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的运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规律论文,过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以来,许多学者都从各自不同的视角对其加以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的理论体系正日益完善和成熟。而在这一理论体系中,必然应当包括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的作用发挥与实际运用问题的研究。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科学认识路线的要求和体现,而且有利于我们在新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使之更加科学、高效和自觉。
一、充分认识和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是发挥其作用的首要前提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是对具体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的抽象概括和理论提炼,它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具有导向和制约作用。怎样才能更好地运用该规律、发挥其作用,一个首要前提就是充分认识和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
(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是客观存在。尽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在若干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社会个体之间进行的互动过程,但这丝毫不能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特点。第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的客观性源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的物质利益动因。马克思曾经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1](P82)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和教育对象都是有血有肉的物质的人,生存和发展问题是其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以此为前提,他们认识和判断某一政治观点、道德品质等是否正确科学的标准,就是这些政治观点和道德品质是否符合其自身的经济利益和物质需要。可以推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教育者施教、教育对象受教以及二者之间进行的思想互动都受制于其自身的经济利益和物质需求的满足程度。第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对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具有制约作用。这种制约作用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制约着教育主客体主观能动性的性质及发挥程度。当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够科学认识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时,其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展的具体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就是正确有效的,并且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利用规律。反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则是偏颇低效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越强,导致的思想政治教育负面影响也越大。同时,就教育对象而言,如果不能理解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就不会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到这一过程当中,则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空间就相应缩小,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成效也随之降低。第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无论如何隐蔽、变化及发展,它终归可以被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所认识和掌握。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主体、教育客体及中介手段等构成要素总以不同的方式结合并表现着其间的本质联系和发展趋势,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只要注意分析得失、总结经验,就可以发现和得出客观存在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规律来。
(二)积极参加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是认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的必要条件。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是指人们为实现某种主观目的而进行的能动地改造现实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它在人的认识活动中占据最为基础的地位。依此类推,要想认识和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积极参加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无疑就成为一项基础要求和必要条件。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是认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的动力。这主要是就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科学性的需要而言的。为了将一定社会或阶级所倡导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等顺利转化为社会成员的自我意识,思想政治教育者就必须了解和熟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各构成要素及相互联系,并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巧妙地加以运用和发展,这些无疑推动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的认识进程。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为认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提供经验教训。所谓“实践出真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的认知和获得并非唾手可得,而是依赖于人们反复多次的实践和艰苦探索。成功有效的实践为认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提供感性材料和理性经验,经过若干次这样的积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规律性的东西也就清楚地体现出来而被人们所揭示和认识了。同样,失败低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在使人们经历了多次挫折之后,其客观规律也就从反面清晰可见。第三,人们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的认识有赖于具体实践的检验和衡量。人们对事物客观规律的认识是不可能一次完成或全部完成的,这是一个由不认识到认识,由不全面、不深刻的认识到较全面、较深刻认识的无限发展过程。因此,在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的认识过程当中,人们往往受到自身既有认识水平和外界客观条件的诸多限制,以至不能获得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的完全认识和科学把握。所以,积极参加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把握其科学规律,并在反复实践中不断修正和补充已有认识,就成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应有之义和时代内涵了。
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的重要条件
尊重规律、以规律为行动指南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基本前提。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主体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完全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在充分认识和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的前提下,主体人还必须积极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不断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加以运用和发展。
(一)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所谓主观能动性,就是指专为人所有的认识和改造外部世界的积极主动的属性。在人类实践活动当中,虽然客观规律事物所固有并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对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具有决定作用,但主观能动性仍然不会听任摆布,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那时就将被人们熟练地运用起来,因而将服从他们的统治。”[2](P323)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主观能动性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具体地讲,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助于更深刻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各个阶段、各个时期,它拥有自身固定不变的规律,如任何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都遵循其基本规律,即思想政治教育者依据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凭借一定的教育中介和环境,在受教育者既有思想实际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教育,从而解决其基本矛盾,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一致发展。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又是一项时代性很强的实践活动,随着社会的前进和时代的发展,其规律的具体内容又会有相应的调整或变动。例如在当今科技手段日新月异发展的形势下,运用先进科技手段来增强教育效果成为时代要求和现实可能,则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就要创新发展。此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极为重要,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必须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采用全新的教育方式、手段解决诸多的新矛盾,从而更为深刻地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开创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二)思想政治教育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处于引导和主体地位,其主观能动性发挥与否及发挥程度的大小都直接影响到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的认识、掌握及运用状况。第一,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使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各构成要素顺应其自身规律而相互作用,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目标。这是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者主观能动性的基本内涵,必须反对那种认为一谈到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意味着超越控制客观规律等的片面认识。在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每一位思想政治教育者面临外界诸多的既定的人和物,包括同行的其他思想政治教育个人或组织、千变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以及一定的能够应用的教育中介和更广大范围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怎样才能将这些纷繁复杂的因素之间的联系理顺并加以协调控制,就是顺应思想治教育过程规律的涵义所在。第二,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的基础上,优化组合各具体规律,从而使具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结果按照自身的意志轨迹发展。这是对辩证唯物主义的规律论和条件论的深入发展和具体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规律论和条件论认为,规律和条件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区分,任何一种条件的存在和变化都有其规律可循,而任何规律在一定情况下都是条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是一个内容丰富的完整理论体系,其中的各规律并不是单独发生作用,而是迭加在一起共同对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起支配作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充分掌握整个规律体系的框架结构基础上,了解教育对象的实际需要,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创设出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最终在反复多次的教育活动中达到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的最佳运用效果。
(三)教育对象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随着现代社会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信息资源的共享已成为潮流和定势。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以往那种台上讲报告、台下做笔记的单一形式早已被平等对话、双向交流所取代,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日益引起关注和重视。在这一时代背景之下,发挥教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使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的运用更加充分和科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第一,高度重视教育对象对教育者的能动作用是发挥教育对象主观能动性的认识前提。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对象所接受的外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不仅仅来源于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传送。在信息传播业飞速发展的当今时代,除了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外,互联网已经异军突起,正在以全方位渗透的态势将触角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对人们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所有这些都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信息源,五花八门、良莠不齐的信息以势不可挡的速度和强度包围着教育对象,这无疑对思想政治者的主导作用和正面影响形成极大的冲击。相应地,教育对象主观能动作用的性质和数量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完成状况。教育对象发挥了正确的主观能动作用,就会积极配合教育者的工作,保证正面信息的顺利传递,减少负面消极信息的影响,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圆满结束。反之,就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妨碍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如期实现。第二,努力提供教育对象表达意见的时空条件是发挥教育对象主观能动性的现实基础。随着教育对象知识领域的不断拓展、思想政治品质的不断提升,其对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种种现象和各类新兴事物必然会形成自身独有的见解,并直接指导其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行为。如果思想政治教育者忽视甚至无视这种日益上升的主体性而一味单向传授、过多纯粹说教,其教育效果必定是苍白无力甚至令人反感的。适当地为教育对象提供一个表达和展示自我的机会,力求实现畅所欲言的民主沟通和交流,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在自由开放的气氛中得到讨论就成为新形势下最佳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方法。第三,及时引导教育对象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形成科学认识和深刻理解是发挥教育对象主观能动性的题中之义。虽然我们需要高度重视教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并积极为其提供各种时空条件,但是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区别于一般社会实践活动的具有阶级性的行为,它具有显著的计划性和正面性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归根到底是要实现本阶级利益,它在紧密结合社会发展实际的同时,必然又具有超越性的特点。它需要引导社会成员不拘泥于现实,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来对待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现象或挫折。因此,教育对象主观能动性发挥必定有一个极限,即其自由程度要以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和现存合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为限。总之,发挥教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和对其进行科学引导二者不可偏废。唯有如此,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的运用才能够科学、高效和自觉,才能够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成员的政治拥护和价值认同。
总之,新时期的思想政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如何使其继承优良传统并不断实现时代创新,是一项重大而迫切的历史课题。深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的理论研究并在实践中运用检验,并力求建立一套严密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反馈体制,就成为摆在广大理论和实践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基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