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族教育的意义论文_姚荣丽

论民族教育的意义论文_姚荣丽

姚荣丽

贵州民族大学 贵阳 550025

摘要:民族教育隶属于教育领域的一个范畴,对于杂散居民族地区,民族教育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民族交流,对民族之间交流及民族文化传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维护祖国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广义的民族教育就是指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承,以及对外来文化引进、消化和吸收的过程;狭义的民族教育则专指对少数民族文化知识的教育。镇宁县就是一个典型的民族自治县,城关镇片区汉族比例大约在70%-80%,镇宁石头寨全寨大约90%以上是布依族。从地理位置来看,六马、扁担山主要是布依族聚居区,城关镇是布依族苗族汉族等其他少数民族杂散居区。根据六普数据显示布依族10.83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8.4%,占全县少数民族人口的66.32%,仍然宁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苗族2.94万人,占全县人口的10.42%,占全县少数民族人口的18%,依然是少数民族中人口位居第二位的少数民族。

一、民族教育促进民族交流

过去的镇宁县,特别是城关片区,大多以汉族居住为主,很少有其他少数民族嵌入,是因为在过去,人们对少数民族认识不到位、对少数民族产生一些隔阂、误解,甚至存在歧视少数民族和排斥少数民族的情况。同时,由于汉族人口较多,存在“以多欺少”的场面,使得当地人们在无形中形成一种“优越感”,逐渐形成一些隔阂。据年纪较长的一些老人回忆,曾经因为自己一些陈旧的观念,不让自己的汉族子女和少数民族子女通婚,以坚决的态度反对民族交融的这种,最后造成一些不可弥补的遗憾。

过去二三十年里,石头寨与其他汉族村寨难以融入,就是少数民族人们不愿意接受汉族人们的白眼、歧视,宁愿自己独立,也不愿意与汉族交流。如果哪家出现与汉族发生矛盾,就会被全村人们集体而上,经常出现与汉族同胞打架的行为。人民不敢进村、村里的人也不出来。不与其他民族通婚,要是有人不遵守规矩,就会被赶出村寨、革除祖籍,即使是去世了是老人也会因此无家可归。而老人们都有一种心愿,即使面对最后一口气死也要落在自己的家乡,切不可流落在外,无依无靠,否则不会瞑目。现在,人们观念已经开放,允许与其他民族通婚,现在大约有10%的村民是其他民族嫁过来的媳妇,在举办婚礼的时候也是因人而异,不再是以前一贯的作风。

民族教育发展以来,石头寨逐渐建立自己的小学,相应的教师来自于各种民族和各个地方,但是有条件较好的人家都会义不容辞地把自己小孩子送到县城来读书,从幼儿园到中学,只要有条件的人家都会尽量把孩子送出来上学,走出村子。中学年龄段的孩子部分在黄果树中学上学,部分在城关一中,部分在镇宁寄宿制中学学校上学。可见,石头寨的村民们逐渐走出自己的村寨,与外界交流。为了孩子的前途,为了孩子能走出大山,石头寨的人们都相继与外界接触,民族品等得到突出体现,民族之间的教育得到良好发展,促进民族交流。

民族教育说到底是“人权”的问题,即平等享受教育的权利问题。民族之间相互交往、和谐相处、良好的发展关系。民族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少数民族的孩子进入主流社会,而是要通过教育培养大批民族知识群,通过他们来贯彻党的路线方针,传播科学技术知识,传承民族文化,从而保持边疆稳定和民族团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城关镇地理位置处在镇宁中学、小学幼儿园等学校比较集中的地段,每年开学之际,为了送孩子进城来上学,城关镇就有很多来自江龙、暮役、革利、扁担山、朵卜陇等乡镇的村民来治安村、城西村、城南村、烟棚村等地方租房子。例如,江龙姓马的布依族小孩,父母在浙江打工,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在治安村边租房,直到考上是重点中学才离开。而这种情况不胜枚举,孩子求学过程逐渐形成一种嵌入式的杂居形式,民族教育的牵引力促进了民族交流。

二、、民族教育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饮食、衣着、住宅、生产工具属于物质文化的内容;语言、文字、文学、科学、艺术、哲学、宗教、风俗、节日和传统等属于精神文化的内容。为了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特别是民族地区关于民族文化的传承极为重视。因此,教育者们把民族文化纳入的普通教育的范畴之内,民族文化进校园成为近年来民族教育较为重视的问题。

“民族教育工作中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平等权利,” 在当地的学校基本上都是布依族教师,他们在授课时都采取“双语”的教学模式,在教育中不仅传承着民族的语言文化,而且还保障了民族使用自己语言的权利。

有着“蜡染之乡”的石头寨也罢民族文化的传承纳入民族教育中,他们的蜡染服饰的传承,不仅仅在校园内进行教学指导,在家庭教育中也颇为重视。石头寨小学和黄果树中学都开设蜡染的学习课程。此外,镇宁各个学校以打造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为主题,他们在文化活动和文化建设上颇有成效。各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文化墙、文化走廊、民族文化艺术活动等。

三、民族教育有利于维护国家和平统一

“大力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在少数民族地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组织保证;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分行使少数民族平等权利和自治权力的重要内容和显著标志;是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是维护祖国统一、增强民族团结的重要保障。” 如今,国家安定、民族团结,民族教育政策的实施,民族院校专门设置培养大批民族干部,促进共同繁荣和发展,大量减少了民族地区的民族问题,化解了民族心理的一些矛盾。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带领少数民族群众去实践,在少数民族地区建设专门培养民族干部的人才,维护了国家和平统一。

民族教育顺利发展促进国家发展,有利于消除民族之间隔阂、促进民族文化传承以及文化交流、民族关系融洽,维护祖国和平统一具有重要意义。“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大利益,在实现中华民族新的伟大复兴中,在世界未来的和平与发展中,大一统思想将永远显示出它博大深远的生命力和与日俱增的魅力。” 最终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目标。

参考文献

[1]开哇,李朝. 论邓小平民族理论的核心内容[J]. 青海民族研究,1998,02:1-4.

[2]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75.

[3]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4.

[4]李乐. 高等教育招生的民族政策与少数民族教育平等[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S1:33-35

论文作者:姚荣丽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7年12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9

标签:;  ;  ;  ;  ;  ;  ;  ;  

论民族教育的意义论文_姚荣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