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小学生须施行因材施教科学方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因材施教论文,对中论文,小学生论文,科学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所谓“因材施教”,系指针对学生的个性、特长、心理、志趣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早于2000多年前就已精于此法的钻研和应用,培育出无数杰出人才。这种被实践证明的行之有效的科学教育方法,不仅适应于过去,同样适应于当代,特别适应于现行中小学生时期。其对中小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对我国教育制度能否完成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会产生关键性的决定作用,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对中小学生施行因材施教属于当务之急的大事,任重道远。中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新世纪的一代,肩负着建设祖国的神圣使命。因此,当代中小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我国的教育制度还不够完善,存在着许多弊端。譬如,在中小城镇某所小学的二年级班,仅一个班就有近百名学生,标准的教室,却十分拥挤。试想,在这样的条件下,教师如何去针对学生的能力、性格、专长、心理、兴趣对学生施行因材施教呢?如此下去,部分学生的内在潜能不能充分发挥,造成中小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得不到满足。然而,素质教育主要是培养中小学生动手、动脑及发明、创造能力。社会提供的条件颇有局限性,像一座普通小城市,少年宫几乎没有,各种游乐场所也寥寥无几。县城、乡村更是可想而知。致使城市的许多中小学生背着书包闯入游戏厅,这样,既耽误学生汲取知识,也会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从而延误中小学生的前途。家庭也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环境,有的家长不懂得孩子的兴趣、爱好,只一味地追求孩子多方向发展,盲目攀比,对许多孩子来说是极不情愿的,家长虽然用心良苦,就孩子而言,无多大明显效果。这样就会压抑孩子自身特长,使许多孩子的聪明才智没有充分发挥的机会。现实呼唤教育史上能有一次重大的变革,将各种人才、各方面有特长的中小学生培养成人,让学生尽可能地施展自己的才华。
然而,如何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呢?社会不仅急需强烈敬业精神的教师,更需要高素质的精通教育心理学的特长教师。社会不仅要满足广大中小学生上学的需求,而且更须满足学生发挥潜能的需求。为此,必须加大力度发展教育事业,在兴建校园、运动场所、图书馆、少年宫、游乐场地等设施的同时,还须完善各种电教器材、电教软件等配套设施,使中小学生的身心得以健康发展。对中小学生施行心理方面的教育和引导,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一种乐趣,改变往常那种枯燥乏味的教学方法,做到寓教于乐,使学生自己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同时将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让学生养成勤奋学习、善于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热爱劳动的习惯,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在动手的过程中,自觉发现问题,自己独立思考和解决。家长在智力投资方面也须有所选择,有的家长不惜付出任何代价,反而会给中小学生造成逆反心理和厌学情绪。事实上,只有针对孩子们不同的个性心理,慎重地选择,有所取舍,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校须经常组织学生到公园、田野去饱览大自然的风光,让学生多接触社会,逐渐培养学生接受祖国、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的世界观、真正的价值观。
总之,实施因材施教属于我国教育界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学校需要反复实践,不断探索,在中小学教与学的过程中继续实施完善。
(此作品获社会学科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