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业一体化的动力机制、路径与政策选择_旅游产业论文

中国旅游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路径及政策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旅游论文,路径论文,机制论文,动力论文,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的现象不断涌现,除了熟知的工农业旅游以外,旅游地产、旅游演艺、旅游装备制造、旅游电子商务、影视旅游、节事活动旅游等发展迅猛,旅游产业融合的领域不断拓展,融合深度也有所加强。相对于旅游产业融合的实践,理论研究相对落后,因此加强对旅游产业融合问题的研究显得尤为迫切。

由于旅游业具有资源消耗低、关联性强、创造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等方面特点,国家已经明确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家旅游局也进一步明确了通过加强旅游业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来培育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工作思路。因此,研究旅游产业和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问题对于“十二五”时期的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文献回顾

国内外已有有关产业融合的研究成果主要都集中在技术、信息和经济等领域,涉及产业融合的内涵、产业融合的动因、产业融合的过程、产业融合的影响等多个方面,这些研究成果对现代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经济理论的完善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但是有关旅游产业融合研究成果相对较少,集中在对旅游产业融合的概念(杨颖,2008[1];徐虹和范清,2008[2];程锦等,2011[3])、模式(王慧敏,2007[4];王振如、钱静,2009[5];冯学钢、于秋阳,2010[6])、类型(何建民,2011[7],石培华,2011[8])、动因(杨娇,2008[9];杨颖,2008[1];董桂玲,2009[10];徐文雄,2011[11])、效应及作用(杨颖,2009[1];赵黎明,2011[12])等方面的研究上,并且大都从某一单产业(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农业、体育、房地产等)与旅游业融合的角度进行研究,主要侧重于对旅游业与某一产业的融合现象、关联性及作用、意义等方面的研究。

而对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路径以及促进旅游产业融合对策方面的系统研究文献更少。在旅游产业融合机制方面,已有的研究主要从融合的障碍和动力两个角度进行的。徐虹和范清(2008)对旅游产业融合的障碍进行了分析,认为产业融合的障碍分为制度障碍、能力障碍和需求障碍[2]。杨颖(2008)认为,旅游产业融合的动因包括旅游的体验性、闲暇的二重性以及企业对经济性的追求[1]。陆晓清(2009)通过对网络游戏与旅游的产业融合分析,认为二者融合的动力主要来自技术创新、市场需求和经济管制[13]。董桂玲(2009)系统分析了动漫和旅游两个产业融合的动力系统,其中引力子系统为产业融合的原动力,推力子系统为产业融合的直接动力,支持力子系统为产业融合的系统环境,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建了动漫和旅游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10]。江贤卿(2008)通过旅游房地产与一般房地产特征的对比分析,驱动因素主要是技术创新、市场推力和企业跨行业融合[14]。张海燕、王忠云(2010)通过对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产业边界作出界定,并构建了两大产业的互动融合机制,并分析了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过程[15]。

关于对旅游产业融合的路径研究,王慧敏(2007)认为旅游集成单元在形态上具有渗透性,可以与各行各业广泛融合,形成新的旅游产业体系。融合路径可以分为两个方向:一是将旅游集成单元嵌入相关产业体系中,赋予该产业体系以旅游功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彼此形成共生共赢的效应;二是以旅游集成单元为中心,在不同的领域搜寻相匹配的相关集成单元,组合成符合市场的旅游产品,实现旅游产业的结构优化和动态最优[4]。李太光和张文建(2009)则认为,旅游产业融合化发展主要有三种路径:其一是“泛休闲化”,旅游业对接未来休闲产业,实现产业结构上的转型;其二是“广服务化”,旅游业融入现代服务产业,实现产业内容上的拓展;其三是“准模块化”,现代旅游业要汲取和创新先进制造业的方法和流程,实现产业效能上的提升产业融合作为一种新的经济现象[16]。麻学锋、张世兵和龙茂兴等(2010)则认为,旅游产业融合的路径有四种方式,表现在资源融合、技术融合、市场融合和功能融合四条路径,不同的产业融合路径产生的产业融合产品也不同[17]。

在促进旅游产业融合的对策方面,王业良(2008)利用产业融合的理论,分析从健全法规、人才培养、金融支撑、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市场信誉等方面来研究中国旅游房地产发展的对策[18]。朱华等(2010)运用产业融合理论分析会展业与旅游业二者之间的联系,以会展与旅游产业融合为目标,分析了成都市会展旅游存在的问题,提出成都会展旅游发展的对策和建议[19]。刘志勇(2009)分析了创意产业在旅游发展中的作用,指出两者在旅游商品开发、旅游项目策划、旅游营销三个方面找到融合的切入点,并对两者的深度融合提出了若干建议[20]。

总之,目前关于旅游产业融合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单一的产业融合类型,从旅游产业融合的必然性、旅游产业融合效应、旅游产业融合模式、旅游产业融合动因、旅游产业融合路径等方面进行研究较多,而对旅游产业融合的系统研究较为欠缺,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旅游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路径和政策选择进行系统梳理,进一步完善旅游产业融合的理论体系。

二、旅游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

促进旅游产业融合的动力或因素是多方面的,这些动力或因素的构成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和原理就构成旅游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根据产业融合的一般原理结合旅游产业本身的特点,总结、提炼出推动旅游产业融合的主要动力因素,构造促进旅游产业融合动力机制模型。

1.旅游需求的拉动力

旅游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旅游特征来看,它是以需求为导向的产业,其产业链是围绕旅游需求构成的,这是旅游业与传统产业的不同之处。因此旅游需求的变化,会导致整个旅游产业链的变化。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能力和层次不断提升,人们对旅游需求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精神化、分散化的趋势,单纯的观光型、度假型的旅游产品难以满足市场需求,需要文化型、娱乐型、复合型旅游产品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随着旅游需求的变化调整,旅游产业链就会随之调整变化,这种对旅游需求的拉力促进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扩大旅游产业的外延,才能开发出新的旅游产品满足旅游者的多样化需求。因此旅游需求的多样化是促成旅游产业融合的主要因素。这与其他产业融合的所形成的模糊产业划分边界,导致产业界限收缩甚至消失并不完全一致,这是由旅游产业本身的特性决定的。

2.旅游企业内在驱动力

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成熟,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旅游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利润最大化和保持长期竞争优势,就必须不断创新旅游产品和服务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旅游产品要想满足旅游者不断变化的需求,就要不断增加差异性、知识性、参与性和补偿性等元素,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旅游业必须具有较强的开放性,通过不断吸收其他行业的精髓,并按照主题化要求为消费者提供各种价值的复合体。而多样化价值的提供则不能依赖于单一产业,而要依靠跨产业的重组与融合。因此,这种内在的驱动力促使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

3.技术创新的推动力

产业融合理论认为由于技术创新在不同产业之间的扩散导致了技术融合,而技术融合使不同产业间的技术边界趋于模糊,最终促使产业融合现象产生。同时,技术创新也改变了市场的需求特征,给原有产业的产品带来了新的市场需求,从而为产业融合提供了市场的空间[21]。但是在旅游产业,这一点并不明显。技术创新通过在旅游资源整合、项目开发、市场开拓、企业管理、营销模式、咨询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引发了旅游发展战略、经营理念和产业格局的变革,带来产业体制创新、经营管理创新和产品市场创新,最终改变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式。因此,技术创新使得旅游业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为旅游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增添新的内容,加速旅游业产业融合和结构优化的步伐,是旅游产业融合的直接推动力。

4.旅游产业融合外部环境

中国经济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基本完成了工业化的过程,开始面临着转型和升级,政府大力支持发展服务业,先后出台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旅游业的意见,并将旅游业确定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同时明确提出“大力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工业、林业、商业、水利、地质、海洋、环保、气象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发展”[22],为旅游业和服务业创造了较为宽松的政策环境,促进了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现象。与此同时,在服务业领域尚未形成垄断性较强的服务企业,使得进入这一领域比较容易,也加速了旅游业与服务业的融合。

图1 旅游产业融合动力机制模型

总之,旅游业在外部环境影响下,在来自需求的拉力、企业内部驱动力和技术创新推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旅游产业融合的持续性动力机制(如图1),促进旅游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融合,增加了传统产业的附加值,延长了产业链,实现了部分传统产业的功能置换与创新。实现了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拓展了发展的空间,取得了旅游产业融合的效益。

三、旅游产业融合的路径

旅游产业融合的路径是指在产业融合动力机制作用下,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各种不同形式的状态。由于各种产业因自身的功能作用、技术优势、特征等的不同,以及它们与旅游业关联方式的差异,与旅游产业融合的途径或者方式也各不相同,经归纳整理,主要有以下四条路径:

1.“模块嵌入式”融合路径

“模块嵌入式”融合路径是指旅游业以价值模块的方式嵌入到其他产业链之中,成为产业链上的增值点,使其他产业具有旅游功能。混合型业态及旅游服务外包业务的开展,都是对这种效应的诠释。以差旅管理为例,差旅公司针对各类企业的出差旅行、会议展览、奖励旅游和商务考察的需要,提供专业化咨询、系统化管理与全程化服务,将以往的旅行社业务嵌入到其他公司的整体运作当中。模块化的发展模式意味着经济资源的升级,组织、网络、信誉和社会资本等高级资源成为了主导因素,超越了以往旅游业发展的推动要素,加快了旅游业与网络社会的紧密联系,实现了旅游业的转型升级[1]。

2.“横向拓展式”融合路径

“横向拓展式”融合路径主要是指旅游产业向其他产业如第一、第二产业以及除了旅游业的第三产业不断拓展融合的方式,“横向拓展式”融合强调旅游产业的拓展方向是旅游产业外。旅游是需求导向的产业,需求的多变性要求产品的多变性,因此旅游产业要在更广泛的范围中挖掘、打造更丰富的具有旅游价值的要素,并不断把这些要素融入到自己产业之中,使旅游方式、旅游产品不断创新,以多变的盈利模式扩展价值空间。如工业、农业旅游等丰富多彩的旅游形式,就是旅游业通过横向的拓展,把其他产业的资源融入到旅游产业中,使得旅游资源的外延不断拓展,旅游资源不断丰富,这与麻学锋、张世兵和龙茂兴(2010)等人提出的资源融合路径相似。这种融合方式的主要特点是把其他产业资源不断融合进来,旅游资源这个环节不断扩张,而旅游产业链上的其他环节几乎变化不大,或者没有改变。

3.“纵向延伸式”融合路径

“纵向延伸式”融合路径则是指在旅游产业内价值链的纵向延伸。这和横向拓展不同之处在于融合的方向。传统的旅游经营模式是旅行社向饭店、景点、车船公司等分别订购单项旅游产品进行打包组合然后卖给旅游者,而现在旅游者可以从网上直接订购,旅游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旅游爱好自由选择搭配酒店和航班,携程网、亿龙网、去哪网等就是其中的典范。现在这些旅游网络平台不断向产业链的前后端延伸拓展自己的业务,使得旅游业出现纵向延伸式的融合。

旅游产业的最大特点之一是游客的异地活动,旅游产业的融合还表现在旅游产业链的空间延伸,如客源地的旅行社与目的地、中转地的旅游资源对接,形成一条无缝衔接的优质旅游线路,在增加对游客吸引力的同时,也可增加旅游经济价值[7]。

图2 旅游产业“交叉渗透”融合路径解释

4.“交叉渗透”融合路径

“交叉渗透”融合路径可以说既包含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横向拓展又包含纵向延伸,不同产业与旅游产业交叉渗透出现兼具多个行业特征的新型服务业业态的过程。这种融合表现为相互渗透和交叉,从而使得融和后的产业兼具旅游业的特征,与原有的旅游业形成了既替代又互补的关系。可以更形象地表达就是将旅游业转化为“液态”,灌注到不同产业之中,与相关产业融为一体[12]。或者把不同的行业披上旅游的外衣,并逐渐渗透融为一体。这是旅游产业融合的主要路径,大部分旅游产业融合可以归为这一类。如修学旅游、医疗旅游、会展旅游、邮轮旅游、旅游地产、迪斯尼主题公园旅游、新天地都市休闲旅游等新兴业态,这些都是不同的行业与旅游产业通过不断的交叉渗透,最终融为一体出现新的业态。可以用图形来进一步说明交叉渗透融合这一方式,如图2所示。

四、促进中国旅游产业融合的政策选择

产业融合化发展不仅从微观上改变了产业的市场结构和产业绩效,而且从宏观上改变了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产业融合是传统产业创新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有利于产业结构转换和产业升级,提高一个国家的产业竞争力[23]。在产业融合的新趋势下,应该如何制定促进中国旅游产业融合的政策措施?根据旅游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和融合的路径分析,可以从促进产业融合动力机制发挥,创造旅游产业融合的外部环境方面来考虑制定出促进中国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

1.政府要为旅游产业融合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良好的政策环境可以促进产业融合的发展。目前旅游产业融合的实践主要是得益于国家对服务业和旅游业的大力支持和旅游业作为新兴经济领域,各种管制和垄断尚未形成。但是随着旅游产业融合的不断深化,就会涉及成熟的经济部门,原有的政策措施或者管制措施如果不及时调整,就会影响到旅游产业融合进一步发展。因此,政府要进行规制机构改革,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创造良好的支持环境。

2.企业是产业融合的主体,制定激励企业的政策

在充分认识企业是旅游产业融合主体的基础上,顺应旅游产业融合的发展趋势,在观念上进行创新、战略上实施转变,从多方面、多角度促进企业进行的融合。国家通过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财政税收政策、金融等政策措施来激发内在的驱动力,鼓励企业进行跨界经营、混合兼并、实施战略联盟等行为,从而实现资源的合理流动,在技术和市场开发方面共担风险。着力培育有竞争力的大型旅游企业,充分发挥大型旅游企业在产业融合中的主体作用。但在促进旅游与其他企业一体化综合发展、做大做强的同时,要防止垄断的产生,防止市场的畸形发展。

3.鼓励技术创新,发挥对旅游产业融合的推动作用

从产业融合理论的角度来看,技术创新是技术融合与产业融合的重要条件和保障。技术创新使旅游业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增添新的内容,加速了旅游业的产业融合和结构优化的步伐,是旅游产业融合的直接推动力。因此,政府应重视和鼓励关联度高的产业技术创新,尽快把一些高新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尽快应用到旅游产业中,为旅游产业的融合搭建公共技术平台。鼓励与旅游相关的技术研发、推广,对进行技术更新的旅游企业给予政策支持。

4.引导旅游消费,实现需求对旅游产业融合的拉动

旅游产业融合是以旅游者的需求变化为导向的,旅游需求的多样化是促成旅游产业融合的主要因素。可以从改变人们当前的消费内容和工作方式来创造新的旅游需求入手。目前对旅游消费需求的制约主要不是来自于收入,而是闲暇的时间问题,由于假日改革等方面的原因,带薪假期不能实现,使人们的出行受到约束,对旅游的消费停留在初级的状态,旅游消费结构升级缓慢。因此可以通过假日改革等措施引导旅游消费,拉动旅游经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旅游需求不断升级,就会实现对旅游产业融合的拉动。

5.发展旅游教育,消除旅游产业融合的人才瓶颈

在知识时代,唯有重视人才和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旅游产业融合的发展对跨行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高端、复合型旅游人才是实现旅游产业融合的关键。在旅游教育中,要以大旅游的思维,以产业融合的范式去理解旅游业发展空间,培养具有融合战略观、跨行业驾驭能力、多业务水平的人才,适应未来行业发展需要,消除旅游产业融合的人才瓶颈。因此,要根据产业动态进行旅游教育体系的调整,既要培养提供行业基础服务的技能型人才,还要培养创造性人才。

标签:;  ;  ;  ;  

中国旅游业一体化的动力机制、路径与政策选择_旅游产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