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的季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季节论文,恋爱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故事1 有一位母亲,她的女儿进入了青春期,越长越漂亮。妈妈在高兴的同时,也不免担心女儿抵挡不住追求而走弯路。怕什么来什么,家里经常接到男孩子打来的电话,很多时候,女儿回家的时候神采飞扬,问她为什么这么高兴,她笑而不语。这位母亲的担心越来越重了,可是她知道,讲道理孩子很难听进去,一时间,这位母亲一筹莫展。
故事2 有一个女孩,父母怕她谈恋爱走弯路,形影不离,没收了手机,上学放学父母轮流护送,孩子回家就被锁在房间里,女孩为此产生了极大的抵触情绪,要给大人一点“颜色”看,结果就是在父母看管最严的时候,女孩怀了孕。记者采访时,女孩说:“手机上交,我可以借同学的,我有家里的钥匙,他到了我家楼下,电话打给我,我就从窗口把钥匙丢下去,他到我家开门,然后我就出去了。父母把我反锁在家里根本没有用。他们越这么‘关押’我,我就要给他们点‘颜色’看,我怀孕就是给他们的‘颜色’,是他们‘逼’出来的。”
故事3 现在儿子正处于青春期,暗恋上一个女生,问我该怎么办?我不支持也不反对。他说,我要是有了女朋友,也许学习会更好。因为那个女生比儿子的学习好,儿子为取得她的好感,已在努力读书,甚至可以超过她了。听了这话,我一笑,说:“一个男孩子,形象仪表很重要,你不爱洗澡,满脸青春痘,没女孩子喜欢。”我利用他的“小爱情”,改变了他的生活坏习惯。从那以后,他非常注重个人卫生,还坚持喝中药,治疗脸上的青春痘。
故事4 赵刚(化名)成绩优秀,对人有礼貌,是老师和家长眼中的好学生,可是他自己却非常烦恼。他性格内向,不苟言笑,容易紧张,不能和同学打成一片,对女孩子更是不知如何接近。其实他很想有几个好朋友,也很羡慕那些和女生有说有笑的男生。有一天他对别人说:“不知道我是因为孤独而自卑,还是因为自卑而孤独。”
歌德说:“哪个少女不善怀春?哪个少年不善钟情?”对于每一个健康的孩子来讲,或早或晚,都会陷入性爱的萌动,这是由生理和心理两个层面共同决定的,是孩子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绝大多数的父母都不愿意自己的孩子陷入“爱河”,社会舆论也把中学生恋爱定位为“苦涩”的青苹果。可是成年人很少能够说服孩子,青春期的孩子在各种场合成双结对,眉目传情,他们嘴里的青苹果好像并不苦涩而是甜蜜的很。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父母位的担心和无奈。
大部分父母为孩子的青春期感到头疼出于两个原因,其一是对自己的期望太高,其二对自己应该做什么不清楚。
先来说期望的问题。父母们潜意识中总希望能够完全掌控孩子的命运,总想万无一失,这是人之常情,却并不切合实际。青春期好比一条河,父母充其量是教练,你不能代替孩子游过去,只能教孩子学会游泳。然而,无论你教得多好,你都不能绝对保证孩子顺利游过去,因为河中可能有暗礁,水温或许太凉,孩子的腿有可能抽筋,孩子还可能碰上漩涡等。也就是说,我们的期望应该是把自己能做的做到最好,而不是一个结果,不是孩子究竟会有什么遭遇。这本来是一个常识,可是它太容易被父母们出于拳拳之心而忽略了,事实上,合理的期望非常重要,因为期望太高,就放不开,就容易对孩子管的过分,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就容易急切武断,结果自然就更糟。
那么,对于这个恋爱的季节,身为父母应该为孩子做些什么呢?简而言之,父母们应该担负起“情感”教练的角色,帮助孩子学会应对各种考验。但是,胜任这个角色并不容易,需要我们很高的理性和更为全面深刻的认知,任何简单、武断、绝对、不体谅的观念,都会遭到孩子们的抵制,甚至是逆反,故事2中的情况就是一个教训。在此,我把自己经验和认知整理如下,共父母朋友们参考:
1.中学生恋爱的特点
1)中学生对于异性的好奇以及对两性关系兴趣之浓厚是人一生中的高峰。
2)但是他们阅历不足,看不到未来的变化,以为现在感情可以永远持续。
3)他们的理智也没有完全成熟,常常会因为“虚荣”、“攀比”、“从众”、“好奇”、“孤独”而去谈恋爱,且易冲动,一旦陷入“热恋”状态,往往不惜代价、不计后果。
因此,父母们需要和孩子进行深入的沟通,父母们角色最好是“有威信的、善意的朋友”,而不是法官、警察或者领导。
2.中学生恋爱百害无利吗?
大人们担心孩子谈恋爱,第一个原因就是怕影响学习,其实这未必,故事3就是一个证明(此为作家王海鸰真实口述);还有就是觉得这么小的孩子谈恋爱肯定不能长久,是浪费时间,这也未必,有的人在小学恋爱也终成眷属,只不过几率小而已。客观上来讲,中学生恋爱固然不应提倡,但是恋爱经历本身也并非毫无好处,除了可能激发孩子的上进心外,还有一个作用,就是为真正的恋爱打基础。为什么“初恋”的结婚率很低?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双方缺乏对“两性”关系的经验和认识。
3.恋爱的孩子都是有点“本事”的
青春期的孩子们在学校的群体生活中,如果他(她)能被别人看上,说明他(她)一定有独特的“魅力”;如果他(她)能成功的和自己爱慕的人建立恋爱关系,所谓能“把别人追上”,一定也是有点“本事”的。换而言之,能够建立恋爱关系的孩子,都是在某方面比其他孩子发展得更好的。当然,成年人只重视自己孩子的前途,不会看上这些“本事”,其实这也是能力。
4.为什么说最好不要谈恋爱
1)恋爱的“副作用”
当我们发现孩子有了自己倾慕的对象,我们不应该去责怪他们,相反要告诉孩子爱是人类神圣的情感,任何真诚的情感都是应该尊重的。但是我们要建议孩子谨慎地保持自己的情怀,以免带来尴尬和痛苦。对于爱情,我们需要的绝不仅仅是追求,我们更需要去把握,去给养和承担。
2)感情是有季节的
首先,感情的事情是比较复杂的,一方面它对一个人的理智水平、自控能力和阅历都是有很高要求的。客观上讲,如果能够处理好,恋爱可以激发人积极的一面,但是,这需要很高的理性和自控力,有这种能力的人凤毛麟角,我们最好把这些信息客观地告诉孩子,问问孩子是不是这种超强能力的人。
其次,感情是两个人的事情,不仅需要对自己还需要对别人负责任;更重要的是,现实中的爱情是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的,缺乏物质基础的爱情是无法在现实中存在的。所以,涉入爱情最好在自己各方面都比较成熟,并且有一定的物质基础,能够承担起爱情的责任时。不合时宜的情感,过早的情感,往往造成自己或者对方一生的遗憾。
再者,我们要告诉孩子,现在他们还不成熟,不能完全确定自己情感上的好恶,人生的路还很长,他们将来的发展还很难预测,而在今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他们审美情趣会大大改变,现在喜欢的可能在将来并不感兴趣,而且那时候他们会面临众多的异性,选择会更加广泛,他们自身也将更加完善和成熟,那才是最好恋爱的季节。
5.关注孩子在异性面前的“得宠”和“失落”
青春期的孩子正处于全面发展人格的关键时期,是否能获得异性的欣赏,对于他们来讲格外重要,故事4中的赵刚可以让我们对此窥见一斑。富有魅力的孩子往往陶醉于在异性面前的得宠,而不能引起异性青睐的孩子则容易产生自卑,作为父母的我们,有责任帮助孩子学会正确地对待在异性吸引方面的得宠和失落。
我们应该让孩子明白,任何一个人都应该为自己富有魅力而喜悦,也应该为增加我们的魅力而努力,但是一定要知道魅力不等于价值,我们不是靠别人的肯定而生活,更不是为了别人的肯定而生活。我们不应该在自己的魅力面前陶醉,这会分散我们本应该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的精力,比如学业和求知。同时,这种隐藏的虚伪(因为在我们这样做的时候,我们很难避免仅仅为了增加别人的欣赏而进行没有意义的行动)会削减我们的魅力本身,因为我们失去了自己的本色。
我们还应该知道,异性之间的吸引在很大程度上受自然因素的左右,我们应该爱护和悦纳自己的身体和容貌,但我们更应该致力于构建我们高贵的精神和人格。当我们这样想的时候,我们就不至于在受宠时,为一些浅薄而短暂的自然的美丽而陶醉和迷失;也不至于在一时的冷落和寂寞中无谓地顾影自怜和妄自菲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