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意义_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论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意义_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论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当代论文,意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08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919(2005)01-0016-06

近年来,我国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无论是在追踪研究还是在理论研究上都取得了 长足的进步。但是也出现了值得注意的一种倾向,一些研究者不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谱 系和哲学话语系统之内,而是在现代西方哲学、后现代西方哲学话语系统之内对西方马 克思主义进行研究,其结果西方马克思主义被看作是一股反市场经济、反科技的“新左 派”思潮或者是“后现代”思潮,也导致了把一些本不属于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谱 系中的后现代思潮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进行研究。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方面是 由于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理论主题经历了不同的变化,另一方面则在于研 究者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起源和理论宗旨缺乏正确的认识,这就突显出重新研究和认 识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性质的重要性和当代意义。

研究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重要性和当代意义首先在于,只有通过研究早期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我们才能判定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一股什么性质的理论思潮。

对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起源,英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佩里·安德森在《西方马 克思主义探讨》一书中指出:“西方马克思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资本主义先进 地区无产阶级革命失败的产物,它是社会主义理论和工人阶级实践之间愈益分离的情况 下发展起来的。”[1](P117)应该说,佩里·安德森的这段论述是符合实际的。“一战 ”后,资本主义较为发达的西欧国家,按照俄国十月革命模式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运动 相继失败,在资本主义发展较为落后的俄国,革命却取得了成功,现实的巨大落差引发 了人们的理论思考。这种理论思考一方面指向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引发了什么是“ 马克思主义正统”的争论;另一方面出现了对流行于当时马克思主义理论唯科学论的实 证主义解读模式的反思和批判。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正统”,实际上也就是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本质,以及如何 做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问题。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是应该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看作是 行动的指南和方法,还是固守马克思主义的已有结论,不顾时间、地点和条件的转移, 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看作是解决一切问题的万能公式。对此,卢卡奇指出:“我们姑且假 定新的研究完全驳倒了马克思的每一个个别的论点。即使这点得到证明,每个严肃的‘ 正统’马克思主义者仍然可以毫无保留地接受所有这种新结论,放弃马克思的所有全部 论点,而无须片刻放弃他的马克思主义正统。所以,正统马克思主义并不意味着无批判 地接受马克思研究的结果。它不是对这个或那个论点的‘信仰’,也不是对某本‘圣’ 书的注解。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问题中的正统仅仅指方法。它是这样一种科学的信念 ,即辩证的马克思主义是正确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只能按其创始人奠定的方向发展、 扩大和深化。”[2](P47—48)卢卡奇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正统并不在于死背马克思主义的 具体结论,而在于如何正确地运用其辩证方法。卢卡奇的这一观点得到了科尔施、葛兰 西的支持。科尔施在《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一书中把马克思主义规定为“理论和实际相 统一”的“总体性理论”;而葛兰西则强调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并非是某种决定论式的公 式,而是一种历史方法论。“问题不是要‘发现’‘决定论’的形而上学规律,甚至也 不是要确定‘普遍的’因果律,而是要弄明白,以某种规律性和自动性发挥相对经常的 力量是怎样在历史演变中形成的”。[3](P487)根据以上对马克思主义正统的理解,早 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反对当时共产国际在西方共产党内推行“布尔什维化”运动, 反对在西方革命中教条式地照抄和照搬苏联十月革命模式,主张根据西方社会的实际情 况,探寻适合西方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在他们看来,同俄国社会相比,西方的资本主 义较为发达,西方资产阶级不仅利用其暴力机关对无产阶级实行政治统治,而且还利用 其在市民社会中的文化领导权,向无产阶级输灌其思想道德文化观念,使无产阶级屈从 于资本主义的文化统治。因此,对西方革命而言,革命的关键在于无产阶级的主观精神 成熟与否,革命也不能简单地采取暴力革命的方式,而应该采取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 在内的总体革命模式。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认为,当时西欧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无产阶 级的主观革命精神的匮乏,它是由商品经济所产生的物化意识和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所 造成的,这就突现出意识形态斗争和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批判功能的重要性。但是 当时流行的却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科学主义的实证主义解读模式,这种解读模式把 马克思主义哲学归结为一种以近代理性主义哲学思维方式为基础的知识论哲学,无法展 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价值性与现代性质,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的价值和命运的 真正关怀。由此,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尤其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问题 的研究,特别重视阐释马克思所实现的哲学革命变革的意义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质 ,并由此形成了一种与苏俄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的西方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从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出,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起源于对西方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探 索,由于西方的社会历史条件与文化传统不同,因此他们所提出的马克思主义革命模式 和理论模式,均不同于当时马克思主义阵营中处于主导地位的苏俄模式,并由此引发了 一系列理论争论。这些理论争论原本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进程中的正常现象,但是由于受 教条主义指导思想的支配,导致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自产生起就处于被批判的地位, 其理论家或者作自我批评而留在西方共产党内,或者被开除出党,他们也被看作是“修 正主义者”或马克思主义的“异端”,仿佛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是20世纪马克思主 义发展的内在组成部分。但实际上,如果我们突破教条主义思想的束缚,遵循马克思主 义“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辩证法和与时俱进的精神,那么即便其理论可能存在着内在 缺失,我们也应该把西方马克思主义置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谱系中予以考察,也就是说,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进程中,在西方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理论形态 ,可以说这是我们正确研究、认识和定位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前提。

研究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性和当代意义还在于,他们在探索马克思主义哲 学真谛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值得我们研究的重大理论问题,研究和回答这些理论问 题必将从根本上推进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特质的认识。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强调应当从现代哲学的视角来理解和阐发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特质。他们指出,相对于近代哲学,马克思实现了哲学的基本原则、哲学的研究对象 、哲学的功能和哲学形态的根本转换。如果说近代哲学是以理性为哲学的基本原则,并 从理性主义哲学思维方式出发,把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作为哲学 的研究对象,并把“整个世界”划分为“现象世界”和“本体世界”,将哲学的任务和 功能看作是把握整个世界的绝对本质和普遍规律的话,那么,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哲学则 是以人类实践和实践论哲学思维方式作为哲学的基本原则,把纳入到人类实践范围内的 自然和人类社会历史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把如何求得人的自由和价值的实现作为哲学 的根本任务。可以说,近代哲学主要是一种知识论形态的哲学,而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哲 学则是一种现代哲学形态的实践论哲学,只有立足于现代哲学的立场,才能真正理解和 阐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涵。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由此批评当时的马克思主义理 论家不懂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近代哲学的这一原则区分,而是把近代理性主义哲学思维 方式和自然科学实证主义研究方法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形成了唯科学主义 的、实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模式,从而钝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价值向度 ,无法对抗商品经济的物化意识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侵袭,导致无产阶级主观革命意 识的匮乏。针对这一现象,卢卡奇强调只有“总体性的辩证法”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方法论基础,和“自然科学实证主义方法”用孤立、静止和无批判的立场看待和分析社 会现象不同,“总体性的辩证法”则坚持从全面和历史性的立场看待和分析社会现象, 从而把握社会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保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批判价值向 度。同时,“总体性辩证法”是以“人类实践”为基础的、仅限于社会历史领域“主、 客体相互作用的辩证法”,这也决定了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只能是“人类社 会历史”;而科尔施和葛兰西则从哲学研究对象转换的角度批判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唯科学主义、实证主义的理解。科尔施在《卡尔·马克思》一书中明确肯定,外部自然 虽然具有优先性,但它并非是马克思哲学的出发点。因为外部自然只有纳入到人类实践 领域才能对人类社会历史产生影响,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只能是作为社会范畴 的自然。葛兰西则强调哲学并不像自然科学那样去研究物质的物理、化学属性,它主要 考察物质是如何被纳入到人类实践活动中,而成为人类生产力要素的。因此,决不能立 足于自然科学唯物主义的立场来理解和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4]

根据以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阐释,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从不同的角度对传统 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进行了批判。卢卡奇在《历史和阶级意识》一书中把恩格斯的自 然辩证法和列宁的反映论都当作实证主义思想加以批判。在他看来,恩格斯“错误地跟 着黑格尔把这种方法(指辩证法——引者注)也扩大到对自然界的认识上。然而辩证法的 决定性因素,即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在作为范畴基础的现实中 的历史变化是思想中的变化的根本原因等等,并不存在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中”。[2 ](P51)而卢卡奇则把列宁的反映论看作是一种非辩证的思维方式,并必然导致思维与存 在的僵硬对立;科尔施在《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一书中强调立足于知识论模式来解释马 克思主义哲学,实际上是回到已经被马克思所超越了的思维与存在、主观与客观的二元 对立的近代哲学上了;葛兰西则是通过评论布哈林《历史唯物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 社会学通俗手册》,来批判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证论的理论解说,指出由于布哈林脱 离辩证法和实践,按照自然科学的方法去建立马克思的政治和历史理论,因此必然导致 形而上学或机械庸俗的唯物主义的错误。葛兰西还特别批评布哈林把自然科学方法直接 引入到历史和哲学研究中,用自然科学的因果律取代历史辩证法的错误,指出这种企图 把历史中的每一事件都归结为某种单一最后或终极原因的做法实际上是一种旧式的形而 上学,忽略了自然规律和历史规律的区别。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以及对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 的批判,实际上给我们提出了若干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可以归纳 为:(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问题,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近代哲学还是现代哲学。与 此相联系,作为近代哲学和作为现代哲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形态应该是怎样的。 立足于近代哲学的视野,必然会形成知识论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立足于现代哲学的 视野,必然会形成实践论哲学形态或人学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该说,早期西方马 克思主义哲学家提出的这一理论问题依然是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需要进一步研究 的重大理论问题,它关系到我们会用怎样的方式和哲学原则来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 体系;(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问题。这个问题和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 质问题是紧密相联的。知识论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将“整个世界”作为自己的研究对 象,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作是一种包罗万象的哲学。而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则强调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和问题域的,这个独特的研究对象和问题域就 是人类社会历史,在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就是历史唯物主义。这并不是说马克思 主义哲学没有自己的自然哲学,而只是说这并非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题。正因为如此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尤其强调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的历史性特征。(3)马克思主义哲 学的本质和功能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到底应该是作为辩证法的方法论还是一种 体系哲学,对这一问题的解答关系到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与 此相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应该是其批判价值性功能还是科学认识功能,这就突现 出应当如何正确解决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性与价值性的关系问题。认真研究早期西方马 克思主义理论家所提出的以上理论问题,无疑是有助于我们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质 以及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化的。

研究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性和当代意义还在于:它同后来的西方马克思主 义虽然在理论的侧重点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同,但他们也存在着密切的理论渊源关系,从 根本上奠定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题,规定了其理论发展的基本轨迹。法兰克福学 派以后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或者是认同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价值取向,或者是 对他们的理论提出批评或者对他们的理论进行回应,在此基础上展开技术理性批判、社 会批判和哲学文化批判,因此弄清楚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性质与特点,对于 正确评判后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得失具有重要的意义。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规定为一种现代哲学,他们是在两个层 面展开这一规定的。一是从哲学本体论的层面上,他们通过批判近代理性主义哲学思维 方式,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近代哲学的超越,批判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科学主义 、实证论的解读模式,重新确立了实践论的哲学原则和哲学思维方式,形成了以人类实 践为基础,以人类社会历史为研究对象,以探求人的自由和价值实现之道为己任的现代 实践唯物主义哲学或实践哲学本体论,他们的以上观点规定了“二战”以后西方马克思 主义理论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二是强调上述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必 然要落实到社会和文化道德价值层面以及人的日常生活层面,实现对人的价值和命运的 关怀。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就是通过技术理性批判,揭示了西方现代化进程中物的价值上 升,人的价值被贬损并屈从于物这一异化现象;而卢卡奇的阶级意识理论、科尔施的总 体性理论和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则侧重于从意识形态批判的视角,强调日常生活批 判、文化道德价值批判和意识形态批判对于夺取文化领导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早期西 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所讲的文化心理革命主要包括技术理性批判、文化价值批判和意识 形态批判,批判的目的在于夺取文化意识形态领导权,形成无产阶级统一的集体意识, 找寻作为整体的无产阶级的自由和解放之路。他们的技术理性批判和社会文化批判又为 后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继承和发扬光大。

首先,我们探讨“二战”后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问题的 研究。如前所述,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实际上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哲学阐释为一种 近代意义的实证科学,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该是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因此他们突出 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观向度,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性质。“二战”后的西方 马克思主义流派对于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了回应,这种回应既有继承和发展, 但同时也有批评和理论研究重点的转向。从继承和发展的角度看,“二战”后的西方马 克思主义流派均认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现代哲学的价值取向,均把研究的问题域指 向了社会历史领域,这一点在阿尔都塞、弗洛姆、萨特身上最具代表性。阿尔都塞从“ 科学和意识形态对立论”这一理论总问题出发,通过对青年马克思思想发展道路、马克 思主义和人道主义、马克思和黑格尔辩证法、历史观关系的考察,强调马克思对于近代 哲学的断裂性以及马克思实现哲学变革的革命意义,强调马克思所创立的科学新大陆为 历史科学;弗洛姆则继承了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人道主义化的做法, 结合精神分析学找寻上层建筑(意识形态)作用于人的中介环节;萨特则通过对“人学辩 证法”和“历史人学”的论述,进一步突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观向度。从批评和理 论研究重点转向的角度看,阿尔都塞并不否定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 的理论工具,具有其意识形态的职能,但是并不能由此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归结为意识形 态,阿尔都塞理论的重点是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性的内涵以及与其意识形态职能的 关系。与阿尔都塞具有相同价值取向的则是分析学马克思主义,他们运用分析哲学的方 法,厘清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以保证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清晰性与严密性。因此 ,他们和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注重马克思主义的主观向度和价值性不同,他们则 注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严密性和科学向度,这种理论侧重点的不同可以看作是对早 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问题的反拨、对话与回应。

其次,我们再来分析“二战”后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对于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 批判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二战”以后,新的科技革命导致了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巨大 变化,整个社会进一步朝着高生产、高消费的方向发展,一方面是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 社会物质财富的迅速增加,另一方面为了资本追求利润的需要,资本主义社会在全社会 范围内宣扬消费主义的文化价值观念和生存方式,制造和人的生存无关的“虚假需求” ,这种需求并不是人们的自主需要,而是一种被控制的需要,这使得人们沉醉于商品消 费中,并把商品消费作为幸福本身来体验,这意味着当代西方社会对人的控制已经深入 到人的内心世界,人的心灵世界已经处于被支配的境地,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社会生产 和生活总体化、一体化的现象。面对个体被社会总体所吞没这一现实,法兰克福学派继 承了青年卢卡奇的物化理论,认同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立场,结合现代西方哲学文 化思潮,对资本主义社会展开了哲学理性批判、社会批判和文化批判,形成了颇具特色 的社会批判理论。从哲学理性批判看,他们主要批判了实证主义哲学,并把实证主义哲 学等同于技术理性,通过这一批判力图建立以否定性为特征的辩证理性;从社会批判的 角度看,他们主要分析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统治方式的变化,揭示了当代西方社会的总 体异化特征和单向度性;从文化批判的角度看,他们通过对文化工业、以消费为目的的 大众文化的批判,力图使人们从这种异化的文化束缚中摆脱出来,恢复人的自主需要和 爱欲,建构一种新的生产性社会性格和社会文化心理。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将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技术理性批判、意识形态批判进一步拓展到了人们的日常 生活世界,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空间的拓展创造了条件。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他们和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同侧重点和不同的理论属性。从理论侧重点看,早期西方 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关注的是作为整体的无产阶级的自由和解放问题,因此他们比较重视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的研究和意识形态批判;而法兰克福学派关注的则是在社会发 展日益总体化发展趋势下的个体的自由和解放问题,因此他们较为忽视对马克思主义哲 学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理论的重点主要在于日常生活批判和文化批判。从理论的归宿 看,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或者是西方工人党的领袖,或者是党内著名的理论家, 即便他们的理论存在着若干缺陷,但是他们都不失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但是法兰克福 学派无论从思想来源还是从人员构成来看,都是非常庞杂的,除了他们认同马克思对资 本主义的批判立场,认同和发展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所确立的批判主题之外,他 们在政治立场、理论归宿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异,马克思主义的成分因人而异,不宜 用某种既定的理论框架来裁减或评判他们的理论,他们的理论本质上是用被他们“西方 化”后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分析和揭示当代西方的社会问题,最终建立一种不同于现 实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社会。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进一步将批判的视阈指向了生态自然领域,将人的自由解放与 生态批判有机地结合起来,他们将技术理性批判具体化为对“控制自然”观念历史演变 及其生态效应的考察;他们对消费主义文化的批判集中于对异化消费的揭示以及对建立 新的需要观的探讨;他们对人的文化心理的重构体现在他们批判了将“劳动和闲暇”对 立起来的二元论的幸福观,要求建立一种劳动一元论的幸福观;他们对未来社会的建构 体现在他们对于“稳态经济”、“分散化”技术和“非官僚化”劳动管理过程的论述上 。[5]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进一步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视阈,而且也在某种程 度上回归到历史唯物主义经典主题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问题上,突出了制度的正义性对生 产力发展方向和后果的决定性影响。

总之,无论是从“二战”后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的研究 看,还是从他们的社会批判理论看,他们和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都存在着理论上的 渊源,这种理论上的渊源既体现在他们对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所提出的理论主题 的继承和发展上,也体现在他们对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批评和理论研究重点的转 向上,这也决定了只有深入研究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在这一理论传统和理论谱 系中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才能真正科学地评判其理论得失。

问题在于,由于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传入中国学术界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 当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解读模式在当时被看作是唯 一的正统,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被看作是革命导师和革命领袖的正确思想的发展史, 革命导师和革命领袖的哲学思想是不容质疑的。由于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哲学 基本理论上批判的重点恰恰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模式,并且对恩格 斯的自然辩证法和列宁的反映论提出批评意见,因此他们被置于马克思主义的对立面或 异端予以研究和评判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这使得当时的研究不可能真正深入到早期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内部,科学地评判它们所提出的理论问题,而是停留于东西方 马克思主义理论具体观点的简单对比。似乎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违背马克思主义 创始人原意,是按照西方哲学或现代西方哲学某种流派的精神曲解、肢解、融合马克思 主义理论的一股非马克思主义思潮。这种情况说明,重新研究和反思早期西方马克思主 义哲学,提炼和回答他们所提出的理论问题,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同时随着当前我国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不断走向深入,这也是可能的。这不仅决定了我们能否真正把握西 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实质和理论传统,而且也决定了我们能否避免脱离西方社会主义运 动、脱离西方社会历史条件,将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误读为一种自说自话的哲学理论, 将本不属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传统中的思想流派纳入到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进 行研究。

标签:;  ;  ;  ;  ;  ;  ;  ;  ;  ;  ;  ;  ;  ;  

论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意义_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