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安县人民医院普外科 湖南东安 4259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与小切口手术切除胆囊治疗胆结石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诊治的108例胆结石患者,将患者依据随机的方式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组间均54例;其中研究组在治疗中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选取小切口胆囊切除手术进行治疗;观察分析组间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全部入选患者均通过手术治疗后,对组间的手术相关指标进行观察对比显示,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对组间患者的并发症情况观察对比,研究组较对照组也明显减少(p<0.05)。结论:胆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腹腔镜胆道切除手术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胆结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小切口胆囊切除手术;临床效果
胆结石在临床肝胆外科中是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主要是指起源于胆囊、胆管内等胆道系统的结石疾病[1]。而该疾病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等均具有严重的危害,需尽早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在胆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手术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方法,为进一步将该疾病患者的手术效果提高,本研究中就对腹腔镜与小切口手术切除胆囊治疗胆结石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对比,报道内容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选取于2015年4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诊治的胆结石患者,入选患者共108例,依据随机的方式将患者分成研究组(n=54例)与对照组(n=54例)。研究入选患者通过相关临床检查与症状表现分析等均显示符合临床上对于胆结石的诊断标准[2];研究组患者中男33例,女21例,年龄在31至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47±6.29)岁,病程时间在4个月至3.5年之间,平均为(1.47±0.38)年,其中35例患者为单发结合、19例患者为多发结石;对照组患者中男32例,女22例,年龄在29至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94±6.52)岁,病程时间在3个月至4年之间,平均为(1.52±0.41)年,其中37例患者为单发结合、17例患者为多发结石。本次研究中的入选患者均为自愿参与研究,并将知情同意书签署;排除伴有肝、肾、造血系统及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存有精神、认知障碍相关病症的患者,伴有胆囊穿孔与急性胆囊炎(包括化脓性、坏疽性、梗阻性化脓性)及引发弥漫性腹膜炎的患者。对所有入选患者的基本资料观察对比显示,组间差异均不明显(p>0.05),可比价值高。
1.2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确诊后均依据患者的病情及症状体征等常规给予对症治疗处理,并对患者的相关临床检查进行完善,以对其具体病情及身体状况等进行详细的了解,再实施手术治疗。其中研究组在治疗中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进行治疗,手术操作方法主要为:在术中均指导患者采取仰卧体位,麻醉方式选取全身麻醉,待麻醉药物作用发挥后,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在其肚脐部位做一个切口,长度控制为1cm,再通过手术钳对其腹壁进行提拉,将套针(1cm)穿入至患者的腹部,并将气腹管连接,以对人工气腹进行建立,其中需维持腹腔压力在10至15mmHg之间;然后将腹腔镜置入对患者的腹腔情况进行探查,分别在患者的剑突下2至4cm且稍向右的部位做一个切口(长度为1cm)及其腋前线与右锁骨中线肋下方2cm部位做一个切口(长度为5cm),并分别将1cm套针与5cm套针穿入;完成后将电钩、抓钳及冲洗器等手术设备置入;最后在腹腔镜的指导下将胆囊充分暴露,对十二指肠及胆囊进行分离,并将胆囊管离断,同时利用电钩将胆囊动脉切断,再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通过顺行或者逆行的方式对胆囊进行切除;完成后对残留胆囊组织进行清除,再常规进行切口的缝合。对照组选取小切口胆囊切除手术进行治疗,其手术操作主要为:术中患者均采取仰卧体位,麻醉方式为硬膜外麻醉,麻醉成功后依据患者情况在其有上腹做一个切口(长度在5cm左右),对其皮肤与结缔组织进行逐层剥离,使腹腔打开,并充分暴露其胆囊、十二指肠与肝脏等;然后对患者的胆囊动脉进行结扎并离断,再结扎其胆囊管;最后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胆囊切除,并对切口进行逐层缝合。所有患者在术后均依据其具体情况合理应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患者的手术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等;其中患者的手术情况主要是对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痛消失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观察分析。
1.4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选取SPSSl8.O统计学软件开展数据处理,数据资料均通过t检验或者x2检验分析对比,检测结果应用均数±标准差(±s)或者百分比(%)表示,如果对比得出(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
2结果
2.1两组的手术情况对比
研究入选患者均通过手术治疗后,对组间的手术相关指标进行观察对比显示,研究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胆结石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胆道系统疾病,在临床上依据患者的病变位置将其分为胆囊结石与肝内、肝外胆管结石等多种类型[3]。而在现今,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造成人们生活的方式、环境及饮食结构等均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致使胆结石的发病率也不断升高[4]。导致该疾病患者发病的原因比较多样,包括运动量缺乏、不吃早餐、肥胖、遗传因素及肥胖等[5]。胆结石患者的症状体征主要表现为程度不一的腹部疼痛与黄疸等,而随着病情进展易引起多种严重并发症,故尽早给患者准确的诊治十分重要。
目前,在临床上对于胆结石患者主要是采取手术治疗,其中开腹手术与小切口手术是其患者的传统手术方法;给予患者开腹手术治疗通常能够将患者的胆囊准确切除,但其手术中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比较大,患者手术预后往往不理想。在小切口术中能将对于患者的创伤明显减小,但其手术操作中术野比较狭窄,往往不能对患者的腹腔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并易损害术区脏器,引起多种并发症[6]。
近年来,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临床上对于腹腔镜相关研究不断的深入,使腹腔镜相关技术与设备等得到了明显改进。本研究中给予患者腹腔镜与小切口手术治疗对比显示,研究组的手术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症情况较对照也明显减少(p<0.05),表明腹腔镜手术的应用价值更高;分析考虑为其腹腔手术通过3个小切口就能开展,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比较小;且其手术中通过腹腔镜的指导进行操作,能够将术野扩宽,对患者的腹腔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观察,并能提高手术操作的准确性,从而使患者的手术预后提高[7]。
综上所述,胆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腹腔镜胆道切除手术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将患者的手术效果明显提高,且安全性也比较高,临床应用推广价值高。
参考文献:
[1]叶轻衣,袁从容.小切口胆囊切除与腹腔镜切除胆囊治疗胆结石效果分析[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12):30.
[2]张明,张玲.腹腔镜与小切口手术切除胆囊治疗胆结石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2015,28(47):271.
[3]徐新,魏从明,马跃磊等.腹腔镜与小切口手术切除胆囊治疗胆结石的临床对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26(35):147-148.
[4]成建,徐晓民.小切口胆囊切除与腹腔镜切除胆囊治疗胆结石比较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1,06(35):131-132.
[5]纪跃.腹腔镜切除胆囊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治疗胆结石280例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4,18(6):723-724.
[6]王永太.腹腔镜与小切口手术切除胆囊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J].医药前沿,2016,6(15):108-109.
[7]关银玉,王新群.应用腹腔镜与小切口手术切除胆囊治疗胆结石患者临床疗效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4,34(33):189-189,190.
论文作者:龙卫林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7
标签:患者论文; 胆囊论文; 胆结石论文; 手术论文; 腹腔镜论文; 小切口论文; 情况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