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软科学课题选题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软科学论文,实证论文,社会科学论文,课题论文,国家体育总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9)10-0031-04
研究选题是在构思的初始阶段选取一个主题或者明确一种立意,它是科学研究的起始步骤,也是关键性的步骤。贝尔纳指出:“课题的形成和选择,无论作为外部的经济要求,亦或作为科学本身的要求,都是研究工作最复杂的一个阶段,一般来说,提出课题比解决课题更困难……所以评价和选择课题,便成了研究战略的起点”[1]。近年来,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的氛围空前活跃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在我国体育事业中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然而,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与新时期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相对滞后。“体育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还没有受到普遍重视,体育理论研究落后于体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实践,对一些重大理论问题研究还没有大的突破”[2]。而“缺乏理论创新将不仅制约中国体育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也很难在国际学术界产生重要影响”[3]。在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学科间不断渗透交叉,新发现、新概念层出不穷的时代背景下,对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软科学研究近6年立项课题进行实证分析,无疑是帮助我们把握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状况的一条捷径。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近六年来立项的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软科学研究课题的分析(以下简称“立项课题”),了解“立项课题”选题的基本特征,分析当前“立项课题”选题的热点及其历史变动,把握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未来发展趋势。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国家体育总局官方网站(http://www.sport.gov.cn)公布的2003-2008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软科学研究立项课题的选题(共计819项课题)为研究样本,时间跨度为6年。这些“立项课题”是反映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观察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现状的一种素材。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研究法 本文广泛涉猎了与社会科学创新条件密切相关的多个学科,多种创新理论,创造学、心理学、体育学、科学计量学等相关文献,对研究对象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与讨论。
1.2.2 数理统计法 用Excel软件作为量化分析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数据过滤、百分率统计等方面的处理。
1.2.3 逻辑分析法 在对研究对象进行统计分析后,综合运用比较、归纳、演绎、推理和类比等逻辑分析的方法,对“立项课题”的科研选题进行实证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近6年来“立项课题”研究的总体状况分析 统计发现,2003-2008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软科学研究项目共立项课题819项,具体年份分布见表1。从各年“立项课题”数量来看,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尤以2006年,即2008年奥运会召开前两年立项数最多。
2.2 课题承担者分析 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队伍庞大,我们将“立项课题”的主持人按其所属的单位类型进行归类,统计结果见(表2)。数据表明: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研究者主要是由四大系统研究力量组成,俗称“四路大军”,即高等院校体育院系、国家体育科研所、省级体育科研所、体育事业单位,上述单位占总数接近96%。
统计数据表明,从研究者所属单位类型来讲,我国的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力量主要集中在高校系统占84.71%。因为高等学校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它既要从事教学工作,又要从事研究工作,教学相长,教研并进,是科学研究合适的土壤。因此高等学校无论是从整体上,还是从各单学科上来讲,在四路大军中占据重要地位。我们对“立项课题”单位分布的进一步分析,发现:25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所获“立项课题”数量为444.5,约占总数的54.3%。可见,这些基地在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具有较明显的优势,成为我国体育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成果的主要产区,是我国体育社会科研不可或缺的力量。
2.3 研究的地理范围分析 根据研究对象所处的地理范围,可大致分为:省内、国内、国外以及中外对比。统计数据(表3)表明,我国的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从整体上来讲,以研究国内和省内为主,占87.5%,而对国外研究或中外对比研究,则相对较少。这表明,我国的体育社会科学研究者主要局囿在国内的研究,即本土化研究。而作为一个开放型的国际大国,理应更有国际性思路,从世界的角度来考虑体育社会科学研究。
2.4 科研课题的研究类型分布 根据研究内容与社会需要相联系的侧重点不同,科研课题按研究内容的性质进行划分我们将课题研究内容体育学科建设相密切,间接为社会服务的成果,对体育科学发展有理论指导意义的列为基础研究;科研课题与当前社会、体育现实问题相联系较紧密,直接满足社会需要的研究属应用研究;开发研究课题则研究成果具有明显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我们以课题题目所包含的特定关键词为依据(例如理论研究的特定关键词有理论探索、理论初探等),把所有论文按照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性研究进行分类(图1)。在统计的819项“立项课题中,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性研究分别101、680、38个占12.33%、83.03%、4.64%和各类课题比例约为3:18:1。它反映出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人员更多地关注体育实践活动层面的研究。其中现状及调查对策研究共计98项,占了12.33%,由此看出运用调查方法分析体育社会实践问题也成为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图1 “立项课题”中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性研究比例
关于课题类型比例问题,是世界各国关注的问题之一,有资料显示美国、日本、前苏联等发达国家,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性研究三类课题的比例是1∶2∶4。目前,各国公认的三类比例大约为1∶2∶4[4]。由此看来,“立项课题”中三类课题比例问题也应予以关注,特别是要对基础性研究要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因为基础研究是以获取认识自然的基本知识为主要目的而进行的实验和理论研究,该研究不是为了明确的应用目标而进行,通常在短期内难以准确度量,并易于被人们所忽视。在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的长河中,基础研究是源头和上游,基础研究的创新就是源头创新,其含义为独创性、前瞻性、唯一性和继承性。
2.5 学科分布情况 为考察立项课题的研究方向与范围,我们选取了体育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二级学科,其体育管理学、体育社会学、体育经济学、奥林匹克研究、体育法学、体育人类学、学校体育学、体育史学、体育传播学、体育休闲娱乐理论、体育哲学、体育伦理学、运动心理学13个主题,对“立项课题”作进一步内容分析,具体分布情况见图2。从分布情况来看,体育管理学数量最多,这说明体育管理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指导我国的体育管理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初步形成了体育行政管理、学校体育管理、社会体育管理、竞技体育管理、体育产业管理、休闲体育管理、社区体育管理等体育管理学科群。其次是体育社会学占了课题总数的21.1%,从“立项课题”情况看主要围绕体育与社会关系的研究、体育组织的研究、老年人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体育社会学研究、体育运动中的伦理道德研究展开。体育经济学在“立项课题”中排列第三,显示出体育运动发展的实践对体育经济学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政府体育管理部门及体育理论界开始关注这一领域,而排在倒数三位的分别是体育心理学、体育伦理学和体育哲学,而哲学是人类特有的一项精神活动,哲学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讲“既是一个无足轻重的问题,而又不是一个无足轻重的问题。没有哲学的人民,不论做什么事情,都没有深沉和远大的抱负,而不免流于浅薄。”[5]在体育研究中,哲学研究并不一定形成绝对的成果和结论,但它能给人们提供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选择和评判依据,给人以思维方式的启迪。因此,我们不能忽视体育哲学的研究。
图2 “立项课题”学科分布情况
2.6 研究词频分析 词频分析法是利用能够揭示或表达课题核心内容的关键词或主题词在某一研究领域文献中出现的频次高低来确定该领域研究热点和发展动向的文献计量方法。由于课题题目是“立项课题”的核心内容的浓缩和提炼,因此,如果某一主题词在“立项课题”中反复出现,则可反映出该主题词所表征的研究主题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为了便于研究和理解,本文根据课题的研究内容与中心思想立项,课题中包含有30个研究主题,从表4可以看出,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的广度逐步扩大,科研主题趋向多元化,研究问题不断细化和深入。其中研究最热的5类选题依次是:竞技体育、体育管理、奥林匹克、体育产业、体育法,而关注较少的偏门选题是:体育社团、体育方法、学科理论。
从表4可看出,有关竞技体育的研究第一大研究热点占了所有立项课题66个占8.42%,说明竞技体育受到普遍关注,其次是体育管理类的课题共计64个占8.16%。受北京举办奥运的影响,以奥林匹克研究为题材的课题排列第三,显示出我国体育理论界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极大关注为保证北京奥运的顺利举行和后奥运时代的中国体育走向等问题提供了可参考和借鉴的依据和材料。而体育产业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体育市场的开发与培育、扩大体育消费的对策和措施、体育赞助与无形资产、体育产业化的途径、职业运动俱乐部经营运作现状与对策等,其研究范围也明显拓宽。
3 讨论
1)“立项课题”聚焦于体育社会科学的基本问题,尤其关注实践研究,反映出研究者能敏锐关注社会需求的变化趋势。但从“立项课题”中也发现一些研究者为了求稳不重视基础理论研究选题,如何加强体育社会科学的基础研究是今后值得关注的问题。据我们统计,2003-2008年819项立项课题中,应用性研究课题最多占了83.03%,偏重学术研究的课题仅占12.33%,开发研究的课题则最少占4.64%。我们说基础研究是为了获得关于客观现象和可观察事实的基本原理的新知识所进行的实验性和理论性工作。它的主要目的在于发展和完善理论,寻找新的事实,拓展知识,阐明新的理论或重新评价原有理论,它回答的是“为什么”的问题,是对复杂的体育问题的性质和相互关系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以发现其内在规律或一般性结论。基础研究是体育社会研究中的一个关键层次,研究课题的形成发展类似于一棵苍天大树,根深才能叶茂。应用研究则指向特定的问题,主要目的是用于应用或检验理论,评价它在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中的作用,通过研究实践、探索规律、阐述原理、论证假设、形成理论,它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具有直接的实际应用价值,解决某些特定的实际问题或提供直接有用的知识。而开发性研究的研究目的不是为了获取知识,而是为了展开知识,是要把研究的成果和经验加以推广和普及。体育科研的价值只有通过开发性研究,才能真正实现,它带有明显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是“如何应用”的问题。因此,如何加强开发性研究也是今后“立项课题”应该关注的问题。
2)研究的课题已走出狭义体育自身。从多领域多视角进行探讨,使得体育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更加广泛,交互性、综合性、整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但如何加强学科间交叉融合,组建良好的学术团队,在学科交叉点上选择切入口,实现真正的体育跨学科研究仍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在体育研究领域,借鉴其它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范式开展体育研究,已成为当前我国体育研究的显著特征。但从“立项课题”情况来看,一般是沿着以下三条研究路径:一是体育研究者不断开拓视野,越来越注重在更加广阔的基础上研究体育问题,并开始涉猎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哲学等其他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但这种研究方法仅仅是借用了他学科一部分适合于自身的学科要素,缺乏与体育学方法体系有机融合,有机械照搬之嫌;二是将体育作为他学科研究的一个领域或问题域,由其他学科研究者用他学科的学科体系范式来研究体育问题。在这里,体育是他学科研究的组成部分,这种针对某一个共同问题有不同学科并行进行研究有助于人们更加全面的阐述问题的特征;三是运用其他学科已取得的成果及其分析方法或者技术,以为更好认识体育学科的研究对象提供新的范式或者视角,并使之“再生”达到他山之石,攻己之玉的目的。这三种路径中前两种可以视为从“多学科”的视角来看体育,这对于我们从多个侧面来认识、把握体育活动和体育现象无疑是有巨大帮助和实际价值的,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一种研究路径。但多学科研究仅仅限于各个学科从自己的立场和视角出发,用自己的一套技术和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某个层面或某个侧面,难以全面的把握体育问题的本质。而只有第三种才具有跨学科性质,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国确立了1 180个与奥运会相关的科技专项课题。这些课题涉及能源、环境、交通、气象、场馆建设等,是根据科技奥运需求确定的,由中央11个部门和北京市负责组织关键技术攻关和应用示范[6]。这种联合攻关就是一个体育领域典型的跨学科研究范例。
3)研究热点更加凸显时代特征。对热点问题的探讨可以对体育领域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体现了体育工作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体育社会科学的意见》中也指出:“体育社会科学研究,要以我国体育改革和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体育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体育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7]。从“立项课题”来看,涉及最多的研究选题是“六大领域”依次是:竞技体育、体育管理、奥林匹克研究、体育产业、体育法学和体育模式,而关注较少的偏门选题是:体育社团、体育方法和体育学科研究。今后在课题立项中如何通过课题指南等形式,引导研究者对体育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更好地为体育中心工作服务,为体育决策服务,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4)有少数选题出现重复研究,有些甚至是低水平重复的情况。这说明如何准确把握学科的发展动态加强体育情报信息交流,建立全国性体育社会科学成果查新体系是体育社会科学研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实现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创新,需要社会建立起对科学创新的监督机制与激励机制,而监督与激励的前提,则要求对体育社会科学成果的新颖性、唯一性、独创性进行权威鉴定。从理论上说,这种鉴定可以有多种形式,如专家评定、同行评定等,但对照我国科技成果鉴定体系,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或鉴定最可行的方法还是建立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查新体系,通过对体育社会科学文献的检索、解读、主题分析或引文分析,达到鉴定的目的。若能以全国性体育社会科学成果查新中心为支撑,以创新为起评点,再以专家的合理组织,势必会形成规范、有效、科学、权威的评估体系,从而得到体育社会科学界的公认,最终有利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的健康发展,促进体育社会科学创新性研究。
5)如何增强我国体育社会科学原创性创新能力是必须引起我们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创新是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的本质要求,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中的“创新”是以独特的方式对体育现象进行超越性的理性加工,探索体育现象的真相、性质和规律,或在解决有关实践问题的过程中,在充分了解和吸收前人或他人已有理论观点或方法的基础上,通过积极的思考提出新的理论观点或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或对原有命题、观点进行新的阐释,并赋予新的含义的创造性活动。一般说来,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艰苦探索以独特的方式对体育现象进行超越性的理性加工,形成新的理论体系、新的理论观点,或在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某一理论体系、理论观点做出了新的理论概括;2)在充分了解和吸收前人或他人已有理论观点或方法的基础上,创造或引入了新的研究方法,为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开拓了新的途径;3)在研究过程中,通过积极的思考提出新的理论观点或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或对原有命题、观点进行新的阐释,并赋予新的含义,对认识对象或实践对象的本质规律和发展变化的趋势作出新的揭示和预见,从而丰富发展了某一理论体系。这种理论创新是一切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在体育科学领域,理论的每一次重大突破和创新,都在体育事业发展进程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辉煌一页。从“立项课题”来看90%以上都不具有不同新意,但大部分研究还是跟踪性的,科研成果的影响力不强,类似现状、状况、调查等标题分别为49项、7项、20项。这说明,仅从题名来看,调查类课题至少有76项,占总数的9.3%。对策性立项课题达到57项(其中32项标题中带有现状、状况或调查)。真正属于原创性创新的不多。因此,如何增强我国体育社会科学原创性创新能力是必须引起我们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注释: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包括:成都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吉林体育学院、哈尔滨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首都体育学院、北京大学、河南大学、宁波大学、苏州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上海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北京体育大学、沈阳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
投稿日期:2009-02-27
标签:国家体育总局论文; 体育管理论文; 软科学论文; 创新理论论文; 实证分析论文; 社会科学论文; 创新论文; 中国社科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