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结构视角探究山东省与浙江省经济发展差异论文_赵倩男,林怡爽

北京理工大学

摘要:本文旨在从产业结构视角出发解释山东省与浙江省的经济发展差异,选取2000-2016年间的相关数据,运用第三产业比重和泰尔指数量化两省份的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通过分析发现山东省产业结构升级情况、产业间协调能力均落后于浙江省,今后应落实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积极引导第三产业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关键词:产业结构;就业结构;高度化;合理化

一、引言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山东省经济总量持续增长,于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7008.19亿元,位居全国第三位,领先浙江省;而山东省的人均生产总值仅为67706元,远远落后于浙江省的84916元。

干春晖等人(2011)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度化对经济增长的表现特征不同。浙江省与山东省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异,但产业结构是否能解释两省的经济发展差异还有待探究。

二、、现状分析

(一)产业结构

山东省经济高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大于浙江省,一二产业总量具有明显优势。两省份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相同,都呈现出第一产业逐年下降、第二产业先增后减、第三产业逐年增长的趋势,但在产业结构调整拐点和比值上有所不同。山东省的一二产业占比始终高于浙江省,第三产业发展一直落后于浙江省,其第二产业在2004年到2009年间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状态,直到2015年仍然在经济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2016年才出现产业结构的拐点,第三产业逐步发力赶超第二产业成为主导。浙江省于2013年就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产值占比稳步上升。

(二)三次产业就业结构

按照克拉克定律,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结构优化就是使农业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不断下降,工业和服务业相对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与产值结构一样,就业结构也趋向高度化、合理化,山东省和浙江省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一直呈现下降趋势,非农就业比重都显著上升,但两省的具体情况存在很大差异。

山东省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基数大,在2000年时就业结构明显呈现出“一、二、三”发展阶段,第一产业就业人口占半数以上,随着经济发展,第一产业就业比重降低,但仍然远远高于浙江省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山东省在2016年三次产业就业比重为29.10:35.40:35.50,第一产业就业人口仍占较大比重。浙江省2000年的一、二、三产业就业比重比较接近,到2016年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达到40%,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仅有12.40%。

经过对比可以发现,山东省和浙江省在2000-2016年间三次产业就业比重的变动量相似,都是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减少约24%,第二产就业比重增加约12%,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增加约12%,但是存在基数不同的问题,山东省的第一产业仍吸纳较多的劳动人口。

表1 山东省、浙江省ISS

三、山东省与浙江省产业结构的实证研究

(一)产业结构高度化

通过两省份的产业结构变动,发现山东省产业结构具有向工业化中后期演进的特征,GDP的主要创造者于2016年发生变化,由第二产业转变为第三产业,第三产业不断吸纳劳动力成为经济发展的主体。本文借鉴王柏雯(2017)的研究方法,选取了产业结构高度化研究中表现高附加值化的研究指标。数据选取2000-2016年山东省和浙江省第二、第三产业产值,数据均来自2017年《山东省统计年鉴》和《浙江省统计年鉴》。研究指标公式为:

ISS=Y3/Y2

ISS代表产业结构高度化,用第三产业产值与第二产业产值的比值作为度量,ISS越大,则第三产业的产出份额在提高,从而产业在升级。由表1可以发现山东省与浙江省在2000-2016年间ISS不断增大,产业结构高度化呈现上升趋势,产业结构优化。同时也可以看到在2000年山东省ISS大于浙江,即山东省产业结构带有更多的高附加值,但从2001年起浙江省的ISS超过山东省并始终保持优势地位,说明浙江省第三产业发展增速快,其产业结构快速高度化,产业结构附加值不断增加,提高了当地的劳动生产率,促进了人均GDP的增长。

(二)产业结构合理化

产业结构合理化是产业结构均衡程度,体现为产业生产率的均衡性。本文借鉴了干春晖、王林梅学者的研究指标——泰尔系数,该指标可以衡量研究区域三大产业在样本期间内的产值与就业人员之间比值的均衡程度,也是测度产业结构合理化的理想指标。研究指标公式为:

图1 山东省和浙江省ISR

ISR是泰尔系数,衡量产业结构合理化;Yi(i=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是产值,Y是地区生产总值,Yi/Y表示产出结构;Li(i=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是就业人口,L是地区就业总人口,Y/L代表

生产效率。当Yi/Li=Y/L时,ISR为0,产业结构最优;当ISR不为0时,表明产业结构偏离了均衡状态,产业结构不合理,数值越大表明产业结构偏离均衡状态越是明显,产业结构越不合理。数据选取2000-2016年山东省和浙江省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产值和就业人数,数据均来自2017年《山东省统计年鉴》和《浙江省统计年鉴》。

从图1可以看出,从总体上来看2000-2016年山东省和浙江省的ISR不断下降,表明产业结构不断向合理化趋势发展。但两省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差距较大,山东省ISR近年来下降幅度大于浙江省,但由于基础较差,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ISR仍处于高位。结合两省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分析,这主要是因为山东省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大、劳动生产率低,造成了较大的结构偏离。

四、结论与建议

第一,总体上来看,山东省与浙江省的产业结构优化趋势明显,到2016年两省第三产业都成为主导产业,但是两省存在差异。山东省第一产业产值占比较高,有强大的农业基础,二三产业稳步上升;浙江省重点发展第三产业,产值明显高于第二产业。

第二,从产业结构高度化来看,山东省与浙江省产业结构高度化不断提升,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产业附加值持续增加。浙江省产业结构高度化提升更快,于2001年超越山东省。

第三,从产业结构合理化来看,两省份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化,就业人口与产业匹配度提高。山东省第一产业就业人口基数大,合理化调整进展缓慢,合理化程度落后于浙江省。

由此对山东省经济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1.落实新旧动能转换,积极引导第三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以城市为载体,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逐步减少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提高劳动生产率。

3.坚持创新驱动,加快培育区域主导产业,提升地区专业化程度,形成以主导产业为核心的、区域内各产业协调配套的区域经济系统。

参考文献

[1]干春晖,郑若谷,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1(5);4-31.

[2]王林梅,邓玲,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实证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J]经济问题,2015(5):39-43

[3]王柏雯.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探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7.1-45

论文作者:赵倩男,林怡爽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9

标签:;  ;  ;  ;  ;  ;  ;  ;  

基于产业结构视角探究山东省与浙江省经济发展差异论文_赵倩男,林怡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