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年学生的理想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条件下论文,市场经济论文,青年学生论文,理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使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乃至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等发生了深刻的变迁。教育也在整个社会互动和社会变迁中,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青年一代是否具有良好的理想,是关系到他们是否能担负起历史使命的至关重要的一环。因此,在跨世纪的教育工程中,加强对青年学生开展理想教育,显得非常迫切和重要。
一、当前中学生的理想状况
我们通过对广州市不同类型层次的2400多名中学生的问卷调查,以及和学生、教师的座谈,了解到当前中学生的理想,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1.寻求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结合
过去,几乎所有的青少年都坚持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个人理想服从社会理想,在处理个人和集体关系时,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在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初,仍然有61%的青年学生坚持个人理想服众社会理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实现共产主义”。而进入90年代,具有这些社会理想的学生只有21%。大多数学生从一种完全“无我”的社会理想状态中走了出来,表现出一种寻求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从表1可以看到,80年代中期,中学生已经把“公私并重”的价值观念当作人生理想的主要取向,成为主流。进入90年代,这种取向继续加强,而“大公无私”和“先公后私”的观念只在部分先进分子中坚持。“公私并重”的价值观念和人生取向,代表了我国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主体价值方式。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承认个人的合理需要和发展,个人的充分发展是国家和集体得以发展的前提,而国家和集体的发展是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依据,没有社会的发展,就没有个人的发展。因此,社会主义社会,主张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统一,协调发展,这与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片面强调个人的发展,主张个人主义,漠视国家和集体发展的情况有本质的区别。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上,“公”与“私”之间谁先谁后,谁轻谁重,往往难以平衡,难以抉择,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往往难以兼得,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往往会产生矛盾。两者之间如何找到一个正确的选择和共同的归宿,这会令青少年感到困惑,这正是教育工作者需要为他们提供帮助解决的难题。
表1:哪种看法比较适合你心意?
2.社会理想:失衡的认同
当前,青少年对社会理想的认识比较模糊,认同程序存在着不足,而且对社会的经济理想、政治理想、科学文化理想,伦理道德理想等方面的认同存在着较大的偏执性、失衡性。调查显示,在当前的改革开放中,他们表示最关心的社会大事是“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占被调查学生的58.8%,比较集中在对社会经济理想的关注上。其次是对社会科学文化理想的关注,他们表示关心“发展文化科学事业,提高人民文化素质”的占24.5%。他们对社会政治,社会道德等不够重视。当前,学生们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我国社会改革、建设等方面缺乏认识,对马克思主义缺乏坚定的信念。调查显示,认为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意义更加重要的只占51.6%,认为它的作用说不清的占35.1%,认为可有可无的占10.8%,认为已经过时的占2.5%。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指导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现四化,振兴中华,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思想武器,是我国社会政治理想的核心内容,但却有约半数的人对它缺乏坚定的信仰。在调查中还看到,开放越早的地区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性趋向减弱,而模糊性和动摇性在增强,这是我们在对学生开展理想教育中尤其值得深思的问题。
在学校生活中,中学生往往看不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统一发展的关系问题。他们热衷于谈论社会经济的发展,追求务实,而忽视社会发展的其它方面。容易看到我国的社会改革所取得的成就,而不容易接受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这些观念。谈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学生容易接受,而谈道德的,政治的建设,不容易接受,甚至产生反感。这些都不利于他们良好的社会理想的形成。
3.个人理想:生活化和职业化的强烈取向
当前,中学生个人的理想追求有明显的倾向性。调查显示,他们在课外最关心的事,排首位的是“生活更丰富多彩一些”,占被调查对象的61.0%。一些中学生受社会上享乐主义的影响,信奉“及时行乐”的思想。认为“及时行乐”,才“不枉此生”,“对得起自己”。认为人生在世,不就是吃、喝、玩、乐,不就是图个好的生活吗?因此,他们热衷于追求各种新潮的生活方式,津津乐道地去编织现实生活的美梦,过早地去践行成人化的社会生活。
对职业理想的追求,也是当前中学生所热切关注的事情。有79.8%的学生认为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去挣钱,进行有酬的职业性活动。而实际上,已有44.6%的学生经常性、或间或性地从事职业性的活动。在职业选择上,有43.7%的人希望选择经济类职业,在职业选择中独占鳌头,集中反映了学生职业取向的实惠性倾向和趋向务实化的道路。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展示出了中学生职业的自我取向和社会取向,自我需要和社会需要,自我理想和社会理想存在的差距性、不协调和不平衡,不利于社会职业在供与需之间的良性平衡发展。
中学生认为个人获得幸福生活的条件,排前三位的是:①自己的事业很有成就,占42.1%;②有自己喜欢的职业,占23.0%;③有安逸的生活,占17.5%。而认为能为社会多贡献才干的仅占10.2%,排位较后,可见,个人的事业、生活、职业的理想和追求在他们的思想中占了重要的位置。然而,尽管当前学生中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普遍比较薄弱,但是只有8.1%的学生意识到急需要提高这方面的素质。一些学生尽管学业成绩比较差,文化素质不够好,但是他们却没有热切追求科学文化知识的理想,看不到知识的价值,有的甚至厌学弃学。一些学生即使意识到知识的价值,也只是片面地看到知识作为谋生的价值和获取个人经济效益的价值,而看不到知识本身的价值、对人的发展的价值和为社会服务,实现整个社会理想的价值。这些都是我们在开展理想教育中尤其要十分注意的问题。
二、开展理想教育要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
理想是人生的灵魂,理想教育是关于人和社会的一项综合而复杂的社会工程。任何社会状态下的教育,都是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社会法则,对青少年一代进行理想教育,培养一定的社会人格理想,为其社会服务。然而,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青少年理想教育出现了淡化的趋势,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或者缺乏实效。因此,当前加强对青少年开展理想教育,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正确处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
个人理想是指社会成员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发展自身的特点构想的自我未来发展图景。它包括个体的生活理想、职业理想、政治道德理想、科学文化理想等。社会理想是指某一特定的社会或阶级依据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未来社会发展蓝图的总体构想及其全体社会成员对此构想的普遍共识和追求。社会理想包括社会政治理想、社会经济理想、社会科学文化理想、社会伦理道德理想等方面的内容。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体现了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社会理想的发展以个人理想的为前提,个人理想的发展以社会理想的发展为依托。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融洽,相互转化的。社会理想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进这种融洽和转化,使社会理想内化为个人理想,个人理想升华为社会理想。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学校教育所坚持的是一场不切实际的理想教育,它脱离社会现实,过份强调社会理想而压抑甚至抹煞个人的理想,过份强调了社会性的一面,而否定了个体性的一面。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理想教育,真正意义的社会主义理想教育在于促进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合理发展。
理想教育要求我们首先要承认青年学生具有个人的合理需要和欲望,尊重他们的志愿和选择,承认个人理想存在的合理性。正如我国无产阶级教育家徐特立先生指出的,“人首先是为己,没有己就没有志愿。”同时,必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社会的理想,切身去感受和体验社会发展的需要,及时引导他们以自己的志愿融入社会的召唤,以自己的理想融入社会的理想,走社会发展的道路。这又如徐特立先生所指出的,要使青年学生“在思想上考虑到个人的前途,而认识到人民的前途、国家的前途就是自己的前途。”了解和承认学生个人的理想,并及时地适当地引导其与社会理想的结合,这是理想教育的正确方法。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思想取得了空前的解放。他们彻底地冲破昔日的樊篱和禁锢,大胆地追求自我。尤其是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强烈,个人的东西变得越来越合理化、合法化。受其影响,青少年的主体意识迅速地增强,他们个人的需要、要求和自我奋斗意识日见高涨。面对学生这些思想的急剧变化,学校对学生思想教育、引导不够或不力,学生当中有些人变成个人思想膨涨,陷入个人主义泥潭。这对青少年一代的成长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是不利的,甚至是危险的。
2.寻找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最佳结合点把社会的理想内化成个人的理想,同时把个人的理想升华为社会的理想,在教育中尤为艰巨的工作。要使这两方面能够相互融合和转化,在理想教育中首要的是要找到两者之间的最佳结合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个人的理想和社会的理想两者合理的统一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社会观念的转变,社会民主化、法制化建设的加强,民主自由的气氛在社会上逐步形成,经济繁荣,科学昌盛,这些都为个人的理想和社会的理想实现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我们要充分利用这种契机,找到两者之间的最佳结合点,促进两者的合理发展,实现社会的共同理想。
当学生追求个人的生活理想时,要引导他们着眼于未来生活的追求和创造,不要迷恋和满足于当前的生活。要教育学生在追求个人富裕的同时,要为社会多做贡献,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要让他们了解到,没有社会的的兴旺发达,就没有个人的生活富足。把共同富裕的社会理想内化成学生的理想。
当学生在追求职业理想时,我们在尊重学生的兴趣、受好和选择的同时,要让学生知道个人选择和国家需要的关系,要让学生正确地看到职业效益和职业奉献的关系,职业平等与职业成才的关系,职业道德与职业形象的关系,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形成良好的职业理想。
要加强对学生开展科学文化理想的教育。要使学生明白,我们正处在信息的时代,科学的时代,我们国家非常重视科学文化,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和“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使学生正确地认识到科学文化知识的价值,从而消除厌学情绪,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学习动力问题,更好地把社会的科学文化理想内化成每个学生的科学文化理想。
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社会政治和社会道德理想的教育。没有这一点,将无从谈社会的发展,对个人而言将失去灵魂,迷失方向,缺乏动力,最终将埋没个人的其它追求。因此,学生在追求个人的理想时要积极关注和参与社会主义政治、道德建设,自觉把社会的政治道德理想内化成自己的理想。
3.坚持理想性和现实性、方向性和层次性、远大性和阶段性的结合
理想,顾名思义具有理想性。然而,理想并非幻想,并非凭空产生,它来源于客观现实,具有现实性。因此,理想教育必须把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从现实的生产和生活中挖掘活生生的内容,充实理想教育的材料,使理想教育更具实效。当前的社会改革、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到处都可以找到理想教育的材料,到处都可以和理想教育结合。比如,当前《教育法》、《银行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是为了在各行各业形成法规秩序,建立民主法治的社会,实现我们的政治理想。又如,我们按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制定了“科教兴国”的策略,制定了知识产权法,召开全国科技大会,重奖科技人才,所有这些措施都是为了重视知识,尊重人才,实现我国的科学文化理想。在经济领域,我们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的是为了激活市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为了带动全社会的人致富,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理想。
当前,理想教育必须注意打破囿于学校的现状,从课堂中,从教科书中走出来,以社会为课堂,善于利用社会改革中许多生动形象的材料,与学生共享,把学生个人的理想和社会的理想在当前活生生的社会改革实践中找到最真切、最有效、最具动感的结合点,使理想教育在学生中入脑入耳,使社会的理想真正内化成学生的理想。
理想是从现实萌发指向未来的,具有未来指向性,同时,理想也具有阶段性和层次性。因此,在理想教育中要把方向性和层次性,远大性和阶段性结合起来,处理好教育中的问题。当前,理想教育中普遍问题是,重视理想远大性的要求,忽视过程性和阶段性的引导;重视一个模式一个水平的要求,忽视多层次多水平的发展。其实,理想可分为远期(远大)理想、中期理想和近期理想。近期理想和中期理想是为远期理想服务的。我们要实现共产主义,这是远大的理想,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而我们这代人所能实现的也许只能是近期的或中期的目标,然而,我们实现的目标正是下一代人奋斗的基础。因此,我们在理想教育中,用近期的和中期的目标教育他们,逐渐引导他们走向远期的目标,可能会更有现实的基础,更具实效。
在现实中,学生理想发展的方向、速度和可达水平是很不一样的,因此,他们对社会理想同化的速度和程度是很不一样的,这是由于他们的思想观念、认知水平、觉悟状态,情感体念和教育者的影响等方面的不同而产生差异。理想教育的复杂性和艰难性就在于教育者必须要关照到这些方面的因素而给予有效的影响。而当前学校开展理想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恰恰是缺乏对这些方方面面的正确认识和把握。
标签:市场经济论文; 经济论文; 政治文化论文; 生活教育论文; 理想社会论文; 青年生活论文; 中学生论文; 时政论文;