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劳动力的并行劳动行为与发展趋势_经济模型论文

农业劳动力的并行劳动行为与发展趋势_经济模型论文

农业劳动力兼业行为及发展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趋势论文,劳动力论文,农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农业劳动力是农业生产最基本、最积极的要素,农业劳动力的文化素养、专业技能、工作行业、择业意向等,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经营制度创新以及农村经济稳步增长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劳动力问题是农业和农村各项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随着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大量农业劳动力从有限的土地上释放出来,纯农业劳动力越来越少,兼业劳动力越来越多。为了深入分析劳动力兼业行为及发展趋势,我们选择了浙江省绍兴县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的代表、兰溪市作为经济中等发达地区的代表,侧重分析劳动力兼业化程度较高地区的劳动力兼业行为。

我们在这两个县、市随机抽取了7个乡镇,其中,绍兴共4个乡镇11个村144户,兰溪市3个乡镇10村100户,共涉及总人口999人,适龄劳动力682人。并逐户就农村劳动力的农业和非农业就业行为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劳动力兼业类型划分及兼业现状

(一)劳动力类型划分

改革开放后,随着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农村劳动力中只从事农业的劳动力越来越少,兼业劳动力越来越多。有相当比例的劳动力农忙种田、农闲做工经商;还有部分劳动力长年做工经商(尤其在经济比较发达的绍兴);更有部分劳动力离土离乡或离土离乡离农,专门从事非农业生产经营。根据劳动力农业劳动时间占全部劳动时间的比例,我们将农村劳动力划分成3大类型,其具体标准如下:

农业劳动力:年龄在60岁以下的适龄劳动力(下同),1年中累计从事农业生产劳动6个月以上,并无非农就业。

兼业劳动力:1年中累计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在6个月以下,并至少有2个月以上的兼业就业。

非农业劳动力:农业劳动时间为0,并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经营。

据此标准,到1998年,绍兴和兰溪两县、市合计的农业劳动力仅占17.7%,兼业劳动力约占60%,非农业劳动力占23.7%。在地区间,绍兴劳动力兼业、非农化程度高,而兰溪较低。绍兴农业劳动力只约占10%,兼业和非农劳动力占90%,其中,兼业劳动力占71.3%,非农劳动力占18.7%。兰溪农业劳动力占29.0%,兼业劳动力占40.5%,非农业劳动力占30.5%。

(二)劳动力兼业的一般特征

1.劳动力年龄与兼业程度成反比。绍兴、兰溪两县、市农业劳动力的平均年龄为43.1岁,而兼业劳动力40.2岁,非农业劳动力仅34.3岁。农业专业劳动力主要是中老年,兼业与非农劳动力主要是中、青年。在全年从事农业劳动的劳动力中,50岁以上的占50.5%,45-50岁之间的占35.3%,55岁以上的超龄劳动力占目前农业劳动力总数的20%。老龄化趋势十分明显。

2.劳动力文化素质与兼业程度成正比。两县、市农业劳动力中,文盲占24.3%(其中,绍兴为43.2%),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5~7%;兼业劳动力中文盲的比重有所下降,但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比例仍然不高;非农业劳动力中文盲下降到9.7%,初中上升到55.6%,比前两类劳动力同类水平高82.9%,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达到13.6%。

3.兼业劳动力年均总收入高于农业劳动力和非农业劳动力。1998年,两县、市兼业劳动力年人均收入8166元,比纯农业劳动力高17.6%,比非农业劳动力高8.5%。但绍兴农业劳动力的年均收入高达万元以上,是其它两类所不及。其重要原因是,绍兴无兼业的纯农业劳动力多为种、养大户,专业化程度较高,农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大(98.6%),而兰溪农业劳动力的这一指标仅27.6%。

(三)各类劳动力专业或兼业现状分析

1、农业专业劳力从业现状分析

(1)农业劳动力之所以从事农业,主要是因为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从总体看,目前农业劳动力中只有43.9%的人是自愿从事农业生产而成为农业专业劳动力的。兰溪这一指标只占19.2%。56.1%的农业劳动力从事农业是不得已而为之。农业劳动力主要是老龄农民。虽然农业劳动力的平均年龄为43.1岁,但因年纪偏大而务农的农业劳动力约占农业劳动力总体的60%左右,这部分劳动力文化水平偏低,难以找到非农工作。年轻农业劳动力主要是由于无适当非农工作,或因刚毕业、结婚、转业暂时尚未去找非农工作才从事农业的。目前,纯农业劳动力平均学龄仅4.6年,其中,绍兴仅2.8年。

(2)农业劳动力主要从事种植业生产。绍兴农业劳动力从事种植业生产的劳动时间占全部劳动时间的92.6%,兰溪为83.3%。从事林、牧、渔业的劳动时间较少。按照经济学观点,随着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林、牧、渔业在农业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农业劳动力花在非种植业上的劳动时间也应该随之增加,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分析其原因,①我们所调查的这两点以平原、盆底地形为主,大多数农户无山地或低地,因此,没有或少有林业就业机会;②畜禽饲养除畜牧业专业户外,小规模家庭饲养业一般利用工余时间或休息时间,或由家庭辅助劳动力如老人或家庭主妇完成,基本不占用正规农业劳动时间。③渔业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生产规模较大。一般农业劳动力没有渔业就业机会。

(3)农业劳动力具有明显的家庭集聚性。本次所调查的121个农业劳动力共来自62个农户,其中86个劳动力来自31个家庭,平均每户2.8个,分别约占劳动力和农户总数的71%和50%。其余35个劳动力分别来自31个家庭。其中,绍共55%的农业劳动力是一户一个,45%的劳动力平均一户两个;兰溪只有11.9%的劳动力是一户一个,88.1%的劳动力平均每户3.1个。农业劳动力往往集聚于纯农户家庭或专业农户(大户)家庭。

2、兼业劳动力兼业现状分析

(1)兼业劳动力非农就业时间长、农业就业时间短。兼业劳动力平均每年非农业工作时间为9.7个月(含第二、三项非农工作,下同。),工作10个月的占兼业劳动力的78.8%,6个月以下的仅占8.2%。其中,绍兴平均10.2个月,10个月以上的占87.4%,6个月以下的只占3%:兰溪平均8.2个月,10个月以上的占55.3%,6个月以下的仍占22.4%。与此同时,兼业劳动力平均农业劳动时间仅为1.9个月。农业劳动力时间为1~2个月的人数占兼业劳动力总人数的75.8%,3~6个月的仅占24.2%。

(2)兼业劳动力主要从事第二产业。目前,从事工业和建筑业的兼业劳动力约占兼业劳动力总数的60%,从事商业、运输业、服务业的只占30%。在地区间,经济发达地区从事第二产业的兼业劳动力比重大,第三产业的比重小,在经济中等发达地区则相反,从事第三产业的兼业劳动力比重大,第二产业相对偏小。

(3)第二产业兼业劳动力收入高于第三产业。兼业劳动力的年收入水平随兼业行业的不同具有较大差异,从总体上看,从事工业和建筑业的劳动力年人均收入为8986元,比商业、运输业、服务行业高5.6%,比其它行业(村乡管理干部、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等,下同)高1.3倍。经济发达地区其它行业兼业者的年人均收入高达16232元,分别比工业建筑业和商运服务业高86.4%和44.7%。

3.非农业劳动力就业基本特征。

(1)非农业劳动力从业领域比农业和兼业劳动力广,除了工业建筑业、服务业外,有近11%的年轻非农劳动力从事自营工商业和各类专业技术工作,其中,自营工商业占6.2%,平均年龄24.1岁,平均学龄8.5年,年均收入13375元;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4.6%,平均年龄28.7岁,平均学龄9.5年,年均收入17667元。

(2)非农劳动力外乡就业率较高。浙江省农村劳动力总体外乡(县、省)就业率为17.7%,非农劳动力外乡就业率为30%,外乡就业的劳动力主要以经济欠发达地区为主。据计算,兰溪非农劳动力外乡就业率高达50%。劳动力外乡就业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象绍兴那样的经济发达地区的非农业劳动力在外就业主要是求得更高的收入;二是象兰溪那样的经济中等发达地区的非农业劳动力在外就业则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就业门路。

二、劳动力兼业行为Logit模型分析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浙江省农村劳动力兼业已十分普遍,但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劳动力兼业率是不一样的,同一地区的劳动力兼业又受劳动者个人素质及家庭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哪些因素是影响农民兼业的主要因素呢?这些因素在不同地区间对农民兼业的影响程度如何?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将十分有助于正确引导农民兼业,进而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

农村劳动力要么从事农业,要么兼业(或非农业),这类非此即彼的问题十分适合Logit模型的定义[1]。故本研究采用Logit模型来分析劳动力兼业与各种可能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模型的因变量为兼业工作虚变量,1表示有兼业工作,0表示无兼业工作。影响劳动力兼业的因素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宏观经济环境因素,即村虚变量;第二类是家庭经济状况因素,即家庭类型、劳动力、未成年人数、耕地面积;第三类为劳动力自身素质因素,即性别、年龄、学龄、学龄平方(教育报酬递减变动规律[2])。并令Logitp为因变量,X[,1],X[,2],X[,3],X[,4],X[,5],X[,6],X[,7],X[,8],X[,9]分别表示家庭类型、性别、年龄、学龄、耕地面积、家庭劳动力人数、村虚变量、学龄平方和未成年人数。

根据上述假设,分别对全部调查资料和分地区调查资料进行模拟,并建立了三个Logit模型,其详细估计结果略。

从总模型估计看,对劳动力兼业影响最大的是性别、年龄、村虚变量、耕地面积和家庭劳动力人数。男性比女性更容易从事兼业工作,青年劳力比老年劳力更容易获得非农工作,村级社会经济条件越优越、家庭劳动力越多,劳动力兼业机会就越多,家中未成年人越多,兼业可能性也越大,但家庭耕地面积越多,兼业机会就越小。因此,从总体上看,劳动力兼业与否主要取决于劳动力自身素质高低、村级集体经济好坏以及家庭经济条件等因素。

绍兴模型估计结果,各影响劳动力兼业因素的显著水平与总体模型基本一致。从影响程度看,除劳动力因素对兼业的影响程度比总模型强而外,其它因素的影响变弱。在绍兴,当家庭劳动力从i增加到i+1时,兼业与不兼业相比的可能性从1增加到了1.8,大大高于总模型的1.51和兰溪模型的1.15。由于绍兴县乡镇企业比较发达,市场体系比较健全,劳动力资源相对不足,每年尚需使用部分外地民工才能满足生产需要。所以,家庭劳动力越多,兼业劳动力也越多,而其它因素对农村劳动力兼业的影响都比较小。

兰溪市模型估计结果显示,该地区农村劳动力兼业主要受性别、年龄、学龄平方和未成年人数的正面影响,村级经济发展状况和家庭基本条件对兼业的影响很小。表明该地区村级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小,劳动力兼业主要取决于自身素质的高低。

然而,十分值得思考的问题是,在总模型和绍兴模型中,学龄因素都不显著。理论上讲,劳动力学龄越高,越容易找到非农工作,反之亦然。但模型估计结果并非如此。其原因何在?事实上,在劳动力中,低学龄人群占总体的比例较大。尽管没有得到非农工作的总人数是低学龄人群最多,但找到了兼业工作的总人数也是低学龄人群最多。所以,影响总体估计效果。相反,高学龄劳动力人群比重小,即使高学龄人群都有兼业工作,对总体的影响也十分有限。另外,不同学龄劳动力有无兼业工作的比例可以充分说明学龄对兼业工作的重大影响。低学龄群劳动力有兼业工作的比例明显低于高学龄群,其中,学龄为0年的劳动力兼业率仅为55%,而学龄在9年以上的达到90%。用不同学龄层兼业劳动力比例与学龄进行直线回归显示,学龄x与不同学龄层兼业劳动力比例y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即Y=60.22+2.5298x(R[2]=0.717),可见,学龄与劳动力兼业之间的关系还是十分密切的。

三、农村劳动力专业或兼业意向总体趋势

1、工业是农民最喜欢的行业。调查结果显示:有43.6%的农民最想从事的行业是工业和建筑业,23.9%的农民选择了农业为最想从事的行业,个体工商业是农民最想从事的第三大行业,第四大行业是服务业。在地区间,绍兴农民以第二产业为主,兰溪农民则以第一、第二产业并重。

农民对今后所从事行业的选择,与其目前从业类型、年龄、学龄等因素密切相关。目前有非农兼业工作的,一般选择非农行业作为自己最喜欢的第一行业,但对于那些虽然目前有非农兼业的兼业或非农劳动力,但因年纪偏大、文化水平偏低,他们最后还是选择了农业。例如,在目前有非农兼业工作的劳动力中,仍然有12.5%的人把农业作为今后最想从事的职业。而部分年纪轻、文化程度较高的农业劳动力,一般选择工、商、服务业作为今后理想的行业。

2、兼业与专业意向并重,兼业劳动力比重减少,专业劳动力比重增加。在被调查的631个劳动力中,认为以后可能成为专业劳动力的共294个,占调查总数的46.6%。在专业劳动力中,农业专业意向者151个,占51.3%,非农专业意向者占48.7%。农业专业意向者平均年龄和学龄分别为48.3岁和4.3年,非农专业意向者分别为32.2岁和7.2年。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未来农业劳动力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对此,我们按照农民选择农业的原因,把选择农业作为未来最可能专业的劳动力划分为主动选择型和被迫选择型两类,在118个(回答了为什么选择农业的)选择农业作为未来最可能专业的劳动力中,主动选择型和被迫选择型各占一半。在主动选择型中,总体上可划分为因为已经是农业专业大户的主要劳动力或打算专业经营农业的劳动力;认为农业生产经验丰富而自愿务农、或认为农业收入还可以;或其它原因三大类,这三大类主动选择农业专业的劳动力各约占该类劳动力总数的1/3。在被迫选择中,因年纪大而选择农业的人数和因无专长、文化水平低找不到适当非农兼业工作的劳动力约各占一半。在地区间,主动选择型和被迫选择型的结构基本一致,不同的是兰溪专业大户劳动力或打算专业经营农业的劳动力比重仅为12%,主动选择型的其它两种类型各占44%。与被迫选择农业专业的劳动力相比,主动选择型比被迫选择型的平均年龄轻、平均学龄高。主动选择型平均年龄为41.7岁,平均学龄为5.3年,而被迫选择型却分别为50.7岁和2.7年。虽然未来农业经营者的素质可望比目前有所提高,但年龄偏大的问题仍不可忽视。

目前,有兼业意向的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数53.4%。在兼业意向者中,以非农业反兼农业为主,农业兼非农业为辅,非农业兼非农业的情形比较少。其中,农业兼非农业的占兼业劳动力总数的22%,非农业反兼农业的占75.6%,非农业兼非农业的仅占1.2%。不论哪一种兼业类型的兼业意向者,都有两个共同特征,一是工业是劳动力兼业的主业。农业兼工业意向者占农业兼非农业总体的58.1%,工业兼农业意向者占非农业兼农业意向的69.9%;二是所有兼业意向者年轻化、高学龄化、兼业意向者的平均年龄为40岁,平均学龄为5.4年,非农业兼非农业意向者的这两项指标分别为31.4岁和7.1年。

3、劳动力专业技能培训意识淡薄。本次调查中回答了是否愿意参加专业培训的劳动力共563个,48.5%的人不想参加任何培训,绍兴不想参加培训的人占其总体的53.6%,兰溪为39.1%,只有45.5%的人愿意参加各类专业培训(还有6%的人认为自己“不需培训”,因为他们已参加过培训或当学徒,并已具备一定专长或技能)。在愿意参加培训的劳动力中,最愿意受训的专业依次为工业、农业、服务业、商业、财会。其比重分别为31.3%、28.1%、8.2%、7.0%和5.5%。可喜的是还有3%的年轻劳动力希望培训电脑、英语等实用领先专业。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农民对专业培训的选择有所不同,特别是在对工、农两大行业的选择上,绍兴愿意参加工业和农业培训的劳动力分别占愿意参加培训劳动力总数的48.7%和29.9%,兰溪分别为23.9%和33.9%。

四、主要结论

1、农村劳动力兼业分化受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上的因素的影响。从宏观层次上受当地农村产业结构、第二、三产业发展水平的影响,从中观层次上受家庭耕地面积、劳动力人数和未成年人数等因素的左右;从微观层次上受性别、年龄、文化素质的制约。并表现出明显的地域规律性。靠近大中城市、第二、三产业发达地区,劳动力容易找到兼业工作,上述因素对劳动力兼业的制约程度小,既使低文化素质的劳动力找到兼业工作的可能性也很大。而且,劳动力的兼业程度高、兼业领域广泛、年劳均非农业工作时间长、非农化趋势十分明显。而对于远离大、中城市,第二、三产业中等发达地区,劳动力兼业主要受微观层次上的自身素质的制约,在同等条件下,尽管劳动力文化素质比前者高,但由于本地第二、三产业欠发达,劳动力兼业率较低,外地兼业较多,兼业程度不高,兼业收入较少。

2、第二、三产业发达地区愿意成为专业农业劳动力的比重高于第二、三产业欠发达地区。在第二、三产业发达地区,由于系列农业经营制度的创新,如土地规模经营、“以工补农”措施,等等,使农业专业劳动力能获得较兼业劳动力和非农劳动力相等或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收入。因此,自愿经营农业的专业劳动力占农业劳动力总数的比重大。如绍兴,自愿务农的劳动力占农业劳动力总数的64.5%;而在第二、三产业欠发达的兰溪,自愿务农劳动力只占19.2%。

3、农业劳动力前景喜忧掺半。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农业专业劳动力年均收入高于兼业和非农业劳动力的事实表明,农业并非低效,经营农业一样可以使农民致富,农业对农村劳动力还是具有较大吸引力的。绍兴和兰溪两县、市的调查也表明,占农村劳动力10%左右的年青人选择了农业作为自己今后最可能的专业。这些都是十分可喜的。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不仅目前农业劳动力普遍存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的现象,而且,选择农业作为今后最可能专业的劳动力的文化素质也不高,老龄化倾向十分明显。在选择农业作为未来最可能行业的劳动力中,年龄在40周岁以下的占11.9%,年龄在40周岁以上的占80.2%。另据11个县、市的问卷调查显示,100%县、市认为目前已存在农业劳动力老化现象。可见,未来农业劳动力接班人问题十分令人担忧,各级政府务必对此引起高度重视。

标签:;  ;  ;  ;  ;  ;  ;  

农业劳动力的并行劳动行为与发展趋势_经济模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