乏、无力”的状态中脱离出来,趋近“自信、积极”的社会公民。这对呼唤成熟社会的社会治理来说,是一个积极的回应。

3) 为了保证阀门泄漏等级达到Class VI,该阀门采用金属支撑的软密封结构,即在软性材料的旁边有金属限位平面。阀芯软密封环通过螺纹压紧在阀芯体上,阀芯和阀座之间通过斜锥面密封,有效密封宽度4 mm左右。该阀门阀芯头部带18 mm左右延伸段,该结构优点:

第六,社会工作涵盖治疗、预防和发展三个层面的系统服务。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这三大直接工作方法以及社会工作行政等间接工作方法共同形成了一套科学有效的助人系统。通过整合服务、个案管理等形式,帮助服务对象自身、服务对象与外部环境之间重新建立起社会支持网路,破解社会原子化带来的人际疏离等问题,促进社会融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社会治理的成本。

现有研究关于社会工作在社会治理中的定位概括来说主要有“主体、内容与手段”说以及“创新”说等。“主体、内容与手段”说认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是构成社会治理主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工作则构成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内容,同时社会工作又是社会治理的一种手段或工具。“创新”说则主要突出了社会工作通过为不同的服务对象以及整体社会提供服务,来推动社会治理创新。与社会工作在社会治理中的定位密切相联,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的功能概况来说既包括宏观层面促进社会治理的理念、制度、结构、机制等的建立健全,也包括中观层面丰富社会服务供给,保障促进民生以及微观层面的具体社会服务提供。

枣树老了,枝叶已不再繁茂,好多枝头的叶子又小又密地聚在一起,已不能结枣了,只有南边的几枝和树梢上还结着枣。我趟过膝盖深的荒草,爬上墙头摘,又站到房顶摘,把能摘到的枣都摘了下来,摘不到的,用一个长竿打下来,然后在草丛里捡拾。

第五,社会工作强调“人在情境中”的服务视角,使得社会工作者能够从服务对象个体及其所处环境两方面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而不是简单地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种碎片化、割裂式的视角。这与强调系统化、综合性的社会治理不谋而合。

第三,弱势群体是社会工作最为基础的服务对象。弱势群体在社会分配格局中往往处于最底层、最无助的状态。社会工作对于助力弱势群体参与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具有积极的意义,而社会治理旨在全面推进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从这个角度出发,社会工作对社会治理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社会工作“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的价值观、个别化的工作原则、以弱势群体为重点服务对象、柔性化的服务方式以及兼顾治疗、预防及发展的系统服务等特点,使其具有参与社会治理的合理性。

(二)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的定位与功能

第四,社会工作的“尊重、平等、保密、服务对象自主决定、优势视角”等原则,使其具有柔性化的工作特征。这对于疏导社会矛盾、化解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均有着积极的作用,也为推进社会治理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路径

2010年至2012年,中央连续出台三份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文件。与此同时,政府也在积极开拓社会工作发展领域。2012年7月,国务院印发《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提出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鼓励多元主体参与服务供给。明确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与志愿者队伍应一起成为加强社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的人力支持,社会工作参与公共服务的定位日益明晰。

提升服务民生的“补、强、联”功效,迈向社会工作发展新征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日益凸显民生为本的社会治理价值诉求,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治理核心要义,突出服务基层为重心的社会治理重点,对社会工作的发展发出了时代新召唤,规划了新征程。

(一)提升服务民生的“补、强、联”功效

回应社会需求,提供服务对象所需服务,既是社会工作的基础定位,也是核心定位所在。随着不同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生态的发展,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构成及其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而这个“宗”就是民生诉求。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因此,社会工作要继续发挥对基础民生服务的“补充”作用,特别要“加强”对补短板、强弱项类民生服务的参与力度,增强弱势群体、困境人群、社区治理等社会服务的供给力度。

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社会力量“增加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社会工作在发挥自身核心作用,参与公共服务、社会服务供给之外,还要加大参与非基础性公共服务的研究与探索,通过发挥自身“四个联结”的功能优势,将不同领域、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和组织之间的资源等更好地整合起来,进一步提升民生服务品质,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一联社区,通过精准、有效地下沉力量至基层,推动城乡社区治理,社会工作可以破解碎片化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社区的重新联结;二联领域,基于多种类型的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可将政府、市场以及社会的资源汇聚一起,合力服务民生;三联机制,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的背景下,社会工作可将不同部门间、不同层级间现有的工作机制联结起来,推进工作机制的协调性,提升民生服务供给效率;四联区域,在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新形势下,社会工作可促进不同地域之间的协调发展。

(二)基层深耕,民生导向,迈向发展新征程

基层深耕。十九大以来,社会治理重心继续下移。基层更要成为社会工作的核心作用领域,牢固树立以城乡社区为根本服务阵地的意识,推动社区治理精细化。南京探索“全科社工”建设,不断提高社区服务效能;上海市长宁区打造“家庭救助顾问”服务模式,力图通过社会工作、政府、市场、社会组织等跨域合作,提升困难家庭社会救助的精准性与成效性;北京出台《加强新时代街道工作意见》,突出到一线解决民生问题的工作导向以及“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工作机制。

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2019年的中央1号文件明确了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而此前“三区”社工人才支持计划、民政部“牵手计划”等的实施,使社会工作已积累了一定的扶贫攻坚、精准脱贫的经验。在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要继续发挥专业优势,厘清问题、找准需求、对接资源、提供服务,提升脱贫服务的精准与有效性。

加强跨域合作。一要加强与群团组织的合作。在党全面增强自身执政本领,突出“牵头”与“抓总”的核心领导作用背景下,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改革也在不断深化。党中央有关群团工作要“保持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特别是要重点解决脱离群众问题的要求,为社会工作继续深化与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合作提供了新契机。二要加强与慈善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合作。由于现阶段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与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数量距离满足社会需求仍有较大缺口。因此,加大社会工作与慈善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合作,凝心聚力,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对丰富民生服务供给、提升民生服务品质有着积极的意义。三要继续在党的领导与政府主导下,深化社会治理领域的政社合作。要加大社会工作服务基层党建力度,以党建为引领,推动社会工作在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格局中打通资源壁垒、加强跨域合作、发挥专业优势,奋力谱写民生服务时代新篇章。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博士研究生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民政部培训中心)社会工作学院讲师

标签:;  ;  ;  ;  ;  ;  ;  

提升服务民生“补、强、联”功效新时代社会工作发展探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