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幼儿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相关对策论文_陈蜀君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妇幼保健院 615000

中图分类号R 47文献标识码:A

浅静脉穿刺是临床上治疗疾病的基本手段,也是临床应用最广泛、最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静脉留置针以其操作简单,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不易穿破血管,痛苦轻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儿科。在穿刺过程中,由于与患儿的理解力不及成年人,患儿恐惧、害怕、好动及家长们过高的期望值,导致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难度大。本人工作的医院为三级妇幼保健院,2014年全年收治患儿数为 2781人,为提高留置针穿刺成功率,避免护患矛盾的发生,提出以下有效对策。

1.资料:

1.1 一般资料 新都妇幼保健院儿科2015年4-6月共614例住院病人使用静脉留置针,静脉留置针率92.14%,其中留置部位头皮 560例,上肢 819例,下肢41例。其中一次穿刺成功率26.4%,二次穿刺成功率42.2%,三次穿刺成功率16.6%,4次穿刺成功率8.8%,5次穿刺成功率2.6%,6次穿刺成功率2.1%,7次穿刺成功率0.8%,8次穿刺成功率0.3%,9次穿刺成功率0.2%。如表一:

2.相关对策 强化护士应对能力

2.1锻炼护士沟通能力 在对患儿输液前,要先与家属沟通交流,取得家长配合,请家长帮助固定患儿。对婴幼儿多一些安抚和微笑,减少其恐惧心理;对于有一定自制力的学龄儿童,要讲清道理,取得配合。鼓励患儿诉说自己的感受,介绍同病室患儿认识,促进其相互支持。对于肥胖、腹泻脱水、高热等患儿的家长作血管穿刺难度解释,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的同时也避免家长过高期待。

2.2护士心理状态准备 操作要稳重,精力集中,力求稳、准、细,排除外界一切干扰。微笑面对家长“一针见血”的要求,保持沉着冷静,耐心做好解释,不盲目做出一针穿刺成功的承诺。对穿刺失败情况作回顾性分析总结,多与高年资护士交流心得,鼓励年轻护士多做留置针穿刺操作,熟练操作流程,增加其工作信心。

3.适宜的体位 患儿在穿刺过程中,因为恐惧害怕或高热烦躁,不易制动,甚至抵触和逃避,这时有效的固定是穿刺成功的重要因素。头部浅静脉穿刺患儿应处于平卧或侧卧位,头部略抬高(可垫枕头)。应有一名护士和两名固定者配合完成穿刺,固定者坐于患儿的一侧床沿,将身体贴于患儿上方,用两手臂分别固定患儿双臂,双手牢固固定头部,防止头部左右摆动,同时帮助操作护士绷紧穿刺血管上部皮肤。另一固定者固定患儿腿部,双手着力于双膝盖,减少患儿腿部踢动。当患儿肢体头部完全制动后,迅速完成穿刺。若是进行上肢浅静脉穿刺,则应采取坐位。家长抱患儿坐椅上,双腿交叉用力夹住患儿双腿,双手固定患儿上半身,另一固定者双手抓紧患儿穿刺手上臂,同时可用拇指协助绷紧皮肤。

4.正确选择穿刺血管

4.1小儿血管特点

4.1.1 小儿浅静脉特点

婴幼儿皮肤弹性好,四肢血管比较柔韧、细小,弹性大,血管壁薄,浅表易见,不易滑动,便于固定。头皮静脉极丰富,分支多,静脉外观呈浅蓝色,无搏动,啼哭时充血明显,呈树枝状,一般较细小,管壁易被压瘪,不易滑动,血液多呈向心方向流动,而动脉有搏动感,不易压扁,血液多呈离心方向流动[1]。

4.1.2 血管状况

肥胖患儿皮下脂肪较厚,静脉不明显,进针角度难以掌握;婴幼儿头皮静脉血管径细(青头皮),且哭闹易使皮肤发红,穿刺难度大;严重脱水及循环衰竭的患儿由于血管灌注量不足,血管腔不充盈,不易见回血;水肿的患儿血管不易看见或触及;高热患儿由于高热可使血管收缩,脆性增加,易刺破血管[2]。

4.2 正确选择血管 正确选择穿刺血管是直接影响穿刺成功率的关键。护士应熟悉静脉网丛的解剖位置,便于操作时迅速找到合适穿刺血管。对于2岁以下婴幼儿或四肢穿刺难度大的患儿,可选择静脉丰富的头部浅静脉,如直、不滑动、易固定的正中静脉、额浅静脉、颞浅静脉。对于3岁以上的小儿因头皮皮下脂肪较厚,血管较细,宜采用四肢远端浅表静脉穿刺,以上肢远端浅静脉为主要穿刺部位。首次穿刺小静脉应避开骨隆突出,关节部位及静脉瓣出,从远端小静脉向近端逐步选择。对失血、严重脱水、循环衰竭的病人,应选择粗而浅的血管并给予热敷、按摩,使血管扩张充盈;对营养不良患儿及早产患儿选择头皮静脉;对于水肿患儿,压迫血管局部组织,使组织液体暂移一旁,暴露血管后穿刺;对个别血管较差的患儿,可局部涂血管扩张剂,如1%硝酸甘油,2%利多卡因和阿托品(同时辅以热敷),均能迅速扩张头皮表浅静脉,促进血液循环,提高穿刺成功率[3]。

5. 选择适宜的穿刺针 选用留置针以Y型为宜,套管针规格很多,应选用细、短留置针,一般选择24或26G。因相对小号的留置针进入机体血管后漂浮在血管中,减少机械性摩擦及对血管内壁损伤,从而降低静脉炎及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可延长套管针留置时间[4] 。

6. 正确的持针退针方式 用输液管头皮针直接穿刺于留置针“Y”型管一端的肝素帽上,排出留置针导管内空气,轻轻旋动针芯转柄部,操作者右手拇指与示指、中指握住套管针,5°-10°角度刺入血管。见回血后,压低角度,顺静脉再继续进针0.2-0.5cm,左手固定不动,右手食指扣住针芯往外退,同时右手拇指顶住Y形分叉角将软管往静脉内送,使软管和针芯分离0.5cm以上,再同时送针芯和软管,左手拇指压住Y形分叉处,右手抽出针芯,固定留置针。避免暴力盲目送针,针芯与套管同时送入,容易将血管刺破。

参考文献:

[1] 熊巨光,王永进,顾建儒.实用血管穿刺技术大全,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8:42.

[2] 李小红.小儿留置针穿刺失败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0):11.

[3] 游淑君.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巧[ J ].家庭护士,2008,6(2):423-424.

[4]张晓静.国内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进展[ 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37( 13 ):219—221.

论文作者:陈蜀君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下)2015年第1卷总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8

标签:;  ;  ;  ;  ;  ;  ;  ;  

提高幼儿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相关对策论文_陈蜀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