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肢墙预应力楼盖结构顶层端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短肢墙预应力楼盖结构顶层端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王飞[1]2004年在《短肢墙预应力楼盖结构顶层端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通过两个短肢剪力墙无粘结预应力楼盖结构体系子空间结构模型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分析研究了这种结构体系的综合抗震性能,主要研究了这种结构体系4个顶层端节点的受力性能及构造措施,并对顶层端节点的设计方法及构造措施提出了设计建议。对x-y函数记录仪绘制试件荷载-位移滞回曲线分析,研究这种结构体系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综合抗震性能,结果表明只要进行合理设计能够满足抗震性能的要求,并对这种结构体系在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对“L”形短肢剪力墙顶层端节点的试验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并进行了电算分析。首先,主要从平面受力角度对顶层端节点传力机理以及影响抗震性能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阐明了不论在正、负弯矩作用下,顶层端节点主要是桁架机构的传力作用、斜压机构传力作用很小、而约束机构传力作用可以忽略不计。然后从空间受力角度对顶层端节点的受力特点进行探讨,主要研究扭梁、无粘结预应力筋及非预应力板筋对节点的作用,明确了这种结构体系顶层端节点的空间受力特点。最后针对顶层端节点的受力特点,对节点的设计方法提出了建议。这种结构体系的梁、墙截面宽度较薄且通常同厚,节点区有梁、墙纵筋,有板筋和无粘结预应力筋,节点区内钢筋过多,构造复杂,因此分析研究了顶层端节点采用的构造措施对结构体系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只要节点采用合理的构造措施,能够满足在结构达到非弹性变形前不发生先期的破坏。然后对顶层端节点内钢筋的锚固要求和搭接方案提出了建议。对“L”形短肢剪力墙内纵筋在不同受力阶段的应变进行整理分析,探讨了“L” 形短肢剪力墙端截面处中性轴在不同受力阶段的变化情况,分析表明其在负弯矩作用下主要是受弯,而在正弯矩作用下主要是受弯和受扭的共同作用。并对剪力墙肢端截面的设计方法提出了建议。本文还探讨了无粘结预应力筋在结构体系中的作用以及布置问题,并对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提出了建议。

傅剑平, 王飞, 游渊, 余向前, 白绍良[2]2005年在《短肢墙无粘结预应力楼盖结构顶层端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文中提出本文通过两个由短肢墙、无粘结预应力现浇板和梁组成的空间组合体结构模型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对采取两种不同构造方案共计4个顶层端节点的受力性能、传力机理以及进入节点区梁、墙肢钢筋的实测应变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短肢墙顶层端节点上部钢筋的粘结环境很差,梁端受弯屈服后,随着反复荷载作用,充分受力的负弯矩梁筋极易在节点顶部发生粘结退化甚至粘结失效,这种梁筋粘结明显退化和失效将对组合体的整体抗震性能带来较大的不利影响;短肢墙顶层端节点的传力机理不同于普遍框架柱节点,桁架机构是这类节点的主导传力机构;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短肢墙顶层端节点的构造措施提出了设计建议。

傅剑平, 王飞, 余向前[3]2005年在《短肢墙预应力楼盖结构顶层端节点受力性能有限元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在2个短肢剪力墙无粘结预应力楼盖子空间结构模型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基础之上,通过有限元分析,补充研究这类结构顶层端节点在不同水平配箍量条件下的受力性能,及梁端竖向箍筋部分进入节点区的受力性能,并对顶层端节点的水平箍筋用量,提出了设计建议。

余向前[4]2004年在《短肢墙预应力楼盖结构体系抗震性能试验研究》文中认为本文通过两榀短肢剪力墙与无粘结预应力楼盖结合而成的大空间组合试件在低周反复水平荷载作用下的试验,分析研究了这种结构体系在水平荷载(地震作用)下的受力特性。首先分析该结构体系中受扭梁的扭转问题,然后着重讨论了顶层边节点处短肢墙墙端弯矩、受弯梁梁端弯矩和受扭梁梁端扭矩在加载过程中的平衡关系以及弯扭重分配的规律,且对影响其分配规律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短肢墙墙端弯矩增大系数的取值。进一步对结构中受弯梁的有效翼缘宽度进行了讨论。最后提出了如何对短肢墙及受弯梁和受扭梁进行合理设计的问题。在讨论受扭梁的扭转问题时,主要从定性的角度,与文献[1]进行了对比分析。经比较,发现本文结构中受扭边梁所受的扭矩比文献[1]中边梁受到的扭矩小得多。分析其原因,作者认为主要是由本文跟文献[1]结构体系的不同导致受力性能的差异,并提出了受扭梁中抗扭钢筋的设计方法。在分析本文结构体系顶层边节点的弯扭重分配规律时,主要从受弯梁的梁端抗弯刚度、受扭梁和现浇板的组合刚度的比值变化出发,讨论了结构体系受到水平荷载的过程中,在平衡顶层边节点处的短肢墙墙端弯矩时,受弯梁梁端的弯矩和受扭梁梁端的扭矩各自所占的比例大小。结果表明,在试验过程中弯扭的比例是随着各构件的刚度改变而不断变化的。本文从定量的角度,根据试件的实测钢筋应变反算了受弯梁梁端的弯矩大小和受扭梁梁端的扭矩大小平衡墙端弯矩时所占的百分比,并通过电算分析,对影响弯扭重分配规律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讨论。针对本文结构体系在受到水平荷载作用时,受弯梁的有效翼缘宽度的问题,本文根据加载过程中受弯梁梁内纵筋和短肢墙墙肢范围内现浇板短跨方向的板筋实测应变的规律,结合翼缘部分裂缝发展规律,认为试件受到水平力作用时墙肢范围内的板筋与受弯梁梁肋内的上部钢筋一起作为整体参与受力。在考虑梁端负弯矩作用下的极限抗弯能力时,受弯梁的有效翼缘宽度可以近似算至短肢墙的肢端,即与短肢墙的肢长大致相同。本文还对结构体系顶层节点处短肢墙墙端的弯矩增大系数和现浇板无粘结预应力筋对结构体系抗震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讨论。最后总结以上的分析结果,对短肢墙、受弯梁和受扭梁及现浇板的合理设计提出了建议。

参考文献:

[1]. 短肢墙预应力楼盖结构顶层端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 王飞. 重庆大学. 2004

[2]. 短肢墙无粘结预应力楼盖结构顶层端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 傅剑平, 王飞, 游渊, 余向前, 白绍良. 建筑结构学报. 2005

[3]. 短肢墙预应力楼盖结构顶层端节点受力性能有限元分析[J]. 傅剑平, 王飞, 余向前.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05

[4]. 短肢墙预应力楼盖结构体系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 余向前. 重庆大学. 2004

标签:;  ;  ;  ;  

短肢墙预应力楼盖结构顶层端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