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_农业论文

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_农业论文

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可持续发展论文,几点思考论文,农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发展理论的新阶段,是农村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

1、经济发展理论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开始提出, 到现在已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大约在40年代末到60年代,这一时期的发展理论是以经济增长为中心,强调物质资本的积累,强调必须全面推进工业化,以提高国民生产总值。联合国第一个发展10年(1960~1970)提出的基本目标就是发展中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为此, 必须大力实行工业化,建设大量的工厂,资金则来自发达国家的援助和贷款。但实行的结果很不理想。落后国家存在的贫困、失业、不平等,以及生态环境、社会安全、贫富悬殊、道德品质等问题更为突出,原定的发展目标未能实现。因而从70年代后期开始转入从人的基本需求出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来考虑经济发展问题。1976年国际劳工组织在日内瓦召开的世界就业大会提出了从全体人民的基本需求出发来安排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需求战略。联合国的第二个10年计划确定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目标。在执行的过程中,由于人口、经济的发展,超过了自然所能承担的能力,生态环境遭严重破坏,如非洲地区植被破坏,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大量增加,干旱、沙漠化日益严重,动植物种遭严重损害等,其后果已危及人类本身的生存。1991年4月, 联合国粮农组织与荷兰政府联合召开了“农业与环境国际会议”,通过了关于“持续农业与乡村发展”的宣言,提出持续农业是采取某种使用和维护自然资源的基础方式,以及实行技术变革和机制性变革,以确保当代人类及其后代对农产品需求得到满足,这种可持续的发展(包括农业、林业和渔业)维护土地、水、动植物遗传资源,是一种环境不退化、技术上应用适当、经济上能生存下去以及社会能够接受的农业。1992年在巴西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了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持续发展的新发展观。进一步指出所谓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构成威胁的发展。这一新的发展观既提出了人与经济的发展与资源、环境所能承受的能力的持续与协调,又提出了现代人的发展与未来人的发展的持续与协调,把发展的指导思想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它不是对工业文明的否定,而是对工业文明所带来的消极面反思的成果,表明人类社会对与自然的关系的认识有了新的突破。我国1994年3月制定、 通过了《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从我国具体国情和人口、环境与发展总体联系出发,提出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相互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和行动方案,并在“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纲要中作了具体的部署,表明我国发展战略思想的转变。

2、农村可持续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发展道路的新阶段。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是社会的基本社区。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是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而在实践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必须研究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以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的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大大促进了现代化的进程。但我们也要看到由于我国人口多、耕地少,人均资源相对紧缺,生产技术比较落后,农村幅员又广阔,各地区发展极不平衡,农村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资源、环境、人口等多重压力和严重的困境。这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人口的递增与耕地锐减,耕地的负担日益沉重;②农业生产资源的破坏日益加剧,水土流失、水资源缺乏、森林锐减、草原退化、沙漠化严重;③农业生态环境受害严重,自然灾害频繁;④化肥和能源效应下降;⑤农业投入明显不足;⑥农民负担增加,文化素质不能适应现代化农业的要求。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农业的持续发展。因而中国农村的发展道路,只能从原有的靠大量增加资源消耗的粗放式的农业生产方式,转到尽量节约农业资源的消耗、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依靠科学技术,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

3、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生产方式的变革。 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涉及的面非常广泛,既有生产、技术、资源、环境、生态、人口、经济等技术经济因素,还有市场、分配、消费、生活、社会以及与之相联的政策、法律、法规、管理和人们的思想观念等社会、思想因素。涉及的产业既有大农业内部的农、林、渔业的发展和相互关系,还涉及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和相互关系。既有生产力方面的问题,又有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方面的问题。实际上研究的是怎样用一种新的指导思想来组织农业和农村的经济活动,既保证当代人发展的需要,又为后代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实行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是从原来的以向自然索取为基础的、靠增加资源和能源消耗为主的农业,向维护人与自然的协调、靠科学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主的生产方式的转变,是生产方式的变革,也是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既然是农村生产方式的变革,那么要实现它,就必须从两个方面来着手,既要从农业和农村的经营体制方面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又要从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来考虑。

二、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经营机制的变革,实质是工农利益的调整,提高农业效益。

4、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经营机制的进一步变革。 农业产业化的涵义,《人民日报》有段概括,认为“它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当地农业的支柱和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把产供销、贸工农、经科教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的经营体制。”(《人民日报》1995年12月11日)这种经营体制是在家庭联产责任制的基础上为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商品化、专业化、社会化而发展起来的,是农村经营体制改革的深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改革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巨大发展。党的十四大决定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农村的经营体制也面临着一个新的问题,即如何把亿万个独立经营的农户与社会主义大市场联系起来的问题。由于家庭联产承包经营比较分散,信息也不通畅,生产和销售的盲目性很大,而且分散的农户经营与市场的大批量需求矛盾也很突出,由此而引发了农业生产和购销方面的许多问题,像出现什么产品的“大战”,或什么产品的滞销、压库,引起农民的砍树、缩减种植面积等。中介组织的阻滞还使农民辛苦创造的成果被中间环节拿走,农民增产不增收,阻碍了农民积极性的进一步发挥。怎样才能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怎样才能使我国的传统农业真正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机制条件下的现代农业?根本的出路就是在完善农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按照现代产业的要求来经营管理。就是要有核算,要考虑投入产出比,农业的投资应得到相应的回报,按市场的需求配置农村的资源,使农业作为一个产业真正能形成自我积累、自我扩张、自我发展的机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农民从人民公社的束缚下解放出来,成为亿万个独立的商品生产者,现在又通过各种农业产业化的形式,把亿万独立经营的商品生产者与市场有序地联系起来,以建立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网络。这是我国农村经营体制改革的深化,是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5、农业产业化的实质是通过实现农业的社会化大生产, 调整城乡利益分配,提高农业效益,进一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我国过去由于存在城乡的二元经济结构,农村只提供粮食和农副产品原料,由城市进行加工。而在操作中又为了稳定物价,农业税很低,农业产品的价格也定得很低,农民对国家的贡献主要靠工农产品的剪刀差来实现的。实行的结果并不理想,最主要的是农业作为一个产业,没有自我积累、自我扩张、自我发展的能力。改革开放后,几次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的价格,但仍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实行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把农工商联合在一个经济实体之内,使农业成为整个产业链的一个环节,同时也把原属于城市的二、三产业扩散到农村。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农业本身收到专业化协作和社会化之利,产生新的社会生产力,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使农业劳动生产率逐步与工业接近,从根本上解决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改变了农村提供原材料、城市进行加工、销售的模式,而由农村直接提供最终产品,从而把原来二、三产业中加工升值和流通中所取得的利益还给农村,使农业经济能在一体化经营的范围内筹划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其结果必然是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农业效益,进而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也有利于城乡关系的调整,稳固工农联盟这一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

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学技术在农业的应用、推广。

6、邓小平曾提出“农业文章很多,我们还没有破题。 ”以后又提出“科学技术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农业问题“最终可能是科学解决问题”。近年的实践证明,小平同志的这些思想是很有预见性的。

农业以至整个农村经济能否进入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光有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这一形式还是不够的。农业产业化只是提供了一种好的经营机制,能把农工商结合起来,更好地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它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但农业或农村经济水平的高低,主要决定于用什么技术手段来进行生产。好的经营方式,还要与先进的技术水平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特别是像我国这样农业人均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没有农业科学尖端技术的支撑,想实现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是相当困难的。从科学技术的角度考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可以有两层次,一是生态农业。就是充分利用区域的土地、阳光、雨量等资源或尽量拓展农副产品的加工链,使产量和品种增加。如我省有些山区县,利用山垄搞立体农业。山顶种树以保持水源,山腰种果,山下喂猪,山塘养鸭、种浮莲。或者利用作物的高低次序在高杆作物的垄间套种低杆的作物,或者利用稻田喂鱼等,或者在一些甘蔗区利用蔗渣喂牛,牛粪用于种蘑菇,菇床发酵后的渣土返田种蔗,形成一种循环,提高了经济效益,以及种子包衣、地膜覆盖、滴注灌溉等改善小范围耕作条件的技术。二是在生态农业的基础上,加入尖端技术,以生物工程为核心,利用物种的变换来提高植物的适应度,从更高的角度和更广的范围向大自然要食物。邓小平指出:“要大力加强农业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切实组织农业科学重点项目的攻关”。这是在我国农业资源相对贫乏的情况下,解决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的可靠办法。

四、可持续发展的实施要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因地制宜、分段实施。

7、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要经过长期、艰巨的努力。我国的农村幅员广阔,各地区的发展很不平衡,有的地区农业发展水平比较高,有的地区还存在刀耕火种;有的地区农村经济已实现小康,正向富裕阶段迈进,有的地区还没有摆脱贫困,正努力解决温饱问题。因而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在总体上要思想统一,认识到这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农村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坚持这一目标不动摇。但在具体操作中,就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有的可以先搞小区域改造,有的可从改进耕作制度、耕作技术入手,有的则可利用区域无污染的优势,发展制种业、无公害的果蔬菜等,力求把目前的效益与长远的效益结合起来,使可持续农业得到顺利的实施。

标签:;  ;  ;  ;  ;  ;  ;  

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