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栖霞市桃村中学 265300
摘 要:生物教学中应分析初中生物实验教材的特点,就地取材,探究新课标下初中生物实验内容的分类、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因陋就简等灵活多样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即提高学生探究式的阅读方法,合理安排探究式实验,引导学生做自主、探究式小游戏,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励教师教学角色的转变。
关键词:新课程 生物学探究 生物教学策略
长期以来,生物教学重知识传授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发挥,重教材知识的理解记忆轻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重教学结果轻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实施新课改以来,生物课堂教学有了程度不同的开放,课堂氛围宽松了,师生互动、探究式教学、研究式学习等活动内容丰富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及学生的学习方式等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以下是我在新课程背景下进行生物教学的几点做法、与同事们分享。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对教学模式进行探究
在教学中可采用“问题——探究——归纳——结论”的模式,即首先是提出问题,而后让学生通过阅读、实验等方式来尝试对一个问题进行识别和解说,从而发现自己的观点或认知结构中存在某些不足或不协调的地方,进而重新构建自己的观点或认知结构,使其更加充实和协调。
例如:七年级上册在生物和细胞这一单元的教学中,让学生明确“动物体和植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这一个知识点时,可采用让学生先分别观察几种植物和动物组织的玻片标本,找出它们的共同点的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一回科学家发现细胞的过程,进而了解动植物体的组成情况。这样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践,自己就能得出上面的知识点了。
又如七年级上册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一节的教学中,首先给出四道议题:1.植物的组织怎样形成的?2.人的器官由四种组织构成的,那么植物体的器官是由什么构成的?3.构成人体的组织和构成植物体的组织有什么区别?4.人的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构成植物体的细胞是否也有不同的形态和功能?
然后引导学生边阅读边思考,接着小组讨论,最终得出结论。由于这些问题是学生自己通过阅读、探究、讨论和交流来解决的,因此对这些知识点的印象就比由老师直接告诉他们来得更深刻。
二、对阅读方法进行探究
阅读过程中,要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问题可以向自己提、向同学提、向教师提。只有学会在阅读中提出问题,又带着问题进行探究式阅读,才能牢固地掌握知识、灵活地运用知识。例如:在讲授新课之前,在学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先来说一说对于本节课你想要了解哪些问题,或让学生先来谈一谈自己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了哪些疑问,然后大家围绕这些问题展开对本节内容的探讨和学习。这种授课方式由于是围绕学生对知识的需要来展开的,所以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认真处理教材中安排的科学探究活动包括观察与思考、实验、调查、探究、资料分析、模拟制作、演示实验、设计等,要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式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教师不要包办代替。
如:七年级下册在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时,就是在教师强调生物实验中非常重要的“等量原则”和“对照实验原则”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动手来设计实验,并按照自己的设计方案来实施自己对该实验的探究。
再如,在八年级上册对《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一节的教学中关于食物腐败现象的观察,食物放久了会腐败,这是每个同学都知道的,但很少有同学能够仔细地去观察它。所以在课前提前两周让学生每天观察馒头块和葡萄的发霉情况,并进行比较,同时做好观察记录。上课时每个小组推举出一位同学谈谈本小组的观察情况,并提交观察记录报告单。由于该实验简单易操作,学生参与度较高,因此学生兴趣浓厚。通过该实验,既让学生充分感知了细菌、真菌对有机物的分解现象,更重要的是从另一个方面培养了学生坚持不懈的精神,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同时较好地体现了新教材的教学理念。对于教材中出现的一些操作起来难度较大的探究实验,即使未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探究式学习,但至少要求每位学生提交自己的实验探究方案,并把它归入学生档案中,作为期末评定学生过程评价得分情况的一个依据。
没有探究就没有发现,就没有提升。边实践边探索,只愿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益,与各位同仁共享。
论文作者:高文姬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7月总第2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1
标签:学生论文; 植物体论文; 自己的论文; 生物论文; 组织论文; 知识论文; 细胞论文; 《素质教育》2016年7月总第2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