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问题的辩证思考_城市经济论文

城市问题的辩证思考_城市经济论文

城市问题的辩证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城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城市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问题,城市问题不断出现和解决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城市发展进步的过程。考究建国以来我国城市问题的存在和在发展中演变的事实,不难悟出一个道理:城市问题的显出和变化,无疑是为我们搭建了一个个不断提高城市发展水平的阶梯。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城市发展观,就需要正视和梳理当前城市发展建设中存在和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审时度势,实事求是,辩证对待,分清主次和轻重缓急,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去解决。

1 城市问题是一个客观存在

自城市诞生以来,就伴随着城市问题。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这个问题解决了,又会出现另外的问题,老的问题解决了,则会出现新的问题,城市问题从来也没有中断过。建国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的城市发展就是在面对一个一个问题的奋斗中度过来的。过去的问题解决了或者正在化解,当然,有的问题比较棘手甚至积重难返,而在新的形势、新的情况和新的要求下,今天又涌现出了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认识和解决。

1.1 城市问题是主观需求与客观可能的差异

城市问题所以存在,从人们对物质和精神的需求来看,是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可能具有很大差距而产生的。比如,在城市发展建设中,土地是有限的、不能再生的物质资源条件。城市要发展,势必就要大量用地,包括占用耕地、绿地和水面等,于是就产生了农业发展、生态、自然景观与城市发展建设问题的矛盾,城市建设用地不断扩大与城市土地供应日趋不足的矛盾,这就是城市的土地问题。又如,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出现车流、物流、人流、信息流与日剧增的局面,而城市道路交通、市政设施和通讯设施又不足,于是就产生了车辆拥堵、物资积压、信息不畅等现象,这就是城市的道路交通和信息问题。再如,许多城市的旧城区,房屋拥挤,年久失修,设施落后、道路狭窄、环境恶劣,需要旧城改造,但相当长时间以来,由于人口密度大和改建资金缺乏等原因,长期难以实现,这就是城市的旧城改建问题。

1.2 城市问题是时代进步与现状滞后的失衡

城市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连贯的过程,必然遗留着时代的烙印和痕迹。当城市跨入一个新的时代,旧时代所造就的一些东西往往与新时代的要求不相适应,于是,就出现了时代进步与现状滞后的失衡,以及当代的开发建设对历史传统文化遗产的冲击,引发城市问题。比如,建国以后,我们的城市街巷和道路系统,还是马车时代的布局状态,胡同纵横交错,路面雨天泥泞,路幅狭窄,缺乏给排水、通讯、燃气等市政设施,不能适应汽车时代道路交通的需要,必须拓宽马路,提高路面铺装质量水平,并形成路网系统,让汽车通行,这就是城市道路的拓建问题。又如,随着我国工业经济的发展,工厂林立,职工大增,城市人口的构成和生活方式发生很大变化,而现有的住房仍是农业时代的一家一户的院落方式,当然难以满足工业时代大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必须大量新建城市生活居住区和多层的职工住宅楼,这就是城市住房不足问题。再如,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遗留下许多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随着当今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大规模的城市开发建设,往往触及历史文化遗产,造成污染、蚕食、破坏、侵占,甚至全部拆毁,于是,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成为我国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必须引起高度注意的城市问题。

1.3 城市问题是整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的矛盾

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城市社会存在着各种利益需求,共同的利益需求也就是整体利益是城市发展前进的动力。由于认识上的问题和集团利益的膨胀甚至是个人利益的追求,往往出现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以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矛盾冲突,这就是城市问题。比如,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变革与发展,但是,发展到一定阶段,工业的三废污染严重地影响着整个城市人民的生存环境,必须注重工业的合理布局和治理工业三废污染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因此,城市环境保护问题提上议事日程。又如,我国风景名胜区的建立,促进了旅游事业的发展,但是,有的城市为了大量吸引旅客,在风景区内大兴土木,建旅馆、娱乐设施、会议中心、商业街甚至别墅区等,这就给风景名胜区带来了建设性破坏和城市化的污染,必将扼杀风景资源可持续的生命力,于是,风景区保护成为城市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再如,有的单位和个人,为了谋求自己的扩建利益,采用侥幸心理进行非法施工,私自用地建房,侵占公共绿地、城市道路以及邻居的用地等,或者影响邻居的通风、采光和卫生环境以及造成噪声污染,甚至妨碍城市规划的顺利实施,这就是城市的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问题。

1.4 城市问题是空间形式与实质内容的不协调

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应当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城市的发展也应如此。由于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空间载体形式与内部功能、实质内容不相适应和不相协调时,就会发生城市问题。比如,长时期以来,我国力图走非城市化的工业化道路,重视工业生产,把城市建设列为非生产性建设,不予重视。其结果是工厂林立,而城市空间载体,包括城市基础设施、职工住宅、公用设施等严重不足,出现住房难、交通难、购物难、就医难、洗澡难等一系列问题,反过来影响工业经济的发展。实践说明,违背城市化规律发展工业生产是不行的,文化大革命一结束,专家学者们就提出了城市化问题。又如,由于不同城市所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文化背景、民族传统和风土人情不同,因此,城市空间布局形态、风貌、建筑形式与风格等都应有所不同。但在长官意志、简单化管理、工业化施工等因素的影响下,不少城市出现布局雷同、建筑雷同、千篇一律现象,于是,城市特色问题提上议事日程。再如,随着汽车的增加,许多20世纪中、后期建起来了城市居住区,不仅路窄,而且到处停放着小汽车,影响居民的出行和安全,并造成噪声和尾气污染,这就引发了城市旧居住区的停车场问题。

2 城市问题在发展中不断演化

城市问题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经济实力、科学创造力的提高,以及经年累月的城市建设积累和填空补齐,或者是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变革以及新生事物对社会进步的推动,昨天的城市问题,对今天而言,必然发生变化,或许不成问题,或者正在解决,或是又衍生新的问题。因此,不断对城市问题进行审视和分析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借以让我们明白当前应当注重和解决哪些问题,以避免城市建设的重复投资和盲目发展。

2.1 过去搔头的问题现在不成问题

由于过去的努力,城市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发生很大变化,过去难以解决的搔头问题,现在已经不再是问题了。比如城市供应问题。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由于社会生产力低下,物资不丰富,又难以流通和互通有无,因而物质供应非常紧张,要实行限量供应,甚至手持粮票、肉票、油票、烟票、酒票、布票、鸡票、豆腐票,以及自行车票、缝缝机票、电视机票等都买不到东西。现在,城市供应问题基本解决,各种票证已经成为过去的历史和收藏品。又如城市信息问题。过去的通讯主要靠电话、电报和邮政信件,有的地方甚至不通邮路,人们交往联系十分不便。如今随着电脑网络、电视、传真、电话普及、快件邮寄、甚至电视电话的发展,尤其是手机的大普及和手机功能的多样化,使得人们的信息流通方便、快捷和声相皆备,不再成为困扰人们交往联系的难题。再如旧城改造问题。过去,由于城市经济实力不足,旧城破旧和生活条件很差却难以进行改造和改善,因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旧城改造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解决又无力解决的难题。今天就不同了,大多数城市都有能力来进行旧城改建,不少旧城区已经改建得推陈出新、面目全非了。许多地方的旧城改建把历史文化遗迹都拆得荡然无存,于是,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又呼吁,旧城一定要慎重改建,必须加强对历史文化遗迹和传统文化以及历史街区的保护,这就衍生出了新的城市问题。

2.2 过去不是问题的问题现在成了问题

有一些问题在过去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因为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根本没有酿成影响、不足、不便和担忧,而发展到今天,其问题的严重性日益凸现出来。比如城市水资源问题就是一个典型事例。过去的城市供水问题主要是给排水设施的不足,而不是水资源的匮乏。今天,随着城市大生产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剧增,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大大增量,加之生态环境的破坏影响了江河表面水的丰盈,超量和无度的开采又造成地下水的枯竭,同时,禁而不止的工业污染和污水的超标排放,致使江河湖泊和水源地以及地下水水质遭受严重污染,使得我国660多个城市不同程度面临水资源问题,200多个城市严重水资源不足,有的城市被迫限量供水。展望明天,水资源已经成为必须给予足够关注的城市问题。又如土地问题。过去总是说我国地大物博,城市发展用地不成问题。如今,城市用地问题越来越引起国家的重视,三令五申要严格控制城市用地审批的闸门,并将6000多个开发区撤消了一半,以避免开发区土地晒太阳,同时对城市兴建宽马路、大广场、会展中心、大学城、高尔夫球场等,以及盲目的房地产开发和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进行严格的用地控制,敲响了警钟。再如城市垃圾处理问题。过去,由于城市垃圾排放量不大和有不少山洼地、荒弃地、盐碱地等可以用来进行垃圾填埋,对垃圾处理不以为然。发展到今天,城市垃圾排放量骤然猛增和不少城市填埋场地已经堆满又缺乏新的填埋场,建设现代化的垃圾处理厂投资昂贵,因此,城市垃圾的处理问题,已经成为许多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十分棘手的问题。

2.3 过去没想到的问题现在出了问题

城市是经济、政治、社会、科技、文化等各种活动的载体,各种情况和问题都可能出现,有些问题想到了,我们就会考虑对策,有些问题没有想到,结果一冒出来,就让我们措手不及,甚至付出沉重的代价。比如公共安全问题。过去在世界范围内都没有考虑到恐怖活动会给城市公共安全带来巨大的灾难,而2001年美国纽约的9.11事件和911天以后的西班牙3.11事件,让整个世界震惊,把城市的公共安全问题提高到非常重要的地位,引起了各个城市对公共建筑、地铁、公共场合、城市标志物、城市路桥和重要机关的安全防范和对飞机、火车、汽车、轮船等的严格安检。又如公共卫生问题。2003年春突如其来的非典(SARS)肆虐,造成了我国、亚洲以及美洲等世界范围内的恐惶,给我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生命财产的威胁,这是过去我们绝对没有想到的,又加上2004年春的禽流感猖獗也带来巨大影响,因此,城市的公共卫生安全成为我们今天必须给予充分注意的问题,绝不能马虎从事。再如城市老龄化问题。自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城市人口爆炸问题得到有效的控制,但随着岁月的推移,年轻人的比例减少,而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的寿命延长,于是,使我国城市老龄化问题提前到来。这恐怕也是当初没有充分预料到的,致使如今一对年轻夫妻要面对4位老人的照料问题,负担加重,一些老年人的子女出国或异地工作,结果造成大量的老龄空巢家庭,给社会带来老龄问题的负担。

2.4 过去无视的问题现成重大问题

有些城市问题,过去不是不知道,而是没有深刻的认识,甚至成为我们有意识要抑制的问题,经过实践以后碰了壁,于是加以纠正和调整,跃升为当前城市发展建设的重要问题和战略问题。比如城市化问题就是明例。缄市化是世界范围内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文化大革命以前,我们视而不见,要走非城市化的工业化道路,并提出城市人口上山下乡,不能呆在城市里吃闲饭,而且提出工业建设项目靠山、分散、隐蔽(即山、散、洞),结果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几乎陷入崩溃的边缘。抑制城市化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教训,改革开放以来的城市化发展又让我们尝到了甜头,于是,国家提出了城市化发展战略。又如城市区域化问题。过去,我们对城市规模问题是实行控制大城市规模、积极发展小城镇的政策,经过实践,单纯的控制是事与愿违的,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城市规模难以抑制,于是,我们又提出了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总方针。今天看来,不仅需要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而且必须注意城市的区域化发展问题,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和京津唐地区已经显示出了城市区域化发展的态势,正在形成区域性的城市网路化发展形态,成为高度密集的城市群落。引导好城市区域化的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再如城市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问题。过去,对城市生态问题不仅没有足够的重视,还把种花种草植树、园林绿化当作是封、资、修的东西加以批判,不少城市填河建房、填湖造地,以及乱伐山林和大肆开山取石,造成自然生态的破坏和污染,结果使城市沙漠化现象越演越烈,影响到城市人口的生存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城市环境景观的支离破碎,使城市变成丁房屋的堆积地。这显然与我们城市发展建设的目的——营造宜人的环境是相悖的。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生态问题呼之而出,绿色城市、园林城市、生态城市、卫生城市、健康城市,成为城市奋斗的目标,致使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问题变成以人为本,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

3 城市问题需要辩证地超前思维

城市问题是城市发展建设中经常要碰到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城市发展就是在不断认识和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前进的。也就是说,城市出现问题不足为怪。为了让城市能够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健康发展,我们应当高瞻远瞩,洞察城市发展建设形势和规律,对城市问题辩证思维、综合思维、超前思维、理性思维、尽量少犯没有预见、盲目、失策、失控、失误的错误,把凡是应当想到的问题尽可能不要遗漏和忽视,以使我们与时俱进地科学决策。

3.1 资源性问题要未雨绸缪

许多城市问题涉及自然资源、矿藏贮量和历史文化资源。因为资源是有限的,有不少资源是不能再生的,尤其是那些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精神文化休戚相关的资源利用问题,不能只顾眼前,一定要进行长远性的考虑,深入分析研究和科学预测,早谋策略,早做打算,早有准备。比如城市能源多元化问题。能源是城市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动力,人们对能源的依赖性越多越大,须臾不可少。但是,据报纸讲,已探明世界石油储量2002年底为11500亿桶,全球石油只能再采41年;世界煤炭资源也日益减少,我国煤矿城市面临资源枯竭局面;长江三峡水电站的建成,意味着我国利用江河水的落差转化为能源的能力和规模达到顶峰。毫无疑问,昨天城市发展的常规能源资源将出现危机,必须尽早考虑能源的多元化问题和开拓新的清洁能源,如核能、风能、太阳能以及其他方面的能源。又如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问题。我国是世界上的历史文明古国之一,具有丰富的世界遗产和历史文化遗产,这是祖宗给我们遗留下的东西,是民族的骄傲,是无价之宝。由于历代战争的摧残和天灾人祸的破坏,传留到今天的遗址遗物已经不多,文化大革命的“破四旧”又给了一次致命的打击。可以说,现在仅存的历史文化遗产是相当珍贵的,应当倍加珍惜和保护。因为它的价值在于其凝聚着历史的真实信息,是历史的见证,是文化的精粹,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一旦遭受损失就是永远的遗憾。时至今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眼前经济利益,并没有完全抑制住有意和无意破坏历史文化资源的行为,而明天,随着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依然存在着以各种理由来冲击历史文化资源的威胁,因此,从今天到明天,对于历史文化如何进行有效保护是摆在我们面前绝不能懈怠的严峻问题。再如城市生态平衡问题。城市生态问题不是当代才有的,我国历史上的楼兰故城、高昌故城以及曾达到30万人口的敦煌等,生态的破坏和失衡是其城市毁灭和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城市工业化进程和工业污染的日益严重,加大了对城市生态的破坏和影响程度,再加上文化大革命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摧残,致使我国城市生态环境严重恶化,于是,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提上了议事日程。今天看来,对于城市生态的破坏行为并没有中止,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迅速扩大和市场经济活动的频繁和剧烈,对生态资源的冲击和损害是不可避免的,危及山林、河流水质水量、湿地、风景区、园林绿化、大气质量和耕地等以及生物物种的衍生,生态不平衡的状况和程度仍有难以控制的可能。因此,对于城市生态资源的保护和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力度,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以人为本,给予高度重视,不能有半点松懈的城市问题。

3.2 社会性问题要高瞻远瞩

人们在城市里生活,城市就是一个社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及其社会组织结构、人口构成、生活方式等的变化,城市社会问题亦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对此,我们一定要给予充分的注意并采取适应性的政策和措施。比如城市人口问题。长时期以来,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关系,在城市人口的认定中仅限于非农业人口,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从业的,不被纳入城市人口的范畴。这部分人口在城市里工作与生活的就业机会、待遇、子女教育、最低生活保障和人生尊严等往往得不到社会保障。如今,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城市发展建设的需要,农业人口进入城市大量增加,已经成为城市人口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城市人口增长的重要来源,事实上他们不再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理应成为城市人口,或者说,在城市里不应再有非农业人口与农业人口的划分和区别,统统应当视为城市人口,实现城市人口的平等和公共利益共享,避免发生人为的社会矛盾问题。深圳等城市已宣布没有非农业人口与农业人口之分,开拓了我国城市高度重视城市人口问题的先河。又如城市社区建设问题。如果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那么社区就是城市社会最基本的组织单元。它是由不同状况的家庭细胞、人口成份和生活方式构成的社会单元。过去,我们对社区的认识比较简单,主要是关注城市居民一般的生活组织和公共利益的需要,建中小学、幼托、卫生站、小商店、菜市场、垃圾站、居住区绿地等。如今,社区状况正在发生重要变化,一是城市人口老龄化,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和生活健康水平的提高,社区老年人口大增;二是家庭抚养义务的沉重化,每对夫妻不仅要抚育子女,还要负担4位老人的照顾问题;三是老龄家庭空巢化,不少出国人员和异地工作人员的家庭,往往在社区形成许多仅有年迈的老人寡居的情况,生活无助和艰难;四是丁克家庭和单亲家庭增加;五是隔代教育家庭不断出现,即爷爷奶奶和外爷外婆抚养孙子和外孙情况增多;六是拥有私人汽车的家庭与日剧增等。这些,必然给社区建设提出新的挑战,老龄化问题、独生子女教育抚育问题、家政服务问题、寡居老人赡养救助问题、老人活动场地问题,以及停车场问题、社区信息化和住宅智能化建设等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提前考虑的问题。再如城市流动人口问题。随着改革开放和国内外各种交流活动及旅游事业的发展,城市流动人口面临与日俱增的趋势,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世界遗产、历史文化名城、风景名胜区和举办各种国内外会议、文化节所在地的城市,流动人口会越来越多,必然给交通、吃住、社会安全等带来压力,特别是奥运会、亚运会、世博会等重大国内外盛会的举办,必须做好思想、物质和社会组织秩序及公共安全等方面的充分准备。

3.3 安全性问题要防微杜渐

城市的生长会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高度集中,相互联系日益密切和频繁。一旦发生自然的或人为的灾害,城市将会成为生命财产损失最大的地方,因此,城市的安全防御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埋下隐患,不能让千里长堤毁于蚁穴。否则,一旦威胁公共安全的事件发生,就会措手不及或为时已晚,酿成大祸。比如城市防洪防汛问题。我国许多城市临江靠河沿海,存在防洪防汛问题,这是城市发展的规划建设中必须要给予考虑的问题。1998年的长江洪水泛滥和松花江、嫩江的洪灾中出现的管涌危害和“豆腐渣工程”,给我们敲响了在城市防洪防汛建设方面不能马虎的警钟。自城市房地产开发热升温以来,为了追求拆迁少、低地价、亲水卖点、高售价等,不少城市在滨海地带生活岸线内,在江河堤坝防洪地带甚至在江滩河滩兴建住宅区,有的城市在洪水沟上建设住宅楼,再加上有的城市桥梁尚未投入使用就发生水毁事件和新修的防洪堤发生塌方事件的出现,说明在城市防洪防汛问题上依然存在很多隐患,绝不能存有侥幸心理和应敷态度。又如城市公共安全和卫生安全问题。纽约9.11事件和非典(SARS)事件的发生,把城市防恐问题和防疫问题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成为城市安全不能有半点懈怠的问题。由此想到,大型公共建筑、地铁、火车站、大水库堤坝、电厂、化工厂、水源地、电视塔等,今后必须加强安全监控和防护,易燃易爆易发生重大污染而危及生命财产安全的工程设施应当调整布局、迁出城区,并加强城市疾病控制中心的网络建设,既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又有切实有效的应急措施,不至于在突发事件面前惊慌失措。还想到,对于毒品、艾滋病等甚至血吸虫病的传播,也应当给予足够的注意和加强控制、有效抑制,直至其远离城市。再如城市气温攀升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气温升温现象屡屡发生,我国的火盆城市已经不仅是重庆、武汉、南昌、西安以及吐鲁番等几个城市,北京、石家庄、广州、杭州等许多城市出现高温气象,有的城市发生热死人的情况,因而城市高温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加之地球转暖的趋势和城市热岛效应,以及象兰州那样城市逆温气象的产生,对于今后城市气温攀升问题必须应有足够的估计,尽早采取可能的不加剧和降温措施。我们能够想到的,一是要保护水面和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能够调节城市气候的能力;二是减少工业企业对城市大气的污染和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在盆地城市不摆放重化工业和限用煤烟燃料,避免逆温气象的产生;三是减少城市的混凝土硬质地面和建筑密度,限制汽车的尾气排放和空调室外机的低高度摆放以及施工工地的扬尘,减轻城市热岛效应程度,四是禁止在城市及其周围开山采石、破坏植被、围河采砂、填湖建房、烧荒等现象,减少对城市的热幅射。总之,应当从一点一滴做起,不要给城市升温加薪和火上加油。

3.4 规律性问题要因时利导

在城市的发展建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往往是不尊重客观规律,出现逆规律行为或拔苗助长地超规律盲动而发生的。为了保证城市能够遵循“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健康发展,对于规律性的城市问题必须认真对待,加强研究,掌握规律,因时利导,把握机遇,适时推进,既避免盲目又避免裹足不前。比如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问题。现在,这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和城市发展建设的目标,使得城市发展建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有了很大提高,城市发展建设如火如荼,城市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在这个大好形势下,有的城市超越经济社会发展的可能和规律性,出现了盲目扩大城市规律、滥建开发区、过多征用集体土地致使土地抛荒的现象,以及大拆大迁、强行拆迁,引起拆迁纠纷和大搞宽马路、大广场、高尔夫球场等引发社会不满。对此,在今后城市化进程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引以为戒,避免揠苗助长和盲目冒进,以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目标、有阶段、有规划、有步骤、有成效地前进。又如高架路、高架桥和城市地铁问题。随着汽车时代的进入,我国城市原有街道不能满足城市道路交通的需要,于是,在城市里出现了高架路、高架桥以缓解交通的拥堵,试图不开拓地铁而在地面上采用立体交通体系来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现在看来,高架路、高架桥的大量出现并不能很好地解决突飞猛进的机动车倍增所产生的交通问题,还带来丁影响城市街道空间的完整性和城市景观,产生新的城市道路交通的环境脆弱性等问题,于是,开拓地铁等地下交通的问题又浮出水面。世界上不少大城市以四通八达的地铁满足人们的出行问题并减轻地面交通的压力。看起来,我国城市今后为解决日益窘困的城市道路交通问题,不能不在地下交通问题上做文章。再如城市夜景照明问题。我国一些城市提出了开展城市绿化、静化、净化、亮化、美化工程的“五化”问题,经过努力建设,城市面貌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当然,有的城市不顾财力物力的可能,大上夜景亮化工程,再加上在如今能源电力紧张的情况下,引发社会上的质疑。可是,如果从一天24小时来考虑,白天城市空间面貌丰富多彩,而夜间空间光线暗淡,不能享受夜景照明的灿烂景观和进行敞亮安全的交通交往,这恐怕也不是我们所想要的。因此,有条件加强城市夜景照明的城市,还是应当有计划地、有重点地、与时俱进地进行夜景照明工程建设,使城市的各项建设能够协调地全面发展。

标签:;  ;  ;  ;  ;  ;  ;  

城市问题的辩证思考_城市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