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土木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研究论文_陈召飞

基于土木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研究论文_陈召飞

引言

随着建筑行业快速发展,各种高层、超高层建筑不断出现,对土木工程建设质量不断提出新要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是现代工程建设常会用到的施工技术之一,对工程整体质量有很大影响,因此必须加强施工技术研究。

1施工技术特点

首先,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由于工程施工中混凝土一次浇筑量非常大,混凝土内部会产生大量的水化热,极易形成内外温差,内部水化热产生的温差如果超过一定值,就会产生收缩裂缝。如果在施工中外界温度与水化热产生的温度温差过大,那么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的水化热会导致工程出现大量的裂缝现象,因此,水化热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其次,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要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必须注重施工的整体性,混凝土的浇筑需要一次完成,不允许预留任何的施工缝,确保连续施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特性决定了在施工前要合理地选用材料科学配比,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产生的水化热,严格制定施工流程,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连续性、结构荷载的均匀性,在完成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之后,同样需要进行养护工作,严格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温度与湿度,确保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满足其特性。

2优化措施分析

2.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设计构造

当前建筑项目中施工需要大量的混凝土作为基础材料。在大体积的混凝土设计构造的讨论过程中,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就要针对大体积的混凝土特性进行更加全面的认知。积极的学习相关的知识,结合施工的特点进行细致分析,进而保证大体积的混凝土基础设计可以满足项目的建设需求。要遵守相关行业标准及施工标准,大体积的混凝土设计构造要根据实际的工作状态进行灵活调整,比如在水平施工缝的宽度确定上就可以进行差异化选择。强调混凝土施工过程温度裂缝控制,保证混凝土的浇筑水平能够满足钢筋捆绑的模块体系的施工强度要求。大体积的混凝土施工对于模板等基础设备有着非常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施工人员可以结合模板的种类,灵活的进行施工技术的变更。对于模板的特性以及保温性能进行确定,降低外界因素对于混凝土的影响程度。采用保温措施,可以选择保温性能更佳的木质模板。

2.2提升抗裂、抗拉性能

要注意混凝土拌和物材料配比,合理配比会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配比需要结合以往经验并以实际试验结果为准,在施工中要严格执行配比标准并检查成品质量,根据环境变化做好调整,确保混凝土良好性能。要加强配比及搅拌流程工作人员培训与监督,确保相关人员能够控制好混凝土质量,严格执行技术要求。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可以适当添加配筋以提高混凝土结构整体抗裂性能,也可以适当加入添加剂,约束混凝土收缩性,起到抗裂效果。另外,养护期必须做好覆盖及保湿养护,以免表层混凝土过快干燥产生裂缝。大体积混凝土对抗拉性能也有一定要求。在实际工程中,可以添加一些纤维材料提高混凝土整体抗拉强度。

2.3大体积混凝土后浇带的施工

在建筑项目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会因为环境变化和施工工艺的影响,极易出现不良缝隙。针对这一状况,就可以采用后浇带技术进行规避。不仅有助于工程质量的提升,还可以增强整体结构的统一性。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浇筑施工会受到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要将温度差分为两个层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针对混凝土的结构拆分工作中,需要将其作为不同的区段进行处置,就可以对于长度和范围进行更加细致的划定准备。对于建筑施工的施工缝进行组合式施工,逐步的降低大面积的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差异。另外,在后续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要将各个分段浇筑为整体,从而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整体性。这样也能够为混凝土中温度变化承受能力提供更多可能,对于浇筑不同部位的温差进行整合,进而提升大体积混凝土的抗拉伸性和结构韧性。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的运用,不仅可以规避裂缝的出现,还可以为工序的优化提供帮助。建筑工程的后浇带工序一般在浇筑完成后40天左右开始施工。选择的不论是哪种工艺都要进行接触面的凿毛处理,保证表面的清洁,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准备。

2.4混凝土浇筑

全面清除模板内部的碎石杂物,避免对后期施工造成影响,通常情况下,混凝土浇筑温度不得低于5℃,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采取推移式或分层连续浇筑,科学规划浇筑顺序,尽量减少施工缝,以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合理控制混凝土浇筑厚度,通常为400mm左右,层间间隔时间不宜过长,尽量在上层混凝土初凝之内,以增强层间结合的牢固程度。若由于外界客观因素影响,导致层间间隔时间过长,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应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为提高混凝土材料的密实程度,浇筑完成的工作面应及时振捣,在卸料点及坡脚处按照相关标准布置振捣棒,并根据混凝土浇筑面的推移不断调整振捣棒位置,对浇筑面进行全面振捣,移动间距为400~500mm,以振捣棒半径为标准,避免出现漏振现象。振捣棒在作业过程中,应深入下层混凝土,确保层间结合的牢固程度。此外,在即将完成混凝土浇筑作业时,需向模板边排出混凝土泌水,随后通过软轴泵排出水。如混凝土表面具有较厚浮浆,需在混凝土初凝前适当添加石子浆,并向混凝土表面均匀撒布,通过抹子整平,保证施工质量。

2.5混凝土养护

第一,在大体积混凝土完成浇筑之后,要在混凝土面层立即覆盖保温措施,可以选择塑料薄膜进行混凝土面层的覆盖。第二,在大体积混凝土刚刚浇筑完成时,其水化速度非常快,为了有效地保障混凝土质量,必须在覆盖好薄膜之后立即进行保温措施,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第三,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梁柱节点、插筋处是养护的难点,在进行这些细节部位的混凝土保温措施时必须加强重视,做好覆盖,减少施工中的裂缝。第四,在混凝土施工完成施工之后,覆盖的保温薄膜材料在经过专业的测量部门对温度进行检测合格之后,方可将塑料薄膜揭开,保障混凝土的正常散热。

3结语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不断提升,建筑工程事业也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对建筑工程的要求越来越高,质量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在建筑工程中,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作为至关重要的环节,其施工质量的好坏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优劣产生着重要影响。想要不断提升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施工单位需要对筏板基础大体积施工技术加以重视,做好各项施工准备工作,进一步对施工流程进行有效规范,从而使建筑工程的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杨卓.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8):194.

[2]刘庆玉.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19):61-62.

[3]陶金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3):210.

论文作者:陈召飞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建筑知识仓库》2019年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9

标签:;  ;  ;  ;  ;  ;  ;  ;  

基于土木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研究论文_陈召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