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分层教学的实验及效果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初中英语论文,效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实验的提出与目的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规定,“英语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力求为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条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按照传统的班级授课制,采用“一刀切,齐步走”的方法进行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利于学生的多样化发展。因而,教师要敢于进行教学改革,分层教学就是一种积极的教学尝试。
分层教学是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先后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这种分层递进的教学策略有两种模式:班内分层教学和级组分科分层教学。无论是快、慢班分别上课,或同堂分组复式上课,其目的都是为了大面积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这是对“因材施教”这一传统教学原则的创造性实践。本文在这里要探讨的是后一种模式的尝试,旨在打破传统班级授课制,以更加灵活的方式进行教学,以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下面对实验的设计、实施和结果三方面加以介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简要的讨论与评析。
二、理论依据与实验目标
(一)理论依据
1.符合古代教育家孔子的“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以与学生发展存在的差异性为前提进行教育教学的思想,是我国古代教育家所一贯推崇的,也是我们今天教育教学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
2.美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巨大潜能和个性差异的人,只要向他们提供了适当的学习条件,善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95%以上的学生都同样可以取得好的成绩。
3.新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二)实验目标
1.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最终达到新《大纲》的要求。
2.满足不同智力层次、不同基础类型学生的学习要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其内在的潜能,激发其主动参与的欲望,达到“困难生转化,中等生提高,优等生拔尖”的教学效果。
3.面向每个学生及其每个方面,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主动和谐地发展,使学生的个性得到陶冶,促进心理健康,促使人人成功。
三、实验原则
(一)可接受性
原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指出:“可接受原则要求教学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的可能性,使他们在智力、体力上、精神上都不会感到负担过重。”在承认学生存在个性差异的基础上,为全体学生提供适合各自发展的教育,这也体现了教育的平等性原则。
(二)激励性
苏联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教师要善于用语言和行动来鼓励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跳一跳,够得着”的最近发展区,促进他们的最优化发展,积极为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
(三)灵活性
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学习情况,实行阶段性调整,使分层具有动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促进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
四、分层教学实践
(一)了解差异,按类分层
学生升上初二后,两极分化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学生不但学业成绩存在显著的差异,而且在认知能力、学习态度、习惯、方法等方面都存在极显著的差异。按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即把基础知识距离较大,接受能力不一的学生编在同一个班里上课,用统一的教材、统一的要求、同一份试卷,结果形成了这样一种局面:基础好的学生认为老师讲课速度较慢,要求较低,学习上有“吃不饱”的感受,有的学生无形中甚至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而基础差的学生则觉得老师讲课速度太快、太难,难以听懂,久而久之对学习英语失去兴趣,甚至产生了恐惧感,进而自暴自弃,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使基础不同的学生对学习英语保持兴趣,学习成绩都有所提高,我们决定打破常规,实行分层次教学。从初二第二学期(2002年2月)开始实验,根据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学习能力及考试成绩,结合问卷形式,按优等生、中等生和困难生分A、B、C三个层次,考虑到某些学生的心理因素,我们把A、B、C三个层次的班分别冠以三个好听的水果名称为APPLE、BERRY和CHERRY(以下简称A层、B层、C层)共6个教学班,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选定学习层次。原管理班不变,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的教室上课,也叫做走班制,三位老师分别任教层次相同的两个教学班。
(二)分层授课,分类要求
不同层次的教学班的教学方法不同,教学要求也不同,但最低的要求是达到《大纲》和《英语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要求,我们对学生的目标总体要求是:A层能达到五级,B层在保证四级的基础上向五级迈进,C层力求达到四级的要求。
1.教学目标
A层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能自学同等程度的课外读物,课外阅读量达到15万词以上,能自编对话或写日记、小作文,能模仿英、美国家的语音、语调进行流利的对话,能正确地表述故事,能听懂教师有关熟悉话题的陈述并参与讨论,能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并报告结果。
B层能掌握基本语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能阅读相应程度的阅读材料,课外阅读量达到10万词以上,能根据课文内容改编简单对话并较熟练地进行日常会话,能就引出的话题进行几个回合的交谈,能写简单的小作文。
C层能朗读课文并参与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识记常用词汇及习惯用法,在听、说、读方面力争达到四级水平。
2.教学方法
A层实行高频率,多变化,促能力的策略。从速度和份量上给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能自己创设情景,自编对话并进行表演,或是自己组织语言复述课文。在学生能接受的前提下适当对内容拓宽、加深。增加语言材料和语言实践量,增加一些教学辅助内容,如New Concept English等。培养学生自己归纳规则和知识的能力并形成独立学习的态度和探究创造的能力,每节课都给学生提供一个表现自我,运用语言的机会,使学生课课有收获并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我们鼓励学生课外订阅英语报纸或杂志,如《英语周报》,并观看中国教育台的空中英语节目“Let's talk in English”(大家说英语)。
B层实行多练习,稳步走,抓反馈的策略。要求学生能背诵对话或教师规定的部分课文段落,改编对话或简单复述课文。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适当增加和加深知识,及时抓反馈,做到稳步推进。让学生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熟练地形成英语技能。
C层实行补基础,降难度,多鼓励的策略。要求学生朗读和理解对话或课文内容,力求语音语调正确。紧扣大纲要求讲基本语法,反复操练习惯用语。以多种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把词汇和习语的学习和运用寓于游戏活动之中,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困难生,教师给予更多的是情感关怀,以消除学生的消极情绪,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善于用微笑和赞扬的话语来鼓励他们积极向上,使他们蕴藏的能量经过教师科学而又富有艺术性地的点拨发挥出来,从而逐步掌握基础知识和英语技能。
3.分层要求和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学习外语,听、说、读、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类掌握语言的正常规律是:口头语言先于书面语言的发展,只有当口头语言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书面语言才能得到顺利的发展。初中阶段在培养学生听、说训练的同时,读、写的训练也要进行,进而达到听、说、读、写、译5种能力齐头并进的目的。以下是我们在教授对话和课文时对A层、B层、C层的不同要求。
1)教授对话。A层、B层、C层均采取视听导入的方法,给学生展示幻灯或图片,先放录音,让学生感知对话所发生的情景。各层次的要求如下:A层,就对话内容回答2-3个特殊疑问句(不打开书),运用“对话”所出现的习惯用语和主要表达,新编一个对话(每人说5-8句)或学生组织语言复述“对话”的大概意思。B层,就对话内容回答1-2个特殊疑问句(不打开书),运用“对话”所出现的习惯用语和主要表达,仿编一个对话(每人说4-5句)或在全班同学面前扮演课文对话。C层,就对话内容回答1-2个一般疑问句(不打开书),把“对话”流利地读出来,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不挑剔,坚持“流畅性先于准确性”的原则。
2)教授课文。A层、B层、C层也采取视听导入的方法,给学生展示幻灯或图片。放录音之前,先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标题预测故事情节,然后放录音,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大意。各层次的要求如下:A层,就课文内容回答2-3个特殊疑问句(不打开书),能背诵课文或借助黑板上的关键词复述课文内容,写一篇与课文标题相仿的10句左右的短文(独立完成或小组合作完成)。B层,就对话内容回答1-2个特殊疑问句(不打开书),能借助黑板上的关键词简单复述课文内容,写一篇与课文标题相仿的4-6句左右的短文(独立完成或小组合作完成)。C层,就课文内容回答1-2个特殊疑问句(不打开书),能模仿录音读课文,能运用所学单词或习惯用语造简单的句子。此外,我们还要求A层的学生听读一些他们感兴趣的材料,谈论他们熟悉的话题,就学生熟悉的题材进行一些写作练习。课前进行5分钟对话、讲演或讲故事,写英语日记、周记,或采访某个人,把采访内容写成一篇采访记,或通过看电视和报纸,把某件事或新闻的主要人物和主要经过写下来。
3)测试要求: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差异,检测内容分为三个层次——基础题、中档题和提高题。C层学生只要正确完成基础题,就能得满分。B层学生除了正确完成基础题,还要正确完成中档题,才能得满分。A层学生只有三档题都能完成,才能得满分。这种测试形式使人人都有成功感,从而使学生增加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我们把初二级学生的成绩与受试前的笔头、口头的考试成绩作了比较。也把A层学生的一个班和初三级一个普通班用同一份测试卷测试的成绩作了对比。下面分别以表1、表2、表3列表对比如下:
表1 试验前后期末统考成绩对照(2001-2002学年度)
从表1可以看出,试验后学生的平均分、及格率和优秀率三项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低分率方面暂时没有什么改观,对个别学习困难生我们还需要耐心地辅导,假以时日,成绩才可能逐渐提高。
我们的口试内容是老师提供一篇短文,让学生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要求A层学生不看短文内容能正确回答;B层学生尽量不看短文内容回答;C层学生可看着短文内容回答。A层学生另外加考一个话题(Topic),采用抽签的形式,就所抽的话题进行谈话。我们抽查了150个学生的口试成绩(A层、B层、C层各50个),从表2可以看出,各层次的学生的口语水平都得到了提高。A层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比实验前强,进步最大的是C层,因为学生在同等知识水平的班里学习,心理压力大大地减小,回答老师的问题和进行对话时也不怕被人笑话。其口语水平也不知不觉地得到了提高。
表2 口语期末测试结果抽样对比(2001-2002学年度)
层次
第一学期(试验前)
第二学期(试验后)
平均分 平均分
A层
93
95
B层
74
74
C层
56
62
我们把A层一个班和初三级一个普通班用同一份试题进行测试对比。表3所列出的是主要的分项。测试结果表明,A层学生的总成绩优于初三普通班成绩,A层学生除了在语法分项上成绩稍低以外。在阅读理解、写作、听力各分项能力上成绩均高于初三普通班的成绩。这说明A层学生语感强,语言经验积累得多,语言材料掌握得更熟练,超出了本年级要掌握的知识水平,也超出了本年级的学习能力水平。
表3 A层学生与初三普通班测试成绩比较
短短一个学期的分层教学的结果表明,除了低分率基本不变以外,学生受试后的其它各项指标都比受试前有所提高。
六、实验讨论与思考
分层教学的理念是教会全体学生学习,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对于两极分化的现像,根本的解决办法是高中英语课程的改革。高中英语课程应该有选择性、多样化,加上学分制管理体制。但目前进行分层教学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至于实行显性分层还是隐性分层?我认为各有利弊。隐性分层(班内分层)已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但给工作带来很多麻烦,增加了老师的负担,且不容易操作。显性分层(级组内分层)对任课教师来说相对容易操作,但由于是走班制,对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带来一些不便,给任课老师的辅导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这种模式也受到社会的非议,有可能被指责是抛弃差生。然而,任何事物都是不平衡的。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他们的英语水平差距会越来越大,差距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能为了缩短差距而限制好学生的发展,而要让好学生学得更好更快,“能飞则飞,能跑则跑”。同时,对于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们不但没有抛弃,反而派三位任课教师当中最有经验,教学水平较高的老师任教。因而在进行阶段调整时,曾经出现过B班的学生因为不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而要求去C班的情况。在实验中段和末段,我们在初二全级学生中就本次分层教学作了一次不记名问卷调查。150份(半数以上)的抽样问卷表明,学生的反映还是比较好的。请看表4—表6:
表4 你认为继续实施这种模式的分层教学
选项
人数 百分比
很有必要
65
43.3%
尚能接受
66
44%
不能接受
19
12.7%
可见,绝大多数的学生是赞成这种分层教学的模式的,多数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增强了自信心,其潜力也得到了释放。
表5 你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或形式对你
选项人数 百分比
很适合
45
30%
适合
90
60%
不适合
15
10%
大多数学生是很快能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的。但由于每位老师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和教学水平不同,可能会令某层次的学生对所任教的老师不大满意。
表6 你的家长是否支持?
选项人数
百分比
是 137
91.3%
否
1
0.7%
不知道
128%
由此可见,这种做法基本上没有违背学生和家长的意愿。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的教学水平要大体相当,否则会出现学生选教师而不是选层次的情况。
通过探索、尝试,全体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了,由被动的学习状态变为自觉学习,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大多数学生对学习外语消除了畏难情绪,建立了学习的自信心,减少了两极分化的现象。实验证明,要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材施教是核心,是克服两极分化的有效办法。学生在同一层次的群体环境中学习,成功欲基本得到满足,从而更大胆、主动地投入到语言实践活动中去,练得更充分,学得更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