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轻骑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轻骑兵论文,精神文明建设论文,农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针对部分乡村干部对精神文明建设认识不够、重视不足;文化体育设施缺乏,农民文体生活单调;陈规陋习一定程度存在,脏乱差现象较为普遍等问题,江苏省泰兴市成立了“群众工作团、文化中心户、百支文艺团队、骨干宣讲队”四支队伍,他们活跃在全市16个乡镇(街道)、园区,充分发挥各自特长特色,创新创优工作载体,为全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和活力。 一、群众工作团,为群众排忧解难的“轻骑兵”。为促进城乡联动,共同发展,泰兴市委从2011年起,每年抽调市级机关干部119人组成群众工作团,分16个工作队,派驻全市16个乡镇(街道)。各工作队进村驻户开展工作,与基层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在生活中与群众朝夕相处;积极帮助村居组织发展集体经济、开展文明创建、加强基层组织,在工作上与群众打成一片;工作队员与村结缘,与农民“结亲”,开展扶贫帮困,捐资助学等关爱活动,在感情上与群众融为一体。对农村征地拆迁、生态环境、干群矛盾、劳资纠纷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各工作队既当配合者,又当中立者,以第三方的角色介入矛盾的调处。三年来,工作团通过深入基层、走进群众、问计于民,累计帮助镇村引进帮扶资金1120万元,处置突发事件46起,筹措救助资金300多万元,为762户困难群众解决了实际困难。 二、文化中心户,传播先进思想的“轻骑兵”。为用先进理论占领农村思想阵地,让每一个农民自觉参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共享精神文明建设成果,泰兴在全市346个村(社区)设立了6568个宣传文化中心户。文化中心户以相邻村民小组或自然村落为最小管理单位,选择思想政治素质好、家庭邻里关系好、群众工作基础好、主动服务意识强、工作责任心强、协调沟通能力强的人员担任,每个中心户就近联系10户左右群众。建立了教育培训、定岗定责、述职承诺、考核奖惩、工作保障等制度,文化中心户一年一聘,每年按照考核结果优胜劣汰。各中心户长都是村民们信任的热心人,他们发挥自身地缘、人缘、血缘优势,不断丰富活动形式,联系、督促党员群众参加党校农校培训;组织群众读书看报,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传授农业技术,传递市场信息,为群众致富牵线搭桥;进行普法宣传,引导群众学法、守法、用法,等等。因地制宜的学习、宣传、教育,彰显了大众化的亲和力。 三、特色文艺团队,繁荣农村文化的“轻骑兵”。农村现在基本是老弱病残幼留守,他们行动不便,困在村子里,精神生活空虚。为促进农村文化繁荣,泰兴市紧密结合城区和农村实际,创新活动载体,建立了“夕阳红”“老来乐”“田园艺术团”“老年艺术团”等119支特色文化团队,推出了“欢乐广场”文化大舞台。各特色文艺团队,紧贴农村实际,编排创作了系列适合农民口味、贴近农民生活的作品,将农村的一些典型人和事搬上舞台,利用春节、元宵、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以及农村集场,组织文艺演出,丰富了农民业余生活,活跃了农村文化,传播了文明风尚,彰显了地区文化特色。 四、骨干宣讲队,提升农民素质的“轻骑兵”。为抓好大规模农民培训,提升农民素质,泰兴市组建志愿者巡回宣讲团,下设时事政策教育、经济形势教育、未成年人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市民素质教育、科技文化教育等六支队伍,每支队伍从20人到60人不等,提供菜单式选学内容,较好地满足了全市机关、企业、社区、农村、学校等各层各类人群的多样化需求。同时,通过“海选”,从基层挑选出20多名“百姓名嘴”,到机关、下农村、进社区,围绕村规民约、文明礼仪、“中国梦”、核心价值观等内容,广泛开展宣讲活动。每次“百姓名嘴”在基层的宣讲都是掌声连连,深受群众喜爱,最多人每年宣讲达100多场次。 四支“轻骑兵”,有效壮大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力量,推动了农村精神文明工作的深入开展,促进了乡风民风改变。近年来,全市先后有14人荣登中国好人榜,2人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轻骑兵”建设_轻骑兵论文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轻骑兵”建设_轻骑兵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