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时期形势下建筑管理面临很大挑战,为了适应新技术和新设备,提高现场的工作效率,必须对现有的管理工作进行创新,例如在管理思想方面创新,在管理制度方面创新,在工程技术方面创新。通过创新可以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以后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下面就对这些方面进行分析,希望给有关人士一些借鉴。
关键词:新时期;建筑管理;创新思维
1建筑管理中所面临的问题分析
1.1过度依赖以往经验,欠缺重视工程管理的意识
建筑工程管理中有效、科学的管理技术是保障建筑整体质量的关键,是建筑施工中必不可少的因素。所以,建筑工程管理中改进管理模式和提高工程管理力度是主要内容,但是现阶段大部分建筑工程管理人员不能对管理意识进行高度重视,尤其是建筑企业基层管理人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第一,工程基层管理人员,这部分管理人员受到传统管理理念和模式的影响,并且实际操作中经常是依据个人总结的经验进行操作。第二,建筑工程施工的时候,没有完善的现场条件,不能对工程项目进行科学的管理。在中小型建筑企业中没有充足的管理人员,尤其欠缺专业的管理人才。第三,社会和建筑行业不重视工程管理,导致工程管理形式化。
1.2建筑管理中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
在建筑管理中必须按照制度管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当前管理中各项制度不健全,导致管理工作无章可循,管理效果十分有限,在管理中还容易出现矛盾,降低管理的实效性。由于时代的不断发展,各项先进的技术在建筑领域应用,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要求管理方式适应现代技术,必须对管理制度进行创新,但是当前很多建筑企业还在使用旧的管理理念,不能很好的适应市场变化,例如在管理制度方面没有明确分工,管理范围没有细致划分,管理责任没有落实到个人,当建筑现场出现事故后相关部门互相推诿,最终只能对部门进行惩罚,而惩罚不能落实到个人,其惩罚效果有限。
1.3创新型人才缺失
我国的建筑行业的大多数从业者是从事简单劳动的普通劳动力,人才基数较少,创新人才更是十分稀缺,创新型的建筑管理人才缺失是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主流问题之一。另一方面,对于人才的培养机制不够健全,加之缺乏科学合理的培训服务与考核,导致年轻一辈难以成长,而老一辈的管理人员思想相对僵化,这些都导致我国建筑工程的创新型人才难以快速成长形成。此外,由于建筑工程管理在体系上主要将工程进度作为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评价体系,过于单一的指标也是导致管理人员思维僵化的根本原因,阻碍了创新思维的进一步发展,不能令工程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改革。部分优秀的工程管理人员重新择业导致了人才的流失,新鲜的血液不能及时补充,又使得人才缺失的现象进一步加剧。
2新时期形势下建筑管理中的创新思维分析
2.1分析对组织机构创新的举措
在进行建筑管理创新过程中,必须对组织机构进行创新,第一点,建立专业的工程管理部门,主要职责就是对建筑工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管理,优化组织结构,提高管理效率。在管理中该部门是建筑管理主体,具有其自主性和独立性。对于该部门的成员构成而言,可以从单位内部选拔,但是人员要求必须严格,例如要有多年的工作经验,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具有多年的实践操作经验,无论在工程技术、文化水平方面,还是在管理知识、硬件设施方面都可以帮助到基层的管理人员,同时在进入岗位之前要进行系统化的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此基础上还应该建立完善的责任制度,清楚管理人员的责任义务,将所有工作都落实到个人,保障工程安全与质量。
2.2分析在管理理念方面的创新
管理理念的创新与管理机制的完善是提升工程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建筑企业的管理人员应当扭转固有思想,在意识到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后,加大管理制度与管理方法中创新思维的体现,在评价标准、考核标准与实际操作中注重创新思维的应用,如评价体系加大创新权重、施工会议加入创新讨论环节、借鉴优秀企业与项目创新案例等等。
2.3分析在工程技术方面的创新思维
在实行工程管理项目的过程中,企业要促进自身技术的创新。随着社会的逐渐发展推进,人们对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一成不变的传统施工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很多建筑设计的需求,对相应设计的事实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持。具体的工作内容,可以从企业的施工设备进行入手,将使用工具和设备进行创新,对新器备的使用要对员工进行技术培训,促进他们对新型产品的认识和适用。采取创新的管理方式,新的生产方式,将产品竞争的附加值进行增加,促进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实现市场价值,提高管理水平。要促进自身具备较为先进的管理方式,增加计算机技术的使用,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将施工水平和质量进而提升。
2.4分析人才培养创新
决定建筑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是专业人才。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相比而言,我国建筑产业劳动力体系数量充足、劳动力廉价、教育水平低,正是由于这些,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恰恰相反的是,行业部门对人才培训不重视,抱着走过场的心态,从而造成培训人员良莠不齐,培训质量参差不齐,对建筑工人的教育培训无法达到理想效果。建筑企业应当编制建筑产业工人培训操作规程,各级主管部门则应加大投入和监管,通过和教育研究机构合作,对员工开展培训工作,将培训落到实处,切实提高产业工人的“工匠精神”和技术水平。定期对员工进行阶段化考试,进行绩效考核。
2.5分析绿色建筑管理创新
相比较普通建筑工程管理来说,绿色建筑管理能够对工程资金进行快速的回流,形成一定的收益,普通建筑管理方式具有比较长回报周期、利益回收缓慢,不能积极的调动企业人员积极性,绿色建筑管理应用中能够兼具比较长远的利益,尤其是生产方面。管理机制和绿色评估融入到建筑工程管理中,能够很大程度上改变企业耗能习惯,提升创新能力以及管理水平。建筑工程实际管理的时候,为了能够构建有效的绿色管理体系,需要所有部门团结协作,如招投标、设计复核、建设现场、招投标、质量监督、安全监控等,主动积极的评估和审查相关问题,实现标准化绿色制度的制定,达到定量评价的目的。
3总结
通过以上对新时期形势下建筑管理中的创新思维分析,发现在建筑管理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在建立专业的管理部门后,严格执行在组织机构、管理理念、工程技术的创新,保持管理部门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管理人员结合发展情况,及时提高自身的管理意识和创新意识,引领整个建筑企业在创新方面的进步,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邱玉华.地理设计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2]张弘韬.设计师创意驱动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
[3]夏缘缘.视觉设计基础课程的发展、演进与重构[D].天津大学,2014.
[4]王昀.城市公共设施系统设计实践与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4.
论文作者:陶勇斌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30
标签:建筑论文; 管理人员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 企业论文; 创新思维论文; 新时期论文; 人才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